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

鎖定
全稱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西部和烏海市境內,面積555849公頃,1995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殘遺瀕危植物和荒漠生態系統。
中文名
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
位    置
鄂托克旗西部和烏海市境內
面    積
555849 公頃
建立時間
1995年
主要保護對象
為四合木、半日花等
地理環境
亞非荒漠東部邊緣

目錄

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規模

本區地處亞非荒漠東部邊緣,為西鄂爾多斯荒漠化草原和東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過渡地區 [1]  ,是古地中海孑遺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綿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楊等集中分佈的地方。區內現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種,其中特有古老殘遺種及其它瀕危植物有72種,佔全部植物種數21.79%,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7種。特別是四合木半日花僅分佈於保護區的小面積範圍之內,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此外,保護區還保存着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此外,保護區還保存着極其珍貴的古地理環境,古生物化古十分豐富,山地地層剖面明顯,是非常珍貴的天然史書。因此,該區的建立,不僅在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研究生物的起源、發展演變以及地質構造和古地理環境均有着深遠的意義,同時,對於保護和改善我國荒漠地區的生活環境和探索荒漠地區可持續發展途徑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
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4張)
內蒙古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鄂爾多斯市中部,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9°14′~109°23′、北緯33°25′~34°00′,屬於高原內陸濕地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為14 770公頃,核心區面積為4 753公頃,緩衝區面積1 627公頃,實驗區面積8 397公頃。保護區始建於1998年,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

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遺鷗為主的83種鳥類。保護區植被稀疏,多為沙生植物。區內動物以濕地鳥類和草原動物以及爬行類動物為主。據調查保護區現有濕地鳥類83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遺鷗、東方白鸛白尾海雕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有角鸊鷉、赤頸鸊鷉、白琵鷺、大天鵝、鳶、大鵟、紅腳隼、蓑羽鶴、倉鷹、黑浮鷗等10多種。典型的草原動物主要有蒙古野兔、艾鼬、黃鼬、赤狐、兔猻、刺蝟、蒙古黃鼬、五趾跳鼠、田鼠和草原沙蜥等主要優勢種。
鄂爾多斯保護區
鄂爾多斯保護區(5張)
遺鷗是保護區內主要保護對象,遺鷗屬鷗形目鷗科,體長430~460mm,虹膜黑色,眼周白色,嘴和腳暗紅色。夏羽:頭部黑褐色,眼後上、下方有一白色三角斑,上體為珠灰色,腰部和尾羽白色,兩翼為珠灰色,初級飛羽帶有黑斑。棲於草原、沙漠和半荒漠的湖泊和沼澤地,分佈於鄂爾多斯高原海拔1 200~1 500m的沙漠鹹水湖和鹼水湖中。遺鷗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認識最晚的鳥類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