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木滋味

鎖定
《草木滋味》是當代作家周華誠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1月。 [1] 
每一種似曾相識的草木,都有令人沉醉的滋味;每一種令人沉醉的滋味,都指引着迴歸故鄉的方向。該書以質樸靈動的文字、爛漫唯美的手繪插圖,將光陰裏的小旅行、故鄉遠去的耕作與生活、廚下的小事以及絲瓜架下的浮生半日一一呈現,充滿田園景象與煙火氣息。文章寫草木,寫果蔬,寫飲食,亦從飲食文化中折射地方文化、風土人情,頗有明清小品文的特質。 [1] 
作品名稱
草木滋味
作    者
周華誠
文學體裁
散文集
首版時間
2017年1月
字    數
150000

草木滋味內容簡介

《草木滋味》是一本充滿自然與故鄉氣息的作品,分為草木生、南方書、流浪帖、煙火集、灶下語等五輯,共90餘篇小散文,分別從兒時的野果、美食、趣事等多方面描述了記憶中的江南風物。書中文字多着眼於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細節,字字句句平和温暖,但筆觸裏飽蘸對生活的摯愛與温情,又有着靈動的風致,能帶給人寧靜。書中插畫簡約而有意境,畫面温暖而明亮,且有童趣,為該書增色不少。 [1] 

草木滋味作品目錄

輯一 草木生
南方的野果
叫人忘記塵世凡俗的事
垂絲海棠,野草莓及阿拉伯婆婆納
枳椇
木槿
梨花
菜心而已
茄子
絲瓜
紫雲英
蒴果
輯二 南方書
青螄
溪魚
油榨裏
棕魚
地耳
端木煎
紫蘇的紫,紫蘇的蘇
瓜果書
地稔
苦筍
去燕子河
八個瓜
蟲子比人更懂得一枚果子的甜
蒲菜湯
水邊木子美
桑葚
蕨葉、楊梅與酒
輯三 流浪帖
梅花都開好了,會玩的人沏一盞暗香湯
霸王花
鴨頭帖
白蘭花
傍林鮮
被一枝百合擋住去路
蘋果與梨與“花姑娘”是平等的
槐花與小娘兒腳
米的花樣
歡喜如麻
麪湯
軟兒梨
湖中風味
武昌魚
西施舌
藕簪
吃枇杷不吐葡萄皮
黃皮的事,讓黃皮做主
折耳根
羊肉沙米麪
泥鰍
海腸,海蚯蚓
吮吸百香果的一剎那
玫瑰之,桂花之,糖之
粢毛肉圓上的春天
米麪層與泥鰍湯
臘八
女蘿
羊雜碎與餌塊
樹莓
輯四 煙火集
蓑衣餅
油條及葱包檜
關於松絲湯包的一切
油墩兒
兩碗麪
雪媚娘
餛飩
我是開豆腐店的
貓耳朵
小籠
生煎包子
桂花糖藕及西湖藕粉
輯五 灶下語
碗中花
不厭其煩,方為喜歡
美味之毒
苦瓜紅
美女姜
三點鐘的蟹
我櫃子上的幹松枝,落了很多松花粉
鄉下的果子
絲瓜殼的綠
秋葵之一
秋葵之二
秋葵之三
秋葵之四
芋艿
煨小錄:冬日事蹟之一
甜夜錄:冬日事蹟之二
枕草錄:冬日事蹟之三
温酒錄:冬日事蹟之四
故鄉的香(代後記) [2] 

草木滋味作品鑑賞

《草木滋味》寫草木,詩話的是一種草木精神。而周華誠則像個行為藝術者,以飽滿的筆觸回味着記憶中的江南風物。捧讀之,有一種恬靜、平和而又悠遠之感。《草木滋味》凝聚着鄉土的精華,散發着草木的清香。在這裏,草木不僅是畫卷,更是精神上的慰藉。“砍柴郎識得好些野果,地稔,板栗,果公泡,山楂,茶泡,烏胖子,牛卵訓子,烏桃,苦櫧……”“地稔低調地趴在山坡上,靜靜地變成了紫紅色。”“忽然之間,紅的變紅,白的變白,黃的變黃,烏的變烏……”工整而對仗的文字,簡約而有意境的插畫,“羽化”一幅浪漫的、想象的鄉村圖景。“田畔種着的苦瓜一根一根垂掛在那裏。青棗滿枝,尚未變白。胭脂花在陽光出來前已悄然閉合,靜待晚飯時重新打開。”這些既是叫人忘記塵世凡俗的事,也正是當下都市人的鄉村想象,或者“心靈的歸宿”。
“像生活一樣寫詩,像寫詩一樣生活。”《草木滋味》植根於土壤,有着豐沛的水系與根脈。垂絲海棠木槿梨花螺螄蒴果茄子紫雲英棕魚地耳、醅糕……這些人們熟悉的,或者聞所未聞的名字,被周華誠賦予了靈性,繁華的都市,恬靜的鄉村,也皆各具特色;田間孩子的嬉鬧聲,樹叢鳥兒跳躍的身影,不論是動或是靜,皆滲透着美,滲透着“自然”。《草木滋味》多着眼於生活中的温情。西湖的船孃、一顆楊梅、雨後冒出來的地耳、枝葉、昆蟲、泥土、小路……所有這些,不但貼近生活,還充滿着人性的光芒;一花一草一魚蟲,不但正是周華誠所品味的草木滋味,還是周華誠具有美學敏感和人文氣質的一種境界。俯仰之間,《草木滋味》既描述了形而下的草木,又有形而上的精神氣象與認知意義。
《草木滋味》從兒時的野果、美食、趣事等方面回味記憶中的江南風物,字句平和温暖,韻味悠遠。“既喜歡,就喜歡到厭為止。如果仍然不厭,那就是真喜歡。”周華誠的文字有股潛隱、含蓄的魅力,即便創造了某種奇蹟,也是藏蹤躡跡的,決不顯山露水。在“城市化”的晚風中,周華誠對鄉土草木的依戀,從《南方的野果》《垂絲海棠,野草莓及阿拉伯婆婆納》《枳椇》《木槿》《梨花》《菜心而已》《茄子》等篇章中足以品出。常把對鄉土草木的依戀“掛在心頭”,偶爾品一碗木槿花湯,不僅是“味道相當不錯”,更是對鄉土鄉情的眷戀。《青螄》《溪魚》《苦筍》《去燕子河》源自周華誠對鄉土大地的誠樸熱愛,“梅花都開好了……一盞暗香的湯”裏洋溢着芬芳,既有詩歌意象的碰撞,也有自我情感的注入。讀《草木滋味》,不但會使人感受到草木的飄逸、雋秀,整個人也會有種“羽化成仙”之感。 [3] 

草木滋味作品評價

作家胡竹峯:這本書裏,有不少論食談吃的文章。周華誠除介紹和議論吃之外,其間有自己的抒情。他將生活藝術化,即用藝術的觀點來審視平凡的日子,像周作人《雨天的書》中所云:把生活當作一種藝術,微妙地美地生活。不同的是周作人的文字澀,如茶,周華誠的文字甘,如藕。周華誠説他的老家在山區,小時候很少見到藕。但他的文字卻有藕斷絲連之美。 [1] 
書評人王淼:《草木滋味》分作五輯,分別是“草木生”“南方書”“流浪帖”“煙火集”和“灶下語”。這五輯雖然各有主題,但內容卻均是以草木飲食為引線,串聯起一絲懷人的情結,串聯起一股濃郁的鄉愁。周華誠寫鄉間的籬笆,卻是以牽牛花攀爬與花開的恣意,渲染出春日農家籬笆院落的不修邊幅與不落俗套;周華誠寫雨後林子邊上默默生長的地耳,卻延伸到風在吹,水在流,鳥在飛,寫及的乃是鄉間一切快樂的事物;周華誠寫鄉下人最愛吃的冬筍煨鹹肉,嚮往的卻是一種炭火噼啵、擁爐閒話的“逍乎遙哉”的人生境界……在周華誠筆下,無論是一次出遊,一次野餐,一次閲讀,抑或是一株小草,一束花朵,一棵果樹,乃至發呆、閒步、漫不經心、無所事事……因為寫的是尋常物事,在他的字裏行間,藴涵着平凡生活的自足與欣喜,從中流露出一股濃濃的人間煙火氣。 [4] 

草木滋味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草木滋味》
2017年1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495-8745-2 [1] 

草木滋味作者簡介

周華誠,專欄作家,攝影師,城鄉互動公益項目“父親的水稻田”發起人。出版有暢銷書《下田:給城市的稻米書》《沒人知道你在尋找什麼》《沿着那夢想的微光》《我有一座城》《西湖時光:遇見24節氣》《一飯一世界》等近十部。自2006年女兒出生後,堅持為女兒拍攝成長故事,記錄生活感動瞬間,在網絡引發持續熱潮,先後出版《小世界》《愛比技巧更重要》等多部圖文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