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胡荽

(五加科、天胡荽屬植物)

鎖定
天胡荽,學名: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是五加科、天胡荽屬草本植物。下級共有3個變種。
原生分佈於亞洲、非洲、大洋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有傳入。
根、莖蓮匍匐、鋪地,節生根;葉圓形或腎狀圓形;花無梗或梗極短;花瓣綠白色,卵形;花絲與花瓣等長或稍長;果近心形,兩側扁;花果期4-9月。 [1]  天胡荽莖葉雖似胡荽,但果實開果形如天瓜,故名。 [28] 
天胡荽喜涼爽、潮濕、半陰環境,耐熱耐寒,耐水濕,稍耐旱,喜光耐陰。宜用鬆軟、排水佳的栽培土種植。天胡荽以播種、扦插或分株的方式繁殖。 [29] 
天胡荽味辛、微苦,性涼,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黃痘、痢疾、水腫等病症。 [30]  《滇南本草》記載 天胡荽:“發汗,散諸風頭痛,明目,利小傾,療黃疚。”天胡荽植株有特殊香味,具有觀賞、藥用、食用價值,屬無公害保健綠色型野香菜。 [31] 
中文名
天胡荽 [1] 
拉丁學名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別    名
步地錦 [4] 
魚鱗草
名盆上蕪荽
滿天星
羊皮菌 展開
別名
步地錦 [4] 
魚鱗草
名盆上蕪荽
滿天星
羊皮菌
破銅錢 [1]  收起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27]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1] 
傘形目
五加科
天胡荽屬
天胡荽
亞    綱
薔薇亞綱 [1] 
超    目
菊超目 [1] 
分佈區域
亞洲非洲大洋洲歐洲(傳入)、南美洲(傳入)、北美洲(傳入) [32] 
命名者及年代
Lam.,1789

天胡荽植物學史

  • 歷史記載
天胡荽始載於唐代《千金·食治》卷二十六,孫思邈在書中雲:“別有一種近水渠中温濕處,冬生,其狀類胡荽,亦名雞腸菜,可以療痔病,一名天胡荽。明代蘭茂所著《滇南本草》中有 “破錢草”的記載,重點敍述了其功效,謂 “ 破錢草, 名千里光,味辛、苦、性温。主治發汗,散諸風頭痛、明目、退翁膜、利小便、療黃疽”,並附圖,形態特徵與天胡婪相吻合。1789年琉球國吳繼志所撰《質問本草 》中記載:“肺風草,石胡荽,生陰濕地,春生苗,夏開花結實,性能祛風 ”,附圖及性能功效的記述與天胡荽基本一致。 [5-7] 
  • 分類研究
天胡荽在傳統的植物分類學中屬於傘形目傘形科天胡荽亞科天胡荽屬,但各種研究表明天胡荽亞科具有多源性,而天胡萎屬則更接近於五加科。在主要基於分子建立的植物分類系統APGIII(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III)中,天胡荽植物屬已經被劃為五加科下。 [7]  [15-16] 

天胡荽形態特徵

天胡荽
天胡荽(2張)
多年生草本,有氣味。莖細長而匍匐,平鋪地上成片,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草質,圓形或腎圓形,長0.5-1.5釐米,寬0.8-2.5釐米,基部心形,兩耳有時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片闊倒卵形,邊緣有鈍齒,表面光滑,背面脈上疏被粗伏毛,有時兩面光滑或密被柔毛;葉柄長0.7-9釐米,無毛或頂端有毛;托葉略呈半圓形,薄膜質,全緣或稍有淺裂。 [1] 
天胡荽
天胡荽(6張)
傘形花序與葉對生,單生於節上;花序梗纖細,長0.5-3.5釐米,短於葉柄1-3.5倍;小總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5毫米,膜質,有黃色透明腺點,背部有1條不明顯的脈;小傘形花序有花5-18,花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花瓣卵形,長約1.2毫米,綠白色,有腺點;花絲與花瓣同長或稍超出,花葯卵形;花柱長0.6-1毫米。果實略呈心形,長1-1.4毫米,寬1.2-2毫米,兩側扁壓,中稜在果熟時極為隆起,幼時表面草黃色,成熟時有紫色斑點。花果期4-9月。 [1] 

天胡荽生長環境

天胡荽生於海拔100-3000米之間濕潤的草地、田埂、河溝邊及林下。較耐寒亦耐高温,在-5℃-35℃可正常生長;喜潮濕、耐水漬,而怕乾旱,當土壤含水量低於8.89%時,幾乎全部枯死;耐廕庇,也耐一定的光照,但不耐暴曬;喜沃土而畏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鬆濕潤並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中長勢良好;耐酸土而怕鹽鹼,適應的土壤pH範圍為4.0-7.5,對鹽鹼土十分敏感。 [1]  [8-9] 

天胡荽分佈範圍

天胡荽原生地

亞洲:中國(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台灣、北京、上海、重慶、香港) [1]  孟加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印度、日本、朝鮮、老撾、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也門
非洲:安哥拉、布隆迪、喀麥隆、剛果、埃塞俄比亞、幾內亞、肯尼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莫桑比克、盧旺達、坦桑尼亞、蘇丹、多哥、烏干達、贊比亞、剛果(金)、津巴布韋
大洋洲: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 [32] 

天胡荽傳入地

歐洲:比利時、意大利
非洲:毛里求斯、法國(留尼汪
南美洲:圭亞那、
北美洲:美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大洋洲:美國(夏威夷州)、薩摩亞 [32] 
天胡荽 天胡荽

天胡荽下級變種

正名
學名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var. batrachium (Hance) Hand.-Mazz. ex R.H.Shan
暫無正名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var. sibthorpioides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var. tuberifera (Ohwi) T.Yamaz.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植物智 [1]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32] 

天胡荽物種區別

破銅錢 破銅錢
破銅錢:與原種的區別為葉片較小,3-5深裂幾達基部,側面裂片間有一側或兩側僅裂達基部1/3處,裂片均呈楔形。分佈於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喜生在海拔150-2500米的濕潤的路旁、草地、河溝邊、湖灘、溪谷及山地。全草入藥,治砂淋、黃疸、肝炎、腎炎、肝火頭痛、火眼、百日咳等。 [1] 

天胡荽繁殖方法

天胡荽播種

播種 播種
可於每年的6月中、下旬採收自然野生或栽培留種的種子,經曬乾、揚淨後儲藏備用。
直接播種:一般於9月初開始播種,如要提早到7月下句或8月上旬播種,可將收藏的種子翻曬1-2天后,置於家用冰箱冷藏室內處理7-10天后播種,以打破種子休眠,利於發芽成苗。播前經翻耕施肥、整地作畦後,在畦面上開57釐米的淺橫溝,在溝內用7.5-11.25噸/公頃腐熟人糞尿對水25%澆施後,將750克/公頃左右的種子用細泥或草木灰拌勻後,均勻地撒播於溝內,播後覆以約1釐米厚的肥土,保持土壤濕潤,7-10天后即可出苗。 [2] 
播種育苗:苗牀以在排灌管理方便、水源清潔、肥力中上的沙壤土地塊為宜,一般於9月初開始播種,如要提早到7月下句或8月上旬播種,可將收藏的種子翻曬1-2天后,置於家用冰箱冷藏室內處理7-10天后播種,以打破種子休眠,利於發芽成苗。播前結合翻耕施22.5-26.25噸/公頃腐熟欄龔肥、11.25-15噸/公頃草木灰作基肥,然後開溝敲碎土塊,整成連溝1.5米寬的微弓型苗牀,用7.5-8噸/公頃腐熟人糞尿對水25%澆施濕潤畦面後,將7.5千克/公頃的種子拌以225-300千克/公頃的細泥均勻撒播於畦面後,用細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蓋約1釐米厚。提早播種的在育苗前期可採用遮蔭網進行適當遮蔭,在育苗期間如遇乾旱應灌以2/3的溝水濕潤畦面,隔夜後及時排除;逢多雨天氣應注意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以免積水,造成漬害。一般在育苗期間無需進行施肥,到了起苗移栽前的4-5天,應用7.5噸/公頃的人糞尿對水40-50%澆施起身肥,當苗長到3-5葉、匍匐莖長達10-15釐米時,於前1-2天澆灌濕潤畦面後,即可起苗移栽。 [2] 

天胡荽根莖

根莖繁殖可通過採集自然野生苗、栽種地分苗和採收留苗方式進行,採苗、分苗栽種除5-6月花果期不利成活、需要倍加管護外,其餘生長季節栽種均易成活。採收留苗的,只要在採收時按規定密植要求,每穴(處)留置5-6根長約10釐米的根莖後,加以施肥管理便可;但是在連種2-3年後,要進行1次翻耕或輪作2地塊選擇天胡荽最為野生物種,適生性強,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十分嚴格,但也有喜蔭濕、多肥,懼強光、乾旱的特性,且因其食藥兼用的效用要求具有綠色無公害產品的優良品性。因此,應選擇在排灌方便、水源清潔、空氣潔淨、遠離交通要道和有污染源的廠礦企業、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的稻田、緩坡地、微潮沙壤土地塊種植為佳。 [2] 

天胡荽分株

天胡荽地上匍匐莖枝及埋於土中所形成的水平根莖均能節節生根,並長出地上苗株,無性繁殖能力極強。用分株、草塊或將莖枝剪成1~2節一段扦插,成活率均達95%以上。天胡荽分株繁殖可通過採集自然野生苗、栽種地分苗和採收留苗的方式進行。前2種方式均可在生長季挖掘帶泥莖蔓,隨挖隨種;採收留苗方式,在連種2~3年後,需要進行翻耕或輪作。 [10-12] 

天胡荽組培

天胡荽的組織培養可選取當年生的頂芽和莖段為外植體,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叢生芽的誘導和增殖、生根及繼代增殖培養、試管苗的移栽與定植。MS培養基可選用硫酸銨+硝酸銨,有利於天胡荽不定芽增殖。 [13-14] 

天胡荽栽培技術

天胡荽整地栽種

栽培 栽培
於播種、移栽前5-7天深翻20-25釐米,結合翻耕施用26.25-30噸/公頃欄糞肥、7.5-11.25噸/公頃草木灰作基肥,翻後敲碎土塊,開溝作畦,整成連溝1.5米的微弓型壟畦,在畦面上開溝距20釐米、溝深5-7釐米的淺橫溝,直播的在溝內澆施人糞尿後,將種子均勻播於溝內,並覆土;移栽的在溝內間距10-15釐米栽入根莖苗,栽後隨及用10%的稀薄人糞尿或對水50%的沼液澆施定根水,以利髮根,促其早發。 [2] 

天胡荽田間管理

查苗補缺:當播種出苗後,匍匐莖長到7-10釐米;移栽成活後2-4天,應對出苗和栽後成活情況進行1次檢查,發現有缺株死苗的,應先取壯苗予以補缺,對補缺苗最好用稀薄人糞尿澆施定根水,以保成活,促進發棵,達到勻苗齊長的目的。 [2] 
雜草防除:天胡荽屬於地被類鋪地生長草本,一旦發生草害,相比其他高杆作物損失更重,不僅影響產量和品質,還增加採收和撿拾用工。尤以在播種、移栽初期,由於地面覆蓋度低,更有利於雜草生長而形成草害。因此,在播種、移栽初期,莖葉未封壟前,結合施肥,應通過中耕除草與手工拔除相結合的方法除草2-3次,以免草害發生。 [2] 
中耕施肥:中耕施肥要求在即將封壟前結束,一般在播種出苗後匍匐莖長至10-15釐米、移栽後10天左右,用腐熟澄清人糞尿11.25噸/公頃,或沼液15-18.75噸/公頃,或市售精製有機肥1500-1875千克/公頃進行第1次中耕施肥,過10-15天用同樣的施用量進行第2次中耕施肥,封壟後不再進行中耕施肥。每次採收後,對所留根莖用腐熟欄龔肥22.5噸/公頃、草木灰7500千克/公頃開溝條施並培土。若在封壟後採收不及時,土壤肥力不高,養分供應不濟,可用磷酸二氫鉀或葉面肥等葉面噴施1-2次。 [2] 
抗旱防漬:天胡荽雖喜蔭濕環境,但也怕浸漬積水為害,如遇地下水位偏高地塊,應注意開設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浸潰為害;如逢多雨天氣應做好清溝排水,以防積水的不利影響,促進根系下扎;如遇乾旱無雨天氣,應灌溝水抗早,不能灌水的應澆水護苗,以保健壯生長。 [2] 

天胡荽採收管理

採收 採收
天胡荽通常採取根莖拔取或離地面2-3釐米處割除法採收,因其用途不同,採收期不盡一致。作為食用,一般在莖葉封行時開始採食,一直可採收到4月底至5月上旬始花時止。到了盛花期後,由於莖葉組織老化,纖維素含量增多,食用口味隨之變差,故一般不再作採收食用。作為藥用,一般可在封壟後10-15天至盛花期採收,這樣有利於產量的提高,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採收後撿去基部黃葉、雜草,洗淨後以供食用或曬乾後備作藥用或銷售。作為種用,於6月中、下旬懸果尊片轉為黃褐色、種子呈黃色帶有光澤時採收,曬乾脱粒、揚淨後儲藏備用。 [2] 

天胡荽病蟲防治

天胡荽病蟲害發生的種類並不多,為害也不甚嚴重,生產上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葉甲類、葉枯病、白粉病等。在注意搞好田園衞生、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合理輪作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謹慎用藥,將病蟲害防治在初始階段,便可控制其發生為害。葉枯病、白粉病可用代森鋅、多菌靈、百菌清、唑酮等對水噴霧防治;葉甲類可在成蟲發生期、始盛期選用敵百蟲、敵敵畏、馬拉硫磷、滅蠅胺等對水噴殺,在幼蟲發生期用馬拉硫磷、魚藤精對水或用茶籽餅、煙莖300-375千克/公頃搗碎後用開水浸泡10-12小時,再對以適量水澆施根際處防治。為保證優良品種,化學農藥必須在採收前的20-30天停止使用。 [2] 

天胡荽主要價值

天胡荽藥用價值

天胡荽為天胡荽屬分佈最廣的一種。全草入藥,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化痰止咳、祛風等功效,被廣泛用於醫治黃疸型肝炎、晚期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腎炎、百日咳、膽尿路結石、泌尿系統感染、傷風感冒、咽喉炎、扁桃體炎、結膜炎、丹毒、目翳、腳癬、帶狀皰疹、濕疹、衄血、風火赤眼、蛇纏瘡等。 [2]  [1]  [3] 

天胡荽園林價值

天胡荽形態美、易於繁殖與管理,是一種優良的園藝植物。作為一種耐陰耐濕性均較強的植物,天胡荽莖匍匐生長,又稍耐踐踏,用其作草坪緻密性較好,可栽植在陰涼環境下作封閉型草坪或作地被植物。因其葉綠、形似銅錢,還可盆栽用於觀賞。 [21]  [22-23] 

天胡荽生態價值

天胡荽浸提液對油菜田雜草馬齒莧、早熟禾的種子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可利用其化感作用,對田間耐旱型雜草進行生態防控。此外,天胡荽對重金屬鎘有較好的吸收作用,具有應用於鎘污染區進行生態修復的利用潛力。 [21]  [24-25] 

天胡荽食用價值

天胡荽的嫩莖、嫩葉、幼苗或根、花可作野菜食用,其硒、銅等營養成分高於普通的蔬菜,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 [2]  [21]  [26] 

天胡荽物種危害

天胡荽是華南地區草坪上危害較為嚴重的雜草之一,既可通過種子繁殖,又可通過葡匐莖蔓延侵害草坪,侵佔速度快,手工拔除難度大。2,4-D和2甲4氯對天胡荽具有較好的防除效果,結合百草敵或苯達松使用,防除效果更佳。 [9]  [17-20] 

天胡荽同型異名

Chondrocarpus sibthorpioides (Lam.) Sweet in Hort. Brit.: 185 (1826)
Hydrocotyle ranunculoides var. sibthorpioides (Lam.) Spreng. in J.J.Roemer & J.A.Schultes, Syst. Veg., ed. 15[bis]. 6: 349 (1820) [32] 
參考資料
  • 1.    天胡荽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劉克龍,杜一新,梁碧元.天胡荽人工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第14期):51,53
  • 3.    天胡荽 Tianhusui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引用日期2018-12-12]
  • 4.    天胡荽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1-02-15]
  • 5.    黃成勇,李桂柳,羅澤雲,等. 天胡荽的生藥鑑定[J]. 中草藥, 1995, (4): 211-213,225
  • 6.    蒲首丞. 中藥鵝不食草和天胡荽的化學成分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D]. 天津大學, 2009
  • 7.    張蘭,張德志. 天胡荽的研究進展[J]. 現代食品與藥品雜誌, 2007, (1): 15-17
  • 8.    林開和,伍林. 優良地被草本——天胡荽[J]. 中國花卉盆景, 2007, (4): 11
  • 9.    凌經球,劉斌,趙德應. 天胡荽化學防除試驗初報[J]. 安徽農學通報, 2000, (3): 46-47
  • 10.    張蘭,張德志. 天胡荽的研究進展[J]. 現代食品與藥品雜誌, 2007, (1): 15-17
  • 11.    蕭運峯. 野生草坪植物——天胡荽的研究[J]. 四川草原, 1999, (4): 30-33
  • 12.    劉克龍,杜一新,梁碧元. 天胡荽人工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08, (14): 51,53
  • 13.    馬興毓,董茂勝,黎雲祥. 天胡荽的組織培養[J].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6, (4): 675-676
  • 14.    梁鎧韻,豐鋒,芮丹霓,等. 硫酸銨替代硝酸銨對天胡荽組織培養不定芽的影響[J]. 東南園藝, 2021, 9(6): 19-24
  • 15.    陳琴怡. 兩種五加科植物的葉綠體全基因組研究及其系統發育分析[D]. 浙江大學, 2017
  • 16.    Bremer B,Bremer K,Chase M W,et al.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APG III[J].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9
  • 17.    王晉峯,李世丹,湯承,等. 不同管理狀態下草坪植被內雜草種羣入侵與比率研究[J]. 四川草原, 2000, (2): 40-44
  • 18.    顧昌華,梁玉勇,劉哲. 銅仁草坪雜草的發生情況及防除措施[J]. 中國植保導刊, 2006, (1): 33,16
  • 19.    陳平,餘土元,孫啓忠. 2,4-D、2甲4氯對溝葉結縷草草坪中天胡荽部分生理特性的影響[J]. 中國草地, 2002, (4): 38-41
  • 20.    嶽茂峯,馮莉,楊彩宏,等. 珠三角地區四季草坪雜草羣落組成及其生態位[J]. 生態學雜誌, 2009, 28(12): 2483-2488
  • 21.    黃世波. 尤溪縣傘形科植物資源調查與利用探討[J]. 中國林副特產, 2020, (5): 65-70
  • 22.    顧振華,向國紅,彭友林. 天胡荽新型草坪引種試驗研究[J]. 貴州農業科學, 2009, 37(10): 19-21
  • 23.    吳曼曼,蔡嬋靜,王佳貝. 武漢常見野生草本地被植物及園林應用[J]. 現代園藝, 2017, (13): 131-132
  • 24.    餘陽,王福楷,任夢星,等. 天胡荽與酢漿草浸提液對耐旱型雜草萌發及生長的影響[J]. 貴州農業科學, 2020, 48(6): 67-71
  • 25.    張海濤,劉亞賓,許雲海,等. 湘西花垣縣興銀錳業周邊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及優勢植物蓄積特徵[J].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17, 39(9): 1003-1009
  • 26.    曹利民,李慧,李婷,等. 江西贛南客家16種野生蔬菜營養成分的測定[J].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15, 36(10): 19-22
  • 27.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引用日期2023-03-14]
  • 28.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 上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哈爾濱出版社,1993.04,第9頁
  • 29.    陳宇勒編著,家養藥食兩用花草,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87頁
  • 30.    李勇主編,中國中草藥圖典 上,青島出版社,2019.01,第359頁
  • 31.    孫光軍,貴州煙田雜草圖鑑,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11,第53頁
  • 32.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引用日期2024-04-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