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銘江

鎖定
鄧銘江,男,漢族,1960年6月18日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湖南耒陽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乾旱區水資源及水利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新疆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17] 
1982年,鄧銘江畢業於新疆農業大學;1982年至1988年,擔任新疆水利水電學校教研組組長;1988年至1991年,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流域規劃委員會辦公室高級工程師;1991年至1993年,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規劃設計處副處長;1991年至1996年,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流域規劃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1996年至1998年,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副總工程師;1998年至2000年,擔任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總工程師;2000年至2006年,擔任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副司長、總工程師;2007年,獲河海大學博士學位;2006年至2014年,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總工程師;2014年,擔任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受聘為新疆農業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新疆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12月,擔任自治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2019年,擔任西安理工大學教授 [5]  ;2022年9月,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鄧銘江長期堅守西北邊疆工程科技一線 [1] 
中文名
鄧銘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出生日期
1960年6月18日
畢業院校
河海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籍    貫
湖南耒陽

鄧銘江人物經歷

1960年6月18日,鄧銘江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湖南耒陽人。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新疆農業大學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建築,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8月至1988年5月,擔任新疆水利水電學校教研組組長。
1988年6月至1991年3月,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流域規劃委員會辦公室高級工程師。
1991年3月至1993年7月,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規劃設計處副處長。
1991年3月至1996年10月,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流域規劃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1996年10月至1998年5月,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副總工程師。
1998年5月至2000年7月,擔任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總工程師。
2000年7月至2006年11月,擔任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副司長、總工程師。
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河海大學學習水利水電建設與管理,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2006年11月至2014年12月,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總工程師。
2014年12月,擔任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2018年5月15日,受聘為新疆農業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新疆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8年12月,擔任自治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
2019年5月,擔任西安理工大學教授 [2]  [5-6] 
2022年9月,當選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13] 
2023年1月,當選為政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三屆委員會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 [14]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5]  政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 [16] 
鄧銘江院士

鄧銘江主要成就

鄧銘江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鄧銘江主要取得了以下三個方面突出成果與重要貢獻:
一、破解乾旱區水資源短缺、時空分佈失衡、用水結構失調、跨界河流失控、供需矛盾激烈等諸多難題,創立乾旱區“水—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水循環調控理論技術體系,結合新疆實際建立了宏觀—區域調配、中觀—流域調控、微觀—高效利用的“三層級”多目標水循環調控理論,基於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貌格局及水資源分佈特徵,構建了北疆、南疆、東疆水資源配置的總體框架系統,科學地指導了新疆水資源利用及重大工程佈局和建設;基於內陸河流域水循環特徵及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了合理調控河道內與河道外引水、經濟與生態耗水,優化人工綠洲與天然綠洲結構,建設山區水庫逐步替代平原水庫的 “水—生態—經濟” 流域協調發展新模式,為人工綠洲自律發展、構建和諧流域提供了科學依據;基於綠洲地表水與地下水轉換及水鹽運移規律,圍繞乾旱區灌溉農業 “高效節水”與“水鹽平衡”兩大可持續發展主題,提出了農業高效節水、地下水合理開發、灌區水鹽調控等綠洲綜合水循環高效調控模式,為極度乾旱的新疆農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二、攻克沙漠、嚴寒、高震、長距離等不良環境地質條件和內陸河流域生態脆弱、環境受損嚴重等諸多難題,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並舉,建立了區域、流域、地表水與地下水循環調控工程技術保障體系。在區域調控方面,作為北疆供水工程的首任總工程師,主持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同行專家和技術團隊聯合攻關,解決了諸多工程技術難題,為沙漠嚴寒地區大型調水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流域調控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針對後壩工時代和跨流域調水後產生生態環境問題,在額爾齊斯河和塔里木河開展了大尺度生態調度研究與創新實踐,構建了額河生態調度與漓漫灌溉系統,研究生態需水節律,建立監測評價系統,揭示生態和水文過程耦合規律,提出七庫聯調、三次脈衝、漓漫灌溉、多尺度耦合的生態調度方案,保障了230萬畝河谷林草生態需水,顯著改善了野生魚類的生境條件;持續跟蹤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掌握了長期斷流河道水流演進與耗散規律,提出了主河道、汊河、面狀相結合的輸水方式,確立了基於地下水位調控的生態調度方案,在蒸發強烈的大漠地區,快速形成穩定的地下水及生態環境修復平台。在地表水與地下水調控方面,繼承傳統坎兒井地下輸水、減少蒸發、自流引水等優點,並破解其溯源縱向取水,開鑿難度大,無法調控、易枯竭等難題,利用山前衝洪積扇凹陷帶天然儲水構造,建成台蘭河“橫坎兒井”地下水庫,創立了一種全新的水利工程型式,為洪水資源化和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度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三、突破跨境信息採集、資源評價、需水預測、影響評估、利益協調等諸多技術壁壘,系統研究百年尺度全流域水循環與水資源演變規律,為跨界河流開發和維權提供技術支撐,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課題研究,帶領團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一是算清水賬,建立了全流域數據信息系統,首次開展了跨境水資源及環境影響評價,系統分析了境內外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效應。二是制定預案,分析了巴爾喀什湖水位變化、伊犁河三角洲生態耗水和東西湖水量交換規律,提出水量平衡調控預案。三是爭取水權,系統研究中國伊犁河上游地區下墊面變化及耗水規律,提出了河谷型河流社會經濟用水和生態耗水雙還原的水資源評價新方法,為加快跨界河流開發、維護國家水權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四是合作共贏,主持完成中吉跨界河流聯合科考,提出合作開發的工程技術方案,防止第三國介入,確保界河水安全 [12] 
  • 論文著作
根據2022年7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鄧銘江出版專著7部,發表論文百餘篇。 [1] 
  • 學術交流
2021年10月25日,中國水利學會2021學術年會在北京開幕,鄧銘江到場並作題為《西北“水三線”空間格局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研究》的報告 [11] 
  • 科研獲獎
根據2022年7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鄧銘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還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1] 
時間
獲獎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06年
新疆生態安全遙感監測與信息系統的技術集成和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7年
新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及重點工程佈局綜合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8年

新疆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 特等獎
2009年
沙漠、嚴寒地區長距離供水工程關鍵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14年
乾旱內陸河流域生態恢復的水調控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16年
我國與中亞鄰國跨境河流生態環境評估關鍵技術及應用
新疆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2020年
高寒區長距離供水渠道高效運行與安全保障技術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 特等獎 [5] 

鄧銘江人才培養

  •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2022年1月,由鄧銘江牽頭申報的新疆農業大學“寒旱區水安全與水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7] 
  • 學術報告
2019年9月9日上午,鄧銘江應邀來到新疆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作了題為“西北邊疆灌溉農業認知與灌排技術創新發展”的研究報告 [8] 
2019年11月27日上午,受蘭州交通大學黃河水環境研究院邀請,鄧銘江在蘭州交通大學國際會展中心作了題為《中國西北“水三線”空間格局與水資源配置戰略研究》的學術報告 [9] 
  • 辦學方針
鄧銘江一直秉承新疆農業大學“理論聯繫實際,教學結合生產”的辦學方針,“屯墾戍邊辦大學,穩疆興疆育人才”的辦學宗旨,重理論,善實踐,一貫篤行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敬業奉獻的工作作風,提出了“工程帶科研、科研促建設”的科技工作方針,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 [6]  [10] 

鄧銘江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4年
開發建設新疆獎章
2010年
新疆五十年十大優秀科技人物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會 [5] 
201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 [1] 

鄧銘江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任職機構
職務
2015年2月
副主席 [3]  [5] 
2018年5月
新疆農業大學
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 [6] 
2018年12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副主任 [4] 
2022年4月
新疆農業大學
名譽校長 [7] 
2024年3月
新疆人工影響天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 [18] 

鄧銘江人物評價

鄧銘江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孜孜以求,無怨無悔地立身於邊疆、立業於水利 [5] 新疆農業大學校友會評)
鄧銘江兢兢業業地奮鬥在邊疆工程科技一線,圍繞乾旱地區的水資源問題、重大理論問題、科學技術問題以及工程建設等問題做了大量頗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是新疆農業大學的驕傲,鄧銘江雖然功成名就,但仍不忘初心,擁有着濃濃地家國情懷,始終心繫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新疆的水利事業發展不斷地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6] (新疆農業大學校長蔣平安評)
鄧銘江在長期科研工作中取得的工程科技成果豐富,戰略意義重大,區域特色顯著,為邊疆水利發展、跨界河流開發與保護以及“一帶一路”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促進新疆水利行業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10] (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評)
他(鄧銘江)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孜孜以求,無怨無悔地立身於邊疆、立業於水利,帶領團隊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在人才匱乏、資料短缺、環境艱苦的條件下,長期堅持系統研究,攻堅克難,為推進新疆水利發展、加快跨界河流開發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2]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