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華誠

鎖定
周華誠,1979年出生於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作家。 [19] 
2019年4月,創作的散文《村莊的黃昏》獲得第二屆“三毛散文獎” [10] 2020年9月,散文《逐水記》獲得第二屆“草原文學獎” [11] 2019年6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2] 
2014年,周華誠發起“父親的水稻田”項目。 [13]  之後,創作出版了一系列與農耕、江南生活美學主題相關的書籍如《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 [17]  《造物之美》 [16]  《草木滋味》 [38]  《草木光陰》 [39]  《一日不作,不日不食》 [18]  等書。主編“雅活書系”“我們的日常之美書系”等系列圖書。 [14]  策劃、主編的“雅活書系” [20]  ,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已出版數十種圖書 [15] 
中文名
周華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常山 [3] 
出生日期
1979年
職    業
作家
主要成就
三毛散文獎 [2]  [4] 
草原文學獎 [5] 
星    座
天蠍座
代表作
“江南三書”《春山慢》《尋花帖》《廿四聲》、下田、素履以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6-9] 

周華誠人物經歷

2009年,周華誠離開衢州,到《杭州日報》工作。 [21] 
2014年,周華誠發起“父親的水稻田”項目,邀請生活在城市的人和他一起,走進他老家常山的稻田,感受春種秋收,挽留最後的農耕生活。 [22]  2014年7月26日,中央電視台二套到常山縣天馬街道五聯村,聚焦媒體人周華誠和“父親的水稻田”項目 [28] 2015年4月,搜狐網《搜見》第十三期刊發《父親的水稻田》攝影專題報道“父親的水稻田” [29] 2016年,二更視頻發佈第2016-10-20期節目《好想回到農村去種地》。 [30] 
2015年,周華誠從《杭州日報》離職。 [27] 
2016年,周華誠圍繞“父親的水稻田”創作出版了散文集《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三聯書店出版),記錄水稻種植的整個過程。 [24]  2016年1月,該書被《光明日報》“光明書榜”推薦。 [31] 
2017年出版草木滋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25] 
2018年出版草木光陰》(三聯書店出版) [26]  ,被評為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百本好書 [32] 
2018年9月出版《一飯一世界(修訂版) [40]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8年10月25日,“大潮起之江——浙江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圖片展在杭州的浙江美術館舉辦,周華誠攝影作品《父親的水稻田》位列其中。 [23] 
2019年4月,散文《村莊的黃昏》獲得第二屆“三毛散文獎 [10] 
2019年6月,出版《流水的盛宴:詩意流淌錢塘江 [41]  》(杭州出版社)。
2019年6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2] 
2020年9月,散文《逐水記》獲得第二屆“草原文學獎” [11] 
2020年7月,出版散文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33] 
2020年8月,出版散文集《素履以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34] 
2021年1月,出版“江南三書”系列作品《春山慢》《尋花帖》《廿四聲》(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 [35] 

周華誠主要作品

文學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出版社
2021年1月
江南三書之《春山慢 [42] 
散文集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21年1月
江南三書之《尋花帖 [43] 
散文集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21年1月
江南三書之《廿四聲 [44] 
散文集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21年1月
空山隱 [45] 
散文集
杭州出版社
2020年8月
素履以往 [46] 
散文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7月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47] 
散文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6月
流水的盛宴 [48]  :詩意流淌錢塘江》
散文集
杭州出版社
2018年9月
一飯一世界(修訂版) [49] 
散文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年6月
散文集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年1月
散文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1月
造物之美 [50] 
散文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11月
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 [51] 
散文集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5年8月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有幾隻狗狗 [52] 
攝影集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15年5月
沒人知道你在尋找什麼 [53] 
小説集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4年7月
沿着那夢想的微光 [54] 
散文集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14年7月
愛比技巧更重要 [55] 
攝影集
中國攝影出版社
2013年11月
小世界 [56] 
攝影集
中國攝影出版社
2013年9月
我有一座城 [57] 
小説集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3年3月
西湖時光:遇見24節氣 [58] 
散文集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12年9月
一飯一世界 [59] 
散文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年6月
散文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年3月
散文集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年
愛左情右 [60] 
散文集
中國文聯出版社

周華誠獲獎記錄

2018年草木光陰》(三聯書店出版) [26]  ,被評為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百本好書 [32] 
2019年4月,周華誠散文《村莊的黃昏》獲得第二屆“三毛散文獎 [10] 
2020年9月,周華誠散文《逐水記》獲得第二屆《草原》文學獎散文提名獎。 [1] 

周華誠作品評價

周華誠的“江南三書”系列作品,以極具個人風格的優美文字,書寫江南風情。或對江南地區最具韻味的風土人情、生活細節娓娓道來;或從不同時令這一傳統文化的細微角度,書寫江南年輕人的時代心聲、獨特情懷;更有作者對浙江山川大地的深情吟詠與書寫。其意境悠遠空靈,思想豐富遼闊,文字清新優雅,呈現了較為完整的江南生活美學畫卷。“江南之書”系列作品具有十分鮮明的地方特色、江南文化特色,也具有作家個人鮮明的個性化特徵。作家的書寫,接通了古典與現代、鄉村與城市、個人與社會;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融入日常書寫中,既接通古典的文脈,又連接當下社會的現狀。 [36]  (寶安日報評)
如魚喜歡水一般喜歡華誠的文字,看上去隨手拈來,卻是十分講究,語言跳蕩利索是修煉所至。從散文寫作這個角度講,華誠總是能春風着物一般,看似輕輕一拂,那裏卻已是春花滿枝。華誠的散文是植物系,叢密或一枝一葉,均能讓人見到風光雨露。——王祥夫(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61] 
華誠文字天然質樸,辭淺意深,真正接續了中國古典的某一脈源,書中神來之筆常來眼前。——黑陶(詩人、散文家,三毛散文獎獲得者) [62] 
作為一個風格鮮明且技藝已臻成熟的散文家,周華誠建立了一種屬於自己的言語腔調。這腔調有魔力,如同幻術,如同春天的細雨,一滴一滴慢慢催開眼前的花朵。而那份從容、寧靜、和緩,也正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該有的樣子。——成向陽(散文家,評論家) [63] 
沒有在江南住過,一生就像嚴重缺頁的書。“江南三書”是春雨落紛紛,也是泥貓睡佛經。山山水水從《春山慢》裏脱穎而出,月滿西湖《廿四聲》裏有迴響,人生天地間,鼎沸也罷,寂寥也罷,上得《尋花帖》,就是不虛此生。——毛尖(作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64] 
華誠的文字,有一種清遠悠靜的意境。他的文字所描寫的對象,多與鄉下物事有關,童年常伴的草木飲食,農田中的一事一物,也有城市中的日常生活——本身是這樣美好豐富的事物,又以自己平和沖淡的眼與心去體會,呈現出來的,自然是格外的悠遠與清新。文字看起來不着力,實際卻是經過細細的琢磨,一種在心與手之間盤桓許久、終於表達出來的圓轉新潤。若要借他筆下所寫的事物來比喻,大約正如春日山中蘸着雨水的梨花、燉得湯色濃白的大筍。——沈書枝(作家) [37]  (寶安日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