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韋評事

鎖定
《送韋評事》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為送韋評事出使北方而作,通過對邊塞風光的描繪,表達了對友人出塞遠行的關切之情。全詩用筆凝練,給人一種悲壯的美感,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作品名稱
送韋評事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題    材
送別詩

送韋評事作品原文

送韋評事
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
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 [1] 

送韋評事註釋譯文

送韋評事詞句註釋

⑴韋評事:不詳其人。評事,官名。《舊唐書·百官志下》載,大理寺設有評事八人,從八品下,掌管評判刑獄。
⑵逐:追隨。取:俘獲。右賢:即右賢王,漢時匈奴族對其貴族的封號。漢時匈奴貴族有“左賢王”“右賢王”之號,右賢王省稱為“右賢”。漢武帝元朔五年,衞青北伐匈奴,圍困右賢王,右賢王獨自同他的愛妻、衞兵逃跑,衞青得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部眾一萬五千人,以及大量牲畜。
⑶沙場:平沙曠野。後多指戰場。走馬:騎馬疾走;馳逐。居延:古邊塞名。漢有居延澤,唐後稱居延海,故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
⑷遙知:謂在遠處知曉情況。漢使:此指韋評事。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為自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衝。《漢書·武帝紀》:“(元封四年冬十月)通回中道,遂北出蕭關。”
⑸孤城:邊遠的孤立城寨或城鎮。 [2]  [3] 

送韋評事白話譯文

將要追隨將軍去攻取右賢,戰場上縱馬飛馳奔向居延。
懸想漢家使者在蕭關之外,定愁見孤城獨立落日旁邊。 [2] 

送韋評事創作背景

這首《送韋評事》載於《民國固原縣誌》,是王維在送別友人到邊塞從軍時所創作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2]  [3] 

送韋評事作品鑑賞

送韋評事整體賞析

此詩前兩句為去邊關的韋評事壯行,讚美朋友想要報效邊關的志向:想跟隨將軍捉到敵人首領,驅馬千里奔向遙遠的邊城。這兩句熱情鼓勵友人從軍,殺敵立功,寫得很有氣勢,表現了昂揚向上的情調。這些豪邁激昂、慷慨雄壯的詩句,極具浪漫色彩,頗為震撼人心,既是對邊塞將士的高度讚頌,也是詩人進取精神的生動體現。
後兩句則把筆鋒一轉,寫塞外蕭索悲涼的景象所引起的思鄉愁情。“遙知”一語,點明是詩人對於遠行邊關朋友的想象。朋友雖然心志雄壯,但想來孤身在遙遠的邊城,一定十分想念家鄉。無論是建功立業的壯志,還是惆悵悱惻的鄉愁,都融入到了壯麗而悽美的邊城落日之中。其中“孤城”“落日”兩個意象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一片雄闊的景象,同時也描繪出邊地的荒涼。其意境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甚為相似,充分體現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詩人以代人設想的手法,既與遠行的朋友共情通感,又從側面展現了詩人對朋友的關懷與擔憂。詩歌巧妙地將韋評事的心懷與詩人的情思結合在一起,而這種結合,正得益於詩人代人設想的寫法。
全詩這種突轉筆鋒的寫法看似突兀,但作者把從軍者立功邊塞和思鄉懷歸這兩種特有的心理統一在這首小詩裏,用筆凝練,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並給人以一種悲壯的美感。
唐代的許多絕句都使用了代人設想的寫作技巧。如王維“遙知漢使蕭關外”(《送韋評事》)、“遙知兄弟登高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與王昌齡“憶君遙在湘山月”(《送魏二》),都以第三句代人設想出遠道情景。這種表達方式已經形成一種巧妙的送別詩體例。 [2]  [3] 

送韋評事名家點評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兩種情思,結作一堆。 [4]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意外含情。 [4]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右丞“遙知漢使蕭關外”“遙知兄弟登高處”,與王龍標“憶君遙在湘山月”、皇甫冉“歸舟明口毗陵道”,俱以第三句想出遠道情景,亦唐絕一體。 [4] 
清代範大士《歷代詩發》:右丞善用“遙”字,俱是代人設想,莫不佳絕。 [4] 
清代吳煊、黃培芳《唐賢三昧集箋註》:深遠雅正。 [4] 
清代朱寶瑩《詩式》:四句純系用事,蓋送韋而用漢將軍事也。首句二句,言欲立功於外,故向塞上去。三句忽轉,言出關遠適,滿目皆愁,孤城落日,寫出十分愁思,卻從對而看出。用“遙知”二字,句法與《憶山東兄弟》作同。(品)悲壯。 [4] 

送韋評事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0
  • 2.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236-237
  • 3.    張 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14-115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52-353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