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迷信

(漢語詞語)

鎖定
迷信,漢語詞語。拼音:mí xìn 釋義:(動)①信仰神仙鬼怪等。[反]科學。②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迷信權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迷惑古代勞動人民思想,讓人信以為真,簡稱:迷信。 [1] 
中文名
迷信
外文名
superstitions
拼    音
mí xìn
近義詞
愚昧、封建、盲信、盲目 [2] 
反義詞
科學、正信 [2] 
意    思
錯誤的信仰、相信錯誤的道理

目錄

迷信釋義

1、 [superstition]∶信仰鬼神等不存在的事物
2、 [blindly worship;make a fetish of]∶也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 [3] 

迷信出處

清·潮聲《記慄主殺賊事 [2] 

迷信例句

1、信仰神仙鬼怪
清·潮聲《記慄主殺賊事》:“迷信者雲:‘命中犯披麻,殺人不用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我不是迷信了那因果報應的話。”
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照他們迷信的習慣説來,當動土木的期間內,只有用合羣的呼嘯聲才可以把周圍的鬼怪嚇散開去的。”
峻青《海嘯》序幕:“他很迷信,每當有什麼重大行動和委決不下之事,總要用龜板占上一卦。”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鄉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唸經是迷信,拜懺打醮是迷信,墳地風水也是迷信。” [4] 
2、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
新華文摘》1982年第5期:“善疑,就是不迷信舊説,堅持獨立思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