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道游擊隊

(抗戰時期活躍在魯南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

鎖定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現棗莊的臨城嶧縣、滕縣)的一支抗日武裝。
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鐵道游擊隊隊長,王懷文為鐵道游擊隊指導員,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
鐵道游擊隊是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隸屬於八路軍“115師蘇魯支隊”。該隊以臨城(今薛城區)為中心,依靠羣眾,開展游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奏響了民族救亡的最強音。於1945年解散併入華東野戰軍
中文名
鐵道游擊隊
別    名
飛虎隊
成立時間
1940年1月25日
隊伍組成
鐵路工人、小攤販、礦工、流浪者
所處時期
抗戰時期
活動地點
山東薛城嶧城滕州微山
民    歌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鐵道游擊隊隊伍發端

鐵道游擊隊最早發端於1938年夏,是在洪振海王志勝建立的抗日情報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始稱棗莊鐵道隊,正式建隊稱魯南鐵道隊,後與臨城南北兩支鐵道隊合編稱魯西鐵道大隊,受八路軍蘇魯支隊領導成立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別稱“飛虎隊”。 [1] 
鐵道游擊隊戰鬥勝利後的情景 鐵道游擊隊戰鬥勝利後的情景

鐵道游擊隊創建隊伍

1938年3月,日軍侵佔山東棗莊。這年初夏,當地青年洪振海、王志勝由人介紹到嶧縣墓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義勇隊,幾個月後兩人均升任排長。
當時,蘇魯地區人民抗日義勇總隊轉移到了抱犢崮山區。為了及時掌握敵人出動的情況,總隊選派洪振海和王志勝到敵佔區棗莊建立抗日情報站。10月,洪振海、王志勝在嶧縣建立情報站,洪為站長,王為副站長,這就是“鐵道游擊隊”的初創。
為及時蒐集敵人情報,王志勝運用關係到日軍在棗莊設立的洋行任職。
1939年8月的一天,洪振海和王志勝第一次打洋行,擊斃大掌櫃、二掌櫃,擊傷三掌櫃,奪取長短槍各一支。10月,他們又在棗臨鐵路“飛車”襲擊日軍,劫取槍支彈藥並及時運到蘇魯支隊。在棗莊車站北陳莊以開炭場作掩護,積極發展抗日力量。11月,洪振海召集6名戰友,在嶧縣情報站的基礎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隊伍。
1940年1月25日,魯南鐵道隊在陳莊成立。2月,蘇魯支隊正式將鐵道隊納歸直屬,同時任命洪振海為鐵道隊隊長,王志勝為副隊長,杜季偉任政委。
此時,鐵道隊的隊員已發展到20多人,經過整訓,隊員們的軍政素質有了根本提高。鐵道隊開始向臨城方向轉移,公開打出了“八路軍魯南鐵道隊”的旗號。這支隊伍最多時達300餘人,主要由鐵路工人、礦工組成。 [1] 

鐵道游擊隊戰果斐然

鐵道隊以抱犢崮山區抗日根據地為依託,以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區)為中心,緊緊依靠棗莊地區人民羣眾,主要戰鬥在鐵路支線臨(城)棗(莊)段、棗(莊)台(兒莊)段,津浦鐵路幹線的韓(莊)兗(州)段、兗(州)徐(州)段,馳騁在運河兩岸和微山湖區。臨城是臨棗和津浦鐵路的連接處,是鐵道大隊的活動中心,也是日本侵略軍防守的主要陣地。鐵道游擊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出沒於萬頃微山湖中,依靠羣眾,運用游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
1940年8月下旬的一天夜裏,洪振海、王志勝帶領32名隊員,分成五個組摸到“正泰國際洋行”附近,因圍牆高且有電網,不能越牆,他們便在牆上打洞,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才將院牆挖通。王志勝帶領4個組進院內,洪振海帶短槍組在外面掩護,三四分鐘便結束了戰鬥。1941年5月,鐵道隊再襲日軍洋行,擊斃日軍諜報隊員13人。
1940年10月,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政委王麓水命令鐵道大隊務必想法搞到些藥品。一天,臨城車站的內線宋邦珍遞送情報:有一列裝載藥品的貨車將由青島開到臨城,然後向南行駛。鐵道大隊立即行動,當晚10時,游擊隊員飛身上車,待列車行駛到沙溝與塘湖站之間時,戰士們迅速將藥品掀下。鐵道大隊把這些藥品及時運到魯南軍區。
1941年6月,鐵道大隊再襲日軍押款列車,繳獲法幣8萬餘元。11月初,鐵道大隊與運河支隊、滕沛大隊、微湖大隊、邊聯支隊聯合行動,在塘湖站附近截獲日軍運布車。共截獲棉布1200匹,軍裝500餘套,皮箱200只,緞子被100餘牀,呢子、毛毯各一宗,顯微鏡4架,電爐2個,發動沿湖十幾個村莊的數百名羣眾幫助搬運。游擊隊將這些物資藏於湖區,後來魯南軍區派騎兵連運到抱犢崮山內的曹流井村軍區被服廠,解決了軍區武裝越冬缺少棉衣的困境。
1941年8月,鐵道大隊破壞了津浦鐵路韓莊段,致使日本運兵軍列脱軌。9月,拆除嶧縣至臨城鐵軌1.5公里,砍斷電線杆百餘根,使日軍的通訊和交通同時癱瘓。日軍在嶧縣和臨城緊急組建鐵甲列車大隊和鐵道警備大隊。並專門從濟南調來特高課長高崗,在臨城組建第五特別偵諜隊。
一天夜裏,鐵道大隊分成4個小組,化裝成日軍士兵和搬運工分別潛入臨城車站。10時,擔負攻擊任務的第一組隊員劉金山等人摸到了高崗的門前。劉金山第一槍打死了高崗的衞兵,高崗正在那裏趴着寫字,聽到槍響一抬頭,劉金山第二槍緊跟打出,擊斃了高崗。日軍苦心經營的諜報網絡從此分崩瓦解。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決定開闢一條從華中鹽城地區北上、經山東南部西去延安的秘密交通線。鐵道大隊受領任務後,相繼成功護送劉少奇陳毅陳光羅榮桓蕭華葉飛等穿越臨城附近的津浦鐵路,順利通過敵佔區,安全過境。從1942年到1944年,先後護送千餘名幹部往返延安,未出現一次差錯,受到了魯南軍區的通令嘉獎。 [1] 

鐵道游擊隊勝利受降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駐紮在嶧縣和臨城一帶的日軍卻拒絕向鐵道游擊隊繳械。10月的一天,當日軍乘坐的鐵甲列車趁夜色開出臨城車站,在沙溝附近發現前面的鐵路已被毀,再試圖退回臨城,退路也被鐵道大隊炸斷。日軍在孤立無援、忍飢挨餓3天之後,只好乖乖投降。
時年23歲的鐵道大隊政委鄭惕代表八路軍受降,1000多名日軍攜帶8挺重機槍、130多挺輕機槍和兩門山炮等輕重武器,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遊擊武裝投降,在軍事受降史上極為罕見。
1945年12月底,鐵道大隊奉命到滕縣(今滕州市)接受整編。整編後除留兩個連隊歸魯南鐵路工委領導外,其餘100餘人編入華東野戰軍魯南軍區特務團。大隊長劉金山調任魯南鐵路局副局長,副大隊長王志勝調任魯南鐵路局辦公室主任。至此,魯南鐵道大隊番號撤銷,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1] 

鐵道游擊隊小説原型

鐵道游擊隊因小説《鐵道游擊隊》而揚名,再經影視劇的改編,名聲更為響亮。作品中大隊長劉洪的原型是洪振海和劉金山。作家劉知俠在《鐵道游擊隊》中把兩任大隊長的姓組合成劉洪這一英雄形象。洪振海自幼隨父親在路礦謀生,因生活所迫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就了扒飛車的本領,在鐵道隊中的扒車技術最高,特別快車也能上去,人稱“飛毛腿”。他足智多謀,有許多驚人戰績,後在黃埠莊作戰中犧牲,並葬在他的家鄉滕州市大北塘,由劉金山繼任大隊長。劉金山後任魯南軍區特務團副團長,主力部隊副師長,新中國成立之後,先後任江蘇南通軍分區副司令和蘇州軍分區司令員。 [2] 
鐵道大隊前後有五個政委:文立徵(犧牲)、杜季偉(調走)、張洪義(犧牲)、孟昭煜(犧牲)、鄭惕(抗戰結束前夕提任)。在《鐵道游擊隊》小説中,“根據四個政委的個性和特點,以杜為主塑造了一個政委的形象。”
另一位主人公———大隊長王強的原型是王志勝,他是棗莊市中區陳莊人,出生在鐵路工人家庭,兄弟五人,排行第四,15歲開始跑火車,做小本生意。從小和洪振海是好朋友,自小練了一身“扒飛車”本領,在戰鬥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