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詠

(北京公益聯盟主席)

鎖定
郭詠,男,生於1990年,山西臨汾人,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北京公益聯盟創始人、北京公益聯盟主席、中國有愛無障礙身心障礙求助熱線發起人、“隨手拍,無障礙”發起人、北京市海淀區聾兒康復中心形象大使、中國無障礙協會創始人。被媒體稱為中國90後公益領袖。
中文名
郭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90年07月
畢業院校
中國傳媒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90後公益領袖
主要成就
北京市優秀慈善工作者
北京城市貢獻獎
2012北京榜樣
北京市學雷鋒標兵 展開
主要成就
北京市優秀慈善工作者
北京城市貢獻獎
2012北京榜樣
北京市學雷鋒標兵
山西汾西十大道德模範
山西省“防艾志願第一人”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 收起
出生地
山西臨汾
代表作品
《永遠的豐碑》《汾西賦》
職    務
北京公益聯盟主席

郭詠簡介

郭詠 郭詠
郭 詠,男,生於1990年,山西臨汾人,2012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新聞學專業。著名青年慈善家、北京公益聯盟創始人、北京公益聯盟主席、中國無障礙協會創始人、中國有愛無障礙身心障礙求助熱線發起人、“隨手拍,無障礙”發起人、中國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創始人、北京市海淀區聾兒康復中心形象大使。零捐款公益運動發起者,13歲開始公益,他用行動告訴志願者,公益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我們有一雙手和一顆愛的心,隨時隨地都可以公益,一直倡導“零捐款”公益,十年公益全為獨力支出,從未接受任何贊助捐款。他的活動説明上永遠不忘標註這樣一條:“為使本活動能純淨,全數費用由站長個人支付,不對外募款也謝絕贊助。”大學四年,每年拿出自己80%的收入5—8萬元投入公益,截止目前已為公益“打倒貼”100餘萬元 [1]  。被媒體稱為中國“90後公益領袖”。中國“零捐款”公益第一人。 [2]  他曾呼籲“興90後公益,樹90後形象”。

郭詠人物經歷

一歲失父母,同祖母相依為命
郭詠1歲時,爺爺患淋巴癌,1991年臘月,天下着雪,郭詠的父母去縣城給爺爺買藥,路上交通事故,郭詠父母不幸去世。
從此,全家的重擔就落在了郭詠奶奶一個人的肩膀上。郭詠的叔叔不忍心讓兩鬢斑白的奶奶從早到晚地下地操勞,於是剛讀完初中,就輟學到到臨汾石油公司工作。每天清晨,公雞一打鳴,奶奶下地幹活前,都會把小郭詠拎起來,從不讓他躺在炕上睡懶覺。在小郭詠的記憶裏,3米高的窯洞裏,有一扇小窗户,每當陽光射進來的時候,他都會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反覆打量着自己多出來的那根手指……
“你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也沒有爸爸媽媽,今後就得靠自己!”郭詠記事起,奶奶就會板起臉這麼對他説,凡事靠自己,能不麻煩別人,就不要張嘴。這在他幼小孤獨的心靈裏,埋下了一顆自立的種子。
窗外“蹭課”,9歲才進學堂
7歲那年,郭詠到了上學的年紀,可是家裏實在交不起97元的學費和書本費。沒有能夠進入幼兒園,讓他過早的進入了“社會大學”。
知識的渴求,郭詠一次次蹲在學校唯一那間破窯洞外,聽裏邊小夥伴的讀書唸詩。兩年後,郭詠如願以償地走進了學堂。這兩年間,憑藉鄰居家孩子們的幫扶,郭詠的學習並沒有落下,1999年,郭詠進入學校就開始三年級課程。10歲時(2000年),進入學校第二年的郭詠在山西臨汾日報發表詩歌《追求》《勇氣》。
叔叔遇害,被迫勤工儉學
小學畢業前夕,又一場災難無情地落在了小郭詠和奶奶身上,叔叔被入室搶劫的歹徒奪去了生命。聽到這個噩耗後,奶奶當時就昏倒了,從此一病不起!縣城最好中學的校長找到了郭詠説,可以免去他的學雜費,但是路費和生活費得自己掏。看着眼前滿頭銀髮的奶奶,反覆盤算着來回坐一次車就得30塊錢,郭詠忍痛拒絕了這次機會。
他要留在家附近,這樣才好照顧奶奶啊!最終,郭詠在離家最近的一所中學讀起了初中。每週不管學習有多忙,他都會走上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回家看望奶奶。從郭詠家的窯洞去河邊挑水,來回要走1個多鐘頭。當時,郭詠身高剛過了一米三,實在挑不動兩桶水,就一次只挑半桶水,來回多走幾次,直到把家裏的水缸盛滿水……
初二那年暑假,郭詠12歲,為了賺學費,郭詠第一次打工,給隔壁村一個包工頭打雜。由於個子矮,別人一天的工錢是20塊錢,他只有12塊錢。然而,在幹了兩個月後,包工頭竟然還不給他錢,於是他站在建築材料上,向包工頭叫板:“你要是不給錢,我就把這些材料都扣了!”這是郭詠人生裏第一次維權,最終他拿到了生命中的第一筆血汗錢——400多塊錢。
十年不言棄,為叔叔討説法
14歲那年,郭詠叔叔在臨汾石油公司因公殉職、犯罪嫌疑人逃逸,郭詠為給叔叔討回公道,開始通過網絡等各種途徑找殺害叔叔的兇手,終在2008年嫌疑人落網,一直為叔叔的案子奔波,2011年上大四的他被北京某報社提前錄用,2012年郭詠大學畢業,叔叔的案子進入審判階段,郭詠毅然辭去了待遇豐厚的工作,回到老家打官司,他説“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給叔叔討個説法”。

郭詠個人生活

  • 10歲時(2000年),進入學校第二年的郭詠在山西臨汾日報發表詩歌《追求》《勇氣》
  • 13歲時(2003年),開始關注山西地區艾滋病兒童;
  • 13歲時(2003年),獲山西臨汾市“防艾志願第一人”
  • 14歲時(2004年),郭詠開始為因公殉職的叔叔討説法;
  • 15歲時(2005年),每年用自己稿酬資助四川涼山州3個孩子上學至今;
  • 16歲時(2006年),高一的郭詠發動身邊同學幫助150多名肢體殘障人士學習上網;
  • 18歲時(2008年),大一的郭詠發起成立北京公益聯盟,並倡議“人人公益,人人能公益”,成為國內首個接受農民工義工的公益組織,2008年開始,在全國高校、高中小學巡迴演講,力倡慈善人人公益。被評為海淀區聾兒康復中心形象大使。
  • 19歲時(2009年),用自己的手機開通全國唯一一條殘障人求助熱線,到2013年累計受助人羣達20000餘人;
  • 19歲時(2009年),創立北京郭詠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室。
  • 20歲時(2010年),郭詠發起成立中國無障礙協會,並提出無障礙進家庭的先行理念;
  • 21歲時(2011年),榮獲北京市政府頒發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也是目前年齡最小的獲獎者。
  • 21歲時(2011年),北京公益聯盟全國志願者突破10萬餘人,大學四年,郭詠堅持“零捐款”公益,大學時間為公益“打倒貼”40萬餘元。
  • 22歲時(2012年),創中國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 22歲時(2012年),創辦中國養老研究中心,為即將到來的中國老齡化社會服務。
  • 22歲時(2012年),大四的郭詠榮獲“2012北京榜樣”,成為歷屆年齡最小的北京榜樣人物,也是唯一一個在校學生當選北京榜樣。 [3] 
  • 24歲時(2014年),成立汾西縣希望公益服務中心。
  • 26歲時(2016年),發起成立北京眾益社會服務中心。

郭詠公益十年

郭詠出身貧困弱勢,飽嚐父母去世、家庭變故而帶來的艱辛,被視為“乞丐”的他,不怨天尤人、化逆境為動力,發憤自學寫作、電腦,不僅改善家計,更投身公益長達十多年。儘管自身環境刻苦,零資源、零經驗,歷經無數磨練和考驗,他都未輕言放棄,堅挺的毅力,砥礪出多方專才,更證明了英雄不怕出身低,奉獻社會不分年紀。
懷抱著人溺己溺的精神,郭詠做的善舉,未必是最多、最大,但應是深具有指標啓發性。從飽受歧視的艾滋病攜帶者、出行不便的殘障人、偏鄉弱勢學子、等關懷,皆是社會嚴重迫切的問題。
他以務實的步伐、先人後己,從最需要的地方出發,獨自投入公益80多萬元,郭詠未曾接受贊助和捐款,收入來自寫作攝影、電視後期和企業策劃。省己助人,力行生活簡樸,他得收入原本可以讓自己生活的很滋潤,但他認為老天爺恩賜的能力,應要幫助更多艱苦人,因此至今仍租住10多平的小平房生活。
13歲開始公益,關注艾滋病兒童
郭詠 郭詠
成長環境不優渥,但身為弱勢,更能體會弱勢族羣的需要。13歲開始,郭詠利用假期關注當地的艾滋病兒童,2006年臨汾成立紅絲帶學校,臨汾紅絲帶學校是我國第一家集教育與治療為一體的,專為艾滋病患兒提供九年義務教育及健康心理教育的學校。他們都是通過母嬰傳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他們是社會上無辜的受害者。這些艾滋病患者兒童都已失去了母親,有的只有父親,孩子本身也患有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病症。
看到這些孩子,他看到了兒時的自己,沒有父母疼愛,自卑,孤僻,“ 我用我的堅強掩蓋我的自卑。”郭詠説,他想把他唯有的愛給這些孩子們,郭詠和孩子們一起玩耍,一起吃飯,他想用行動告訴人們,艾滋病不會通過玩耍,吃飯等方式傳播。
15歲資助四川涼山4個失學兒童
郭詠 郭詠
“我只是看見問題,想要解決問題。”郭詠認為,在街頭擺攤、工地打工的人生,雖然沒有機會念幼兒園,卻跳級上了“社會大學”的先修課程,讓他看見人生百態,懂得察言觀色,更有同理心瞭解別人的需要。
2005年,郭詠上高中一年級,在一次報紙上看到關於四川涼山州兒童失學的報道,他就想着通過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終於他經常投稿的報社要去哪裏採訪,他也一同前往,也就是那次隨行,他決定資助哪裏的四個孩子,每人每月60元。“雖然錢不多,但至少可以為他們添置一些必要的學習用品”郭詠説。對於上高中的郭詠來説並沒有固定收入,要維持自己上學、奶奶醫藥費和家裏的必要支出,現又開始資助四個孩子,只靠稿酬已無法維持,郭詠不得不利用課餘時間做家教、發廣告,開作文輔導班……到2013年郭詠個人資助的孩子已有6名。
10年公益,他在苦難中尋找出口
10年公益,從事公益這一路上,他也看到社會上醜陋、黑暗與貪婪的一面,很多青年朋友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也常會焦慮擔心,所以他認為要回歸到最根本的自身,不管任何的決定跟行動,最重要的初始點就是善念與良心,如果所做的任何事情是出於善念跟良心,不論是小事大事,把它當成一回事,絕對會帶來很棒的結果!因此他肯定表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辦法讓世界往美好更靠近一小步。
參與公益行動的力量,最主要來自對於現實的憤怒。“在他人的缺乏和苦難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擁有。志願者不僅是幫助別人,也可以發現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出口。因此也被媒體稱為中國“90後公益領袖”、中國“零捐款”公益第一人。作為我們90後這一代人,我們需要的不是運氣,而是勇氣”郭詠説。

郭詠零捐款

郭詠創立中國首個“零捐款”公益組織
湖南衞視成人禮盛典 湖南衞視成人禮盛典
2012湖南衞視成人禮盛典播出後,這個公益組織的註冊人數這幾天驟然多了起來。在外人,這是好事,但郭詠卻擔心會不會是“傳播效應”,許多人一時衝動加了進來,但他們能不能堅持下去呢?QQ上,他冷靜地回答着新加入的志願者激情四溢的問題。
隔着電腦屏幕的網友大多無法相信,這個目前北京市規模最大、資源最豐富的志願者團隊的發起人和主席,竟然是一個和他們同齡,甚至比他們還小的90後青年。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公益組織既不要任何商家、企業的捐款,也不要志願者內部自己的募捐。
做公益總是要花錢的,錢從哪來呢?答案只有一個,郭詠自己出。
但最令人驚詫的是,這個公益組織活動費用全部自己出的郭詠並沒有什麼“好乾爹”,更不是富家子弟。他是一個孤兒,來自山西的國家級貧困縣汾西,上大學還是靠助學貸款實現的。
主持人給郭詠算費用支出 主持人給郭詠算費用支出
每天下午3點半以後,郭詠就開始做兼職,一般每天要工作4—5個小時,飯菜就是饅頭就鹹菜。“一個月,賣U盤和軟件能賺800塊,寫稿的稿費能有500—1000塊,給網站做軟件能賺800塊……”在課堂之外,郭詠自己的打工計劃排得很滿。打工賺下的這些錢,全部都用在了公益上。“組織志願者幫殘疾人去登長城,車費2000塊,門票1600塊……”“公益不是這麼做的”,有公益組織的老前輩語重心長地勸他。的確,他有一次組織志願者陪同一些殘障人士去看動物園海洋館。他去向動物園海洋館的經理申請,看是否能為這次公益活動免票,經理則問:“你這個公益活動,能確保幾家媒體來,我們的版面能發多大?”
郭詠沒吭聲,他拿出打工的錢幫全部人員買了票。活動搞了幾次,兩個多月以後,動物園海洋館的經理知道了,原來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學生竟然是自己打工賺錢來為這麼大的公益活動買單,他主動邀請郭詠來做一次公益活動,並明確表態,媒體來不來無所謂。郭詠覺得那一刻自己最有成就感:“這樣的事情做多了,可能會改變人們的一些思路,我們做公益不是為了錢、為了名。”
用自己的手機開通身心障礙者求助熱線
百名輪椅殘障人圓夢故宮 百名輪椅殘障人圓夢故宮
中國有愛無障礙身心障礙求助熱線,2009年10月,由90後在校大學生,北京公益聯盟創始人,郭詠用自己電話開通,是國內首個身心障礙求助熱線。並提出“無障礙進社會”。主要為身心障礙人士提供出行、心理、法律、信息、醫療等無償服務。倡導信息及無障礙出行理念,促進殘健共融。
走出家門,是殘障人士尤其是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融入社會的第一步,對殘疾人而言,無障礙設施不僅創造了必要的出行條件,更重要的,希望通過此類活動,能消除殘疾人內心的自卑和沮喪,使他們勇敢地參與社會生活。
中國有愛無障礙身心障礙求助熱線,熱線開辦至今,接到8000餘個求助電話.組織20000多位不便出行的輪椅殘障士圓夢遊故宮、八達嶺長城、中央電視塔等。 [2] 
當前社會,價值觀集體扭曲,正需要踏實奉獻的青年作為楷模。一個鄉下男孩的力量,難比擬企業或組織,但常言道“窮人有一元捐一元,富人千萬元捐百萬,應同等珍貴。”投入有限,卻是他的全部所有。
他的奉獻,也改寫了社會對“成功”的定義,以往成功是家財萬貫,但她以行動證明“真正的成功,未必是打敗多少人,而是能幫助多少人”。
郭詠,平凡如你我,也有諸多不足之處,但是面對這些勇敢的靈魂,願用誠懇的指教,而非嚴苛的挑剔,給更多年輕人機會,也是給中國社會機會。相信他會一本初衷,恪守“稻穗哲學”,越飽滿越彎腰,為了土地正義、人文歷史、弱勢教育、扶貧志業,奉持不懈。

郭詠巡迴演講

北京站: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人民大學。
山西站:山西師範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中北大學、山西大學、臨汾第一中學、臨汾第三中學、汾西一中、汾西三中。

郭詠獲獎記錄

2003年 山西省臨汾市“防艾志願第一人”
2009年 北京市優秀慈善工作者
2010年 北京城市貢獻獎
2011年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
2012年 北京榜樣
2013年 北京市學雷鋒標兵
2013年 “身邊雷鋒——最美北京人”
2013年山西臨汾“十大道德模範”
2013年第三屆中國公益節公益人物獎
2014年山西臨汾“十大新聞人物” [4] 
2017年山西臨汾市“臨汾青年五四獎章” [5] 

郭詠主要貢獻

郭詠 郭詠
北京市海淀區聾兒康復中心,成立於1991年,隸屬於北京市海淀區殘聯,是一家致力於特殊需要兒童康復事
業,指導和協調特殊需要兒童及青少年後續教育的綜合性康復機構。2008年北京公益聯盟成立,郭詠和志願者開始關注聽障兒童,是國內最早關注聽障兒童的公益組織,目前北京公益聯盟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15個省市開展聽障兒童康復項目,受益人數達20000餘人,同時在農村普及童兒康復知識,讓每一個降臨的天使都能走出無聲的世界。
2011年,北京市海淀區聾兒康復中心,特聘郭詠擔任北京海淀區聾兒康復中心形象大使。

郭詠北京榜樣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冬為郭詠頒獎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冬為郭詠頒獎
2012年,郭詠榮獲2012北京榜樣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冬為郭詠頒獎,一同榮獲“2012北京榜樣”稱號的還有三闖火海英勇救人的戰士高鐵成;堅持28年種樹,把荒山變綠林的86歲老人於清;平均年齡72歲,11年義務輔導困難孩子的“紅蠟燭教育小組”;與戒毒人員共同吃住,打造新型戒毒模式的普通民警肖建鋒;身患“漸凍人”症仍然堅持公益事業的王甲;收養棄嬰,18年將其撫養成人的法官媽媽馬志敏;收養108個孩子,創辦光愛學校的石青華;愛崗敬業的85後抽糞女工李萌。

郭詠外界評價

  • 湖南衞視:“十八歲的選擇”——2012成人禮盛典在湖南衞視青春放映!郭詠,一個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選擇。不能選擇的是命運,但是生命並不會因此失去了顏色。熱愛生命,關愛他人,以拓荒一般的勇氣,給我們熱愛的這個世界帶來最美好的希望。志願者,最美的十八歲選擇。
  • 天娛傳媒:自己分明是需要幫助的人,卻還在幫助他人——讓我們為在苦難中堅持關愛聾啞兒童的好人郭詠,以及北京公益聯盟的夥伴們真心喝彩!其實公益很簡單,人人一小步,社會一大步,伸出你的手,讓這個世界更加温暖吧!
  • 何炅:沒有什麼得到是天經地義的,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 鄧樸方:“中國無障礙的倡導者和推行者”
  • 彭佩雲郭詠代表了中國新一代的優秀青年,一個90後孩子,他用生命詮釋着作為一箇中國青年的勇氣與擔當,是國之棟樑,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