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過目不忘

(漢語成語)

鎖定
過目不忘(拼音:guò mù bù wà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房玄齡晉書·苻融載記》。 [1] 
過目不忘指看一遍就能記住,形容人記憶力極強。連動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4-5] 
中文名
過目不忘
拼    音
guò mù bù wàng
近義詞
過目成誦
反義詞
過眼雲煙
出    處
《晉書·苻融載記》
注音字母
ㄍㄨㄛˋ ㄇㄨˋ ㄅㄨˋ ㄨㄤˋ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過目不忘成語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苻融載記》:“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過目不忘”。 [1] 

過目不忘成語故事

苻融是晉代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他非常聰慧,文章一揮而就,不用修改。談論玄學和大道,即使是東晉時代傑出的佛教學者道安也無法超過他。苻融有聽到什麼就能背誦下來、看到什麼就能記下來的本事,當時大家把他比作東漢的王粲。他擔任司隸校尉時,曾偵破過很多疑難案件,使他管理的地方“盜賊止息,路不拾遺”。 [2] 
有一次,一個老太太在路上被盜賊盜走了包袱,包袱裏有銀錢,老太太高喊捉賊。一個路人連忙幫老太太去追趕盜賊,不一會兒就追上了,扭住盜賊,盜賊見跑不掉了,靈機一動,反咬一口,大罵抓他的人是盜賊,自己則是見義勇為的人。兩人互相指斥對方是強盜,大家讓老太太來辨認誰是盜賊,這時候天已黃昏,老太太眼睛不好使,也分不清是誰,只好到官衙去報案。苻融作為監察官正好在這裏巡視,三個當事人被帶到苻融面前,苻融問了問情況,又仔細端詳了互指盜賊的兩個人,便對當地的官員們説:“誰好誰壞,儘管他們臉上沒有刻字,但也不難分辨。你們把這兩個人帶出去,讓他們同時朝鳳陽門方向跑,誰跑得快先跑出鳳陽門,誰就不是盜賊。”過了一會兒,衙役將兩人帶回,苻融指着跑得慢的人説:“你這個小毛賊,搶了東西,還敢誣枉好人。”小毛賊只好招認。左右官吏問苻融怎能用此妙法辨出真賊,苻融説:“其實很簡單,盜賊搶了包袱後,自然要拼命跑開,見義勇為的人起步晚,可還是追上了盜賊,説明他跑得比盜賊快。所以用賽跑的方式就能驗明真相。” [2] 
之所以苻融有這樣的斷案神力,就是因為他有過耳能誦、過目不忘的能力,能做到信息收集滴水不漏,使得他腦子裏裝的知識、經驗、細節比一般人多,大腦的信息存儲量大,因此斷起案來輕車熟路手到擒來。 [2] 

過目不忘成語寓意

在中國歷史上着數不勝數“過目不忘”的隹話,魏晉的苻融“耳聞則誦,過目不忘。”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與人同路,遇到一塊石碑,他讀過碑文之後,竟然能夠“背而誦之,一字不失。”漢末學者蔡邕的著作在兵荒馬亂中散落遺失。曹操問蔡邕的女兒蔡文姬還能記住多少篇,文姬説還能記住五百多篇,並憑着記憶把它記錄出來。無數的例子告訴人們,一個人要有所成就離不開記憶,正確、科學的記憶方法是獲得知識的有效途徑。縱然不能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但也應該通過後天的努力,提高自身的記憶能力,增強自身的學識積累。 [2]  [3] 

過目不忘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過目不忘”指看一遍就能記住,形容人記憶力極強。連動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4]  [5] 
運用示例
明·天然痴叟《石點頭》卷八:“這西和果是人文稀少,惟有吾愛陶從小出人頭地,讀書過目不忘。” [4] 
清·解鑑《益智錄・節烈女》:“靜聰慧,過目不忘,十六歲科試冠軍,因得婚於尚孝廉之女。” [4] 
黃蓓佳《沒有名字的身體》:“他拿出了他過目不忘的看家本事,把他從報紙上雜誌上電視裏看到的所有信息綜合融會,説得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4]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407-408
  • 2.    彭蘭玉. 成語星球 圍觀古人讀書[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0:340-343
  • 3.    李月明,郭成主編. 大學生心理保健諮詢[M].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0.10:97-100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560
  • 5.    過目不忘的解釋|過目不忘的意思|漢典“過目不忘”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