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景山

(唐朝大臣)

鎖定
鄧景山 (?—762年),曹州濟陰人,唐朝大臣。鄧景山以擅任文職著稱,初由大理評事升任監察御史。後歷任青齊節度使、淮南節度使尚書左丞等。寶應元年(762年),鄧景山擔任太原尹,封南陽郡公。同年,由於鄧景山管理軍隊不當,致使部下發生叛亂,鄧景山遭到部下殺害,諡曰敬。
本    名
鄧景山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逝世日期
762年
籍    貫
曹州濟陰
職    業
官員
官    職
大理評事、監察御史、房琯副將、青齊節度使、淮南節度使、尚書左丞、太原尹
爵    位
南陽郡公
諡    號

鄧景山人物生平

鄧景山為政簡肅

鄧景山是曹州濟陰人,以擅長擔任文職官吏而著稱。天寶年間(742年—756年),由大理評事之職升任監察御史 [1]  [2] 
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唐肅宗李亨任命豐王李珙為武威都督,仍然兼任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等路節度都使,並派時任隴西太守的鄧景山輔佐李珙,充任都副大使。 [3]  同年十月,當時爆發安史之亂,兩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陷落,唐肅宗任命房琯為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漳兩關兵馬及節度等使,派他率軍收復兩京,時任御史中丞的鄧景山擔任房琯的副將。 [4] 
至德初年,鄧景山升任青齊節度使,後調任淮南節度使。鄧景山管理政務簡樸嚴格 [5]  ,聞名於朝廷。 [6] 

鄧景山奉命平亂

上元元年(760年),宋州刺史劉展反叛作亂。起初,劉展有野心,淮西節度使王仲昇上奏報告朝廷劉展有反叛的表現,朝廷下詔調任鄧景山為揚州長史,兼任江淮都統,秘密派他將劉展抓獲送到京城。劉展知道這一計劃後,就率軍兩萬渡過淮河。鄧景山迎擊戰敗,逃到壽州,請求平盧節度副使田神功來討伐劉展。田神功的軍隊到揚州後,大肆搶劫居民、挖掘墳墓,殺害大食波斯等異族商旅數千人。 [7]  劉展的叛亂歷經三個月,於上元二年(761年)正月,才最終平定下來。 [8] 
上元二年(761年)十月,朝廷徵調鄧景山入朝,授任尚書左丞 [9]  ,以崔圓接替其職。 [10] 

鄧景山譁變遇害

當初,王思禮在太原擔任河東節度使時,儲備大量物資,除供養軍隊之外,積蓄糧米一百萬斛,王思禮上奏請求輸送給京師五十萬斛糧米。恰逢此時王思禮去世,朝廷派管崇嗣繼任河東節度使。管崇為政寬容鬆弛,信任他左右的人,數月間,糧食耗散殆盡,只存下一萬多斛陳腐爛米。 [11-13] 
寶應元年(762年),唐肅宗聽説後,任命鄧景山為太原尹,封南陽郡公,讓他取代管崇嗣。鄧景山到任後,整頓法紀,查對府庫所出入的帳目,大多數將士隱藏糧食,他們都很懼怕。鄧景山清廉儉樸,兒子和弟弟吃的是粗劣的食物,用具上只有黑漆,接待貴客只有豬肉和魚,他把倉庫裏腐爛的糧食煮來吃,並用這些糧食供應部下,部下都有怨言。侍從告訴鄧景山,鄧景山説:“這些不吃掉,留着有什麼用呢?”因此辱罵部下,部下都羞慚惱怒。有一位副將抵罪應當處死,諸將請求用錢贖罪,鄧景山不同意;副將的弟弟請求代他受刑,鄧景山也不同意;副將的弟弟請求獻一匹馬來贖罪,鄧景山這才同意。諸將憤怒地説:“我們還不如一匹馬嗎!”鄧景山掩飾自己的失誤,呵斥並驅趕他們。小將黃抱節利用大家的憤怒發難,殺害鄧景山。唐肅宗認為鄧景山安撫和駕馭部下不當,使得他們叛亂,因此不再追究叛亂者,而派遣使者前往勸慰、安撫他們。諸將請求讓都知兵馬使、代州刺史辛雲京擔任河東節度使,唐肅宗下詔同意 [14-15]  [16]  ,並賜給鄧景山諡號為敬。 [17] 
鄧景山生前與劉晏交情很好,鄧景山死後,其子孫家境貧窮,劉晏多次幫他們經營,並把鄧景山的女兒嫁出去。 [17]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評定“至德已來將相,功效明着”之人,鄧景山等六人被定為第三等。 [18] 

鄧景山主要成就

鄧景山以擅任文職著稱 [1]  ,管理政務簡樸嚴格 [5]  ,清廉儉樸,擔任太原尹期間,整頓法紀,核查帳目。但他不善於管理軍隊,最終因激怒部下而遭殺害。 [15] 

鄧景山趣聞軼事

鄧景山擔任淮南節度使時,有一次鱷魚集中爬到城門口,鄧班對鄧景山説:“鱷魚是有鱗甲的動物,離開他們的住處,這是金不隨從革的象徵,大概會有兵災?”不久,果然宋州刺史劉展發動反叛。 [19] 

鄧景山歷史評價

劉昫等《舊唐書》:①“為政簡肅,聞於朝廷。” [20]  ;②“景山始以文吏,或有虛名。仗鉞揚州,召匪人而劫掠士庶;分茅並部,持小法而全昧機權。貴馬賤人,眾怒身死,宜哉!” [20]  ;③“始致亂者鄧景山,何以救之辛雲京。” [20] 

鄧景山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 [20]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 [2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至二百二十二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鄧景山,曹州人也。文吏見稱。天寶中,自大理評事至監察御史。
  • 2.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鄧景山,曹州人。本以文吏進,累至監察御史。
  • 3.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豐王珙充武威都督,仍領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等路節度都使,以隴西太守濟陰鄧景山為之傅,充都副大使。
  •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房琯上疏,請自將兵復兩京;上許之,加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等使。琯請自選參佐,以御史中丞鄧景山為副,户部侍郎李揖為行軍司馬,給事中劉秩為參謀。
  • 5.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至德初,擢拜青齊節度使,徙淮南。為政簡肅。
  • 6.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至德初,擢拜青齊節度使,遷揚州長史、淮南節度。為政簡肅,聞於朝廷。
  • 7.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居職四年,會劉展作亂,引平盧副大使田神功兵馬討賊。神功至揚州,大掠居人資產,鞭笞發掘略盡,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數千人。
  • 8.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未幾,宋州刺史劉殿反。初,展有異志,淮西節度使王仲昇表其狀,詔遷揚州長史兼江淮都統,密詔景山執送京師。展知之,擁兵二萬度淮。景山逆擊不勝,奔壽州,因引平盧節度副使田神功討展。神功兵至揚州,大掠居人,發冢墓,大食、波斯賈胡死者數千人。展叛凡三月平………
  • 9.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上元二年十月,追入朝,拜尚書左丞。
  • 10.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追景山入朝,拜尚書左丞,以崔圓代之。
  • 11.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太原尹、北京留守王思禮軍儲豐實,其外又別積米萬石,奏請割其半送京師。屬思禮薨,以管崇嗣代之,委任左右,失於寬緩,數月之間,費散殆盡,唯存陳爛萬餘石。
  • 12.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王思禮在太原,儲廥贏衍,請輸半以實京師。會卒,管崇嗣代之,政弛不治,數月,為下盜費略盡。
  • 1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初,王思禮為河東節度使,資儲豐衍,贍軍之外,積米百萬斛,奏請輸五十萬斛於京師。思禮薨,管崇嗣代之,為政寬弛,信任左右,數月間,耗散殆盡,惟陳腐米萬餘斛在。
  • 14.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上聞之,即日召景山代崇嗣。及至太原,以鎮撫紀綱為己任,檢覆軍吏隱沒者,眾懼。有一偏將抵罪當死,諸將各請贖其罪,景山不許;其弟請以身代其兄,又不許;弟請納馬一匹以贖兄罪,景山許其減死。眾鹹怒,謂景山曰:“我等人命輕如一馬乎?”軍眾憤怒,遂殺景山。上以景山統馭失所,不復驗其罪,遣使諭之。軍中因請以都知兵馬使、代州刺史辛雲京為節度使,從之。
  • 15.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帝聞,即以景山為太原尹,封南陽郡公。至則振核紀綱,檢覆幹隱,眾大懼。而景山清約,子弟饌不過草具,用器止烏漆,待上賓惟豚、魚而已,取倉粟紅腐者食之,兼給麾下,麾下怨訕。左右白景山,景山曰:“此不食,留將安用邪?”因慢罵,士皆羞忿。有裨校抵死,諸將請贖,不許;其弟請代,不許;請納一馬贖,景山乃許減死。眾怒曰:“吾屬命才一馬直乎?”景山護失,叱遣之。少將黃抱節因眾怒作亂,景山遇害,時寶應元年也。肅宗以其統馭失方,不復究驗,遣使喻撫其軍,軍中請辛雲京為節度,詔可。
  • 1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上聞之,以鄧景山代之。景山至,則鈎校所出入,將士輩多有隱沒,皆懼。有裨將抵罪當死,諸將請之,不許;其弟請代兄死,亦不許;請入一馬以贖死,乃許之。諸將怒曰:“我輩曾不及一馬乎!”遂作亂,癸丑,殺景山。上以景山撫御失所以致亂,不復推究亂者,遣使慰諭以安之。諸將請以都知兵馬使、代州刺史辛雲京為節度使。己未,以雲京為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 17.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景山與劉晏善,其後家寒窶,晏屢經紀之,嫁其孤女。諡曰敬。
  • 18.    《唐會要·卷四十五·功臣》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08]
  • 19.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有鼉集城門,鄧班語景山曰:“介物也。失所次,金不從革之象。其有兵乎?”未幾,宋州刺史劉殿反。
  • 20.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六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3-03]
  • 21.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六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3-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