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普

(三國時期東吳官員)

鎖定
郝普(生卒年不詳),字子太,義陽(治所在今湖北棗陽東南)人。劉備入蜀後,郝普為零陵太守。 [2]  建安二十年(215年),吳將呂蒙進攻荊州三郡,唯有郝普堅守待援。但援兵久久不至,其摯友鄧玄之又被呂蒙所騙,郝普也因此上當,投降呂蒙。 [7]  郝普在吳國官至廷尉,與隱蕃親善,隱蕃蓄謀叛變事情敗露,郝普也被孫權譴責,最終自殺。 [10] 
在劉備集團的5個荊州郡守中,郝普是唯一一個抵抗過東吳荊州郡守
全    名
郝普
子太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義陽
最高官職
廷尉

郝普人物生平

郝普鎮守零陵

郝普,義陽人。劉備入蜀後,任命郝普為零陵太守。 [2]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呂蒙率兩萬士兵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又令魯肅率一萬人屯於巴丘抵禦關羽。孫權當時在陸口,指揮諸軍。呂蒙傳檄長沙、桂陽二郡,二郡望風歸附,唯獨郝普守城不降。當時劉備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隊向荊州赴援,又令關羽率領三萬軍隊到達益陽,爭奪三郡。孫權派魯肅及他率領的一萬人屯駐益陽抵抗關羽,又傳遞緊急文書給呂蒙,讓呂蒙放棄零陵,立即回師增援魯肅。 [3-5] 

郝普中計歸降

當初,呂蒙平定長沙,前往零陵經過酃縣,把南陽人鄧玄之載上車,鄧玄之是郝普的老朋友,呂蒙想通過他誘勸郝普投降。呂蒙得到孫權的緊急文書後,並未公佈,而是連夜招集將領,佈置方略,説天亮就要攻城。佈置完畢,他回頭對鄧玄之説:“郝子太知道世間存有忠義,也想行忠義之事,但不明白時勢。左將軍在漢中,被夏侯淵圍困。關羽在南郡,而今我們主上親自應付他。近者破樊本屯,解救酃縣,卻被孫規逆擊破走。這些都是近期發生的事,您都親眼所見。他們現在首尾各處一方,自救都來不及,哪有餘力再營救零陵啊?現在我們的士卒精鋭,人人都想為國立功,主上正調遣大軍,相繼上路進發。眼下子太的性命朝夕難保,卻苦等毫無希望之救援,這就像牛蹄印坑中積水裏的魚,還希望用江、漢的水來活命,但它毫無可依賴,這點非常明顯。如果子太能夠將士齊心,堅守孤城,尚能苟延殘喘一些日子,以等待後來有所投靠,這也算可行。如今我縝密計劃安排好兵力,用來攻城,過不了多久,城池就會攻破,城破之後,他自己身死於事無補,而讓百歲的老母,滿頭白髮受誅,豈不痛心?我猜想他是得不到外面的信息,還以為有外援依靠才做到這種地步。您可前去見他,向他陳述這種利害。”鄧玄之會見郝普,把呂蒙的意思轉述給他。郝普信以為真,心中恐懼,準備投降。鄧玄之先出城報告呂蒙,説郝普一會兒便至。呂蒙預先命令四領,各選百人,待郝普出城,馬上搶入,守住城門。不久,郝普出城,呂蒙迎上去,拉住其手,跟他一起上了船。寒暄之後,呂蒙拿出孫權的緊急文書給他看,拍着手大笑。郝普接過文書,才知道劉備已到公安,關羽已到益陽,自己中計,慚恨入地。之後,呂蒙留下其他人處理後事,自己即日率部趕赴益陽。 [6-7] 
諸葛雙忠廟中郝普及糜芳、傅士仁跪像。被稱作蜀漢三粄
諸葛雙忠廟中郝普及糜芳、傅士仁跪像。被稱作蜀漢三粄(3張)
據《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劉備、孫權和好後,孫權歸還了零陵郡,並把郝普等人放回去了。 [8]  但郝普最終還是吳國官員,不知是否存在郝普第二次降孫權的可能。 [2]  趙一清則認為《呂蒙傳》郝普歸蜀記載有誤。 [9] 

郝普受責自殺

郝普在東吳,官至廷尉 [2] 
吳黃龍二年(230年),青州人隱蕃奉曹魏之命假降東吳,被孫權任命為廷尉監。郝普與左將軍朱據都稱隱蕃有王佐之才,郝普尤其與他關係親善,常為他的屈才而抱怨嘆息。 [10] 
後來,隱蕃圖謀反叛,事泄伏誅,孫權對郝普説:“你此前極口稱讚隱蕃,又為他埋怨朝廷,隱蕃反叛,都是因為你的緣故。”郝普受到譴責,最終自殺。 [10] 

郝普人物評價

呂蒙:“郝子太聞世間有忠義事,亦欲為之,而不知時也。” [11] 
楊戲:“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 [1]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15]
  • 2.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先主自荊州入蜀,以普為零陵太守。為吳將呂蒙所譎,開城詣蒙。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普至廷尉。濬至太常,封侯。
  • 3.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二·吳主傳第二》: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權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權住陸口,為諸軍節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會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
  • 4.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是時劉備令關羽鎮守,專有荊土,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備自蜀親至公安,遣羽爭三郡。權時住陸口,使魯肅將萬人屯益陽拒羽,而飛書召蒙,使舍零陵,急還助肅。
  • 5.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 6.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二·吳主傳第二》: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並魯肅兵並進,拒羽於益陽。
  • 7.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初,蒙既定長沙,當之零陵,過酃,載南陽鄧玄之,玄之者郝普之舊也,欲令誘普。及被書當還,蒙秘之,夜召諸將,授以方略,晨當攻城,顧謂玄之曰:"郝子太聞世間有忠義事,亦欲為之,而不知時也。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臨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為孫規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親見也。彼方首尾倒懸,救死不給,豈有餘力復營此哉?今吾士卒精鋭,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繼於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猶牛蹄中魚,冀賴江漢,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歸者,可也。今吾計力度慮,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後,身死何益於事,而令百歲老母,戴白受誅,豈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問,謂援可恃,故至於此耳。君可見之,為陳禍福。"玄之見普,具宣蒙意,普懼而聽之。玄之先出報蒙,普尋後當至。蒙豫敕四將,各選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門。須臾普出,蒙迎執其手,與俱下船。語畢,出書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見書,知備在公安,而羽在益陽,慚恨入地。蒙留孫河,委以後事。即日引軍赴益陽。
  • 8.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劉備請盟,權乃歸普等,割湘水,以零陵還之。
  • 9.    《三國志集解·卷五十五》:劉備請盟,權乃歸普等,【趙一清曰:郝普入吳,仕至廷尉,以隱蕃事見責,自殺,見《胡綜傳》。而《楊戲傳》以麋芳、士仁、郝普、潘濬四叛同贊,其不歸蜀可知矣。此傳雲權歸普等,恐未實也。◎弼按:《輔臣贊》亦云普入吳為廷尉。】
  • 10.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十七·是儀胡綜傳第十七》:二年,青州人隱蕃歸吳,上書曰:"臣聞紂為無道,微子先出;高祖寬明,陳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棄封域,歸命有道,賴蒙天靈,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見精別,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達。於邑三嘆,曷惟其已。謹詣闕拜章,乞蒙引見。"權即召入。蕃謝答問,及陳時務,甚有辭觀。綜時侍坐,權問何如,綜對曰:"蕃上書,大語有似東方朔,巧捷詭辯有似禰衡,而才皆不及。"權又問可堪何官,綜對曰:"未可以治民,且試以都輦小職。"權以蕃盛論刑獄,用為廷尉監。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稱蕃有王佐之才,普尤與之親善,常怨嘆其屈。後蕃謀叛,事覺伏誅,【吳錄曰: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詐叛如吳,令求作廷尉職,重案大臣以離間之。既為廷尉監,眾人以據、普與蕃親善,常車馬雲集,賓客盈堂。及至事覺,蕃亡走,捕得,考問黨與,蕃無所言。吳主使將入,謂曰:"何乃以肌肉為人受毒乎?"蕃曰:"孫君,丈夫圖事,豈有無伴!烈士死,不足相牽耳。"遂閉口而死。吳歷曰:權問普:"卿前盛稱蕃,又為之怨望朝廷,使蕃反叛,皆卿之由。"】普見責自殺。據禁止,歷時乃解。
  • 11.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