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載竿

鎖定
載竿,漢語詞語,出自《獨異記》。
中文名
載竿
年    代
內    容
爬竿”、“頂竿”、“車上竿戲
記    載
《獨異記》

載竿內容概要

唐人“載竿”之藝極高,有“爬竿”、“頂竿”、“車上竿戲”、“掌中竿戲”等不同內容。《獨異記》中記載着一位三原女人能頭頂長竿載十八人而來回走動。正是有此種神技,唐代達官貴人的出行儀仗中往往以載竿雜技表演為前導。最典型證明是唐代敦煌莫高窟中壁畫《宋國夫人出行圖》中就是以”載竿“為前導的。。出行儀仗中雜技樂舞表演,既有顯示豪奢氣派之意,亦有與民同樂之好,故唐人張祜千秋樂》詩云: “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是千秋。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

載竿敦煌載竿圖

敦煌晚唐壁畫,在莫高窟156窟東壁,巨幅壁畫《宋國河內邵夫人宋氏出行圖》中。表現一個人頭頂長竿,旁邊站有一保護者舉着竿子,竿的頂端有一圓盤,叫做山木,上面有四人,正在表演各種驚險的技巧動作。有的雙腳倒掛,有的單臂懸體,有的在山木的頂端傾斜拿頂,而頂竿的人張開雙臂自如行走。各種載竿表演為我們今天研究佔代雜技技巧,提供了形象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