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來今雨軒

鎖定
來今雨軒位於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內壇牆的東南角,始建於1915年,是具有百年曆史的茶社和中華老字號 [69]  。集飯莊和茶社於一身的“來今雨軒”,是20世紀上半葉北京城最著名的宴請場所,當年,不勝其數的海內外名流喜歡在這裏聚餐、品茗,樂享快意人生。“來今雨軒”典出杜甫七絕《秋述》前的小序:“秋,杜子卧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意謂“老朋友下雨還來,新相知則雨後卻步”,後人因此把“舊雨”比作故交,將“新雨”喻為新知。軒名截取“舊雨來今雨不來”中間三字,寓意“故交新知,新老朋友,歡聚一堂”。 [2] 
2021年6月1日,來今雨軒茶社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1] 
中文名
來今雨軒
地理位置
北京中山公園
著名景點
來今雨軒茶社
來今雨軒飯莊
所屬地區
中山公園內壇社稷壇東南角

來今雨軒來今雨軒茶社

來今雨軒簡介

來今雨軒茶社 來今雨軒茶社
來今雨軒茶社,始建於1915年。來今雨軒茶社地處中山公園內社稷壇東南角 [25] 因來今雨軒地理位置優越,就餐環境優雅,歷史文化底藴深厚,因而成了民國時期重要的社交場所、文化沙龍,吸引了各界名流紛至沓來。 [32] 
文學研究會 [27]  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 [28]  等影響巨大的社會團體在此成立,李大釗 [3] 魯迅、林徽因、張恨水、沈從文、齊白石 [30]  等數不盡的名人大家在這裏喝茶、讀書、寫字、會友。魯迅在這裏翻譯了《小約翰》,張恨水在這裏完成了《啼笑因緣》的鉅作,魏建功 [29] 許地山等名人在此舉辦婚禮 [31] 
為了重現百年前的場景,如今的來今雨軒,是結合史料參照民國時期的樣子,按照“修舊如舊、展用一體、自然融合”的原則進行復原。歷經百年的老房梁仍散發着書香的氣息,1910年的老花磚仍然保留着時代的印跡 [33] 百年前的來今雨軒,譜寫了一幕幕生動而精彩的文化傳奇 [34] 
同時,來今雨軒也是當時進步學者和革命人士的聚集之地:“少年中國學會”經常在此舉辦常會;李大釗在此發表《庶民的勝利》演講 [35]  陳獨秀在此做過《北京市民宣言》的社會調查 [37]  毛澤東也曾到訪過此…… [36]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家們在此傳播紅色思想、培養革命骨幹,為馬克思主義在現代中國的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 [4] 

來今雨軒特色建築

來今雨軒百年老房梁 來今雨軒百年老房梁
1915年,來今雨軒由中山公園第一任園長朱啓鈐主持建造,同時他也是中國營造學社社長,是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先驅。 [42]  來今雨軒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四梁八柱式傳統建築 [38] 黑筒瓦歇山頂捲棚屋面,紅磚牆壁、廊柱,房內有地板和護牆板 [39] 大廳內的百年老梁,兩套是中式人字坨,兩套是西式工字坨,充分體現了民國建築中西融合的特點 [40] 

來今雨軒百年老花磚

來今雨軒百年花磚 來今雨軒百年花磚
來今雨軒茶社空間內最早的老花磚,是1915年從德國引進的,以當時新興的水泥鑲嵌澆鑄工藝製作而成,圖案精美、厚重耐磨,承載了諸多名人足跡。 [20] 
來今雨軒花磚博物館 來今雨軒花磚博物館
來今雨軒茶社於上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經歷兩次重修,保留了品相完好的老花磚。2019年再次修繕,經過精心拆卸、清理、清洗、打磨,挑選出54塊老花磚,在來今雨軒茶社進行展示 [41] 

來今雨軒文化名流

1、文學研究會
文學研究會成員在來今雨軒門口合影留念 文學研究會成員在來今雨軒門口合影留念
1921年1月4日,文學研究會在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正式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以人生和社會問題為題材,特別注重通過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揭示社會的黑暗。 [5] 
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和主要代表有沈雁冰、葉紹鈞、鄭振鐸、王統照、許地山、朱希祖等12人,後來陸續發展的會員有朱自清、舒慶春(老舍)、謝婉瑩(冰心)、劉半農等,達172人。 [6] 
2、魯迅與來今雨軒
魯迅曾60次光顧來今雨軒品茗就餐、賞花會友。例如,1924年5月2日,“下午往中央公園飲茗,並觀中日繪畫展覽會”,8日“晚孫伏園來部,即同至中央公園飲茗”,11日“往晨報館訪孫伏園,坐至下午,同往公園啜茗,遇鄧以蟄、李宗武諸君,談良久,逮夜乃歸”,16日“往中央公園飲茗,食饅首”,23日“往中央公園飲茗並食饅首”,30日“遇許欽文,邀之至中央公園飲茗。”許欽文曾專門寫了一篇題為《來今雨軒》的文章,詳細回憶了與魯迅喝茶的經歷。 [43] 
1924年5月30日魯迅在日記中記載:“遇許欽文,邀之至中央公園飲茗”。彼時許欽文家境貧困,無錢吃飯,魯迅叫了一碟冬菜包子,自己只吃了一個,其他的全部留給了徐欽文。半個世紀以後,許欽文著萬言長文,對這天兩人的談話,做了詳細的記憶,文章標題就叫做《來今雨軒》,魯迅微笑着對許欽文説:“這裏的包子,可以吃。 [7] 
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的軼事也發生在來今雨軒。1927年,魏建功(語言學家,《新華字典》之父)在來今雨軒舉辦婚禮。婚宴間歇,劉半農告訴台靜農,他受瑞典漢學界邀約,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讓台靜農徵詢魯迅意見,不意遭到魯迅的謝絕。 [8] 
3、《語絲》同人聚會
1924年前後,每逢週六,《語絲》同人常在北京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聚會 [9]  。一杯清茶,一碟白瓜子,一碗麪,在松蔭下的藤椅上,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郁達夫、劉半農等人一起談天説地。這是一幅生動的場景,一羣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肆意大膽地談論着。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風采:魯迅講着讓人聽不太懂的紹興官話,戲謔怒罵;周作人則不大説話,偶爾説話也是聲音低微,泰然自若;郁達夫則是另外一副模樣,一來便點上紹興酒,佐着下酒的小菜醬鴨滷胗肝,與魯迅等人暢飲。興致來時,郁達夫也會點上來今雨軒的名菜:軟炸雞腿、火腿什錦酥盒,以助酒興;林語堂滴酒不沾,因為一沾酒就容易睡,他饒有興致地聽着,看着飲酒正酣的郁達夫一邊和魯迅他們對飲,一邊摸着自己的剪成平頭的腦門談笑風生。
4、杜威歡送宴
1921年6月30日中午,北京大學、男女兩高師等五家單位在來今雨軒為美國學者杜威離華舉辦送別宴會 [10]  ,梁啓超、蔡元培、胡適、範源濂、趙元任等學界名流80人出席。後來,鄧雲鄉在日記裏這樣寫:“這是1921年的來今雨軒國際文化盛會,當年似此國際文化盛會,在此不知舉行過多少次,如果仔細收集,足可編一本很厚的書,足見一個時代的文化氣氛”
5、從“聚餐會”走向文壇的徐志摩
1923年初,徐志摩來京後,徐父徐申如同銀行家黃子美一起,以徐志摩的名義組織“聚餐會”,地點就設在來今雨軒,經常召集同鄉、同學,推動徐志摩在京的發展。10月1日,徐志摩接手《晨報副刊》。後“聚餐會”逐步發展為“新月社”,又發展為“新月社俱樂部”,參加者為梁啓超、胡適、陳博生、郁達夫、林語堂、梁實秋、林徽因、陸小曼等。1928年創辦《新月》月刊,羅隆基、梁實秋、潘光旦、儲安平、劉英士、張禹九、邵洵美、聞一多等均發表作品。 [11] 
6、光社首次展覽
1924年6月,北京光社第一次藝術攝影展在來今雨軒舉行 [12]  (此後一直到第8次都在此舉行),引起巨大社會轟動。1924年至1930年,每年一次的光社影展在社會上都引起巨大反響。當時北京人口大約有150萬,就參觀者的熱情來説,只有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典禮時舉行的古物陳列館對外開放展能與光社影展相比。郎靜山對這張照片的評價是“光社此幀照片為影展史料第一頁”。
7、張恨水與來今雨軒
1929年5月24日,張恨水應邀參加在來今雨軒舉辦的“上海新聞記者東北視察團”歡迎宴會。《新聞報》嚴獨鶴早已耳聞張恨水是知名小説家,能同時寫6部長篇小説,便向他約稿,張恨水爽快地答應了。此後,他在來今雨軒邊飲茗邊構思邊寫作,一部名著《啼笑因緣》,很快在他的筆下汩汩而出。 [44] 
8、林徽因、蕭乾在來今雨軒
1936年9月,長達半年時間,蕭乾、林徽因定期在來今雨軒舉行茶會,邀來一二十個朋友,一邊聊天,一邊品茶,談文學,談人生,蕭乾的許多稿子都是在這樣的茶會上徵得的。林徽因每請必到,每到必有一番宏論,語驚四座,成為茶會上的矚目人物。蕭乾早就欽佩林徽因的藝術鑑賞力,在1937年春就把《大公報文藝叢刊小説選》的編選工作委託給了她 [13] 
9、張大千與來今雨軒
1936年春季,中國畫研究會在來今雨軒舉辦書畫展,張大千展出一幅《仕女撲蝶圖》,畫中題詩“若令徐娘見,吹牛兩大王”,開啓了他和徐燕孫的“畫戰”。之後,張大千在來今雨軒與徐燕蓀“比武賣畫”,一戰成名,在此開啓他波瀾壯闊的藝術人生。 [45] 
10、陳寅恪、季羨林在來今雨軒
1948年,季羨林等一眾弟子邀請恩師陳寅恪到來今雨軒賞藤蘿花。“中山公園的藤蘿開滿了紫色的花朵……在來今雨軒藤蘿深處,找到一個茶桌,侍先生觀賞紫藤。先生顯然興致極高。
陳寅恪先生曾經多次到來今雨軒,劇《吳宓日記》記載:1926年7月13日19點,吳宓請陳垣、陳寅恪在此會面吃西餐,花費6元。這是國學界“南北二陳”的首次見面。 [14] 
11、中國美協與來今雨軒
1949年7月21日,中國美協前稱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簡稱“全國美協”),在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宣佈成立。徐悲鴻當選為第一任主席,江豐、葉淺予為副主席,蔡若虹、劉開渠、吳作人、李樺、古元、王朝聞、倪貽德、力羣、朱丹、野夫為常委,全國委員41人,候補委員10人。 [15] 
12、中國曲藝學會與來今雨軒
1949年7月22日,由曲藝方面的代表和文學、戲劇、音樂、民間文藝等方面的代表發起,召開了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宣佈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發起的籌備人員有丁玲、王亞平、王尊三、田漢、申伸、史若虛、安波、西戎、沈冠英、周揚、趙樹理等50人,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設立了組織機構,推選王尊三擔任主任委員,連闊如、趙樹理為副主任委員。常委會負責人為王亞平。常務委員有趙樹理、連闊如、王亞平、王尊三、董天民、歐陽山、張富忱、林山、史若虛、苗培時、蕭亦五。候補委員包括鍾敬文、何遲、劉乃崇。 [16] 
13、許地山與周俟松在來今雨軒舉辦婚禮
1929年5月1日,許地山與周俟松在來今雨軒舉行婚禮,蔡孑民、陳援庵、熊佛西、朱君允、田漢、周作人等參加婚禮。 [17] 

來今雨軒紅色足跡

1、少年中國學會
來今雨軒「少年中國學會」展覽 來今雨軒「少年中國學會」展覽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最重要的社團之一,發起於1918年6月30日,經過一年的籌備於1919年7月1日成立。是當時諸多青年社團中會員最多、分佈最廣、時間最長的社團,聚集了青年學子和其他社團中的許多人才。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周恩來、鄧中夏、高君宇等先後多次到來今雨軒參加學會的聚會、座談會,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 [18] 
1918年6月,李大釗等發起籌備成立少年中國學會。1919年7月,北京總會正式成立。為了方便全世界各地的會員進行聯繫與交流,在上海、南京、成都及法國巴黎設有分會,影響較大。 [47]  經李大釗與王光祈等人商議,學會宗旨定為: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 [46] 
《少年中國》月刊是少年中國學會的會刊,於1919年7月15日在北京創刊,每年出12期為一卷,第一卷一至七期主要由王光祈負責編輯,從第八期起採用編輯部負責制,由編輯部集體審查稿件,以合議制形式決定稿件的選擇編排,李大釗、康白情、蘇演存、黃日葵、左舜生等先後任編輯部主任。主要作者均為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少年中國》月刊同仁不惜筆墨來描述實現理想中國的具體措施,反映了“五四”時期青年知識分子追求“少年中國夢”的努力與艱辛,在宣傳新文化新思潮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少年中國學會發展與分化的寶貴資料,也是研究早期共產黨人思想活動的重要史料。 [48] 
2、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演講
1918年11月,為了廣泛地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在來今雨軒發表了著名的演説——《庶民的勝利》,他説道:“民主主義的戰勝就是庶民的勝利。”穿越100多年的風雨滄桑,他那鏗鏘有力的聲音仍舊震撼人心。據記載李大釗先後在來今雨軒茶社傳播進步思想多達十餘次 [49] 
3、陳獨秀在來今雨軒做“市場調查”
1919年6月9日,陳獨秀與李大釗印刷大量傳單《北京市民宣言》。6月10日,陳獨秀想試探一下市民對《宣言》的反映,於是他帶領北大文科教授,《新青年》編輯胡適、高一涵,理科教授王星拱、預科教授程演生、內務部僉事鄧初等到中央公園茶館去散發《北京市民宣言》。這當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格最高的散發傳單的隊伍 [19] 

來今雨軒經營大事記

1915年,來今雨軒落成,初為公園董事會議事場所,後改作茶樓。 [50]  來今雨軒匾額最初由北洋政府大總統的徐世昌題寫。 [51] 
1929年1月30日,改由商人王堯年承租,開設公記西餐館兼營茶座。 [52] 
1952年9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辦公會決定,來今雨軒飯莊中西餐部歸公園管理處直接管理經營。 [53] 
1954年6月8日北京市園林處指示,為便於經營管理,將來今雨軒中西餐部合併,於7月20日開始營業。 [54] 
1958年以後,撤銷西餐獨營中餐,改為川貴風味菜餚。 [55] 
1971年至1972年,陸續由北京市第一服務局交還北京市園林局服務公司管理。 [56] 
1985年1月1日,來今雨軒由原北京市園林局公園服務公司交回中山公園管理處管理。
1988年,建立隊級編制。 [57] 
2021年6月1日,經過修繕布展的來今雨軒正式對公眾開放。 [58] 

來今雨軒沉浸式體驗

2021年6月1日,百年老字號來今雨軒重新恢復,併成為一處民國風的文化體驗空間。在這棟中西融合的百年老建築內,不僅有少年中國學會、文學研究會的常設展覽,還恢復了百年茶社的沉浸式體驗,包括來今雨軒著名的冬菜包子和茶飲、茶點。 [59] 
1、百年名點
來今雨軒冬菜包子 來今雨軒冬菜包子
冬菜包子,精選醃製三年以上的四川南充冬菜, [60]  以傳統炒餡工藝製作而成,入口微甜,醬香濃郁 [61]  使用老肥面,手工包製成高樁26個褶的鳥籠造型,所以又有別號“鳥籠包”,寓意着老北京提籠架鳥的悠久文化。 [62]  冬菜包子因其鮮甜醇厚的口味、獨具特色的造型,百年來一直風靡京城:魯迅、徐志摩、老舍、齊白石、沈從文等諸多名人都曾在此吃冬菜包子。 [26] 
2、精選茶品
來今雨軒茶飲 來今雨軒茶飲
蘭香甘露來自茶馬古道老茶種,由有30年經驗的老師傅手工炒制,品質極佳,留香陣陣。無添加的雅安紅茶來自蒙頂山1200米的高山茶葉,經過手工精揉和木炭烘焙,因為茶樹有玫瑰基因,所以喝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玫瑰味。另外,還有茉莉甘露、小青柑普洱熟茶等茶飲。 [63] 
3、知名茶點
來今雨軒豌豆黃 來今雨軒豌豆黃
來今雨軒的豌豆黃,用去皮白豌豆,層層過篩,細細熬製,入口即化。 [64] 
來今雨軒小桃酥 來今雨軒小桃酥
秘製小桃酥,用傳統工藝手工製成,入口酥脆。 [65] 
所獲榮譽
2006年12月19日,來今雨軒取得商務部首批中華老字號資格證。 [66] 
2021年,來今雨軒被評為“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2] 
2021年,來今雨軒被評為“北京網紅打卡地”。 [21] 
2022年,來今雨軒榮獲中軸創意大賽三等獎 [23] 
2022年,來今雨軒被評為“北京網紅打卡地”。 [24] 

來今雨軒來今雨軒飯莊

來今雨軒簡介

來今雨軒飯莊,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就餐環境,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在眾多酒樓餐館中獨樹一幟。來今雨軒以其豐盛的美味佳餚,民族傳統的特色服務和深邃淵源的中國飲食,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官員、學員、旅遊者,創出了百年老店的著名品牌。“來今雨軒”最早是由當時中央公園董事會發起成立,軒名為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啓鈐所定,原址在中山公園內壇牆東南角外,黑筒瓦歇山捲棚屋面,南向,建築面積481平方米,廳前平台周圍砌矮花牆,中間獨置太湖石1座。廳後西側堆疊山石,為廣東劉姓老人堆砌。這些均得以保留。建成後本擬做俱樂部,後改為餐館,由趙升承租開設了華星餐館和茶座。1926年,為擴大經營面積,又在廳前接建鉛鐵頂罩棚7間(現已經拆除)。1929年1月30日因營業虧損,改由商人王堯年承租,開設公記西餐館兼營茶座。1949年8月13日當時的管理處批准設音樂餐廳。 [68] 

來今雨軒特色建築

來今雨軒飯莊主體建築具有濃郁的古典色彩,庭院內假山、小橋、噴泉、瀑布相互映襯,幾株海棠樹鬱鬱葱葱。沿着疊翠廊拾階而上,向遠處眺望,滿目清翠。當海棠花盛開的時候,漫步在庭院中,不時清風吹拂,點點海棠花瓣似風如雪般輕輕飛揚着。 [67] 
來今雨軒 來今雨軒

來今雨軒菜系介紹

雪底芹芽 雪底芹芽
作為國家一級飯莊,來今雨軒主營紅樓菜和川貴風味菜餚。想當初,來今雨軒由原“西黔陽”飯店的特級技師高連元師傅主理。在製作川貴菜餚時,為了讓北方客人接受,在麻辣程度上進行改進,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中有名的是“乾燒活魚”,當時一些講究的食客要吃“乾燒活魚”必到來今雨軒。
來今雨軒的紅樓宴包括紅樓大宴、紅樓盛宴、紅樓家宴、紅樓生日宴、季節宴5種,每道菜都有出處,所有調料中都不加味素,所選原料都是家肥培養的。每道菜都是色香味形俱佳。
紅樓菜還很注重時令變化,如雞絲蒿子杆。出自《紅樓夢》六十一回,寫俏丫鬟晴雯要吃炒蒿子杆,於是廚娘柳嫂子用雞絲來炒蒿子杆。蒿子杆也叫蓬蒿茼蒿,是草本植物。它的莖與葉均可食用,含有豐富的營養,尤其是胡蘿蔔素礦物質含量較高,具有安心、養脾胃、消痰、利腸胃之功效。菜品鮮嫩、可口、清淡,是早春一道很好的美味。還有雞皮蝦丸湯出自《紅樓夢》六十二回,寫芳官餓了,吩咐柳嫂子做飯,為了討好芳官,柳嫂子做了一頓上好的飯菜遣人送過去。丫環春燕揭開一看,裏面有胭脂鵝脯酒釀清蒸鴨香稻粳米飯等。雞皮蝦丸湯就是其中之一,蝦肉嫩白色,是海中之寶,高蛋白、低脂肪,可補腎壯陽,健脾化痰,益氣通乳。用其做湯口味清鮮,蝦肉脆嫩。特別是丸子做成白、綠兩色,頗有特色。
紅樓菜中也有費功夫的,如雞髓筍,出自《紅樓夢》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中,在賈赦孝敬老太君晚宴中有一道珍品。整個菜餚鹹、鮮、脆、嫩且爽口。要將雞腿肉去掉,留下骨頭,敲碎取出骨髓,點綴在鮮筍盤中。雅緻,清透,營養豐富。
紅樓菜最有代表性的是茄鯗。“鯗”是指剖開涼乾的臘魚,有記載:春秋時王應鱗在《困學紀聞》中寫到:“闔閭海魚而難於生致,製成魚鹽漬而幹之,故名為鯗。”茄鯗出自《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攏翠庵,劉姥姥醉卧怡紅院”中。王熙鳳把這道菜的做法做了詳細的説明:茄子包了皮,只要淨肉,切成碎丁,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了,用雞湯偎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當然,茄鯗不會真的象王熙鳳講的那樣,做法上有了一些創新,但是其工序之多,做工之細是保留下來了。這道菜中茄子性味甘寒,無毒,具有散血、止痛、收斂、止血、利尿、解毒等功效,內含多種維生素,長期食用可以增加血管的抵抗力。整道菜味道鹹鮮,有濃郁的糟香,色澤光亮鮮豔。
以上大都是書中記述或情節中有記載的,來今雨軒飯莊的師傅們還根據一些情節進行了創新,如雪底芹芽,《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據考證,“雪芹”取自前人“園父初挑雪底芹”之詩句。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來今雨軒飯莊創制了這道菜餚。此菜是用雞肉和芹菜嫩芽做成。斑鳩體形似鴿,棲於平原和山地的林間。其肉鮮嫩,爽滑味美,與芹芽同炒,顏色鮮豔,襯以“雪底”,三色分明,色香味形俱佳。還有怡紅祝壽。出自《紅樓夢》六十三回“壽怡紅羣芳開夜宴”,説的是為寶玉等人過生日。“怡紅祝壽”即根據這一回的描寫而創制。賈寶玉也稱“怡紅公子”,用紅色的大對蝦為主料寓“紅”字。對蝦又稱大蝦明蝦。肉嫩色白,腦肥味美,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營養食品。這道菜以紅色的蝦襯綠色的鮮荷葉和雪白的壽桃,色彩美觀,藉以祝福客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紅樓菜中的點心也非常有特色,如棗泥山藥糕。據中藥典籍記載,紅棗可補氣血,健脾胃;而山藥亦能補氣健脾,入脾、肺、腎三經。故以紅棗山藥合成的食物兼具二者之滋補療養的作用。在製作上要將山藥洗淨蒸熟後去皮,過細蘿,用消毒後的布反覆揉搓使之成為細膩的山藥麪糰,包入餡料後放入模具內,磕出即可。
紅樓菜作為一個包括冷菜、粥點、湯菜熱菜近百餘道,形成了以色、香、味、型、器、養、精、雅為一體的高中低檔俱全的菜餚體系,還在設宴形式、環境、餐具、服務等幾個方面精心設計。2000年“茄鯗”被國家國內貿易局評為中國名菜,“冬菜包子”和“棗泥山藥糕”被北京名菜名點鑑定委員會評為中華名點。
在這裏吃飯,先用銅盆淨手,菜上來再聽服務人員介紹這道菜出自《紅樓夢》的哪一回,什麼人物吃過。品的就不僅僅是菜了,連帶着文化也温習了一番。
來今雨軒以其豐盛的美味佳餚,民族傳統特色服務和深邃淵源的中國飲食,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官員、學員、旅遊者,創出了百年老店的著名品牌。
2、開拓新特色
茄鯗 茄鯗
1981年為了適應市場需要,開拓飯莊經營的新特色,來今雨軒飯莊開始對紅樓菜進行研究。紅樓菜是由《紅樓夢》而來,《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葉,是滿漢文化、南北文化相互撞擊、吸收融合的典範。真實的再現了中國明末清初貴族生活,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曹雪芹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了眾多飲食文化的活動,就其時間而言,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時令而言,有中秋宴、端陽宴、元宵宴;就其內容而言,有生日宴、壽宴、省親宴、家宴、接風宴等等,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所涉及的食品多達186種之多。為了挖掘紅樓菜研製小組的同志們認真查閲了大量明末清初的典籍,選出22種菜餚、6種湯、5種粥、4種點心為主攻品種,從選料、配料、調料上反覆研究。1983年9月,著名紅學家馮其庸李希凡等及《中國烹任》《中國食品》雜誌多方專家對來今雨軒研製的18個品種的紅樓菜進行了首次鑑定。其後,飯莊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邊研製,邊改進,邊經營,不斷對菜餚進行改革創新,1987年11月,有北京飲食服務公司、市園林局、西城烹飪協會和和多位紅學家、烹飪專家又對來今雨軒飯莊研製的41個品種的紅樓菜進行再次鑑定。一致認為來今雨軒飯莊研製的紅樓萊較好的集中了紅菜的五大特點:一是每道菜都要有“出典。二是菜的風味上與淮陽菜相似,清淡爽口,甜而不膩;三是選料精細;四是做工考究,造型美觀。五是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來今雨軒 來今雨軒

來今雨軒所獲榮譽

1991年,被北京市商業委員會評為“一級餐館”。
1992年,紅樓小吃“棗泥山藥糕”、“蟹肉雪餃”、“咖喱餃”、和飯莊傳統麪點“冬菜肉包”被北京市飲食服務總公司評為¬——百家餐館、千種風味小吃大聯展最佳品種獎。
1997年,在首屆《北京名菜名點》鑑定展示會上“茄鯗”被定為名菜,“冬菜肉包”“棗泥山藥糕”被定為名點。
2000年,紅樓菜“茄鯗”被國家國內貿易局定為中國名菜(有牌匾無證書)。
2002年,來今雨軒飯莊中國烹飪協會評為“全國綠色餐飲企業”。經中國烹飪協會審定,授予“中華餐飲名店”。
2003年,被全國酒家酒店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一級酒家”。
2005年,被商務部重新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2006年,被北京市商務局評為“中國風味特色餐廳”。
2023年9月28日,《商務部等5部門關於公佈中華老字號複核結果的通知》公佈,來今雨軒品牌通過中華老字號複核。 [7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