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惕

鎖定
鄭惕( 1923-2002年),是從鐵道游擊隊走出來的惟一的將軍,他曾經擔任過鐵道游擊隊政委、武工隊大隊長、參加過中蘇、中蒙、中緬、中越等邊境談判,後擔任過第一炮兵副司令員,他的一生允滿着傳奇色彩。
中文名
鄭惕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23年
逝世日期
2002年
出生地
山東臨沂

鄭惕人物經歷

鄭惕人物出身

鄭惕,1923年12月生於山東省臨沂縣城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兄妹3人,他排行老大。因家境貧寒,父親鄭家寧(字耀華,中共黨員)年輕時在一家鞋店當學徒。出師後,與師兄弟合開鞋鋪。
1938年春,臨沂淪陷,日軍四處燒殺搶掠,鄭惕隨父母逃往鄉下,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法西斯暴行,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深深地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種子。

鄭惕參加革命

1938年8月,不滿15歲的鄭惕,經父親介紹到共產黨領導的臨(沂)鄭(城)費(縣)峯(縣)四縣邊聯辦事處工作,擔任軍法處文書,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9年3月,鄭惕從岸堤軍政幹校畢業後,轉入山東省魯迅藝術學校繪畫系繼續學習,並於5月7日在魯藝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被黨組織發展為勘好隊員。

鄭惕抗日戰爭

  • 反掃蕩戰鬥
1939年5月底,日本侵略軍對魯中根據地展開了大“掃蕩”,鬥爭形勢十分嚴峻。上級決定魯藝與岸堤幹校合併,整編為兩個遊擊中隊,鄭惕被派到第二中隊任班長。9月,他重返魯藝。被任命為分隊長。這期間,他曾被選為蘇魯豫皖一縱隊直屬隊青年隊長、直屬隊黨代表,並出席了縱隊直屬隊第一次黨代會。12月,他參加縱隊巡視團,在南下蘇北途中,組織決定他留在蘇魯支隊任宣傳隊教員。
1940年3月,他被調任該支隊三營特派員,參加了著名的白彥戰鬥。半年後,他被調回支隊部,任政治部鋤奸幹事。1942年秋,他調任該團部便衣隊副指導員。隨後進入敵佔區,對敵開展政治攻勢。不久,蘇魯支隊改編為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五團,他任該團四大隊特派員。1942年秋,他調任該團幹部便衣隊副指導員,隨後進入敵後區,對敵開展政治攻勢。
  • 武工隊鬥爭
1943年8月,魯南軍區為進一步開展敵佔區工作,決定成立3個武工隊,鄭惕任第三武工隊副隊長,兼峯縣齊村區區委書記。他和政委郭仲選率隊插入臨(沂)棗(莊)以北的敵佔區,並親自到敵人據點向偽軍、偽自衞團進行抗日宣傳,瓦解敵偽頑。有一次,他同隊長王川在做順軍司令的工作時,因特務告密,遭到日偽軍重重包圍、經過英勇奮戰,終於突出重圍.4人全部脱險。年底,他調任魯南軍區第一武工隊隊長,與副隊長嶽衡一起,率領隊員機智勇敢地與敵周旋,在據點林立,目、偽、頑統治嚴密的地區開展工作。
  • 鐵道游擊隊鬥爭
1944年9月,鄭惕擔任魯南鐵道大隊副政委、第三鐵道工委委員,他除協助政委張鴻儀做好政治工作外,主要負責敵偽軍的上層統戰工作。這年冬季,敵人為確保津浦鐵路這條交通命脈暢通,對我軍採取了“清剿”,“圍殲”等各種武力手段,但均遭到失敗。駐沙溝車站的日本鐵路段特務平野受其上級指示,被迫要求同鐵道大隊“談判”。鄭惕協助張鴻儀政委具體組織安排並直接參加了同平野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談判,經過面對面的説理鬥爭,這個名牌日特終因理虧詞窮,狼狽而歸。此後,敵人對鐵道大隊採取了神秘而更加殘酷的所謂“剔塊”戰術,他協同大隊領導及時改變鬥爭方法,並採取主動措施,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1945年5月,鄭惕隨鐵道大隊及工委到根據地休整,參加了魯南區黨委召開的會議,研究佈置了迎接大反攻的工作。同年6月,鐵道大隊在龍山頭遭敵包圍,突圍中政委張鴻儀不幸犧牲,鄭惕奉命代理政委和第三鐵路工委書記。按照上級指示,他積極開展迎接大反攻的工作,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鐵道大隊配合了主力圍殲滕縣之敵。之後,軍區和區黨委指定他率領鐵道大隊精英,趕赴徐州佔領車站,迎接我第五路大軍主力。同年9月,隊長劉金山分別前往姬莊、沙溝日軍聯隊部和大隊部,規勸日軍不要協助偽軍同我部作戰,並順利完成任務。

鄭惕解放戰爭

1946年2月,魯南鐵路局成立,鄭惕被任命鐵路局特派員兼充(州)徐(州)段總段長,1947年秋,他調任徐州市社會部長,同年12月,任魯南軍區十六團政委。
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時,他奉命率部在敵後堅持鬥爭。濟南和充州戰役時,他率部打增援。淮海戰役時,該團先隸屬十縱隊,後編入六縱隊參加戰鬥。

鄭惕公安部隊

1948年12月,他被調到徐州警備司令部任參謀處長兼軍法處長,為維護徐州市的社會治安、支援前線做了大量的工作。年後,他調山東省公安廳武裝部隊處任處長。1950年,他受山東軍區和公安廳的委派,前往膠州地區協調軍分區和公安處,圍殲從膠州灣登陸大小珠山的百餘名國民黨特務,任務完成後,即調山東省海防公安局任副局長。
1952年7月,他被調到華東公安部隊十四師任副師長,並參加起草了公安部隊條例。1953年春他赴朝見習期間被任命為二十四軍七十師副師長,參加了停戰前的最後戰役。同年8月,他調任公安軍作戰處副處長。1954年7月他隨以公安軍副司令員鄧少東為團長的赴蘇參觀學習團,學習邊防專業3個多月。他回國後,被任命為公安軍邊防處長。1957年8月,他任公安部四局副局長,後改任武裝警察(公安)部隊副參謀長,主管邊防工作。
在公安部隊首長的領導下,他主要抓邊防業務建設,主持起草了一系列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這期間、他還參加了以曾勇泉為團長的政府代表團與蘇聯進行了第一次中蘇邊界談判;參加了以姬鵬飛為團長的政府代表團赴烏蘭巴托與蒙古人民共和國進行了中蒙邊界談判;1963年,參加了以徐子榮為團長的公安部訪朝代表團和以李天佑為團長的中越邊境工作代表團進行談判。

鄭惕第二炮兵

1973年6月,鄭惕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副參謀長兼技術部部長。
1982年11月,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為我軍戰略導彈部隊的“三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鄭惕人物榮譽

1987年,他當選為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