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逐出伊甸園

(馬薩喬創作的畫作)

鎖定
《逐出伊甸園》 是15世紀意大利畫家馬薩喬創作的畫作。畫面上帶有一種戲劇的記述性,他解決了喬託生前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刻畫人物的體積感和表現自然的空間感
中文名
逐出伊甸園
外文名
Expulsion from the garden of Eden
作    者
馬薩喬
規    格
208×88cm
年    代
1426-1427年
畫作類型
壁畫
創作時間
15世紀

逐出伊甸園畫作鑑賞

上帝按自己的樣子用泥土造了一個人,取名叫亞當,後來又從亞當身上取了一根肋骨為亞當再造一個配偶,取名為夏娃,他們共同住在伊甸園裏,但有一個規定,不準吃生命樹善惡樹上的果子。
有一天,蛇指着善惡樹對獨自在園中的夏娃説:“你看這棵樹上的果子好看麼?”夏娃説:“好看。”蛇又説:“好吃麼?”夏娃説:“沒有吃過,不知道。”蛇説:“你為什麼不嚐嚐?”因此夏娃偷吃了禁果,覺得很好吃,又引誘亞當吃,頓時兩人的眼睛都亮了。
夏娃偷吃禁果被上帝知道了,擔心再偷吃生命樹果子就會和自己一樣永生不死,於是就派天使將他們逐出伊甸園,放逐到大地,並詛咒:人必終身勞苦,地裏才能長出莊稼養活自己。所以人世間就成了人洗罪的地方——“煉獄”。亞當和夏娃也就成了人類的始祖。
這個基督教題材為很多畫家畫過,文藝復興初期的馬薩喬所作的《逐出伊甸園》,賦予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和寄於畫家自己的理想,在馬薩喬的筆下,夏娃和亞當已經是一位身強力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畫中男女為自己偷吃禁果而獲罪,深感悔恨不已,對被逐出樂園離開上帝而留戀。
畫中,畫家基本解決了人體的正確造型和情感姿態的生動創造,與中世紀繪畫中的人不能腳踏實地的造型完全不同。畫中男女的羞愧情態十分生動,夏娃的雙手捂着身體姿態,受古希臘維納斯造型影響。
畫家使用複雜的透視縮減法畫天使,使其有從深遠處向着亞當、夏娃追逐而來的空間感覺;同時,畫家開始運用光的投影,留在人的身後,讓夏娃和亞當似有迎着光明前進的趨勢。這是一個創造,開闢了近代繪畫的先河。

逐出伊甸園作者簡介

馬薩喬(Masaccio,1401-1428),原名托馬索·迪喬瓦尼·迪西莫內·圭迪,馬薩喬是其綽號。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家。早期其作品着重寫實,畫中人物具有明顯的雕塑感,代表作是1961年發現的聖焦韋納萊教堂祭壇畫《聖母子與諸聖徒》(《聖母子與聖安娜》)。其他作品還有1425~1428年為佛羅倫薩幾個教堂繪製的壁畫,如《三位一體》(《聖三位一體像》)、《納税銀》、《聖母瑪利亞》等。畫面樸實無華,人物堅定沉着,顯示了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色: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