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蔡山人

(唐代高適詩作)

鎖定
《送蔡山人》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七言詩
作品名稱
送蔡山人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唐代
創作時間
744年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字    數
84

送蔡山人作品原文

送蔡山人
東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獨未逢知音。
識者閲見一生事,到處豁然千里心。
看書學劍長辛苦,近日方思謁明主。
斗酒相留醉復醒,悲歌數年淚如雨。
丈夫遭遇不可知,買臣主父皆如斯。
我今蹭蹬無所似,看爾崩騰何若為。 [1] 

送蔡山人註釋譯文

①蔡山人:名未詳。山人:隱居在山中的士人。
②東山:指隱居於東山的謝安。《晉書·謝安傳》:“高崧戲之曰:“卿累違朝旨,高卧東山。’”敦煌選本作“山東”。明古今:通古今變化之理,所以能高卧東山。逢知音: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註》作“遇知音”,未註明為其底本(明活字本)所作。
③識者閲見:敦煌選本作“識來悶見”,誤。
④看書:敦煌選本作“著書”。看書學劍,《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⑤數年:敦煌選本作“數聲”。
⑥買臣:朱買臣,西漢人。《漢書·朱買臣傳》:“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會邑子嚴助貴幸,薦買臣,召見,説《春秋》,言《楚詞》,帝甚説之,拜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俱侍中。”主父:主父偃,西漢人。《漢書·主父偃傳》:“主父偃者,齊臨菑人也。學長短縱橫之術,晚乃學《易》《春秋》、百家言。遊齊諸生間,莫能厚遇也齊諸儒生相與排擯,不容於齊。家貧,假貸無所得,乃北遊燕、趙、中山,皆莫能厚遇,為客甚困。……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於是上乃拜主父偃、徐樂、嚴安為郎中。偃數見,上疏言事,詔拜偃為謁者,遷為中大夫。一歲中四遷偃。”
⑦蹭蹬:困頓,失意。崩騰:奔走,奔波。敦煌選本作“騫騰”。何:敦煌選本作“更”。 [1] 

送蔡山人創作背景

李白亦有《送蔡山人》詩曰:“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一乘無倪舟,八極縱遠舵。燕客期躍馬,唐生安敢譏。採珠勿驚龍,大道可暗歸。故山有松月,遲爾玩清暉。”大約為同一人。高適與李白同遊時間不長,當為天寶三載(744)春夏同在梁宋時作。 [1] 

送蔡山人作品鑑賞

此詩前四句言二人相識即為知音,山人有如高卧東山之謝安,其“一生事”“千里心”,我一見便知。“看書”以下四句謂山人突然有轉隱為仕之想,只是仕途艱難。後四句以朱買臣、主父偃兩位晚來得志的古人勉勵山人,我雖仕途蹭蹬,爾則奔波有望也未可知。詩中以謝安比蔡山人,因謝安曾經長期隱居東山,後出山從政,在淝水之戰中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和平之後,一度打算再次歸隱。謝安式的高卧是與從政相結合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隱居,是古代很多文人嚮往的楷模,此詩中的蔡山人也有出山從政的打算,高適本人在長期耕讀宋中期間,也時時尋找機會進入仕途,便是以謝安為榜樣。 [1] 

送蔡山人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2] 
參考資料
  • 1.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20:152-153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