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嶧山記

鎖定
《遊嶧山記》是明代者王思任創作的散文。
作品名稱
遊嶧山記
作    者
王思任
創作年代
明代
文學體裁
散文

遊嶧山記作品原文

遊嶧山記[1]
予遊嶧山,而知天下事不可以道傍忽也。蓋予遊嶧山,而幻軀凡數化。泰山之石方,而嶧山之石圓。山如累卵,大小億萬,以堆磊為奇巧,以穴洞為玲瓏,以穿援為遊覽。
賂一沙彌作導師[2],至渡空舟,則無只馬兩人之路,假蓋自蔭[3],而予化為隸[4]。伏熱正毒,探梁祝泉,頂無冠,脊無縷,而予化為野人。入盤龍洞,觀石鍾,豐下鋭上,竇鑽滑試,數怖數免,無足目正大人之事,而予化為偷[5]。上大通巖,臂引杖接,而予化為猿。撲仙人洞,外伏內昂,中俱白屎,而予化為蝠。引至拘龍洞,則以胸席石,覆卧而申之,上下受半尺,三折約十丈餘,其發者肩也,縱者腹也,頭憂怖而手足廢,趾略效焉,若不寧氣,一視便堪悶絕,而予於此為守宮[6]。將至玉華頂,與仙人對博矣,而壁峭二丈,下臨萬仞,望岱秀天下齊[7],四基葱鬱,賢聖之窟宅,神洸洸也,粘滯壁間,終不敢上,而予化為蝸。
私念幽奇至絕,愈化愈下,何不騎大鵬,俯瞰齊州九點煙[8]?即吾家子晉鶴背上[9],盡足鞚引翱視[10],而託言蝶無所不栩[11],蟻無所不慕,肝臂無所不託,英雄自欺矣。遂不克頂。遙知古來文士,必無向頂者。至拘龍洞,而投策嘆返也[12]。不親歷,人且欺我也。
是山也,其古蹟之最著者,曰嶧陽桐,尚檻其半;曰李斯碑,相傳有之;曰紀子墓;曰聖賢遺像;曰顏子石。其古剎,曰興國寺、萬濤宮、玉帝殿。其泉,曰源頭活水,曰蓮花池,曰甘泉洞。其名石,曰象牙,曰石鼓,曰龜石,不可枚舉,人人得以意呼之。其大觀,曰南天門。此皆望而可得者。

遊嶧山記作品註釋

[1]嶧山:一名鄒嶧山,在山東鄒縣東南。
[2]沙彌:和尚。導師:嚮導。
[3]假蓋:借傘。蔭:遮住日光。
[4]隸:僕役。
[5]偷:苟且之人。
[6]守宮:俗稱壁虎。
[7]岱:指泰山。
[8]“俯瞰”句:唐李賀《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齊州,即中國。禹分中國為九州,故云“九點煙”。
[9]子晉:即王子喬,字子晉,相傳為周靈王太子,成仙,嘗乘白鶴回鄉。
[10]鞚引:指駕鶴。鞚,馬勒。引,把持。翱視:飛翔下視。
[11]栩:翻飛的樣子。《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12]策:馬鞭。

遊嶧山記作者簡介

王思任
(1574—1646)明末文學家。字季重,號謔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公元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登進士第。曾知興平、當塗、青浦三縣,又任袁州推官、九江僉事。清兵破南京後,魯王監國,以思任為禮部右侍郎,進尚書。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紹興為清兵所破,閉門大書“不降”,絕食而死。王思任的遊記散文較有名。著有《王季重十種》,《中國文學珍本叢書》第一輯第三十種本。近有《王季重十種》,任遠校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

遊嶧山記嶧山簡介

嶧山,又名“鄒嶧山”、“鄒山” 、“東山”,海拔582.8米,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雄峙於孔孟之鄉鄒城市東南10公里處,104國道及京滬鐵路東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高速鐵路西側,自然景觀優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觀"、"鄒魯秀錄"、“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