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辛鋭

(抗日英雄)

鎖定
辛鋭(1918年~1941年) 巾幗英雄,原名樹荷,出生于山東濟南市章丘區 [1]  辛寨鎮辛二村人。犧牲時任山東姊妹劇團團長。 [2]  著名革命烈士陳明的妻子。 [3] 
中文名
辛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41年
職    業
劇團團長
主要成就
大眾日報》的創始人之一
出生地
山東省章丘市辛寨鎮辛二村
原    名
樹荷
性    別

辛鋭人物生平

辛鋭1918年生於山東濟南市。父親辛葭舟是一個銀行家。“七·七”事變後,辛葭舟參加抗日活動,他家成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地下聯絡點。辛鋭是辛葭舟的大女兒,在中學讀書時,繪畫、書法頗有功底。她16歲那年,創作的繪畫和木刻作品,還在濟南舉辦過美展。在父親影響、教育下,她參加抗日工作,宣傳抗日救亡。並於1938年和妹妹一道到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參加了八路軍,在部隊從事革命文藝宣傳工作。同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早年就讀於濟南正誼中學。善繪畫,工木刻,曾在濟南舉辦過美術展覽,得到美術界人士的好評。“七七”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8年隨父親辛葭舟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參加八路軍,在部隊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山東分局秘書、山東省婦聯秘書、“姊妹劇團”團長等職。能歌善舞,編演俱佳。領導劇團演出過大型話劇《雷雨》、《李秀成之死》、《血路》等。1941年12月,在沂蒙山區火紅塔北山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反“掃蕩”戰鬥中,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時年23歲。
辛鋭是《大眾日報》的創始人之一,是我黨早期的新聞工作者,她和她丈夫陳明長眠在了為之戰鬥的沂蒙山區。 [4] 
工作中辛鋭積極熱情。1938年秋,部隊在沂水縣王莊區宿營時,辛鋭在房東的石灰牆上,寫下了“打倒日本鬼,不當亡國奴”的大字標語。房東老大爺説:“大辛同志寫的字像朵花,這一來我這牆上更好看了。”每逢集會和行軍休息,戰士們歡迎辛鋭唱歌,辛鋭就大大方方地為大家演唱。辛鋭的女中音,圓潤流暢,鄉親們特別愛聽。
1939年5月,日軍對沂蒙山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八路軍主力部隊轉入外線作戰。中共山東分局把青年委員會、婦女聯合會、大眾日報社、戰地服務團等單位,合編成沂蒙大隊,在沂水縣山裏打游擊。
一天傍晚,辛鋭所在的分隊正於沂水縣杏峪的山溝裏隱蔽,山下忽然傳來“三八式”步槍槍聲,敵人正在這一帶搜索。分隊負責人命令大家迅速轉移到北山坡。青委青訓班指導員於冠西正患傷寒病,渾身痠軟無力,剛走幾步就癱軟在地。辛鋭跑過來見於冠西在發燒,趕忙蹲下身子説:“快,快,用手摟住我的脖子!”她抓住他的手,背起來就跑。於冠西很不好意思,連聲説:“放下我,放下我。”辛鋭顧不得説話,用手扳着他的兩腿,一口氣翻過兩個山溝。只聽到敵人的槍聲遠了,她才把於冠西放到一塊巨石背後。此時的辛鋭已經汗流滿面,衣服也被汗水濕透。休息了一會兒,他們互相攙扶着,趕上了分隊。
辛鋭曾在山東中共黨校學習,到大眾日報社沂蒙工作團之前擔任過山東省婦聯秘書。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她都積極努力。她發現部隊行軍、作戰非常需要軍用地圖,於是找來一份舊地圖,並按當時敵我區域做了修改補充,然後複製若干份,送給部隊,受到部隊首長表揚,説這真如雪中送炭。1938年底,中共山東分局機關報《大眾日報》即將創辦,但報頭、偉人像仍無着落。辛鋭曾搞過木刻,她自告奮勇接受了這個任務。連着幹了幾個晝夜,設計、刻好了報頭和偉人像,1939年1月1日按計劃出報。
多才多藝的辛鋭在八路軍這個革命大熔爐中如魚得水。1940年秋,她創作了一幅題為《我送哥哥去當兵》的宣傳畫,畫的是一位農村姑娘,給報名參軍的哥哥戴大紅花,形象生動逼真,得到軍民讚美,有力的配合了參軍運動。
1941年3月,中共山東分局建立了“姊妹劇團”,辛鋭任團長。她集編、導、演於一身,工作十分忙碌。為了更有力的宣傳抗日救國,劇團在經常編演小型曲藝、歌舞的同時,也排演像《血路》、《雷雨》這樣的大型劇目。辛鋭和指導員甄磊,還根據當地“萬仙會”等反動會道門裝神弄鬼,危害羣眾的事實,決定編排一曲《萬仙會》小劇,以教育羣眾,揭發會道門的反動本質。一天,甄磊和徐興沛便服來到“萬仙會”的大廟,該會道首正在裝神弄鬼,一些羣眾跪在地上叩頭。那道首忽然跳上高台,陰陽怪氣地説:“孫悟空來也,千鈞棒侍候!”他接過一條鐵棒,跳下高台,追打一位老人,老人忙往外跑。道首剛追到門口,老人的兒子一腳將他踢倒,順勢奪過鐵棒要打,道首失聲高喊“饒命”。原來這位老人拿了幾十斤花生米,想在集上換點糧食。不料遇見這道首,這傢伙以化緣為名,想白要老人的花生米,老人不給,他就威嚇老人。老人的兒子聽了此事很生氣,就讓父親進廟引出道首,想好好教訓他。甄磊抓住這件事對大家説:“鄉親們,看見了吧!這個會長專搞騙財害民的鬼把戲,大家不要信他那一套!”辛鋭等通過這件事,又找了一些素材,編寫了一個生動有感染力的劇本,演出效果不錯,羣眾頗受教育。
辛鋭和陳明在根據地 辛鋭和陳明在根據地
1941年11月,日軍糾集5萬人馬,對沂蒙山區進行“掃蕩”。八路軍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奮力抗敵。山東分局直屬機關編為幾個大隊,憑藉沂蒙山的有利地形,堅持遊擊鬥爭。辛鋭率五大隊的一個分隊20多位女同志隨部隊轉移。11月30日,辛鋭的丈夫、山東戰工會副主任陳明在大青山阻擊敵人時壯烈犧牲。同日,辛鋭的分隊在貓頭山與日軍遭遇,為掩護同志們撤退,她小腹部中彈,緊接着兩個膝蓋骨受重傷,右膝蓋骨全部被打掉。當晚,她被抬到山東縱隊第二衞生所駐地一火紅峪村。
二所同志將辛鋭抬到聶鳳立家。劇團小演員徐興沛來護理她,小徐一見她傷這樣重,眼淚奪眶而出,他緊緊抓住辛鋭冰涼的手,哭着説:“團長,您受傷了!”辛鋭慢慢睜開眼,輕輕地説:“小徐,別難過,革命就免不了流血犧牲。”
徐興沛和二所同志將辛鋭送到距聶家半公里遠南面的鵓鴿棚洞隱蔽。徐興沛把煮好的母雞和花生端到她面前。她剛吃了兩三口,又疼得昏迷過去了。徐興沛急忙叫醒她,一邊喂她雞湯,一邊告訴她附近的地形。這個山洞四周亂石縱橫,很隱蔽,山洞左上方有個孔,可以看附近的兩個山洞,周圍民兵布上了地雷。
説話間,只聽“轟”的一聲,原來是搜山的鬼子踩響了地雷,接着是一陣機槍聲,和鬼子們嚎叫着:“八路的有,快快出來!不出來,死了死了的!”鬼子的喊聲和腳步聲越來越近,已經走到洞頂的大石板處,徐興沛擔心敵人發現洞口,拿起槍就要衝出去把鬼子引走。辛鋭兩手抓住他的胳膊,鎮靜地説:“要沉着!”
夜幕降臨,洞口不遠處傳來鬼子的説話聲,絲絲火光射進洞裏,辛鋭判斷鬼子在做飯,便對徐興沛説:“是出去的時候了,動作要輕一些。”徐興沛爬出山洞,敏捷的迂迴到敵後,用拉繩拉響了用3顆手榴彈併成的“地雷”。把洞口附近的鬼子炸跑了。徐興沛到老鄉家,買了些煮熟的地瓜乾和花生米,回到洞裏給辛鋭吃。徐興沛點起火堆,寒冷的山洞頓時充滿了温暖。辛鋭向小徐講起自己的經歷,如何從一個家庭環境舒適的女學生成長為八路軍戰士和共產黨員。
辛鋭在鵓鴿棚洞住了16天,傷勢漸好,但雙腿已殘疾,不能走路。12月16日這天,二所同志把她接到火
紅峪村聶鳳舉家,幫她洗澡,換衣服。12月17日,一股日軍突然來火紅峪一帶搜山。二所同志急忙到聶鳳舉家,抬着辛鋭準備突圍。山路崎嶇,行走艱難,他們剛跑出150米,敵人就追上來了,機槍打得擔架附近的石頭直冒火花,辛鋭見形勢危急,擔心二所同志抬着她會受更大損失,大喊:“放下我,你們快走!”抬擔架的同志堅決不肯。辛鋭急了,厲聲命令:“我用手榴彈掩護你們突圍,要執行命令!”她朝敵人扔出第一顆手榴彈。二所同志忍痛放下她,趁硝煙向東南方向突了出去。鬼子發現了她:“女八路!女八路!抓活的。”辛鋭咬緊牙關,一甩手扔出第二顆手榴彈。一個鬼子軍官衝上來,命令士兵捉活的。辛鋭照着鬼子官的方向,又扔出第三顆手榴彈,鬼子軍官腰部流了血,他捂着腰,氣急敗壞地狂喊:“槍斃!槍斃!”辛鋭正要回身拿最後一顆手榴彈,日軍一顆子彈,射進她的胸膛,辛鋭倒下了。她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第二天,二所的同志和當地鄉親們,將辛鋭的遺體,掩埋在距她犧牲處10米的鵝頭嶺東坡。
1950年,當地政府在費縣西梭莊村(今沂南縣雙堠鄉)建立梭莊烈士陵園。辛鋭的遺骨同年移入這座陵園。移葬這天,鄰近村莊的父老鄉親,向烈士忠骨揮淚告別。辛鋭永遠活在沂蒙山人民的心中。 [4] 

辛鋭主要事蹟

辛鋭從小受到愛國主義和進步思想的影響,在學校求學,胸懷大志,勤奮好學。她酷愛書畫,尤精木刻藝術。16歲時,在濟南舉辦過個人美術展覽。
1938年,辛鋭高中肄業,正是抗戰爆發時期,她同妹妹一起參加了八路軍,在部隊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為加強陣地宣傳,1940年11月,中共山東分局決定組建“姐妹劇團”,翌年3月8日,“姐妹劇團”正式成立,辛鋭任團長,有團員20多人。
這時,辛鋭剛滿22歲,正是鮮花盛開般的年華,有許多小夥子追求她,都被她婉言謝絕。她深深地愛上了山東省戰時工作推動委員會(省人民政府前身)副首席組長兼秘書長陳明。
陳明,福建龍巖(現為新羅區)東肖人,1927年12月首任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書記,參加過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戰初期任中共山東分局黨校校長,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有過卓越貢獻。陳明是黨內不可多得的秀才、理論家。他能詩能文,有雄辯的口才,忠誠於黨的革命事業。
1941年3月,陳明和辛鋭結為終身伴侶。嗣後,辛鋭有了身孕。陳明高興地偕同她上山摘山東特有的果子——酸棗子吃。陳明沒能買點補品,為心愛的人壯壯身體,為此,他感到十分內疚,但他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安慰臉色微黃的妻子:“現在是戰爭年代,條件差,只好委屈您吃點酸棗子了。”説着,他牽着妻子的手,爬上一個小山岡,興致勃勃道:“辛鋭,等到革命勝利,咱們回龍巖家鄉,那裏有杏子、枇杷,農家還醃有香噴噴的鹹酸菜,味道可好啦!”
後來,辛鋭怕耽誤工作、戰鬥,自動吞下了18片奎寧,流了產。她的大公無私精神,使周圍的同志深受感動。然而,她的身體卻受到嚴重損傷,但這並不影響她的革命熱忱,她仍拖着虛弱的身體為黨工作。
1941年11月,天寒地凍。日本陸軍大臣、侵華日軍總司令煙俊六坐鎮臨沂指揮,調動日偽軍五萬多人,向山東抗日根據地戰略中心——沂蒙山區開展“鐵壁合圍”,進行殘酷的“大掃蕩”。11月30日,在費縣大古台村,陳明和辛鋭相遇,陳明正率領部隊急行軍,準備阻擊敵人。路上,他僅舉起右手,跟辛鋭打個招呼,來不及交談兩句,便匆匆而去。誰能料到,翌日,陳明在與日寇激戰中英勇犧牲,然而,辛鋭卻毫無所知。
為了便於隱蔽和轉移,辛鋭受命率20多位女同志組成的分隊,進駐費縣辛莊子一位叫王進秋的家裏隱蔽。辛鋭迅速將7位外籍同志和體弱的女同志,交託給地下交通員劉獻厚,以便就地隱蔽。辛鋭腰插兩支駁殼槍,帶領身體較好的同志,變換隱蔽地點,聲東擊西,日日夜夜與敵周旋。
11月底,辛鋭等人在貓頭山與敵遭遇,因寡不敵眾,戰鬥十分激烈,辛鋭小腹部中彈,右膝蓋骨全部被打掉,左膝蓋骨被打掉一半,經搶救包紮,於當日傍晚,被送至山東縱隊第二衞生所駐地——火紅峪村,轉移至鵓鴿棚洞,12月16日,又轉至火紅峪村聶鳳舉家治療。12月17日清晨,冷風捲着雪花颳了大半天,天空嗚咽着。突然,一大羣頭戴鋼盔的日本兵向火紅峪一帶搜索而來,並迅速地包圍了第二衞生所駐地。衞生所同志馬上閃入聶鳳舉家中,抬出重傷在身的辛鋭,往外突圍。由於山路崎嶇,剛跑出150米,敵人就追上來了。辛鋭焦急萬分,她擔心抬擔架的同志會蒙受傷亡,便大聲喊:“放下我,你們快走!”同志們怎能忍心放下她呢。辛鋭急了,厲聲喝道:“我用手榴彈掩護你們突圍,要執行命令!”言畢,她向敵羣扔出一顆手榴彈。
同志們見狀,只得忍痛將她置於三塊巨石中間的一個隱蔽處,趁硝煙瀰漫之隙,向東南方向突圍。後來,辛鋭被敵人一顆罪惡的子彈射進胸膛倒在血淚中……
翌日,聶鳳舉和衞生所同志含淚悲痛地將辛鋭的遺體埋在距她殉難處10米之地——鵝頭嶺的東坡。
黨和人民政府於1950年,在山東費縣西邊梭莊村(今沂南縣雙堠鄉)建立梭莊烈士陵園(今為大青山烈士陵園),陳明、辛鋭兩烈士忠骨於這年被移入陵園內。
一對革命伴侶,抗日英雄,為了中國勞苦大眾的解放事業和民族生死存亡,合唱了一曲悲壯的戰歌。 [6] 

辛鋭人物紀念

1950年,當地政府在費縣西梭莊村(今沂南縣雙堠鄉)建立梭莊烈士陵園。辛鋭的遺骨同年移入這座陵園。移葬這天,鄰近村莊的父老鄉親,向烈士忠骨揮淚告別。辛鋭永遠活在沂蒙山人民的心中。 [4] 
近日,辛鋭烈士雕像揭彩儀式在費縣薛莊鎮八一愛民學校舉行。 [5] 
辛鋭雕像坐落於薛莊鎮八一愛民學校,高2.4米,底座高1.02米,面向正東。雕像的落成揭彩旨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不忘國恥,珍愛和平,大力弘揚英烈精神,繼承革命傳統,激勵學生們更加努力地學習,更加勤奮地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