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尉山

鎖定
鄧尉山位於蘇州城西南30公里處,吳中區光福鎮西南部,因東漢太尉鄧禹曾隱居於此而得名。鄧尉山一帶是江南著名的探梅勝地,名為“香雪海”。 [1-3] 
中文名
鄧尉山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齊門北大街637號附近 [4] 
走    向
南北走向 [1] 
長    度
2公里餘 [1] 
海    拔
169 m [1] 

鄧尉山地理位置

鄧尉山位於吳中區西部,光福鎮西南部。 [1] 

鄧尉山地名典故

相傳東漢太尉鄧禹曾隱居於此,故名。唐《吳地記》:“光福山,山本名鄧尉山,屬光福裏,因名。……其玄墓山,亦名萬峯山。”萬峯和尚曾居此山,故名萬峯山。《姑蘇志》:“鄧尉山,在光福裏,俗名光福山,在錦峯西南,與玄墓銅坑諸山聯屬。(按《聖恩庵開山記》作鄧尉山庵,在玄墓山之南岡,記作袁墓村。蓋舊志以袁為玄,蔚為尉,而名村以山耳。後得《宋進士葉和甫墓誌》,與舊志相合。)” [1] 

鄧尉山自然地理

習慣上稱北峯為鄧尉山,稱南峯為玄墓山。南北走向,長2公里餘,由石英砂岩構成。鄧尉山海拔169米,其北峯名妙高峯。 [1] 

鄧尉山古蹟遺存

山麓光福鎮澗廊村東南有司徒廟,相傳原為大司徒鄧禹祠。庭院中有6株古柏,其中4株蒼勁、古樸、奇特,分別名為“清、奇、古、怪”,相傳為鄧禹手植。寺中賞柏廳側碑廊內藏有獅林寺《楞嚴經》石刻、天池山麓《寶塔金剛經》石刻、光福寺銅觀音像和聖恩寺清康熙帝所書“松風水月”碑等,司徒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兩部完整的石刻經卷是一組明代書法、篆刻精品,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鄧尉山賞梅勝地

每年二月,光福鄧尉山一帶,梅花吐蕊,勢若雪海,故名“香雪海”,成為江南最著名的探梅勝地。 [2] 
這裏羣峯連綿,重山疊翠,是斜向太湖伸出的一個半島。山前山後,遍植梅樹,開花時節,繁花似雪,暗香浮動,微風吹過,香飄數里之外。古人曾對鄧尉的梅花作過傳神的描寫:“人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貪愛下風香氣息,離花三尺立多時。”因而鄧尉觀梅,名播天下。 [3] 
現今鄧尉觀梅的最佳處,當在光福鎮西1公里的吾家山(又名馬駕山)。每當冬末春初,朔風凜冽,萬物蕭瑟,羣芳尚在酣睡之時,而這一帶梅花鬥雪傲霜,凌寒獨開,展着冷豔的姿色,吐出清雅的幽香,瀰漫數十里,盪漾銀海。凝若積雪。清康熙時江蘇巡撫宋犖給這一景觀取了個千古叫絕的名字——“香雪海”。它高度概括了鄧尉梅花的質、色、量。“香雪海”大字摩崖鐫刻在吾家山山腰石壁上,至今完好。 [3] 
距摩崖“香雪海”不遠,有一“聞梅館”,面對延綿的鄧尉羣山,館為敞廳3間,前有平台石欄,飛檐翹角,古色古香,館內抱柱聯為乾隆帝御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聞梅館稍上,山腰還有御碑一塊,為乾隆帝遊山觀梅時所書,人們也稱此碑為梅花碑。碑旁有一座造型別致的“梅花亭”,呈梅花盛開狀,5只翹起的亭角象徵着梅花的5瓣,藻井內5朵小梅花環繞1朵大梅花組成,亭柱、柱腳、欄杆也都呈梅花狀。亭為香山名匠姚承祖所建。亭的頂端為1只銅鶴,秀美飄逸,富有寓意,不禁使人想起宋代詩人林和靖梅妻鶴子”的故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