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氏宗祠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鄉者卡村宗祠)

鎖定
鄧氏宗祠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鄉者卡村,景區由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等組成,有700多年的歷史。
中文名
鄧氏宗祠
地理位置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鄉者卡村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20150328
類    別
古建築
組    成
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
所屬國家
中國

目錄

  1. 1 香港
  2. 簡介
  3. 建築
  1. 對聯
  2. 2 清城區
  3. 簡介
  1. 建築

鄧氏宗祠香港

鄧氏宗祠簡介

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坐落於香港屏山,是鄧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圍六村: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及新起村所環抱。據鄧氏族譜所載,宗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已有700多年曆史。鄧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為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蹟之一,於2001年12月14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鄧氏宗祠建築

鄧氏宗祠為三進兩院式建築,正門前兩旁是鼓台,各鼓台有兩柱支撐瓦頂,內柱為麻石,外柱則為紅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門沒有門檻,前院卻有砂岩通道,顯示鄧氏族人中曾有身居當時朝廷要職者。
建築物三進大廳上的樑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種動植物和吉祥圖案,屋脊皆飾有石灣鰲魚和麒麟。後進祖龕供奉著鄧族先祖神位。
1990至1991年間,鄧氏宗祠曾大事重修。宗祠現時仍用作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

鄧氏宗祠對聯

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大門聯:
南陽承世澤,東漢啓勲名。
鄧氏宗祠神樓聯:
俎豆千秋,吉水流芳蘋馨藻潔,屏山毓秀椒衍瓜綿
鄧氏宗祠春秋二祭大門聯:
屏翰仰閩侯,紹南陽之世胄,今朝派衍支蕃,不替衣冠隆祀典;
山河開萬里,承高密之家風,此日蘋馨藻潔,聊將俎豆報宗功。

鄧氏宗祠清城區

鄧氏宗祠簡介

清城區鄧氏宗祠 清城區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位於清城區石角鎮馬頭石虯逕村,據該村《鄧氏族譜》記載,鄧氏先祖原住南海,元末遷居於此。宗祠始建於元末明初,明崇禎年間遭兵災盜劫,祠被焚燬,清順治十三年平靖復建。現狀平面為二進一井四合院佈局,前為門廳,後為正廳,兩側有廊廡,中為天井。硬山頂鍋耳形風火山牆,面闊三間。
門廳檐廊形制比較特別:兩側各有一高出地面約40釐米的平台,用於堆置器具、物品,起防潮作用。民國年間,台上曾放置兩門火炮(豬仔炮),故又稱“炮台”。檐廊樑架跨老檐牆檐柱之間,施三步梁,梁間以荷葉式或捲雲式駝峯承接。梁端輔以十字形分叉半拱以均衡瓦面重力。駝峯及梁底雕花草、人物圖案,紋飾流麗生動。檐下三條圓木額枋穿連着二根石質檐柱和兩邊山牆。額枋之上,以木作駝峯、斗拱頂託檐檁,顯得古樸、美觀而平穩。

鄧氏宗祠建築

正廳樑架抬梁式穿鬥式混合結構,中部施九架樑,四根圓木金柱作通柱。各梁兩端,一式以瓜柱過樑承檁。前後檐柱亦作通柱,前檐後檐各施二步梁,後檐梁架以瓜柱過樑承檁,前檐樑架則以捲雲狀駝峯及斗拱承檁。在兩面山牆擱檁的配合下,整個正廳樑架給人以結實安全、氣宇恢宏之感。
正廳四根金柱之下,均保留着元代式樣的素面覆盆式紅石柱礎,應為初建時之物。還有盤狀柱質,質徑大於柱質和礎質。這在清遠民間明清古建築中,帶典型意義。
宗祠經當地村民維修,更換了瓦面;兩側牆表加用水泥灰批蕩、出線;正面牆表和石柱分別貼上了綠色、紅色瓷片;牆頭和檐口則以琉璃瓦鑲邊,但主體結構未變,仍不失為研究民間古建築發展歷史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