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建忠

(浙江省細胞與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

鎖定
邵建忠,浙江省細胞與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理事,浙江省細胞生物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免疫學會副理事長,《細胞生物學雜誌》編委,《中國水產科學》編委等。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
中文名
邵建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杭州大學生物學系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杭州

邵建忠人物經歷

1980~1984,杭州大學生物學系,本科,生物學專業
1984~1987,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細胞生物學專業
1995~1998,浙江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研究生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1987~1998,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
1998~2000,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2000~至今,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2003~2004,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1] 

邵建忠研究領域

細胞生長與分化發育
幹細胞生長與分化調控;幹細胞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重點研究胚胎和成體幹細胞體外定向分化調控技術,幹細胞定向分化和核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幹細胞移植治療、組織修復和器官重建的生物學基礎。 [1] 
免疫功能基因分子起源與進化;比較與發育免疫學。重點以模式動物斑馬魚等為模型,研究免疫細胞因子、受體以及免疫細胞發生發育機制,免疫遺傳學基礎。 [1] 
邵建忠 邵建忠

邵建忠課程講授

細胞生物學(普通高校本科生) 高級細胞生物學(碩博生) 病毒學(普通高校本科生) 分子病毒學與免疫學(碩博生) 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碩士生) 病毒學與細胞生物學進展(碩士生) 病毒學與應用實驗技術(普通高校本科生) [1] 

邵建忠科研項目

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和衞生部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 [1] 

邵建忠著作

改造生命之舟-細胞工程20021225 [1] 

邵建忠研究工作

邵建忠研究方向

(1)幹細胞分化調控、幹細胞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重點研究胚胎和成體幹細胞體外定向分化調控技術,幹細胞定向分化的表觀遺傳機制,幹細胞移植治療與組織修復和重建的生物學基礎。(2)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重點以斑馬魚等模式動物為代表,研究天然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分子與細胞基礎,免疫信號網絡調控機制,免疫細胞發生發育機理,重要免疫功能基因分子起源與進化等。(3)海洋功能基因組學:重要海洋物種免疫功能基因組學,免疫防禦基因發掘與開發利用。 [1] 

邵建忠研究項目

在上述研究方向,主持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一批省部級重大和重點研究計劃。 [1] 

邵建忠研究成果

幹細胞生物學:系統研究並建立了胚胎和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體外定向誘導分化肝臟和成骨細胞等技術體系;發現內源性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MSC)參與肝臟損傷修復的新機制;闡明瞭肝臟損傷修復中誘導BM-MSC趨化和分化的關鍵細胞因子;揭示了DLK1參與肝臟纖維化的形成以及BM-MSC通過表達FGF2調控DLK1介導的肝臟纖維化的分子機制,為肝硬化防治藥物開發及幹細胞移植治療提供了新的分子靶點和理論依據;發現Gadd45a等因子參與的DNA主動去甲基化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幹細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分子與細胞免疫學系統研究了脊椎動物早期進化中天然與適應性免疫系統的分子與細胞基礎,關鍵免疫信號網絡組成及其調控機制的演化規律。發現SOCS家族4個新成員(SOCS-3b, -5b, -8, and -9)及其兩個亞家族的分子起源進化規律;首次從魚類中分離鑑定出調節性T細胞(Treg)並揭示其在早期脊椎動物適應性免疫中的功能機制;深入研究了IL-2家族(IL-2、IL-4、IL-15、IL-21等)及其受體分子的結構與功能演化;證明了CD154/CD40共刺激信號及其調節機制在魚類中起源;發現IgZ新型免疫球蛋白的粘膜免疫功能以及DC-SIGN/CD209在適應性體液免疫中的作用;發明了一種基於NAD代謝原理的非抗生素抗性選擇系統,成功解決了質粒等載體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替代問題,為保障轉基因疫苗等的生物安全提供了新的技術體系。

邵建忠獲獎專利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分化肝細胞關鍵因子鑑定,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 間充質幹細胞分化肝細胞誘導體系建立,獲浙江省醫藥衞生科技獎二等獎(2010) 臍血和骨髓幹細胞體外定向分化肝細胞的實驗研究,獲浙江省醫藥衞生科技獎 二等獎(2007) 草魚出血病病原生物學研究 [1] 

邵建忠人才培養

已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等研究方向招收和培養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70餘人,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畢業生,他們在國內外重要研究機構、大學和國家機關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一批畢業生先後進入美國NIH、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匹茲堡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利茲大學、香港大學、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所、健康所、復旦大學、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和藥學院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從事生命科學、醫學和藥學等研究,部分畢業生已就任教授、副教授等職位,並走上所在單位領導崗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