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邯邢基地

鎖定
邯邢基地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建設的,一個以邯鄲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化工、機械、建材等綜合基地。最早提出邯邢基地建設的是鄧小平同志。李先念副總理當年稱:“邯邢基地完全可以建成‘中國的魯爾’。
1973年,聲勢浩大的邯邢基地建設拉開的序幕。從全國調集了數萬人的精兵強將,參加邯邢基地大會戰。先後開工新建和續建的中小型礦山10個,大型礦山6個,規劃目標到1980年邯邢基地年產鋼200萬噸,生鐵400萬噸,鐵礦石1300萬噸。
超過十萬技術工人、三十萬人移民邯鄲,湧入了邯邢礦山局、中國冶金部華北礦山建設集團(中國華冶)、馬萬水工程隊中煤第一建設公司、中煤建安、中國煤炭設計院、中煤水文地質局、中煤第一勘探局等一大批中直單位。1979年,邯邢基地在國民經濟調整中下馬,邯邢兩地的一大批中直單位從此走上了開創性實踐和探索企業生存發展的道路。
邯邢基地建設為邯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河北省在當時的經濟建設上有一些發展,但更多的是被文革耽誤,像邯邢基地這樣的項目。否則,可能不只是一個頗有名氣的邯鋼集團,很可能是類似德國魯爾工業區那樣的大型現代化工業區。 [3] 
中文名
邯邢基地
首次提出
鄧小平
時間範圍
1974年——1979年
性    質
鋼鐵、煤炭、機械、建材基地
範    圍
邯鄲市和邢台縣(沙河市)
相關中直單位
中國冶金部華北礦山建設集團

邯邢基地名稱稱呼

“邯邢”,即為開發河北省邯鄲市河北省邢台縣的煤鐵資源,國家有關部委聯合我省投資興建的包括鋼廠、電廠、煤鐵礦山以及交通等建設項目的邯邢基地工程。

邯邢基地建設背景

上世紀末曾有一句話很流行,“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東”。如果給它前面加一句,那就是“七十年代看邯邢”。“邯邢”即邯邢基地,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建設的,一個鋼鐵、煤炭、化工、機械、建材等綜合基地。邯邢基地的建設,深刻影響了現代邯鄲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更對城市未來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最早提出邯邢基地建設的是鄧小平同志。1973年10月22日,當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 [1] 邯鄲老區視察。他認真聽取了邯鄲發展鋼鐵工業的彙報,並高興地説:“邯鄲是個好地方,我也非常懷念這個地方。 [1]  這裏有煤有鐵有水有電,西部地下資源多,東部平原又盛產棉糧,條件非常好,比起西德著名的魯爾工業區的自然條件也不差, [1]  可以像魯爾工業區那樣,搞個大型的邯邢鋼鐵生產基地。” [1]  説到這裏,他用手指了指省委書記説:“你們省裏可以拿出個詳細計劃,直接報國務院審批,我支持你們! [1] 
1972年5月2日—6月14日,國家計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邯邢基地規劃團”一行249人來到邯鄲,對邯鄲、邢台地區進行調查研究後,提出了《邯鄲、邢台地區鋼鐵、煤炭工業基地綜合發展規劃報告》。
當時的邯邢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交通組,配合交通部參加規劃的工作人員針對工業建設的需要,積極組織邯、邢兩地區交通部門及我大隊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同時論證了工業要大上、交通必先行的道理,並提供了公路與地方鐵路的眾多的技術資料,由此引起了領導的高度重視。在“規劃團”提出的《邯鄲、邢台地區鋼鐵、煤炭工業基地綜合發展規劃報告》中,將交通項目納入了規劃。1973年4月,這個《報告》得到了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批准。
1974年1月20日,李先念谷牧餘秋裏等在國務院會見廳會見了時任河北省委負責人、邯邢基地領導小組副組長的馬力、劉英。
馬力、劉英等彙報了邯邢地區的面積、人口、糧食產量、水資源及礦石、煤炭儲量、礦石品位、煤炭種類、鍊鋼能力、運輸能力等情況,李先念副總理很高興地説:“邯邢基地完全可以建成‘中國的魯爾’。”
在彙報中,劉英等提出了邯邢基地建設面臨的困難,主要是技術人才的短缺,李先念當場拍板:“調,從全國各地抽調。餘秋裏你要首先保證邯邢基地人才的需求。”
於是,全國各地鐵礦、煤礦的勘探、設計、建設、開採人員開進邯鄲

邯邢基地歷史沿革

邯邢基地建設單位

邯鄲增加了邯邢礦山局、華北礦建、中煤一建、中煤建安、煤炭設計院、水文地質局、第一勘探局等一大批中直單位。
張新華,《邯邢冶金礦山志》的主要編寫人之一。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他向記者講述了那段難忘的歷史。“邯邢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外稱作‘505工程指揮部’,總部位置就在中華大街和叢台路交叉口西北角,現叢台區政府的拐角樓即是其一部分。那兒不是還有一個‘505家屬院’嗎?就是從那時候叫下來的。”“505工程指揮部”下設鐵礦和煤礦兩大部分。鐵礦又包括負責採礦的邯邢礦山局和負責礦山建設的“冶金礦山建設指揮部”,後者後來改叫“中國冶金部華北礦山建設集團(華北礦建)”,後更名為中國華北冶金建設集團(中國華冶)。1974年8月,邯邢礦山局和“華北礦建”正式分開辦公。
張新華告訴記者:那時候礦山局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精兵強將,有來自武鋼鞍鋼山西太鋼的,有湖南貴州四川攀枝花的,還有中條山礦甘肅鏡鐵山礦的,以及一大批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復轉軍人。而華北礦建的成員中也增加了原省屬的五、六井巷、鞍山礦山設計院、二十冶金建設公司、建字111部隊等,還有著名的馬萬水工程隊。
當年的馬萬水工程隊連環畫 當年的馬萬水工程隊連環畫
馬萬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程隊原隸屬於宣鋼龍煙鐵礦,曾20次創造全國掘進記錄。這次為了邯邢基地建設,也來到了邯鄲
1975年8月,馬萬水工程隊奉命調入邯邢基地冶金礦山建設指揮部(中國華冶前身),1999年9月,擴建為馬萬水公司。
邯鄲市光明大街向陽路口有一尊馬萬水的塑像:頭戴柳條帽,腳蹬水靴,腰挎礦燈,目光炯炯,下面是薄一波同志的題詞。和鐵礦建設同步進行的還有煤礦。衞慶前,現任中煤一建宣傳部部長、《中煤一建》主編。1974年,19歲的他跟隨母親一起從貴州貴陽來到邯鄲。“那時候流傳一句話:毛主席説‘邯邢基地一天建不好,我一天睡不好覺’。你説這個基地重要不重要?”他説。
邯邢基地相關的中直單位
中煤一建
原邯邢基地煤炭指揮部。成立於1973年4月。總部位於邯鄲市
中煤建安
成立於1953年,前身為中央燃料工業部華北煤礦管理局工程公司。總部位於河北邯鄲
中煤水文地質局
成立於1974年4月,總部位於邯鄲市
中國華冶
原名邯邢基地冶金礦山建設指揮部,後更名為中國冶金部華北礦山建設集團。
中國煤炭設計院
現為中煤邯鄲(天津)設計工程公司,成立於1975年,原名中國煤炭工業部邯邢煤礦設計研究院,系原煤炭工業部直屬綜合性勘察設計研究單位。總部位於邯鄲
邯邢冶金礦山管理局
1973年4月為適應建設邯邢基地的需要,撤消邯鄲冶金礦山公司,成立邯邢冶金礦山管理局,仍直屬冶金部領導。2004年6月11日與中國五礦重組,是國內最大的國有獨資大型黑色冶金礦山企業。總部位於河北邯鄲
馬萬水命名的工程隊。隸屬於中國華冶。
中煤第一勘探局
始建於1974年。
二十冶

邯邢基地移民邯邢

1973年,中煤一建的前身“邯邢煤炭工業基本建設局”成立,次年更名為“邯邢基地煤炭建設指揮部”(簡稱“邯邢煤指”)。中煤一建的職工來自貴州六盤水礦區(六十三處)、四川攀枝花(十處)、江西樂平(三十一處)、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四十九處)。衞慶前回憶説,“那時候我們每個處都有幾千人。全公司近兩萬人,算上家屬,7萬多人,全都在邯鄲安家落户。”
據不完全記載,參加邯邢基地建設的中煤一建17790人;中煤建安13807人,華北礦建(中國華冶)14902人,邯邢礦山局19779人。還有中煤建安公司、煤炭設計院、中煤水文地質局、第一勘探局等。幾年間,超過十萬技術工人、三十萬人移民邯鄲
這其中有多少高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由於年代久遠、部門更迭,我們已無從查找。拋開建設的功績,單從人口遷移的角度考慮,邯鄲,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藉助邯邢基地建設,沒有任何成本就完成了幾萬人的技術移民。這筆財富享用不盡。

邯邢基地走向輝煌

邯邢基地建設的設想,是建成一個以鋼鐵為主、包括煤電的大型工業區。當時首先抓了基礎工程、礦山地質、水文質等基礎性工作。1973年,鄧小平視察邯鄲,河北省邯邢鋼鐵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劉英彙報了邯邢鋼鐵基地的領導體制和建設情況。邯邢鋼鐵基地首先抓了基礎工程、礦山地質、水文地質等基礎性工作。基礎工程建設的重點是交通,主要是公路、鐵路,邯鄲的鐵路環行線已經建成,公路建設以 107 國道為主幹,南起漳河,北至高邑的鴨鴿營 ; 另一條是從邢台走西線,過沙河,經章村煤礦,到邯鄲的礦山村、武安,再經峯峯礦區和彭城的西南直到都黨煤礦。這兩條公路工程規模很大,特別是沙河兩座大橋和漳河大橋。同時,他還把數張《邯邢鋼鐵基地規劃圖》展放在地上,並説明這個計劃如能實現,將會對邯鄲和邢台地上、地下資源的開發利用帶來美好的前景。鄧小平視察邯鄲後,邯邢基地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自此,邯鄲開始了大規模的鋼鐵、鐵礦、煤礦的建設,形成了邯鄲工業發展史上的第二個建設高潮。鄧小平的支持,使河北省委十分興奮,很快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如何加快邯邢基地建設問題。
1974年1月20日,李先念、谷牧、餘秋裏等在國務院會見廳會見了時任河北省委負責人、邯邢基地領導小組副組長的馬力、劉英。在彙報中,劉英等提出了邯邢基地建設面臨的困難,主要是技術人才的短缺,李先念當場拍板:“調,從全國各地抽調。餘秋裏你要首先保證邯邢基地人才的需求。”
1974年9月,河北省革委會與冶金部聯合發文,決定成立邯邢基地冶金礦山建設指揮部,全面負責邯邢基地冶金礦山的地質、設計和施工工作。於是,全國各地抽調近7萬人的地質勘探、設計建設施工隊伍匯聚邯鄲,有來自武鋼、鞍鋼、山西太鋼的,有湖南貴州、四川攀枝花的,還有中條山礦、甘肅鏡鐵山礦的,以及一大批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復轉軍人。邯鄲增加了邯邢礦山局、華北礦建、中煤一建、中煤建安、煤炭設計院、水文地質局、第一勘探局等一大批中直單位。華北礦建的成員中也增加了原省屬的五、六井巷、鞍山礦山設計院、二十冶金建設公司、建字111 部隊等,還有著名的馬萬水工程隊。陶二煤礦、萬年煤礦、孫莊煤礦、馬頭電廠二期工程等一大批中型項目列入國家計劃,並相繼開工建設。1974年至1978年,邯邢基地冶金礦山建設經過 年施工會戰,共完成基建投資3億元,開工和建成鐵礦12座,同時還建成一批為礦山服務的輔助工程項目。由此帶動了電力、建材、陶瓷、紡織、化工等骨幹工業的發展,建築業和城市建設也隨之得以大步發展。特別是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以後,邯邢基地建設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規劃為全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 [3] 
邯邢基地曾在邯鄲很“牛氣”:1977年,出席黨的十一大的邯鄲市代表共6人,其中4人來自邯邢基地;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正式播出的第一天,《邯邢基地馬萬水工程隊勇奪新高峯》的消息作為第二條新聞播出,時間和頭條新聞《鄧副主席出席新年招待會》一樣長,都是3分鐘;1977年3月23日,人民日報頭版配發編者按刊登《5個重點企業的負責人發表談話》,將邯邢礦山局與鞍鋼、首鋼、上海冶金工業局和武鋼相提並論。

邯邢基地逐步沒落

但由於種種原因(一個主要原因是缺乏工業用水),邯邢基地最終沒有成為“中國的魯爾”,甚至沒有達到規劃中的規模。
1979年,邯邢基地在國民經濟調整中下馬,邯邢兩地的一大批中直單位從此走上了開創性實踐和探索企業生存發展的道路。

邯邢基地建設影響

邯邢基地失之桑榆,而邯鄲、沙河卻得之東隅。

邯邢基地產業結構

它改變了邯鄲、邢台的產業結構。邯鄲,從此成為全國最重要的鋼鐵、煤炭產區。

邯邢基地城市規模

它它不僅讓邯鄲市主城區增加了一倍的人口,而且大大提升了邯鄲的人口素質。資料記載,1973—1977年,邯鄲主城區增加了13萬多人。這些人中,工程技術人員就有幾萬人。邯鄲,也從此成為全國水文地質、勘探、礦山建設、設計等專業人才最為集中的城市。

邯邢基地本地文化

邯邢基地超過三十萬的移民,再加上計劃經濟年代天津援建邯鄲四個大型棉紡織廠超過五萬人的移民,也極大提升了邯鄲市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邯鄲市從此成為普通話普及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它改變了幾十萬邯鄲人的命運。資料記載:國家計委批准1974年給邯邢礦山局增加職工7000人;給邯邢基地增加用工數是15000人。這15000人頭天還在地裏勞作,次日就成為了產業工人,開始接受工業文明,他們的家庭乃至他們的家族都和工業有了最緊密的聯繫。若干年後,他們的下一代也通過“接力”的方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以馬萬水工程隊為代表的邯邢基地的建設者們,留下的“不講報酬、只求奉獻”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邯鄲人。
邯邢基地建設在改變邯鄲面貌、促進邯鄲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在短時間內讓邯鄲接受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衝擊。各種風俗在這裏交融,各種觀念在這裏碰撞。東北人的豪爽大度、南方人的精明幹練交匯於此,四川的麻辣燙與陝北的信天游同煮一鍋,它們一古腦兒地被邯鄲吸收接納,發酵成新的邯鄲人文精神。
邯鄲,也因此變得多姿多彩。

邯邢基地交通運輸

邯邢基地規劃的3條公路,在邯邢基地交通建設指揮部的領導下,經過河北省交通工程大隊8年的施工,於1983年12月完成。
新建的邢台至都黨公路是河北省省第一條二級公路,使一條貫穿邯鄲與和沙河西部山區的南北交通幹線暢通無阻。沙河大橋、洺河大橋、漳河大橋的建成,使河北省南部的公路交通得到改善,同時也使河北、河南兩省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斷頭公路得到貫通,從此京深公路也代替了京磁公路,真正成為了國家公路主幹線——107國道。邯武複線的打通,為過去經濟落後的武安縣變成如今經濟發達的武安市發揮了作用。
邯邢基地的交通建設,對整個冀南公路交通的發展作出貢獻。

邯邢基地興修水利

1975年,由於國家工程“邯邢基地”上馬,工業用水短缺成了最突出的制約因素,重啓躍峯渠修建被提上日程。邯鄲地委果斷決策,動員全專區力量,啓動修建躍峯渠,引漳河水濟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