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阿春

鎖定
鄭阿春(?—326年),女,鄭州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人 [1]  。東晉時期皇后(追封),晉元帝司馬睿的妃子,臨濟縣令鄭合孫女,安豐太守鄭愷長女,晉簡文帝司馬昱的生母。
少時父母雙亡,先嫁渤海人田氏。田氏死後,守寡。建興三年(315年),成為丞相司馬睿侍妾。晉元帝即位後,受封夫人,生下會稽王司馬昱。晉明帝繼位,尊稱建平園夫人。
咸和元年(326年),鄭阿春去世,追封會稽國太妃。太元十九年(394年),追贈太后,諡號為宣,安葬於嘉平陵。
別    名
宣太后
阿春
所處時代
東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郡滎陽縣
逝世日期
326年
主要成就
生下會稽王司馬昱
本    名
鄭阿春

鄭阿春人物生平

鄭阿春豪門世族

鄭阿春家族歷代是當地的豪門世族,鄭阿春的祖父鄭合是臨濟縣令,父親鄭愷是安豐太守。鄭阿春年少時父母雙亡,便成為孤兒。鄭阿春沒有兄弟,僅姐妹四人,她排行最大。鄭阿春先嫁給渤海人田氏,生下一個男孩。田氏死後,鄭阿春投奔舅舅濮陽人吳氏。 [2] 

鄭阿春嫁司馬睿

建興三年(315年),琅琊王司馬睿擔任丞相,他的妻子虞孟母已經去世,司馬睿打算納鄭阿春舅舅吳氏的女兒作夫人。鄭阿春與吳氏的女兒一起遊後園,有人看見鄭阿春後,對司馬睿説:“鄭氏女雖是寡婦,但比吳氏的女兒賢惠多了。”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納鄭阿春為夫人,對她很是寵愛。 [3]  同年,鄭阿春生下一子司馬煥,因為鄭阿春的緣故,司馬睿很鍾愛這個兒子。 [4] 
鄭阿春雖然顯貴受寵,然而常有憂慮之色。司馬睿問她緣故,回答説:“我三個妹妹,次妹已嫁給長沙人王褒,還有兩個妹妹尚未出嫁,怕是因我這個姐姐成了妾,影響到妹妹們嫁個好人家。”司馬睿於是從容地對御史中丞劉隗説:“鄭氏兩個妹妹,你可以為她們尋求好配偶,使她們不失去舊日的顯赫。”劉隗推舉他的侄子劉傭娶了鄭阿春三妹,把鄭阿春四妹嫁給漢中人李氏,都嫁到世族之家。司馬睿又任命王褒為尚書郎,以此取悦鄭阿春的心意。 [5] 

鄭阿春兒子夭折

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稱帝,是為晉元帝。追封原妻子虞孟母為元敬皇后,不再另立皇后,冊封鄭阿春為夫人。鄭阿春雖然是夫人,但晉元帝令太子司馬紹、東海王司馬衝、武陵王司馬晞都按母親之禮事奉她。 [6]  同年,鄭阿春的兒子司馬煥病重,司馬睿為此撤減膳食,封司馬煥為琅邪王。不久,司馬煥夭折,年僅兩歲,司馬睿十分悲痛,用成人之禮下葬,建起陵園,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琅邪國右常侍孫霄勸諫,晉元帝不聽。 [7] 

鄭阿春改稱夫人

太興三年(320年),鄭阿春又生下一子司馬昱,受封琅邪王。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初十日(323年1月3日),晉元帝去世,太子司馬紹即位,是為晉明帝。由於司馬昱出繼琅邪王系,為晉元帝之父琅邪恭王司馬覲的嗣孫,所以鄭阿春不能稱太妃,改稱建平園(晉元帝的陵園)夫人(《晉書·后妃傳》誤作建平國夫人)。 [8] 

鄭阿春去世追封

咸和元年(326年),鄭阿春去世。其子司馬昱服大喪,有關官吏認為司馬昱已經過繼,對生母的喪禮應降格,國中大臣不能匡正,奏請罷免國相諸葛頤。司馬昱上疏説:“亡母在世時在我的國家,去世時留國家的宅第,我雖出繼,也沒有喪服降等的道理,這樣母子之情能表達。過去敬皇后去世,孝王已經過繼,也還是服大喪。這是清楚的先例,我應效法。”皇太后庾文君不強迫他改變主意,於咸和二年(327年)改封司馬昱為會稽王,追封鄭阿春為會稽太妃。 [9] 
後來司馬昱以宗親身份輔政,兼領琅邪、會稽兩國。鹹安元年(371年),權臣桓温立司馬昱為帝,是為晉簡文帝。晉簡文帝在桓温的篡位逼迫下,身陷困境。鹹安二年(372年),晉簡文帝在位不到一年便去世了,來不及追尊生母。他臨終前封少子司馬道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國,祭祀太妃鄭阿春。 [10] 
晉簡文帝死後,太子司馬曜即位,是為晉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年),晉孝武帝下詔書説:“會稽太妃是文德之母,德音融融,滿載聖明,光照大晉。先帝給聖明善良的會稽太妃追加尊號,朝廷的議論不一致,道被懷疑歪曲。我陳述遵循先帝的志向,常常在心中告誡。今天恭奉遣旨,依照《春秋》、兩漢及晉懷帝過去的做法,加太妃尊號為簡文太后,諡號宣。”於是在太廟路西立廟,陵墓稱嘉平。當時羣臣為迎合晉孝武帝旨意,多認為鄭阿春應配祭於晉元帝。晉孝武帝以此詢問太子前率徐邈,徐邈説:“我認為《春秋》的義理,是母親因為兒子而顯貴。魯隱公尊重魯桓公的母親,另建仲子之宮而不在惠廟配享。而且在以往,鄭太后不是先帝的夫人,到了子孫怎麼能為祖輩立元配呢?尊崇已經至極,由於臣子,才得以稱太后,陵廟禮典完備。假如合葬拊祭,那是義禮所不允許的。”晉孝武帝聽從徐邈的建議,沒有這樣做。 [11] 

鄭阿春軼事典故

東晉時為避諱鄭阿春的名字,改《春秋》為《陽秋》,成語“皮裏春秋”變成“皮裏陽秋”。

鄭阿春人物評價

時人:“鄭氏女雖嫠,賢於吳氏遠矣。” [12] 
司馬曜:“會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誕載聖明,光延於晉。” [12] 

鄭阿春史書記載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 [12] 

鄭阿春親屬成員

鄭阿春家世

祖父:鄭合,臨濟縣令。
父親:鄭愷,安豐太守。
母親:濮陽吳氏。

鄭阿春妹妹

二妹:鄭氏,嫁給尚書郎王褒
三妹:鄭氏,嫁給劉隗侄子劉傭。
四妹:鄭氏,嫁漢中人李氏。

鄭阿春丈夫

第一任丈夫:田氏,渤海人。
第二任丈夫:司馬睿,晉元帝。

鄭阿春子女

  • 兒子
田某子,與田氏所生
司馬煥,琅琊悼王 [13] 
司馬昱,晉簡文帝 [13] 
  • 女兒
尋陽公主,嫁驃騎將軍荀羨 [13]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簡文宣鄭太后,諱阿春,河南滎陽人也。
  • 2.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世為冠族。祖合,臨濟令。父愷,字祖元,安豐太守。後少孤,無兄弟,唯姊妹四人,後最長。先適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依於舅濮陽吳氏。
  • 3.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元帝為丞相,敬後先崩,將納吳氏女為夫人。後及吳氏女並遊後園,或見之,言於帝曰:“鄭氏女雖嫠,賢於吳氏遠矣。”建武元年,納為琅邪王夫人。甚有寵。
  • 4.    《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琅邪悼王煥,字耀祖。母有寵,元帝特所鍾愛。
  • 5.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後雖貴幸,而恆有憂色。帝問其故,對曰:“妾有妹,中者已適長沙王褒,餘二妹未有所適,恐姊為人妾,無復求者。”帝因從容謂劉隗曰:“鄭氏二妹,卿可為求佳對,使不失舊。”隗舉其從子傭娶第三者,以小者適漢中李氏,皆得舊門。帝召王褒為尚書郎,以悦後意。
  • 6.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帝稱尊號,後雖為夫人,詔太子及東海、武陵王皆母事之。
  • 7.    《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及煥疾篤,帝為之撤膳,乃下詔封為琅邪王,嗣恭王后,俄而薨,年二歲。帝悼念無已,將葬,以煥既封列國,加以成人之禮,詔立凶門柏歷,備吉凶儀服,營起陵園,功役甚眾。琅邪國右常侍會稽孫霄上疏諫曰………表寢不報。
  • 8.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帝崩,後稱建平國夫人。
  • 9.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咸和元年薨,簡文帝時為琅邪王,制服重。有司以王出繼,宜降所生,國臣不能匡正,奏免國相諸葛頤。王上疏曰:“亡母生臨臣國,沒留國第,臣雖出後,亦無所厭,則私情得敍。昔敬後崩,孝王已出繼,亦還服重。此則明比,臣所憲章也。”明穆皇后不奪其志,乃徙琅邪王為會稽王,追號後曰會稽太妃。
  • 10.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及簡文帝即位,未及追尊。臨崩,封皇子道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國,奉太妃祀。
  • 11.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太元十九年,孝武帝下詔曰:“會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誕載聖明,光延於晉。先帝追尊聖善,朝議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於心。今仰奉遺旨,依《陽秋》二漢孝懷皇帝故事,上太妃尊號曰簡文太后。”於是立廟於太廟路西,陵曰嘉平。時羣臣希旨,多謂鄭太后應配食於元帝者。帝以問太子前率徐邈,邈曰:“臣案《陽秋》之義,母以子貴。魯隱尊桓母,別考仲子之宮而不配食於惠廟。又平素之時,不伉儷於先帝,至於子孫,豈可為祖考立配?其崇尊盡禮,由於臣子,故得稱太后,陵廟備典。若乃祔葬配食,則義所不可。”從之。
  • 12.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30]
  • 13.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後生琅邪悼王、簡文帝、尋陽公主。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