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背纏拳

鎖定
通背纏拳,又名洪洞通背拳,是一套完整系統的傳統拳種,併兼內外兩家之優點,它分為母拳和子拳,還有各種器械套路、對練套路,共四大類。洪洞通背拳以108個動作組成的母拳套路,和數十個子拳套路形成完整體系,有很強實戰性,並完整保存了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32勢拳法,是研究發掘戚繼光拳法的寶藏,意義重大。 [1] 
通背纏拳起源於早期民間優秀拳法,成型於唐末宋初,其中母拳就包括了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紀效新書》中的大多數拳法,並與陳式太極拳有異名同骨的血緣關係。 [2] 
通背纏拳從乾隆年間由郭永福傳承授徒,明洪武年間大槐樹移民,由廣濟寺和尚陳卜大師移民至河南,又由郭永福帶回老家。通背纏拳文經磨礪,經過數代人及武林拳師的鑽研編創下,達到了通背纏拳爐火純青的地步,通背纏拳從傳承到發展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纏拳發展到今,完善具備上百路纏手套路和器械套路。
1983年5月,根據國家體委制定的武術遺產挖掘整理精神,洪洞縣組織力量對郭永福所傳的拳法進行了系統的挖掘和整理活動,並將之定名為“通背纏拳”。該拳與陳式太極拳的拳經總論和拳譜顯示出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其運動強調“纏繞”,以巧力勝人為要旨,借力使力為法門,與陳式太極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無不表明洪洞通背拳和陳式太極拳存在着異名同骨的密切關係。 [3] 
2011年6月10日,洪洞縣申報的通背纏拳收錄於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2019年11月,通背纏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5] 
中文名
通背纏拳
別    名
洪洞通背拳
主要拳師
郭永福範作舟秦根基
申報地區
洪洞縣
項目編號
Ⅵ-57
社會地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單位
洪洞縣通背纏拳協會 [5] 

通背纏拳流傳地區

洪洞通背拳流傳於山西、上海、陝西、天津、河南、內蒙古、河北、江西、湖北、巴西等地。 [1] 

通背纏拳技術體系

通背纏拳基本功法

打沙袋、抓鐵球、插沙子、扔沙袋、打麻紙、鐵沙掌、五爪功、樁功 [6] 

通背纏拳徒手套路

徒手套路是洪洞通背拳的主體部分,徒手套路分為母拳套路和子拳套路。其中,母拳套路包括九排子(一百單八勢);而子拳則套路眾多,計有四名手、推胸掌、二十四勢、奇拳密招、進步套、羅漢掌、引手得手纏、手法入門、金剛(精杆、精骨)、串子蓮、鐵反杆(踢幡竿)、小鬼扯狀等。
母拳:有九排,共一百零八勢,其中前五十四勢為天空星,後五十四勢為天地星,天為陽,地為陰,陰陽二氣造化。有八大金剛,四大明手,有六六三十六肘法,三十六打法,三十七跌法,七閃法,七十二拿法,二十四腿法,二十四手法等。
子拳:有三十二路套手,二十七路纏手。一百零八勢演練時,要求動作舒展大方,氣勢貫通,意念專一,平心靜氣,身手靈活,用力得當,柔而不軟,剛而不僵,招法清晰,節奏鮮明,不快不慢。 [1] 

通背纏拳器械套路

“器械是手臂的延長”,器械套路是徒手套路的有機補充,一般待徒手套路練習精熟後,再進行必要的器械套路練習。就洪洞通背拳而言,主要的器械套路有子母鞭杆、五虎棍、鴛鴦斧、金裝鐧、春秋刀、雙劍、南陽刀、大砍刀、刺刀、雙戟、雙鈎、雙枴、雙刀、連環刀、單劍、五虎刀、白虎鞭、十三槍、六合槍、羅家槍、方天戟等。

通背纏拳對練套路

對練是中國傳統武術展示技巧、進行表演、訓練格鬥技能的良好方式。洪洞通背拳的對練套路主要有“梅花套”(上下路)、對演四路、白手奪刀、對劈四門刀、對劈弟兄刀、對舞青龍劍等對練套路。 [7] 

通背纏拳基本拳理

通背纏拳棋拳相比

“行兵看擺什麼陣,演拳看扎什麼勢。陣有誘敵,拳有虛實,棋有閃法。此三者皆為要言也。今以棋拳相比,用車則伏炮,用炮則伏車,遠者用卒,近者相擊,但看士馬動,大將心用力”。 洪洞通背拳棋拳相比,將人的頭部比作中國式象棋的將、肩部比作士、肘部比作相、腕部比作炮、手比作卒、膝比作馬、腳比作車。這種方式一方面為習拳者明瞭洪洞通背拳的拳學思想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亦為習武者由拳入棋、棋拳相融提供了可能。能夠參悟此理者,不但可以成為武術高手,也必將成為運棋妙手。洪洞通背拳第七代傳人範作舟先生不僅是洪洞通背拳名家,還被譽為“晉南棋王”,可堪稱棋拳會通的典範。 [8] 

通背纏拳武戒四則

“武術門中要講戒律,否則暴戾恣睢之惡劇將要表演於社會,兇忍殘傷之怪象亦必現形於人羣,所以武術之中必要以武戒為金科玉律”。洪洞通背拳中的“武戒”主要有如下四條:
忌嫉:忌賢嫉能,君子不為。於己無長進之益,對外有量隘之名,應力戒之。
爭鬥:好勇鬥狠,最足損名喪行,招仇積怨,於家為逆子,於國為壞人,應力戒之。
貪色:女色禍人,古有明徵,橫欲亂性,損壽喪行,甚且亡國敗家,為害最烈,應力戒之。
酗酒:貪飲過度,亂性情,喪人格,荒廢職業,耽誤大事,並有因之而起毆鬥之事,悖亂之行,應力戒之。
上述武戒亟應革剔,倘若因循不悛,貽害甚大,武術家其知之:戒忌嫉須有豁通大度的氣量;戒爭鬥須抱忍讓温良的德行;戒貪色須立以理制欲的耐性;戒酗酒 須振毅然決然的精神。 [9] 

通背纏拳武德八條

“習文事者首先敦品,演武術者首先重德,蓋品德者可以節制一切不軌之行為,可以趨向光明善良之軌道”。洪洞通背拳高度重視武德的重要性,故制定瞭如下“武德八條”:
忠:立身做事當存忠實竭誠盡力赤心宣勞,倘使狡詐成性、言行相違,朝秦暮楚、欺謊誑騙於忠之道大相背謬矣。
孝:百行孝為先,古人言之詳矣,因人之初生以至長成之生活過程賴父母劬勞之恩甚為重大,為人子者即當承順親志竭力圖報,此為立身之本,倘使負恩不報,忤逆時加,則根本即失,遑論服務社會效力國家耶。
義:人之做事首當認明事理,以義為主裁,不可徒恃血氣之勇而招喪敗之禍,昔孟子輿氏有云,自反而縮,雖褐寬博,吾不揣焉,自反而不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亦即養義有素之謂也。
勇:果敢勇為斯,謂之勇,所以武術之目的,是要以強健之體格,神奇的技術勇於衞國,勇於保民,勇於作生產事業,勇於改過,勇於剷除社會不平,勇於打到自己,退瑟畏葸之觀念,所以勇字就是浩然之氣,亦即大無畏的精神。
知:認明曲直,辨別是非,斯謂之智,所以事之進退伸屈,全以知力為主體。例如興利除弊,經邦濟世,以及一切大小事務,非有知力不能達到完滿之目的。
仁:喜生惡死,愛人惜物,仁之一字包羅萬有,發於良心,歸於道德的就是仁,韓文公雲博愛之謂仁,魯論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足見仁字力量甚是偉大,所以遇慘忍之事當哀憐之,對無告之民,當扶濟之澤及枯骨文王之仁。德普及,解網三面,成湯之恩德浩大,行仁則春風浩蕩,違仁則秋氣蕭殺,是以人之存心作事,切勿背乎仁道。
謙:謙受益,古有明訓,謙之意義就是有若無實若虛,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則謙和致祥,不驕不盈,自可收集思廣義之效。
和:和平是安定社會國家之正道,立身處世的要素,無論大小事業,失之於剛愎,成之於和平。蓋能和平,不矜不伐不偏不易,以人之長補我之短,兼之態度和藹,言語温婉,當無怪戾之氣,囂張之風,融融一生,人不我忌,何樂如之?
據上所述,誠為立身之方針,行之則順,遠之則逆,習武術者應注意於此。 [10] 

通背纏拳十大要義

斯拳名為通背,實為拳藝之總出發源,共有一百單八勢,其中神訣奇着變化無窮,盡在精演熟練耳。
斯拳總着不離扳、摟、扶、挒、合、騰、拎、斬、推、打、劈、壓、鈎、掤、託、拴之類。貴精而不在多,少者易用,多則難精,精在熟練,熟則生巧矣。
斯拳之用,不必硬掤、硬扳,橫打橫進,須用閃驚巧取,側身而進,以小力勝大力,無力勝有力,則奇柔勝剛,洵四兩破千斤之法也。
斯拳有虛有實,盡在熟識,全以奇巧制勝。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人不知我,我知人,所向無敵矣”。
斯拳用時,隨高就高,隨低就低;彼上我下,彼下我上,忽隱忽現,總以使眼為第一着。
斯拳聲東擊西,左攻右迎,右攻左輔;左右旋轉相動,上下貫通,能有周流之妙。
斯拳“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之力全在兩腿中間,姿式如十指抓地,頭若頂天之形,步法不可閃離太遠,恐有傾跌之患。
斯拳手、眼、身最為緊要,凡遇攻擊防時,上下左右中,眼光所至,心神之力。手法所至,臂腕之力。身法所至,胯腿之力也,總以小心謹慎為關要。
斯拳有上、中、下之分。頭、面、項、肩為上部,胸、心、脅、腰為中部,胯、腹、膝、足為下部,非處於迫不得已之時,不可以行此辣手也。
斯拳首忌事項如持強凌弱、標榜比試、橫行野蠻、為非蔑法等等劣行,當奉武德、武戒為主臬。

通背纏拳主要拳師

第一代:郭永福
第二代:賀懷壁、張秀德
第三代:賀毓英
第四代:衞虛實
第五代:範成功
第六代:範世雄、樊一魁
第七代:範作舟、許方慶
第八代:秦根基樊漢武張百鎖
第九代:李果鎖張燕軍 [1]  、李廣平

通背纏拳相關書籍

1936年樊一魁的《忠義拳圖稿本》
1982年秦根基張百鎖的《洪洞通背拳練用述真》
1984年樊漢武的《無極通背拳》
2000年徐奎生、申葛達、徐天生的《通背纏拳》
2010年陳國鎖的《通背纏拳》
2006年秦根基、衞明的《洪洞通背拳》
2012年楊祥全的《洪洞通背拳》
2011年樊一魁的《忠義拳圖合編:洪洞通背拳譜》
山西洪洞通背拳 山西洪洞通背拳
2016年李果鎖的《山西洪洞通背拳》

通背纏拳相關傳説

關於洪洞通背拳的源流有多種傳説和文獻,較為可信的是其始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由明代洪武年間遷民河南温縣的古槐移民郭永福傳授于山西洪洞縣蘇堡鎮蘇堡村的天官府。
天官府的主人是乾隆朝的吏部侍郎劉秉恬,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776年-1779年),劉秉恬因母逝回洪洞蘇堡鎮守孝。偶然的一個機會,他見到了武藝高強的郭永福,並將之聘為府內武術教師。據洪洞通背拳門內人口述,約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劉秉恬回朝受皇帝召見時,特向乾隆皇帝彙報了郭永福的神奇武功。乾隆聽了劉秉恬的講述後,答應了劉秉恬的請求,御封洪洞通背拳為“神拳”。

通背纏拳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洪洞縣通背纏拳協會獲得通背纏拳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5]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評估合格,洪洞縣通背纏拳協會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