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造物之美

(周華誠著散文集)

鎖定
《造物之美》是當代作家周華誠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1月。 [1] 
京都的傳統點心,到滋賀縣的手工木桶,再到開化堂的茶筒、住井的團扇、小野二郎的壽司,那一雙雙手是神奇的,一羣看似孤獨的匠人,正在創造着時代不可想象的奇蹟。周華誠的《造物之美》以他温婉細膩、風輕雲淡的筆觸,為讀者揭開了日本一個個手藝人鮮為人知的故事。 [2] 
作品名稱
造物之美
作    者
周華誠
文學體裁
散文集
首版時間
2017年1月
字    數
90000

造物之美內容簡介

吳曉波“尋找新工匠”、挖掘新時代下“新工匠精神”的影響,周華誠與其他幾位匠人一起,赴日本尋訪匠人匠心。《造物之美》以尋訪為經,以故事為緯,從松下(杭州)以及日本民間、企業的產品出發,共同探討東方文化體系下的新工匠精神;從一個個生動可感的人物與故事出發,展現精良的匠人匠心,帶來製作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情意聯結,體現好物與人之間的情意與温度。 [1] 

造物之美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以物抵心
三克小麻糬,一千年月光
給你一掌刨花香
茶筒蓋無聲旋落
小店鋪何以成為傳奇
第二部分 一物入魂
從孤獨的匠人,到萬人大公司
你能拿出什麼絕活
永不停歇的較量
屁股的修行
温柔的水流
馬桶蓋,漫長的蟄伏
你永遠不知道他會在馬桶上做什麼
不只是一碗米飯
惜物:面向未來的匠心
第三部分 洗練返真
工匠精神不會消失
第四部分 行必能至
生活之美,永遠的追尋
後記 [3] 

造物之美作品鑑賞

《造物之美》共分“以物抵心”“一物入魂”“洗練返真”“行必能至”四個篇章,以諸多具體的人和事為樣板,比如日式木桶、茶筒團扇、電飯煲、麻糬壽司清酒等,通過實地考察,為讀者解讀了新舊工匠本身的內核是一樣的——保持一以貫之的匠心,相信堅持自有水到渠成的力量;以不變的匠心,擁抱這個變化的時代。而所謂“匠心”,第一就是熱愛自己所做的事,追求完美和極致;第二就是技藝上精益求精,精雕細琢。
開篇之作《三克小麻糬,一千年月光》,説的是“以物抵心”。在京都,有家叫“一和”的點心老鋪,歷經千年的風雨,眼見着時代的巨大變遷,它卻顧自波瀾不驚地存在。“不多不少,正好三克。”雪白的糯米粉蒸熟了,趁熱擊打,搗軟,搓成橢圓,揪下來,一個個的,每一個小麻糬,如果稱一下,每個的重量都一樣,正好三克。撒上一層豆粉,串上竹籤,放到炭爐上,等待它們發出輕微的“噗”的一聲響,香噴噴的小麻糬就烤好了。“不管是過去與現在,一個頂尖的匠人背後,都是技藝與態度的雙重修煉。”從搗到搓到揪到烤,每一步都是雙手在掂量。從陌生到熟練,到了然於心,這樣的事,他們居然做了一千年,傳承了25代人。物和人之間,通過一種奇妙的融合的勞作,長久地抵達彼此的靈魂。在時間的浸潤下,物被打磨,人被打磨,人和物不只是溝通的媒介,也可以是一種喜歡。當理解到這個道理的時候,人和物的本質和內心都起了一些變化。這也許就是最簡樸的造物之美。
“一物入魂”篇中還講到一位在日本很火的“中國大媽”。她叫新津春子,在中國長大,父親是戰爭遺孤,母親是瀋陽人。17歲時隨家人回到日本,由於身世問題,她受人歧視,只能去幹保潔工作。但對新津春子來説,這份工作不僅僅是出賣體力,機械勞作而已。她用自己發明的小刷子,清理水池的排水口;她經常蹲在地上,藉着亮光觀察地板是否有灰塵;她能熟記80多種清潔劑的用法,只要看一眼污漬,就立即知道用哪一種清潔劑可以處理得乾淨又不傷及器具表面。就這樣,她在羽田機場做了23年的保潔員,把它打掃成為全世界最乾淨的機場,並獲封“日本國寶級匠人”。其實,再不起眼的工作,也有它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只要專心致志,精益求精,任何一份工作都可以成為傳奇。在如今的喧囂時代和氛圍裏,一生做好一件事,多麼純粹,多麼值得。 [4] 

造物之美作品評價

一段尋找封塵在器物、匠人深處故事的旅途;一場穿越時光、從傳統抵達現代的旅途;一本用文字記錄匠人堅守匠心的讀本。本書形成於作者在日本尋訪匠人匠心之旅,記錄了其間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涉及者大至著名企業松下公司,小至京都一家點心店;既有工匠精神的典範——日、德製造,也有國內綿延不絕、堅守匠心的守藝之人。全書文筆優美,富於詩意,是一次追求造物之美的旅程。(《經濟參考報》評) [5] 

造物之美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造物之美》
2017年1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495-9400-9 [1] 

造物之美作者簡介

周華誠,作家,影像記錄者。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杭州市作家協會理事。“父親的水稻田”創始人。浙江省作協“新荷人才”實力作家。出版作品有散文集《一飯一世界》《西湖時光:遇見24節氣》《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等,中短篇小説集《我有一座城》《沒人知道你在尋找什麼》,影像書《小世界》《愛比技巧更重要》等十餘種,有作品被翻譯成韓文、英文、阿拉伯文。作品《父親的水稻田》入選黃山國際攝影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