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柏川

鎖定
郭柏川(1901年-1974年),字少松,台灣台南人,知名美術家,教師。1921年,郭柏川從學校畢業,先行任教。1928年,以美術方面的專才,前往日本的東京美術學校進修。1933年,以半工半讀情形下,於梅原龍三郎處習畫。1937年隨梅原前往中國,並於滿洲國各省畫生。1938年,他再於日本控制下的北平師範大學與北平藝專擔任教職。1948年,因國共內戰回台灣,並在1950年於成功大學任教。1974年去世。
中文名
郭柏川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74年
少松

郭柏川個人簡介

台灣台南人。曾就讀台北國語學校師範部。1928年以美術方面的專才考上東京美術學校後,前往日本的東京美術學校進修。1933年,以半工半讀情形下,於梅原龍三郎處習畫,在終止婚姻關係後,又重回東京旅居。 1937 年郭柏川離日直接前往大陸,定居北平12年之久,這是他繪畫生涯中重要的轉捩點。 1948 年郭柏川返回台灣養病,自此一直定居台南,在台南成大建築系教美術長達二十年。他自台灣民間器物、刺繡與廟宇紅牆中,都能尋求與他風格相融的色彩,擷取成熟圓融的東方精神到自己的藝術上面。 [1] 

郭柏川生平歷程

1901 7月21日生於台灣台南
1910 就讀台南第二公學校。
1915 入台北國語學校師範本部。
1921 自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師範部本科畢業,任教台南第二公學校。
1926 辭教職,赴日遊學,進入私人畫室研習繪畫。
1927 作品「蕭王廟遠眺」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
1928 就讀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參加赤島社。
1929 升二年級,受教於岡田三郎助
作品「關帝廟前橫街」入選第三屆台展。
1930 作品「杭州風景」入選第四屆台展。
1933 東京美術學校畢業。
1937 赴中國大陸,前往東北旅行寫生。定居北平
1938 任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和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職。
出現有印章型簽名。
1939 梅原龍三郎首度訪北京,此後1940~1943年之間六度造訪,郭柏川與其相偕出遊寫生。
在北平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舉行第一次畫展,此後至返台前,每年端午節皆於此舉辦畫展。
1940 同朱婉華結婚。
1941 於北平成立「新興美術會」,每年展出一次。
1942 任私立京華美術學校教授併兼訓導主任。
1943 初試以紙張作油畫。
1945 抗戰勝利,任教北平國立師範大學。
上海國際飯店舉辦畫展。
1947 黑熱病辭去教職,入北平中和醫院療養。
1948 9月,從天津返台,於台北中山堂舉辦首次返台個展。
環島旅行寫生。
1949 定居台南,在台南市議會禮堂舉行個展。
1950 任教省立工學院建築工程系(成功大學建築系)。
1952 6月14日,郭柏川集合謝國鏞、沈哲哉、張炳堂等人發起組織「台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推郭柏川為南美會會長。
3月,南美會在台南安平路創設美術研究所,具體培植美術後進。
第一屆南美展,於二信禮堂展出(迄今已屆五十年)。
8月,郭柏川、顏水龍劉啓祥、張啓華、劉清榮、 曾添福、謝國鏞、張常華等人發起「南部美術展覽會」(簡稱南部會)。
1954 受聘為全省教員美術展審查委員。
1955 受聘第十屆全省美展審查委員。
1958 由南美會、台南國際扶輪社、台南社教館舉辦返台第二次個展。
1960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60歲回顧展,展出作品百幅。
1962 第十屆南美展,首次南北巡迴展。
1965 梅原龍三郎推薦至東京藝術大學任教,因關節炎未成行。
1966 獲中國畫學會第三屆金爵獎。
1970 自成功大學退休。
率南美會巡迴台東展出。
1972 任第六屆全國美展審查委員。
1974 一月二十三日逝世,享年七十四歲。
1980 郭柏川遺作展先後在台北、台南展出。
朱婉華著「柏川與我」。
1997 家屬捐贈北美館40件郭柏川畫作。
1998 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梅原龍三郎與郭柏川」展。
家屬捐贈台中國家美術館31件郭柏川畫作。
「郭柏川──宣紙上的古早台灣」特展於台北形而上畫廊
2002 「郭柏川一百年──南國陽光赤崁紅」於台北形而上畫廊。
「南國‧陽光‧赤崁紅──郭柏川筆下的台南府城」於成大藝術中心。 [2] 

郭柏川繪畫風格

郭柏川的寫生畫風於1930年代末期頗享譽於北京,天津一帶。二戰後更將中國式的風格融入台灣民間器物刺繡廟宇紅牆。其畫風特點是是單純但深入、着重構圖且色彩渾厚,嚴謹也筆觸精準。其線條處理更隱含中國書法的意境。 [3] 
自台灣民間傳統刺繡、器物與廟宇紅牆中,尋求與之相融的風格色彩,擷取圓融成熟的東方精神到自身作品,線條的處理隱藏著書法的意境,繪畫風格單純、深入,並且著重構圖;色彩飽和、渾厚且筆觸精準,是位追求繪畫本質的藝術家。 [2] 

郭柏川繪畫歷程

郭柏川,1901 年出生於台南,剛滿兩個月父親就因病辭世,由母親守節扶養長大。二十六歲時,因所處境遇不如意決定赴日本讀書求發展。原計劃去學法律,但礙於當時政治環境,因而改習繪畫,寄情於藝術。郭柏川經叁度應考,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從岡田叁郎助習畫。據同校低他一屆的另一位前輩畫家李梅樹表示,郭柏川是以優異成績第五名畢業。當時他已叁十叁歲。
1937 年郭柏川離日直接前往大陸,定居北平十二年之久,這是他繪畫生涯中重要的轉捩點。1948 年郭柏川返回台灣養病,自此一直定居台南,在台南成大建築系教美術長達二十年。他自台灣民間器物、刺繡與廟宇紅牆中,都能尋求與他風格相融的色彩,擷取成熟圓融的東方精神到自己的藝術上面。

郭柏川主要作品

郭柏川故宮

故宮 故宮
基本信息
1939 年油彩.畫布
53.5 x 65 公分。
説明:俯瞰故宮,京畿景觀華美如織,郭柏川所喜的寒暖色交替運用,在此盡情發揮。因油彩薄塗,接近不透明水彩的感覺。本作為正午日光由上直下,建築物本身形成逆光的形影。北平故宮是郭柏川最喜歡的題材。他並未留下太多這一系列作品;大半為本省聞人陳逢源收藏。他畫故宮固然受到日本名家梅原龍叁郎的影響,不過畫中的故都氣派與他的氣質相吻合。 [4] 

郭柏川赤崁樓

赤崁樓 赤崁樓
基本信息
1952 年
宣紙‧油彩
32.5 x 40 公分。
説明:此作完成於一九五二年,畫的基壇已不是赤崁樓因而得名的紅磚壇,而是水泥洋灰整造的崁台上,架構傳統建築含意的文昌閣及海神廟。崁台上南部亞熱帶的象徵植栽─一椰子樹頂着陽光灑落的影子半遮着株幹,堅實的建築在強烈的明暗對比下氣勢更為雄壯。天空部分單純的一律使用比紅磚瓦還要暗許多的中明度高彩度的青色,綠琉璃細節增添畫面的豐富內容,更凝聚曲折宏邃之特徵,洋灰地的明確簡潔,對照之下台南眩目的麗日豔陽更耀眼鮮活。 [5] 

郭柏川三目螃蟹與魚

三目螃蟹與魚 三目螃蟹與魚
基本信息
1959 年
宣紙‧油彩
40 x 44.5 公分。
説明:此作以深邃的大陶碗盛器為主,向右兩個斜角延續的排列,形成十分獨特的構圖。碗中螃蟹先後稍事重疊,取向不一。一為平置,另一又宛似斜斜截入碗壁匐匍於其上,強調碗的深度,和外頭的單隻螃蟹已然形成非常有變化韻致的組合。簡筆大目鰱魚,以郭柏川一貫所喜愛的堆擠連綴方式,逐次展開微妙變化的距離感,特別是最外緣的大目鰱魚重彩勾寫,精聚其神,對分量的平衡而言,十分重要。 [6] 

郭柏川台南街景

台南街景 台南街景
基本信息
1949 年
宣紙‧油彩
42 x 33.5 公分
説明:
鳥瞰建築物羣的題材一直是郭柏川喜愛的取景。此作藉助俯視的角度拓展了偌大的視野。
建築物的屋頂樣式,正是當時的華洋交織的街廓景況,變化頗為豐富,在中間色調為敷底的宅邸間,郭柏川以背光樹叢和強烈色彩的傳統建築構成區隔,顯現凝聚的壅塞與疏鬆的開闊對比,造成畫面何其開闊的意象,豔陽下,小憩的人力車支撐出一個偷閒的午後。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