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愔

(唐朝宰相、詩人)

鎖定
鄭愔(?~710年),字文靖,滄州滄縣(今河北滄州)人。唐朝時期宰相,衞州刺史鄭玄升之子。
舉進士出身。武周時期,得到張易之兄弟推薦,出任殿中侍御史。神龍革命後,貶為宣州司户。唐中宗即位,依附於宰相武三思,出任中書舍人,遷太常少卿。迎合韋后之意,作《桑條樂詞》十首,擢吏部侍郎。景龍三年(709)二月,加同平章事,成為宰相。不久受到彈劾,貶為江州司馬。後再遷秘書少監。
唐景雲元年(710年),貶官沅州刺史,仍留洛陽,勾結譙王李重福陰謀叛亂,事敗伏誅。
本    名
鄭愔
字文靖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滄州滄縣(今河北滄州)
逝世日期
710年
主要作品
《桑條樂詞》
主要成就
唐朝宰相
家    世
滄州鄭氏

鄭愔人物簡介

鄭愔(?—710年),滄州人,唐朝宰相、詩人。唐中宗宰相。十七歲,舉進士。《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僅列名字和官職,兩《唐書》都沒有為他單獨立傳。從零散的史料中可知:鄭愔中進士後任許州司功參軍,因受武三思指使告發桓彥範而獲得升遷。唐中宗景龍元年,武三思韋后當政,愔引為心腹,歷任修文館學士、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太常少卿、侍御史等。景龍三年二月,鄭愔遷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宰相)。當時唐朝宰相多以賄成,而鄭愔頗以此為弄權,説他是“俱掌銓衡、傾附勢要、贓賄狼籍。數外留人,授擬不中,迭法大壞”,與冉祖雍等人同遭輿論非議,有“崔、冉、鄭亂時政”之稱。五月,遭到御史李尚隱彈劾,罷相流放吉州。上官昭容與安樂公主曲為申理,改貶官江州司馬。九月,帝召鄭愔入陪大禮。 [1-2] 
景雲元年,鄭愔陰謀推譙王李重福稱帝,舉兵誅韋氏未發而韋氏敗。時鄭愔自秘書少監左遷沅州刺史,但留在洛陽為李重福草制帝詔,定年號克復。李重福欲尊唐睿宗為皇季叔,温王為皇太弟,任命鄭愔為左丞相,知內外文部吏部事。八月謀事敗,鄭愔匿車中,着婦人服,被中書侍郎張説殺死。鄭愔入官場之初,依附來俊臣並得到進升,來俊臣被誅,附張易之,張易之誅,附韋氏,韋氏敗,又附譙王李重福,最後竟導致滅族,真正作了封建王朝的犧牲品。
鄭愔事蹟多散見於《舊唐書》卷七《中宗紀》、卷五十一《韋庶人傳》、卷八十六《庶人重福傳》及《唐詩紀事》卷十一等資料。

鄭愔主要成就

鄭愔處於唐朝上層動亂的時期,政治上依附於武后、韋后及酷吏,難於有所作為,且始終忽東忽西於朝廷上層,利用也好,慾望也罷,最終把自己全家的生命都賠進去了,應該算是一個悲劇性人物。

鄭愔親屬成員

鄭愔出身滄州鄭氏。 [2] 
曾祖:鄭蔣。
祖父:鄭則,滄縣尉。
父親:鄭玄升,衞州刺史。
兄長:鄭徇,右拾遺。

鄭愔個人作品

鄭愔作品概述

鄭愔頗有文才,作為一個詩人,其才華還是為後人所識,為迎合韋氏之意,作(桑條樂詞)十首進獻,升吏部侍郎,可見其詞賦功底。《宋秘書存省續四庫書目》輯錄詩一卷,“全唐詩”錄存詩二十九首;編為一卷,其中以《塞外》三首較好。如:海蟬雲無葉、山春雪作花。丈夫期報主,萬里獨辭家。陽鳥南飛夜,陰山北地寒等句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鄭愔主要作品

「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
公門襲漢環,主第稱秦玉。池架祥鱣序,山吹鳴鳳曲。拂席蘿薜垂,回舟芰荷觸。平陽妙舞處,日暮清歌續。
「採蓮曲」
錦衾沙棠艦,羅帶石榴裙。綠潭採荷芰,清江日稍曛。魚鳥爭唼喋,花葉相芬氲。不覺芳洲暮,菱歌處處聞。
「夜遊曲」
漢室歡娛盛,魏國文雅遒。許史多暮宿,應陳從夜遊。西園宴公子,北里召王侯。詎似將軍獵,空嗟亭尉留。
「少年行」
潁川豪橫客,咸陽輕薄兒。田竇方貴幸,趙李新相知。軒蓋終朝集,笙竽此夜吹。黃金盈篋笥,白日忽西馳。
春殿猗蘭美,仙階柏樹榮。地逢芳節應,時睹聖人生。月滿增祥莢,天長髮瑞靈。南山遙可獻,常願奉皇明。
地軸樓居遠,天台闕路賒。何如遊帝宅,即此對仙家。座拂金壺電,池搖玉酒霞。無雲秦漢隔,別訪武陵花。堯茨姑射近,漢苑建章連。十五蓂知月,三千桃紀年。鸞歌隨鳳吹,鶴舞向鵾弦。更覓瓊妃伴,來過玉女泉。宮掖賢才重,山林高尚難。不言辭輦地,更有結廬歡。池棟清温燠,巖窗起沍寒。幽亭有仙桂,聖主萬年看。槎流天上轉,茅宇禁中開。河鵲填橋至,山熊避檻來。庭花采菉蓐,岩石步莓苔。願奉輿圖泰,長開錦翰裁。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下嫁戎庭遠,和親漢禮優。笳聲出虜塞,簫曲背秦樓。貴主悲黃鶴,徵人怨紫騮。皇情眷億兆,割念俯懷柔。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大總管張仁亶」
御蹕下都門,軍麾出塞垣。長楊跨武騎,細柳接戎軒。睿曲風雲動,邊威鼓吹喧。坐帷將閫外,俱是報明恩。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湧霄開寶塔,倒影駐仙輿。雁子乘堂處,龍王起藏初。秋風聖主曲,佳氣史官書。願獻重陽壽,承歡萬歲餘。
「銅雀妓」
日斜漳浦望,風起鄴台寒。玉座平生晚,金尊妓吹闌。舞餘依帳泣,歌罷向陵看。蕭索松風暮,愁煙入井闌。
「胡笳曲」
漢將留邊朔,遙遙歲序深。誰堪牧馬思,正是胡笳吟。曲斷關山月,聲悲雨雪陰。傳書問蘇武,陵也獨何心。
「折楊柳」
青柳映紅顏,黃雲蔽紫關。忽聞邊使出,枝葉為君攀。舞腰愁欲斷,春心望不還。風花滾成雪,羅綺亂斑斑。
「秋閨」
徵客向輪台,幽閨寂不開。音書秋雁斷,機杼夜蛩催。虛幌風吹葉,閒階露濕苔。自憐愁思影,常共月裴回。
瓊殿含光映早輪,玉鸞嚴蹕望初晨。池開凍水仙宮麗,樹發寒花禁苑新。佳氣裴回籠細網,殘霙淅瀝染輕塵。良時荷澤皆迎勝,窮谷晞陽猶未春。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晨蹕凌高轉翠旌,春樓望遠背朱城。忽排花上游天苑,卻坐雲邊看帝京。百草香心初罥蝶,千林嫩葉始藏鶯。幸同葵藿傾陽早,願比盤根應候榮。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鳥籀遺新閣,龍旂訪古台。造書臣頡往,觀跡帝羲來。睿覽山川匝,宸心宇宙該。梵音隨駐輦,天步接乘杯。舊苑經寒露,殘池問劫灰。散花將捧日,俱喜聖慈開。
「奉和幸大薦福寺」
舊邸三乘闢,佳辰萬騎留。蘭圖奉葉偈,芝蓋拂花樓。國會人王法,宮還天帝遊。紫雲成寶界,白水作禪流。雁塔昌基遠,鸚林睿藻抽。欣承大風曲,竊預小童謳。
「同韋舍人早朝」
瑞闕龍居峻,宸庭鳳掖深。才良寄天綍,趨拜侶朝簪。飛馬看來影,喧車識駐音。重軒輕霧入,洞户落花侵。聞有題新翰,依然想舊林。同聲慚卞玉,謬此託韋金。
卷「塞外三首」
塞外蕭條望,徵人此路賒。邊聲亂朔馬,秋色引胡笳。遙嶂侵歸日,長城帶晚霞。斷蓬飛古戍,連雁聚寒沙。海暗雲無葉,山春雪作花。丈夫期報主,萬里獨辭家。荒壘三秋夕,窮郊萬里平。海陰凝獨樹,日氣下連營。戎旆霜旋重,邊裘夜更輕。將軍猶轉戰,都尉不成名。折柳悲春曲,吹笳斷夜聲。次年漢使返,須築受降城。陽鳥南飛夜,陰山北地寒。漢家征戍客,年歲在樓蘭。玉塞朔風起,金河秋月團。邊聲入鼓吹,霜氣下旌竿。海外歸書斷,天涯旅鬢殘。子卿猶奉使,常向節旄看。
「春怨」
春朝物候妍,愁婦鏡台前。風吹數蝶亂,露洗百花鮮。試出褰羅幌,還來著錦筵。曲中愁夜夜,樓上別年年。不及隨蕭史,高飛向紫煙。
近郊憑汝海,遐服指江干。尚憶趨朝貴,方知失路難。曙宮平樂遠,秋澤廣城寒。岸葦新花白,山梨晚葉丹。鄉關千里暮,歲序四時闌。函塞雲間別,旋門霧裏看。夙年追騄驥,暮節仰鵷鸞。疲駑勞垂耳,騫騰詎矯翰。將調梅鉉實,不正李園冠。荊玉終無玷,隨珠忽已彈。曉裝違鞏洛,夕夢在長安。北上頻傷阮,西征未學潘。傾車無共轍,同派有殊瀾。去去懷知己,何由報一餐。
「哭郎著作」
詩禮康成學,文章賈誼才。巳年人得夢,庚日鳥為災。書草藏天閣,琴聲入夜台。荒階羅駁蘚,虛座網浮埃。白馬賓徒散,青烏隴隧開。空憐門下客,懷舊幾遲迴。
「詠黃鶯兒」
欲轉聲猶澀,將飛羽未調。高風不借便,何處得遷喬。
「百舌」
百舌鳴高樹,弄音無常則。借問聲何煩,末俗不尚默。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中宗睿宗》:三年春正月丁卯,黃霧四塞。癸酉,幸薦福寺。乙亥,宴侍臣及近親於梨園亭。二月己丑,幸玄武門,與近臣觀宮女大酺,既而左右分曹,共爭勝負。上又遣宮女為市肆,鬻賣眾物,令宰臣及公卿為商賈,與之交易,因為忿爭,言辭猥褻。上與後觀之,以為笑樂。壬寅,侍中、舒國公韋巨源為尚書左僕射,並同中書門下三品。戊午,兵部尚書、郢國公宗楚客中書令,中書侍郎、酇國公蕭至忠為侍中,太府卿韋嗣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檢校吏部侍郎崔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兵部侍郎趙彥昭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申,日赤紫色,無光。戊寅,禮部尚書兼揚州大都督、曹國公韋温為太子少保兼揚州大都督、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常少卿兼檢校吏部侍郎鄭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夏五月丙戌,崔湜、鄭愔坐贓,湜貶襄州刺史,愔貶江州司馬。
  • 2.    《新唐書·卷七十五·表第十五·宰相世系五(鄭氏)》:滄州鄭氏。愔,相中宗。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