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於首都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65]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亞洲校園
[78]
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
[5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79]
。
[1]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60]
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9月
[2]
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3]
據2021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46.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88萬平方米;設有21個教學科研單位,84個本科專業;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1個專業碩士類別;2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教職工1969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餘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10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0餘人。
[80]
- 中文名
- 中國傳媒大學
- 外文名
-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66]
- 簡 稱
- 中傳、CUC [66]
- 創辦時間
- 1954年 [66]
- 辦學性質
- 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
- 語言類 [4]
-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17]
[65]
211工程(2001年) [66]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教育部直屬高校 [66]
亞洲校園 - 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 [66]
- 現任領導
-
廖祥忠(黨委書記)
張樹庭(校長) [74] - 本科專業
- 84個
- 碩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5個
專業授權類別11個 - 博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1個
中國傳媒大學歷史沿革
編輯
中國傳媒大學(9張)
中央廣播事業局決定於1954年開辦“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培養掌握廣播專業理論知識的技術人員。
1958年3月18日,中央廣播事業局局長會議正式批准訓練班與北京市林業局交換房地產,決定訓練班從良鄉12號發射台遷至城內南禮士路廣播科研所(後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南禮士路招待所);
[6]
同年5月22日,中央廣播事業局所辦的技術函授學校移歸訓練班領導,給訓練班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9月2日,中央廣播事業局直屬的第一所高等專科學校——北京廣播專科學校在原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同年10月2日,北京廣播專科學校正式開學。
[7]
中國傳媒大學校景(4張)
1964年11月,郭沫若為北京廣播學院題寫了校名。
[69]
1965年6月,北京廣播學院決定將定福莊北京石油學校作為學院新校址。
[10]
1970年5月,學院被江青反革命集團指為“黑基地”;中央廣播事業局軍管小組再次向中央報送《關於北京廣播學院停辦的請示報告》,同年7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決定:北京廣播學院試行撤銷。至此,北京廣播學院完全停辦。
[11]
1973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北京廣播學院得以恢復重辦。
[12]
1976年,北京廣播學院與北京牡丹電視機廠合辦“七二一大學”。1979年“七二一大學”統一改稱職工大學。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2年1月,獲批為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2月,國家教委下發〔84〕教成字004號文,批准北京廣播學院可以舉辦函授教育。
1998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1年,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北京廣播學院。
[3]
中國傳媒大學(10張)
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
[16]
2018年3月,中國傳媒大學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的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授權點;
[18]
7月31日,學校與中國廣告主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9月16日,學校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9-20]
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國傳媒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對外招生。
[53]
2019年6月14日
[55]
,中國傳媒大學整合多個學部、學院的學術資源和師資力量,正式成立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54]
11月,中國傳媒大學正式被批准為“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依託單位。
[21]
中國傳媒大學辦學條件
編輯中國傳媒大學院系專業
學部 | 學院 |
---|---|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部 | |
新聞傳播學部 |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傳播研究院 |
藝術學部 | |
人文社科學部 | |
廣告與經管學部 | |
協同創新中心 | 新媒體研究院、互聯網信息研究院、腦科學與智能媒體研究院 |
直屬學院 |
序號 | 專業名稱 | 修業年限 | 學位授予門類 | 專業類 |
1 | 經濟學 | 四年 | 經濟學 | 經濟學類 |
2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四年 | 經濟學 | 經濟與貿易類 |
3 | 法學 | 四年 | 法學 | 法學類 |
4 | 社會學 | 四年 | 法學 | 社會學類 |
5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法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
6 | 漢語言文學 | 四年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7 | 漢語言 | 四年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8 | 漢語國際教育 | 四年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9 | 英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0 | 俄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1 | 德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2 | 法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3 | 西班牙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4 | 日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5 | 朝鮮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6 | 印地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7 | 馬來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8 | 烏爾都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19 | 斯瓦希里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0 | 葡萄牙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1 | 土耳其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2 | 匈牙利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3 | 意大利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4 | 泰米爾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5 | 普什圖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6 | 孟加拉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7 | 尼泊爾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8 | 荷蘭語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9 | 新聞學 | 二年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類 |
30 | 新聞學 | 四年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類 |
31 | 廣播電視學 | 四年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類 |
32 | 廣告學 | 四年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類 |
33 | 傳播學 | 四年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類 |
34 | 編輯出版學 | 四年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類 |
35 | 網絡與新媒體 | 四年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類 |
36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四年 | 理學 | 數學類 |
37 | 應用統計學 | 四年 | 理學 | 統計學類 |
38 | 電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學 | 電子信息類 |
39 | 通信工程 | 四年 | 工學 | 電子信息類 |
40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電子信息類 |
41 | 廣播電視工程 | 四年 | 工學 | 電子信息類 |
42 | 自動化 | 四年 | 工學 | 自動化類 |
43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44 | 網絡工程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45 | 信息安全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46 | 數字媒體技術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47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四年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48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類 |
49 | 市場營銷 | 四年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類 |
50 | 會計學 | 四年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類 |
51 | 文化產業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類 |
52 | 行政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類 |
53 | 公共關係學 | 四年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類 |
54 | 音樂學 | 四年 | 藝術學 | 音樂與舞蹈學類 |
55 | 表演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56 | 戲劇影視文學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57 | 廣播電視編導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58 | 戲劇影視導演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59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60 | 錄音藝術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61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二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62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63 | 動畫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64 | 影視攝影與製作 | 四年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65 | 攝影 | 四年 | 藝術學 | 美術學類 |
66 | 視覺傳達設計 | 四年 | 藝術學 | 設計學類 |
67 | 數字媒體藝術 | 四年 | 藝術學 | 設計學類 |
68 | 音樂表演 | 四年 | 藝術學 | 音樂與舞蹈學類 |
69 | 翻譯 | 四年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70 | 軟件工程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71 |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 四年 | 藝術學 | 音樂與舞蹈學類 |
72 | 藝術與科技 | 四年 | 藝術學 | 設計學類 |
73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74 | 環境設計 | 四年 | 藝術學 | 設計學類 |
75 | 新媒體藝術 | 四年 | 藝術學 | 設計學類 |
76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 四年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77 | 漫畫 | 四年 | 藝術學 | 美術學類 |
78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79 | 國際新聞與傳播 | 四年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類 |
80 | 網絡空間安全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81 | 數字經濟 | 四年 | 經濟學 | 經濟學類 |
82 | 人工智能 | 四年 | 工學 | 電子信息類 |
83 | 物聯網工程 | 四年 | 工學 | 計算機類 |
84 | 藝術管理 | 四年 | 藝術學 |
中國傳媒大學師資力量
據2021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教職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371人,副高級職稱616人,專任教師(含科研人員)1202人。學校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教授、專家和學者,110餘人次入選國家和北京市各類重要人才項目,20餘人次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國家級和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3人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學校設立資深教授、白楊學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項目,支持中青年學術骨幹脱穎而出;聘請眾多大師、名家和學者擔任名譽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日益提升。
[80]
雙聘院士:劉永坦、沈昌祥、丁文華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趙玉明、黃升民、仲呈祥、胡正榮
國家級教學名師:張頌、高曉虹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呂鋭、胡正榮、胡智鋒、隋巖、段鵬、王曉紅
市級教學名師:李鑑增、張頌、慶瑞、高曉虹、路盛章、劉劍波、麗文、李大康、羅莉、魯景超、王曉紅、柴劍平、潘樺、李興國、丁邁、曾志華、周湧、陳曉鷗、吳敏蘇、鄭月、曾祥敏、趙俐、秦瑜明、康瑾
中國傳媒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2個國家“一流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1個專業碩士類別。
[1]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傳播學
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動畫學
博士後流動站: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中國語言文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25]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專業) | |||
---|---|---|---|---|---|
名稱 | 名稱 | 審批時間 | 序號 | 名稱 | 審批時間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 | 1 | 文藝學 | 2005 |
2 | 語言及應用語言學 | 2000 | |||
﹡新聞傳播學 | 2000 | 3 | 新聞學 | 1998 | |
4 | 傳播學 | 2000 | |||
5 | 國際新聞學 | (自主增列) | |||
6 | 廣播電視新聞學 | ||||
7 | 輿論學 | ||||
8 | 編輯出版學 | ||||
9 | 廣告學 | ||||
10 | 傳媒經濟學 | ||||
11 | 廣播電視語言傳播 | ||||
﹡藝術學 | 2005 | 12 | 藝術學 | 2005 | |
13 | 音樂學 | 2005 | |||
14 | 美術學 | 2005 | |||
15 | 設計藝術學 | 2005 | |||
16 | 戲劇戲曲學 | 2003 | |||
17 | 電影學 | 2000 | |||
18 | 廣播電視藝術學 | 1998 | |||
19 | 舞蹈學 | 2005 | |||
20 | 動畫學 | 2007(自主增列) | |||
21 | |||||
22 | 藝術與科學 | ||||
工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 23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2003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 | 24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 | ||
---|---|---|
專業 | 研究方向 | 學院(研究院、實驗室) |
020200應用經濟學 | 01 產業經濟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02 數字經濟 | ||
03 國際文化貿易 | ||
030200政治學 | 01 政治學理論與政治傳播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02 媒介與國家治理 | ||
03 全球傳播與國際關係 | ||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01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研究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0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 | |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 01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 |
02 媒體融合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
050101文藝學 | 01 中國古典文論與美學 | 人文學院 |
02 西方文論與美學 | ||
03 審美文化學 | ||
04 文藝批評 | ||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01 應用語言學 | |
02 對外漢語 | ||
03 計算語言學 | ||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 01 漢語史 | |
02 現代漢語 | ||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 01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 |
02 唐宋文學 | ||
03 元明清文學 | ||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 01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傳播 | |
02 中國現當代戲劇影視文學 | ||
03 中國現當代思想文化與文學 | ||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01 世界文學與大眾傳播 | |
050200外國語言文學 | 01 日本文化研究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02 朝鮮韓國文化研究 | ||
03 南亞文化研究 | ||
04 東南亞文化研究 | ||
05 阿富汗文化研究 | ||
06 土耳其文化研究 | ||
07 斯瓦希里語區域文化研究 | ||
08 法語區域文化研究 | ||
09 葡萄牙語區域文化研究 | ||
10 西班牙語區域文化研究 | ||
11 德語區域文化研究 | ||
12 俄語區域文化研究 | ||
13 意大利文化研究 | ||
14 匈牙利文化研究 | ||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 01 現代語言學 | |
02 英語文學 | ||
03 英語媒體語言研究 | ||
04 翻譯理論與影視譯製 | ||
050202俄語語言文學 | 01 俄羅斯文學與翻譯 | |
02 俄語媒體語言研究 | ||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01 跨文化交際與語言傳播 | |
02 話語語言學 | ||
050301新聞學 | 01 新聞理論與歷史 | 新聞學院 |
02 應用新聞學 | ||
03 廣播學 | ||
050302傳播學 | 01 傳播理論與歷史 | 傳播研究院 |
02 國際傳播 | ||
03 應用傳播學 | ||
04 性別傳播 | ||
05 智能傳播 | ||
06 跨文化傳播 | ||
07 北美傳播研究 | ||
08 拉美傳播研究 | ||
09 歐洲傳播研究 | ||
10 非洲傳播研究 | ||
11 澳洲傳播研究 | ||
12 東南亞傳播研究 | ||
13 傳播心理學 | 新聞學院 | |
14 計算傳播學 | ||
15 互聯網傳播 | ||
16 國際傳播白楊班(碩士) |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 | |
17 媒介與全球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 | |
0503J2新媒體 | 01 新媒體產業 | 廣告學院 |
02 新媒體理論 |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 | |
0503J4互聯網信息 | 01 社會化媒體 | |
02 視聽新媒體 | ||
03 網絡空間治理 | ||
04 網絡與未來社會 | ||
0503J5信息傳播學 | 01 信息素養 | 傳播研究院 |
02 口述歷史與傳播 | ||
03 信息輿論 | ||
04 計算廣告 | 廣告學院 | |
0503Z1廣播電視學 | 01 廣播電視新聞 | 電視學院 |
02 紀錄片研究 | ||
03 視聽傳播理論與實踐 | ||
04 智能融媒體研究 | ||
05 全媒體報道 | ||
06 網絡新聞與信息傳播 | ||
0503Z2廣告學 | 01 廣告史論 | 廣告學院 |
02 數字營銷 | ||
03 品牌傳播 | ||
04 戰略公關與傳播 | ||
0503Z3傳媒經濟學 | 01 智能融媒體經營與管理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02 視聽內容管理與運營 | ||
0503Z4編輯出版學 | 01 編輯出版理論 | 傳播研究院 |
02 出版經營管理 | ||
03 數字出版 | ||
0503Z5國際新聞學 | 01 國際新聞傳播 | 電視學院 |
070100數學 | 01 計算數學與智能媒體 | 數據科學與智能媒體學院 |
02 應用數學與信息傳播 | ||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01 5G天線與微波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02 光纖通信與光器件 | ||
03 太赫茲與毫米波技術 | ||
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 01 聲頻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02 智能視音頻技術 | ||
03 智能網絡與大數據 | ||
04 全媒體與視聽監管技術 | ||
05 虛擬現實技術 | ||
06 5G/6G與智能媒體通信 | ||
07 新人工智能與媒體技術 | 腦科學與智能媒體研究院 | |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 01 信號處理與智能計算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02 智能多媒體技術 | ||
03 視聽技術與智能控制 | ||
04 5G廣播與智能信號處理 | ||
0810J4互聯網信息 | 01 媒體大數據 |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 |
02 智能媒體技術與應用 | ||
0810J5信息傳播學 | 01 傳播數據科學 | 數據科學與智能媒體學院 |
0810J6數字藝術 | 01 視覺計算與智能影像 | 數據科學與智能媒體學院 |
08120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1 數據科學與傳媒大數據技術 | 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02 智能媒體計算 | ||
03 分佈式系統與雲計算 | ||
04 人機交互與虛擬仿真 | ||
083900網絡空間安全 | 01 密碼學與區塊鏈 | |
02 全媒體內容安全 | ||
03 網絡與系統安全 | ||
0872J6數字藝術 | 01 人機交互與遊戲開發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120100管理科學與工程 | 01 大數據決策與優化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02 創新生態系統 | ||
03 智能媒體管理 | ||
120400公共管理 | 01 公共事務與傳播治理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02 應急管理與輿論引導 | ||
130100藝術學理論 | 01 藝術史 | 藝術研究院 |
02 藝術理論 | ||
03 藝術批評 | ||
04 藝術傳播學 | ||
05 傳媒藝術學 | ||
06 藝術管理 | 文化產業管理學院 | |
1301J1文化產業 | 01 區域文化產業發展 | 文化產業管理學院 |
02 文化經濟與貿易 | ||
03 文化法治與知識產權 | ||
1301J3藝術與科學 | 01 交互媒體與遊戲設計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02 藝術虛擬現實與互動 | ||
130200音樂與舞蹈學 | 01 傳媒音樂學 | 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 |
02 媒介聲音研究 | ||
130300戲劇與影視學 | 01 (電影學)電影史論 | 戲劇影視學院 |
02 (電影學)電影創作研究 | ||
1303J6數字藝術 | 01 光環境藝術 | |
1303L1戲劇戲曲學 | 01 戲劇戲曲史論 | |
02 戲劇創作研究 | ||
1303L2廣播電視藝術學 | 01 廣播電視文藝 | |
02 電視劇藝術 | ||
03 數字影像研究 | ||
1303Z1播音主持藝術學 |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130400美術學 | 01 美術史論 | 戲劇影視學院 |
02 傳媒美術 | ||
130500設計學 | 01 廣告設計 | 廣告學院 |
02 創意媒體設計 | ||
1305J6數字藝術 | 01 動畫藝術學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02 數字媒體藝術 | ||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 ||
領域 | 研究方向 | 學院(研究院、實驗室) |
025400國際商務 | 01 國際媒體商務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02 數字貿易 | ||
045300漢語國際教育 | 01 漢語國際教育 | 人文學院 |
02 中國文化海外傳播 | ||
03 國際中文傳媒教育 | ||
055101英語筆譯 | 01 影視翻譯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02 新聞翻譯 | ||
055106日語口譯 |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 |
055200新聞與傳播 | 01 全媒體新聞實務 | 新聞學院 |
02 媒體市場調查 | ||
03 國際新聞實務 | 電視學院 | |
04 新媒體實務 | ||
05 廣播電視新聞採編 | ||
06 北美傳播實踐 | 傳播研究院 | |
07 拉美傳播實踐 | ||
08 歐洲傳播實踐 | ||
09 非洲傳播實踐 | ||
10 澳洲傳播實踐 | ||
11 東南亞傳播實踐 | ||
12 品牌營銷傳播 | 廣告學院 | |
13 網絡輿情 |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 | |
14 國際廣播電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 | |
055300出版 | 01 出版經營管理 | 傳播研究院 |
02 數字出版業務 | ||
085400電子信息 | 01 智能視音頻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02 天線與微波通信 | ||
03 智能信息處理 | ||
04 智能網絡與大數據 | ||
05 5G與智能媒體通信 | ||
06 融媒體技術 | 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
07 網絡與媒體安全 | ||
08 大數據工程與應用 | ||
09 數據智能技術與應用 |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 | |
125100工商管理 |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25200公共管理 | 01 公共治理與城鄉智慧管理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02 傳媒與公共事務管理 | ||
03 公共危機與應急治理 | ||
125300會計 | 01 大數據與商務分析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02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 | ||
135101音樂 | 01 錄音 | 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 |
02 傳媒音樂 | ||
135102戲劇 | 01 戲劇創作 | 戲劇影視學院 |
02 光影空間藝術 | ||
135104電影 |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 |
135105廣播電視 | 01 播音與主持藝術 |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02 數字內容管理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
03 文化項目策劃與創意設計 | 文化產業管理學院 | |
04 視聽媒體編創 | 電視學院 | |
05 廣播電視編導 | ||
06 編劇 | 戲劇影視學院 | |
07 攝影與製作 | ||
08 節目策劃與創作 | ||
09 動漫創作與數字創意設計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
10 新媒體視覺創意與製作 |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 | |
11 創意寫作 | 人文學院 | |
135107美術 | 01 演出美術設計 | 戲劇影視學院 |
02 綜合繪畫創作 | ||
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 ||
領域 | 研究方向 | 學院(研究院、實驗室) |
125100工商管理 |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25200公共管理 | 04 公共治理與城鄉智慧管理方向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05 傳媒與公共事務管理方向 | ||
06 公共危機與應急治理方向 | ||
135105廣播電視 | 12 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 |
中國傳媒大學教學建設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動畫與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
精品課程
整合營銷傳播 | 媒介研究 | 傳播學名家名著選讀 | 傳播理論研究 |
傳播學概論 | 傳播效果分析 | 傳播學史 | 全球傳播政治經濟學 |
中國傳媒大學所獲榮譽
中國傳媒大學社會評價
中國傳媒大學學術研究
編輯中國傳媒大學科研平台
1 |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 |
2 | 媒介音視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3 | 智能融媒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4 | 廣播電視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5 |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輿情實驗室 |
6 | 視聽技術與智能控制系統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 |
7 |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 |
8 |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
9 |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基地 |
10 | 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傳媒經濟研究基地 |
11 | 數字動畫技術研究與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12 | 現代演藝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13 |
1 | 中國傳媒大學全國高等教育質量監測評估研究基地 |
2 |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傳播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孔子學院傳播研究中心) |
3 | 中國傳媒大學中外人文交流宣傳研究中心 |
4 | 中國傳媒大學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
5 | 中國傳媒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 |
6 | 中國傳媒大學坦桑尼亞研究中心 |
7 | 智能媒體微服務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實驗室 |
8 |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市)美育與文明研究基地 |
9 |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廣告研究院 |
10 |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 |
11 | 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 |
12 |
中國傳媒大學科研成果
篇名 | 作者 | 發表場所 |
---|---|---|
一種AAC音頻編碼量化器的改進算法 | 張雪、杜偉韜、侯亞輝、徐曉娜 | 電聲技術第34卷第6期 |
An Improved Feedback Cancelling Method for On-Channel Repeater | 馮羣超、陳遠知、杜偉韜 | IEEEWCNIS2010-CTSP |
基於概率分佈的多描述標量量化方法改進 | 李豔、王翾 | 圖像圖形技術研究與應用2010(會議論文) |
Design of Fixed-Piont High-Performance FFT processor | 李文奇、王翾、孫象然 | ICETC2010--2010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TechnologyandComputer |
Research and Implement of DRM Baseband Encoder and Modulator Based on Embedded System | 朱南浩、李正祥 | 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tworksSecurity,WirelessCommunicationandTrustedComputing24-25April2010 |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I2C Device Driver under Embedded Linux System | 朱南浩、李正祥 | 微計算機信息2010年4月11期26卷 |
Investigation on Digital Integrated Service Broadcasting System based on DRM | 侯亞輝、王劍、曹三省、楊曉剛 | 2010 3rd IEEE ICCSIT |
ANovel3780-PointFFT | 楊曉剛、杜偉韜、J.G.YU、呂鋭、楊佔昕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WCNIS2010) |
An Improved Algorithm of 3GPPMBMS Raptor Codes | 張銓、徐偉掌、石東新、楊佔昕 |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ICMTMA),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
A Fast Motion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H.264 | 吳曉敏、楊佔昕、徐偉掌、朱南浩 |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2010,ICSAP'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
赫哲族“伊瑪堪”的生存現狀 | 劉雪英 | 中國音樂(季刊)2010年第1期 |
DAB單頻網適配器研究與設計 | 黃俊雲、盧起斌、侯亞輝 | 電子器件 |
DRM系統中電子節目指南信息編碼傳輸的研究與實現 | 沈向輝 |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7卷第1期 |
MPEG幀轉換為DAB幀的研究與實現 | 沈向輝、劉月萍 |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7卷第3期 |
TinyOS下的串口通信研究與實現 | 劉宣旺、陳遠知、章必成、楊仕勇 |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p57~p60, |
基於DAB的一種刪除卷積碼的編碼算法的仿真與驗證 | 李鑫、鄧綸暉 |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第17卷第1期總第65期 |
An Improved Algorithm on the Post-addingin Radix-2DCT | 曾志斌、于成龍、杜偉韜 | 第一屆多媒體技術國際會議(ICMT2010) |
SNR Estimation for Wiener Filterin OFDM System | 陳超、司璐、楊佔昕 |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CISP'10) |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 Systems Basedon Comb-type Pilot Arrangement over Doubly-Selective Channels | 鄧綸暉、楊佔昕、呂鋭 |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CISP'10) |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level Coded 64DAPSK Modulated OFDM System | 餘心樂、宋丹丹、楊佔昕 |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WCNIS2010) |
Hard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3780 points FFT based on FPGA in DTTB | 楊曉剛、杜偉韜、楊佔昕、呂鋭 |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2010,AICT2010 |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LT code in data transmission of DRM | 侯亞輝、汪杜鵑、金樂、陳誼 | 2010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
中國傳媒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 學術期刊
學校擁有《現代傳播》《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兩本CSSCI來源刊物、ESCI英文學術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以及《媒體融合與傳播》《藝術傳播研究》《媒介》等學術刊物;聯合主辦《當代電影》《現代出版》《中國電視》三本CSSCI來源刊物,以及記錄中國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中國廣播電視年鑑》。
[1]
中國傳媒大學學術交流
截至2015年,學校與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2009年學校發起成立了“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49所知名傳媒高校加入“聯盟”。學校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建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該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1]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傳統
編輯中國傳媒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釋義:中國傳媒大學校徽由三個分別為紅綠藍顏色的鋼筆尖和三個半徑不等的同心圓構成,外環上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國傳媒大學”。
[31]
中國傳媒大學標誌徽最早時圖案外圍是三個老式鋼筆的筆尖側面圖,代表用筆書寫的新聞記者;內部圍成一個照相機快門的形狀,代表用圖像表達的攝影專業;整體類似一個發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術支持的通信專業。文科、藝術、工科,在這個小小的圖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在之後的很多年裏,校徽雖然一直有着細微的調整,但筆尖、快門和發射塔這三個最基礎的創意卻一直被延續着。
沿革:1985年6月,由校學生會執行主席張歌東、鍾誠(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設計的北京廣播學院校慶30週年紀念印章誕生。
[75]
- 校旗
中國傳媒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立德、敬業、博學、競先“是中國傳媒大學於20世紀90年代初確立的,其含義是“立德”就是堅持德以所謂,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社會功德和職業道德。“敬業”就是要敬重事業,熱愛專業,專心學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博學”就是要掌握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博文廣識,博學多才,基礎厚實。“競先”就是要具有時代精神,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開拓進取,敢為人先。
[34]
- 校歌
誕生過程: 1980年,由1978級文編系葉延濱作詞,團委教師劉天禮作曲的《校園裏有一排年輕的白楊》以象徵着青春、團結、昂揚向上的白楊為喻,描繪了北京廣播學院校園的秀美風光,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北京廣播學院學子渴求知識,勤奮鑽研,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讚美了廣大師生獻身傳媒事業,志在一流,以天下為己任的敬業精神和遠大志向,在同年被選定為北京廣播學院校歌。 整首歌歌詞優美,韻律悠揚,充滿青春氣息和美感,唱出了傳媒學子的青春和理想,是“廣院精神”的生動體現,深受師生喜愛。 1982年,《校園裏有一排年輕的白楊》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評為優秀獲獎歌曲,並向全國推薦,隨即這首歌成為了20世紀80年代廣為傳唱的經典名曲。 2015年6月,《中國傳媒大學章程》發佈,正式明確《校園裏有一排年輕的白楊》為校歌。
[3]
| 歌詞: 校園裏大路兩旁 有一排年輕的白楊 早晨你披着彩霞 傍晚你吻着夕陽 啊…… 年輕的白楊 汲取着大地的營養 汲取着大地的營養 啊…… 年輕的白楊 樹葉莎莎響 年輕的白楊 你好像對我講 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
中國傳媒大學現任領導
編輯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張樹庭
[74]
|
黨委副書記 | 王達品、李眾
[36]
|
副校長 |
中國傳媒大學知名校友
編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電視台總工程師。1982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工程系 | |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總工程師。1982年畢業於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工程系 | |
黑龍江廣播電視局總編輯。1977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新聞專業 | |
中央電視台著名播音員,2009年因病辭世。198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央視綜藝頻道節目主持人。2000年進入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習 | |
央視著名主持人,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員。198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2001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研究生 | |
原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1991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 |
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2000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 |
鳳凰衞視主播、主持人。199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 | |
《詩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94年調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系任系主任、教授 | |
知名人文學者、散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博士後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碩士(2007) | |
原中國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1985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 |
中國中央電視台文藝部導演、央視著名主持人。198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導演專業 | |
著名節目主持人、出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系 | |
鳳凰衞視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1980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 | |
中央電視台新聞播音員。198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1987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
中央電視台播音員、主持人。199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中央電視台解説。1987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1983年考取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 | |
著名主持人、配音演員,塑造經典形象“金龜子”。1990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199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199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以重慶文科狀元身份進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國內地著名女歌手。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1998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199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 | |
原鳳凰衞視主持人,現百度公司市場副總裁。1997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廣告方向)專業 | |
節目主持人。2009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學院語言傳播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 |
湖南衞視主持人。1998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 | |
網絡人氣形象兔斯基的作者。2007年畢業於該校動畫專業 | |
著名傳播學者、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該校新聞專業 | |
著名文藝評論家、東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2003年畢業於該校戲劇戲曲學博士後流動站 | |
原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現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1982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央視戲曲·音樂部主任,該校兼職教授。1982年畢業於該校新聞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1993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央視少兒節目著名主持人,1982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藝名小鹿姐姐,央視主持人。1998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台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1990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播。1996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著名娛樂節目主持人。1998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主持人。2000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2002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湖南衞視主持人。2008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著名導演、曾導演多次春節聯歡晚會。1990年畢業於該校電視新聞專業 | |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文藝部副主任、台長助理,1983年畢業於該校新聞專業 | |
北京電視台《身邊》等多個欄目主持人,2005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流金歲月》節目製片人、主持人。 | |
央視主播,新聞頻道《朝聞天下》節目主持人,2005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鳳凰衞視主持人、時政評論員、1982年畢業於該校電影系 | |
著名紀錄片導演、中國中央電視台攝影導演。1983年畢業於該校文藝系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2000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主持人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主持欄目《國際時訊》、《午夜新聞》、《共同關注》 | |
陽光姐姐,主持人 | |
主持人 | |
歌手、主持人 | |
著名歌手 | |
主持人 | |
湖南衞視主持人。畢業於該校表演導演專業 | |
演員 | |
重慶電視台國家二級導演,電視方言欄目劇創始人,重慶衞視《霧都夜話》欄目製片人、總編導。 | |
歌手、主持人、演員、模特 | |
香港子棋影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肖氏聯星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貴州聯星電影電視協會會長,聯星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中共中央貴州民進委員,中國道教協會貴州分會副會長 | |
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1999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北京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CCTV新聞頻道《朝聞天下》主播 | |
尼格買提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2001年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畢業於該校播音專業 | |
央視主持人 | |
中國仙俠風音樂才女歌手。 | |
浙江傳媒學院知名學者、浙江衞視新聞主持人 | |
歌手、演員 | |
中國內地女演員、原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
中國內地女演員、主持人。 | |
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該校表演系專業。 | |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 | |
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該校表演專業 | |
中國內地女演員 | |
《中國夢之聲》人氣選手 | |
梁毅苗(女,蒙古族
[51]
) | |
- 參考資料
-
- 1. 學校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9-11-10]
- 2. 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組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11-15]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69號(中國傳媒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11-14]
- 4. 院校信息庫 .陽光高考[引用日期2020-05-31]
- 5. 校史擷英(一)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6. 校史擷英(三)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7. 校史擷英(四)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8. 校史擷英(五)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9. 校史擷英(七)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10. 校史擷英(九)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11. 校史擷英(十四)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12. 校史擷英(十五)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13. 部門概況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9-11-14]
- 14. 學校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2-010-10]
- 15. 中國傳媒大學MBA學生走訪多家河北企業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0-05]
- 16. 部門概況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4-05-02]
- 17. 權威發佈:“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佈 .人民網.2017-09-21[引用日期2017-09-21]
- 18. 2017年審核增列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名單 .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02-21]
- 19. 我校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引用日期2018-10-03]
- 20. 中國廣告主協會與中國傳媒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中國廣告主協會[引用日期2018-10-03]
- 21. 喜訊:我校獲批建設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9-11-14]
- 22. 學校召開2019年秋季工作會議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9-10-05]
- 23. 傑出人才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9-11-10]
- 24. 教學名師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9-11-10]
- 25. 我校增設兩個、確認一個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5-02]
- 26. 博士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4-05-01]
- 27. 中國傳媒大學2022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21-09-16]
- 28.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出爐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7-16]
- 29. 科研機構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9-11-10]
- 30. 圖書館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引用日期2014-05-01]
- 31. 關於公佈《中國傳媒大學章程》的公告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32. 校慶特稿之八:廣院校徽設計的幕後故事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33. 中國傳媒大學啓用新校徽、校旗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7-01-14]
- 34. 立德、敬業、博學、競先——中國傳媒大學校訓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4-05-02]
- 35. 校園文化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14-05-01]
- 36. 現任領導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23-02-27]
- 37. 從追夢到造夢 ——專訪2012年、2013年央視春晚總撰稿於蕾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14-02-06]
- 38. 央視電影頻道主持人謝映玲閃亮第五屆絲路國際電影節 .搜狐.2018-10-20[引用日期2019-04-17]
- 39. 陳蓓蓓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0. 李蕊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1. 青島籍央視女主播走紅 網友:美得不忍直視(圖) .青島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2. 梁毅苗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3. 張靜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4. 走近央視主播張靜:愛好閲讀 心繫公益 滿滿正能量--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5. 周運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6. 周運:央視財經頻道的後起之秀 .華龍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7. 孟湛東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1-03]
- 48. 央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來了位新女主播郭若天,簡直就是年輕版的陳蓓蓓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0-11-15]
- 49. 驕傲!央視主播有個新面孔是咱長治人!好多人跟她是校友······ .搜狐網[引用日期2020-11-15]
- 50.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公告公示 中央電視台2018年度擬接收高校畢業生情況公示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引用日期2020-11-15]
- 51. 梁毅苗 .央視網(cctv.com)[引用日期2021-03-04]
- 52. 張蕾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3-08]
- 53. 首屆招生,機會難得|中國傳媒大學MPA歡迎你!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04-04]
- 54. 學院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引用日期2021-04-04]
- 55. 院長致辭 .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引用日期2021-04-04]
- 56. 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報[引用日期2021-08-23]
- 57. 學校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21-08-31]
- 58.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公告公示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公佈“理想照耀中國——第四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畫短片扶持創作活動”優秀作品的通知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引用日期2021-08-31]
- 59. 校園裏有一排年輕的白楊 .QQ音樂[引用日期2021-09-21]
- 6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69號(中國傳媒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9-21]
- 61. 第三十五屆“廣院之春”校園歌手大賽成功舉辦 .中國傳媒大學校報[引用日期2021-11-24]
- 62. 東城區2021年擬引進非京生源畢業生第三批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24]
- 63. 2021年首都高等學校游泳冠軍賽(線上比賽)舉行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2-20]
- 64. 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佈,147所高校入選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2-02-14]
- 65.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02-14[引用日期2022-02-15]
- 6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69號(中國傳媒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4-04]
- 67.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擬表彰名單公示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4-14]
- 68. 關於表彰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 北京市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北京發佈[引用日期2022-05-02]
- 69. 校史擷英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22-07-08]
- 70. 弘道崇德 經世致用|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揭牌成立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7-22]
- 71. 四川大學獲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引用日期2022-08-13]
- 72. 中國傳媒大學本科專業一覽表(2020)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22-08-25]
- 73. 喜訊:我校獲批兩項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 .中國傳媒大學.2019-05-23[引用日期2022-08-25]
- 74. 張樹庭任中國傳媒大學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09-28[引用日期2022-09-28]
- 75. 廣院校徽設計的幕後故事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22-10-02]
- 76. 【閲讀大使】胡黎娜:醉心於聲音的魅力| 閲讀中國 .閲讀中國[引用日期2022-10-06]
- 77. 【百廿校慶學術活動288】公告 河北地質大學胡黎娜教授將在線為我校師生作學術報告 .西北師範大學[引用日期2022-10-07]
- 78. 中日韓“亞洲校園計劃”項目在我校開展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22-11-19]
- 79. 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名單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12-11]
- 80. 學校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引用日期2023-03-1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