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遼梅山杏

鎖定
遼梅山杏(學名:Prunus sibirica 'Pleniflora')是薔薇科李屬植物。樹冠半圓形,樹姿開張。多年生枝紅褐色,表皮光滑無毛。花蕾期約7天,花萼粉紅色,為觀賞佳期。葉片卵圓形,基部寬楔形,先端漸尖。花型似梅花,具清香。
遼梅杏抗寒、抗旱、抗病,花多,重瓣,蕾期和花期10-15天,花型似梅花,具清香,可彌補南梅不勝北寒之缺欠,是極具觀賞價值的“北方梅花”,已在北京、瀋陽、鞍山、長春、哈爾濱等地栽培成功。
中文名
遼梅山杏
拉丁學名
Prunus sibirica 'Pleniflora' [7] 
別    名
遼梅杏
毛葉重瓣山杏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李屬
山杏
品    種
遼梅山杏

遼梅山杏形態特徵

遼梅山杏( 燕王攝)
遼梅山杏( 燕王攝)(19張)
遼梅山杏是山杏的變種之一。樹冠半圓形,樹姿開張。多年生枝紅褐色,表皮光滑無毛。1年生枝灰褐色,節間長1.8釐米。白色重瓣花,每朵花花瓣30餘枚,花徑3釐米左右。花蕾期約7天,花萼粉紅色,為觀賞佳期。葉片卵圓形,基部寬楔形,先端漸尖;葉片長7.2釐米,寬5.5釐米,葉柄長2.4釐米;葉色綠,正反面均多茸毛,無光澤;葉緣不整齊,單鋸齒。果實較小,扁圓形,不能食用,仁苦。 [1] 
原種(山杏):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樹皮暗灰色;小枝無毛,稀幼時疏生短柔毛,灰褐色或淡紅褐色。葉片卵形或近圓形,長(3)5-10釐米,寬(2.5)4-7釐米,先端長漸尖至尾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葉邊有細鈍鋸齒,兩面無毛,稀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2-3.5釐米,無毛,有或無小腺體。花單生,直徑1.5-2釐米,先於葉開放;花梗長1-2毫米;花萼紫紅色;萼筒鐘形,基部微被短柔毛或無毛;萼片長圓狀橢圓形,先端尖,花後反折;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紅色;雄蕊幾與花瓣近等長;子房被短柔毛。果實扁球形,直徑1.5-2.5釐米,黃色或桔紅色,有時具紅暈,被短柔毛;果肉較薄而乾燥,成熟時開裂,味酸澀不可食,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核扁球形,易與果肉分離,兩側扁,頂端圓形,基部一側偏斜,不對稱,表面較平滑,腹面寬而鋭利;種仁味苦。花期3-4月,果期6-7月。 [2] 
(注:遼梅山杏圖冊——燕王攝 [3] 

遼梅山杏生長習性

遼梅山杏(陸中攝)
遼梅山杏(陸中攝)(8張)
在中國遼寧地區3月下旬花芽萌動,4月中旬開花,4月下旬盛花,花期7天。4月中旬葉芽萌動,5月初展葉,10月中下旬落葉,生長期約180天。休眠枝條受凍害臨界温度為一45℃。遼梅杏抗寒、抗旱、抗病,花多,重瓣,蕾期和花期10一15天,花型似梅花,具清香。 [1] 
(注:遼梅山杏圖冊——陸中攝 [4] 

遼梅山杏地理分佈

適宜北方培育,可彌補南梅不勝北寒之缺欠,是極具觀賞價值的“北方梅花”,已在北京、瀋陽、鞍山、長春、哈爾濱等地栽培成功。 [1] 

遼梅山杏栽培技術

遼梅山杏砧木選擇

春季3月末4月初,選取1-2年生的山杏實生苗,必須是生長健壯,發育充實,對惡劣環境及病蟲害抗性強,適應當地環境條件、氣候條件、土壤條件、且生長勢旺盛的樹種,分枝3-4枝苗木的實生苗;起苗後立即假植,防止根部失水。 [5] 

遼梅山杏接穗採集

春季發芽前的2-3周內,從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多年生的遼梅杏母樹樹冠外圍上選取生長充實、枝條光潔、芽體飽滿的當年生的枝條作接穗,採後裝入塑料袋中;或用浸泡好的草簾包裝好,窖藏,保持低温、濕潤的狀態以防乾枯黴爛;或用濕沙埋於背風處,保持沙層濕潤,防止枝條失水抽乾。注意經常檢查、以備嫁接時使用。 [5] 

遼梅山杏嫁接方法

採用高枝四面貼接法,枝接選擇在早春,樹液開始流動、芽尚未萌發前,多在驚蟄到穀雨後。
在山杏砧木上,分枝距地面1.2-1.3米處,粗1-2釐米處,剪斷砧幹,選擇較光滑一側,用切接刀把砧木削成3釐米左右的斜面,削麪由上向下三分之一處,順着砧幹下劈,劈口長約1釐米,與接穗的斜面部位相對應,這樣才能使兩者相互交叉夾緊。
把選到的遼梅杏枝條截成5-10釐米長的接穗,帶有2-3個芽,在接穗下端芽的背面削成3釐米左右的斜面,然後在削麪由下往上三分之一處順着接穗向上劈,劈口長約1釐米,使接穗一端成扁楔形。
把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的長斜面的兩邊與砧木切口兩邊的形成層對齊、靠緊、密接。如果接穗較細,使其一側對準密接,再將砧木切開的皮層貼在接穗上,接好後用塑料薄膜帶綁縛。
嫁接時雙方接觸總會有空隙,但是愈傷組織可以把空隙填滿。當砧木愈傷組織和接穗愈傷組織連接後,山於細胞之間有胞間連絲聯繫使水分和營養物質可以初步得到溝通,此後,雙方進一步分化出新的形成層,新的形成層和砧木、接穗的形成層互相連接,並能形成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使砧木和接穗之間運輸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導管和篩管組織互相連接起來,這樣,砧木的根系和接穗的枝芽,便形成了一個新整體,使接穗成活並與砧木形成一個獨立的新植株,保證了水分和養分的上下運輸和交流。 [5] 

遼梅山杏枝接管理

觀察嫁接後傷口的變化,可以看到在開始的2-3天內,由於切削表面的細胞被破壞或死亡而形成一層薄薄的淺褐色隔膜,有些單寧含量高的植物,褐色隔離膜更為明顯,嫁接後4-5天褐色層逐漸消失,7天后產生少量的愈傷組織,10天后接穗愈傷組織可達到最高數量。如果此時砧木沒有產生愈傷組織相接應,那麼接穗所產生的愈傷組織就會因養分耗盡而逐漸萎縮死亡,砧木愈傷組織前期並不比接穗生長快,但10天后,由於根系和葉片能不斷供應水分和營養,因此砧木傷口形成的愈傷組織數量要比接穗多得多。
枝接苗在接後20天左右以後檢查其成活,如果接穗乾枯或發黑,甚至腐爛的,則表示接穗已經死亡,應立即補接。如果嫁接季節已過,不適合補接,可待砧木萌發新枝後於夏秋季再進行芽接。如果此時接穗上的芽已萌發,或接穗鮮綠,則有望成苗。應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芽,以免砧木上的芽生長茂盛,營養流失,與接穗爭奪營養,影響當年的生長量。當接穗上的芽長到3釐米以上時,可以將套袋剪一小口通風使幼芽鍛鍊適應。5-7天后脱袋,嫁接成活1個月後,接穗癒合牢固可以解除綁縛物。為了使枝接苗生長健壯,應適時灌溉、追肥、定期鬆土、鋤草,預防各種病蟲害,使枝接苗健壯生長。 [5] 

遼梅山杏主要價值

野生的遼梅杏資源,具有重瓣花和毛葉等特點,是杏屬資源中僅有的兩個重瓣花杏資源之一。經過五年的系統研究與馴化栽培,又經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所審定:遼梅杏不僅是杏屬植物中的一個新變種,而且是一個可以馴化栽培的園林觀賞喬木新樹種。它雖然不是梅花,但可與梅花媲美,並且有很強的抗寒性,為中國北方建設仿梅園景觀和廣大城鄉綠化提供了珍貴的物資基礎。 [6] 
(俗稱來源: [6] 
參考資料
  • 1.    王永傑 唐士勇 邢英麗 .北京農業 .2005 (9) .P47
  • 2.    山杏 Armeniaca sibirica (L.) Lam.  .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4-05-20]
  • 3.    遼梅山杏  .新浪——燕王的博客[引用日期2014-05-20]
  • 4.    “遼梅山杏”號稱北方梅花  .新浪博客——陸中--照片説事[引用日期2014-05-20]
  • 5.    宋陽 王曉光 張影文 吳兵 .遼梅杏的枝接試驗.中國林副特產 2007年1期.32-33...
  • 6.    張加延.遼梅杏種質鑑定及馴化栽培技術研究 .《北方園藝》 1992年05期.
  • 7.    遼梅山杏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