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達濠區

鎖定
達濠區,舊行政區劃名,原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東南部,西與河浦區潮陽市接壤,北隔石海與市北區相望,東南瀕臨南海,濠江蜿蜒貫穿全境。總面積99.3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共42個居委會和2個漁業聯社。
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決定調整汕頭市行政區劃,撤銷汕頭市達濠區、河浦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
中文名
達濠區
外文名
Dahao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40506
行政區類別
已撤銷的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頭市
地理位置
汕頭市東南部
面    積
99.3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
電話區號
0754
郵政編碼
51507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9.07 萬
機    場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火車站
汕頭站
車牌代碼
粵D

達濠區建制沿革

1958年劃屬汕頭市郊區,稱達濠公社。
1961年重屬潮陽縣。1974年又屬汕頭市郊區。
1980年改稱達濠鎮。
1984年建達濠區,同年12月劃出達濠島東南部30平方公里為汕頭經濟特區廣澳片區。
1987年達濠區轄3個街道、2個鄉。
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以國函[2003]11號文批覆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調整汕頭市行政區劃。撤銷汕頭市達濠區、河浦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以原達濠區(不含礐石街道的潯洄居委會)和河浦區的行政區域為濠江區的行政區域;調整後濠江區轄達濠 [1]  、礐石、馬滘、廣澳、三河、玉新、濱海等7個街道,區政府駐府前路(原達濠區政府駐地)。
2004年2月5日,濠江區三河街道辦事處更名為河浦街道辦事處。

達濠區地理環境

達濠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區東南部。北臨汕頭港與城區相望,東南瀕南海。全區地域以達濠島為主。區政府駐達濠城。因達濠山而得名,山又因濠江而稱。原屬潮陽縣。

達濠區經濟

達濠區是汕頭市“一市兩城”發展戰略中新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達濠島屬經濟特區範圍。全區海岸線長76公里,沿岸深水港灣和淺水海灘20多處,其中廣澳灣臨近國際航海道,水深池闊,腹地充足,是市區惟一可營建10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的天然良港。汕頭海灣大橋、石大橋、濠江大橋等5座大橋跨海過江,深汕高速公路東段在此起點,324國道穿境而過。汕頭保税區、華能電廠、汕頭游泳跳水館等一批市重點項目建成運作,汕頭市委黨校、汕頭高級技工學校遷址境內。
通過資質申報保留了原有的2家一級總承包類施工企業,4家二級總承包類施工企業和3家三級總承包類施工企業,新增加1家三級總承包類施工企業,全區項目經理達到387人,建築企業的資質、實力、信譽得到鞏固提高。引導建築企業開拓市場,新設立北京、廈門、蕪湖等6個駐外分公司,恢復了汕尾、大亞灣、惠陽等3個老駐點,其中達濠建築總公司成為全市首家進入北京建設市場的施工企業,為承建奧運工程打開通道,安徽蕪湖市場也實現當年註冊當年見效,全年外出企業新收工程總造價超8億元。突出抓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達濠建築總公司承建的汕頭市翠茵景苑工程被建設部評為全國文明工地,其深圳公司承建的深福保單身宿舍樓工程被評為深圳市雙優樣板工地和廣東省安全文明雙優工地,達濠市政公司承建的錦泰花園E6幢工程被評為廣東省優質工程,進一步打響“達濠建築”的市場品牌。2002年,全區完成建安產值11.72億元,行業完成税收4250萬元,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全年税收任務。 [2] 

達濠區基礎設施建設

達濠區旅遊建設

完善青雲巖風景區、北山灣海濱浴場等景區景點的配套建設,抓好紅樹林生態旅遊區的保護和規劃,整治亂開採砂、土、石行為,優化生態環境。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召開“汕頭人遊達濠——既飽眼福又飽口福”旅遊推介會,配合第一屆汕頭旅遊節做好達濠分會場“青雲秋色”旅遊推介活動周工作,提高達濠旅遊的知名度。積極拓展業務,黃金週期間到達濠旅遊人數達16萬人次,比上年上升11%。加強行業管理,把海濱浴場的管理工作列為重點,查處違規、違章、無證經營,規範區域內旅遊市場,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2] 

達濠區工業建設

經汕頭市委、市政府批准,8月下旬成立汕頭市南山灣工業園。該園位於達濠區和河浦區交界的馬至錢塘片區,佔地196.4公頃,其中達濠區105.6公頃,是一個面向大中型投資項目,實行無干擾、低地價、免收費的新型投資區,入園企業除享受國家、省、汕頭經濟特區、汕頭高新區的一系列財税優惠政策外,還可以得到下列優惠:一是南山灣(達濠)工業園的企業由達濠區行使管理權。二是工業項目土地價格只按補償給農民的基本費用計算,不再收取其他配套費用,投資額特別大的項目,可實行“零地價”。三是對園內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其收費收入屬汕頭市有權支配的,一律免交。四是車輛過橋費用按企業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兩年後按年度納税額分別給予1至4輛企業用車過橋費定額補助。9月2日,達濠區召開了設立汕頭市南山灣(達濠)工業園動員大會,成立管委會辦公室,啓動園區建設。 [2] 

達濠區風景名勝

達濠區是聞名的旅遊度假勝地。境內有龜山、蛇嶼守“水口”的自然景觀,有石風景區和北山灣度假區等省級名勝,有“海國風光第一山”之譽的青雲巖風景區,有東湖灣、北山灣等多處天然海灣,還有中國沿海濕地面積最大的紅樹林生態區等。文化古蹟眾多,建於明清時代的“青雲禪寺”和“達濠古城”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炮台、汛營、宋代楊文廣“平南”和明代鄭成功駐兵等多處遺址,旅遊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達濠古城位於汕頭市南面的達濠區,是全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建於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現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説起這個袖珍城,還有一段故事。達濠,古稱招收都,是一個三面環水的半島。山多田少,民以漁鹽為業,史載"田三漁鹽七",指的就是當時的生產佈局。清康熙年間,兩廣總督楊琳上奏朝廷,請準在達濠沿海一帶構築城牆,用以防禦明朝餘黨和海盜的騷擾。當時的地方官姓許(名不詳),覺得在此地建城廓,一不方便靠潮汐勞作的漁民出入,二來以漁鹽為業的居民,生活極其貧困,温飽且難,更無財產遭劫之慮,大興土木搞城建工程,實在是勞民傷財。但不築城又恐難以向上司交代。於是,想出了一個應對的辦法,建成了如此袖珍的小城一招收城,與上司開一個玩笑。招收城呈正方形,城牆高5.3米,厚1.35米,牆頂還設有城堞。城牆下半部用石塊壘砌,上牛部用貝灰、粗砂和黏土夯築。城設東、西二城門,東門稱"達善門",西門叫"西濠門",為高3米、寬4.5米、厚鬥0.3米的石拱門。原來城門上築有城樓,向外是佈滿槍眼的高牆,對內是重檐三開間大廳,現已無存。城的四個角都築有瞭望平台,其中東南角平台最大,面積達200多平方米,均無存。從東門到西門有一條長約100米、寬3米的小路相通,就是小城唯一的街道。
建城後實行守更制,每夜戌時起更,更樓開始敲鼓,鼓點由疏而密,由慢而急,均以"精忠報國鼓"鼓譜為依據。遂之實行宵禁,按時巡更,直至五更打啓明鼓才解禁。如此森嚴的城防措施,實在不切合漁、鹽民的作息。儘管如此,明眼人也不難看出城池的破綻,它北靠山地,遠離海岸;城西的民居與城牆只隔一條一米見寬的巷道,民居的山牆幾乎與城牆一樣高。這樣的城池又能有多少防禦能力
許欺君妄上的行為,被楊琳覺察。許自知罪責難赦,遂自縊而終。然而,許為官一任,為民一方的風範卻倍受當地人的讚賞,達濠人為紀念許,於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自行集資,在城南修建了"許公祠",供百姓拜謁,香火一直很旺。可惜,該祠於"文革"、"破四舊"時被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當時的城池,城西設有"水師左營守備府",相當於團一級的軍事指揮部;東面設"招寧司巡檢署",即公安局;城北則設"招收鹽場",相當於鹽務局;東、西、北三個機構形成晶字形佈局,古城實際上成了招收都的政治、軍事、經濟管理中心。民國期間"招寧司巡檢署"改為"達濠警察所"。1918年後,城內還建有"羣英"、"盛德"二所小學,住有居民幾十户(多是前清來濠小官吏的後裔)。招收城也就逐漸由形似變為神似了。1939年,日軍侵佔達濠,將城內居民盡皆逐出城外,並拆去民房,古城成為一座空城。
新中國成立後,古城成為達濠區文化活動中心,城內建了影劇院、露天舞台、籃球場等,重要的活動都在這裏舉行。城內現存的陳厝宗祠,在城西北,是該區文化機構的辦公場所。
如今,達濠古城除城南一帶城牆被後建的民居所破壞而殘缺不全外,東、西、北面城牆基本完好。東、西二城門於80年代重新修繕,基本恢復原貌。從東門出發,沿着北牆和西牆窄窄的小巷走去,裸露的石頭牆基、斑駁的牆面,散發出一種幽古的氣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