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

鎖定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是唐代詩人温庭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作品名稱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
作    者
温庭筠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作品原文

漢庭文采有相如,
天子通宵愛子虛
把釣看棋高興盡,
焚香起草宦情疏。
楚山重疊當歸路,
溪月分明到直廬。
江雨瀟瀟帆一片,
此行誰道為鱸魚。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作者簡介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基本簡介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鬱,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範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豔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傑出的才能。他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温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餘首。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文學成就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温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温庭筠詩詞,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温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藴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温飛卿詞,精妙絕人。”温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温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説温庭筠是第一位專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其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豔香軟為特徵的花間詞風,被稱為“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後詞的大發展起了很強的推動作用。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温庭筠手裏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後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於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在仍然有着極廣泛的影響。温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讚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温詩原意。
温庭筠詩詞集,據《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餘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温庭筠之詩詞,為《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現存詩310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温飛卿集箋註》;現存詞有王國維所輯的《金荃詞》收70首,林大春彙集《唐五代詞》錄70首。
温庭筠詞惟題材偏窄,被人譏為“男子而作閨音”。代表詞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薩蠻》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楊柳枝》、《南歌子》、《河瀆神》、《訴衷情》等。
除詩詞外,温庭筠還是一位小説作家、學者。據《新唐書·藝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説《乾巽子》3卷、《採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0卷。可惜幾乎全部亡佚,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廣記》裏尚有所引錄,現在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術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中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現在難以考知温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温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有關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温庭筠還是在文學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