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隊院校教育

鎖定
軍隊院校教育,是指軍隊院校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活動,涵蓋軍事教育,區別於軍事職業教育。軍隊院校教育是軍事人才培養主渠道,主要功能是傳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思維方法、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1]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寫入中央決議,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1] 
中文名
軍隊院校教育
屬    性
教育
院    校
軍隊院校
教育條例
軍隊院校教育條例(試行)
教育培養
各級各類軍隊人才、軍事人才
對應概念
軍事職業教育

軍隊院校教育教育概況

教育伴隨人類社會的出現而產生,隨着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而發展。中國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開始,就有了庠、序、學和校等教育機構。教育內容實行倫理教育與軍事教育相結合。西周初期,學校教育以習武為主。西周中期,經濟和文化有了較大發展,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教育。前秦建元十六年(380),前秦苻堅曾興辦教武堂,訓練軍中諸將,以奪天下。教員由曉達陰陽、精通孫吳兵法的專家擔任,教授戰鬥之術。北宋慶曆三年(1043),設立武學,數月即廢。熙寧五年(1072)恢復,教習諸家兵法、歷代用兵成敗、忠義勇節和弓矢騎射等術,是中國最早的專門軍事學校。元豐年間(1078~1085),頒佈《武經七書》,為武學必讀之書。明朝(14~17世紀)設京衞武學和各衞武學,訓練年輕軍官及繼承武官祿位的子弟。17世紀末,俄國隨着正規陸海軍的建立,於1698年開辦了炮兵學校、步兵學校和航海學校,招收貴族子弟,培養軍官。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瑞典、德國、英國、法國和俄國等開辦高級軍事院校,加強中、高級軍官和軍事技術人才的培養。美國於1802年建立第一所培養軍官的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開始軍事院校教育。19世紀中期,西方教育思想和軍事技術傳入中國,推動了中國軍隊院校教育的發展。清同治六年(1867)清政府創辦的船政學堂,是中國海軍院校教育的開始。學堂學制5年,讀《聖諭廣訓》《孝經》,設有算法、畫法、駕駛和英語、法語等課程。清光緒十一年(1885)建立的中國近代第一所陸軍學校――北洋武備學堂,聘用德國教官,主要學習西洋行軍新法和軍事操典。1906年,在保定創辦了陸軍軍官學堂,授以高等兵學,培訓高級軍官。1913年北洋政府創辦的南苑軍事航空學校,聘用法國教官,主要教授飛行技術,開始了中國空軍院校教育。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創辦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學校設有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騎兵、交通、無線電等科,學習兵器、築城、地形、交通、通信“五大教程”和戰術、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野外勤務等,為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培養了大批骨幹。20世紀30年代後,國民黨軍隊陸續開辦了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和海軍、空軍等專門學校,主要仿照德、英、美等國軍隊院校的訓練方式,培養軍官和技術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許多國家都把軍隊院校教育作為培養軍官的主要途徑,建立完善的院校培訓體制,以新軍官的基礎教育為重點,實行基礎教育和崗位培訓相結合,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統的軍事院校培訓體系。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教育隨着人民軍隊的建立而逐漸產生,隨着軍隊的壯大而不斷髮展。1927年11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後,創辦了紅軍教導隊,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最早培訓幹部的機構。之後,紅軍教導隊先後易名或擴建為紅4軍教導大隊、井岡山紅軍學校、紅4軍隨營學校、閩西紅軍學校。1930年4月,閩西紅軍學校擴建為中國工農紅軍軍官學校第1分校。在這前後,還相繼成立了紅5軍、紅8軍隨營學校,紅1軍團、紅3軍團隨營學校,贛南和粵贛紅軍學校等。1931年秋,工農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創辦於江西瑞金,僅1~4期就為部隊輸送6200多名連以上軍事、政治幹部。1933年,成立紅軍大學、彭(湃)楊(殷)步兵學校、公略步兵學校和特科學校,貫徹少而精、理論與實際並重、軍事與政治教育並重的方針。1937年,紅軍大學改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並先後在各抗日根據地成立了12所“抗大”分校和炮兵、通信、供給、衞生等專業學校。抗大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第460頁)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抗大的學員,除來自紅軍部隊外,還大量吸收來自全國各地的革命知識青年。教學內容根據中心任務和學員成分而有所變化。基本的政治教育內容有哲學、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運動史、政治經濟學等,同時結合實際,進行國內外形勢及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基本的軍事教育內容包括作戰組織指揮、游擊戰術和隊列、射擊、刺殺、投彈、爆破等。1946年,抗日軍政大學本校遷至東北,組成東北軍事政治大學,其他戰略區也先後以抗大分校為基礎組成了軍政大學或軍政幹校,並先後組建了炮兵、工兵、航空、海軍、測繪和醫務等學校,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為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軍隊院校教育得到迅速發展。50年代,相繼組建軍事學院、後勤學院、軍事工程學院政治學院高等軍事學院和各軍種、兵種的指揮與技術院校,形成了包括軍事、政治、後勤指揮和技術、醫務院校在內的完整的院校教育體系。軍隊院校貫徹“抗大”的教育方針,強調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教育,加強現代科學技術的教學和現代戰爭特點的研究,為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骨幹。“文化大革命”期間,軍隊院校被大批撤銷與合併,院校教育受到嚴重削弱。1977年以後,軍隊院校教育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確立了新時期軍隊院校的辦校方針、原則和辦學思想,選調優秀幹部到院校任職、任教,選送優秀軍官、士兵進院校學習,增加了院校基本建設的投入;實行經過院校正規培訓才能提拔為軍官的制度,完善指揮軍官和專業技術軍官的培訓體制,建立了士官培訓制度;調整學制和訓練起點,明確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分工與銜接,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加強了基礎訓練和能力培養,使軍隊院校教育沿着正確方向健康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軍事戰略方針為依據,以教學為中心,為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軍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院校教育與部隊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為軍隊建設服務,適應和平時期部隊建設的需要,適應未來戰爭需要的辦學思想。把培養人才的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以保證軍隊指揮權掌握在忠誠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人手中。按照部隊人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實行多層次、多規格、多種形式辦學,有計劃、按比例地為軍隊建設培養人才。繼承和發揚“抗大”的光榮傳統,堅持從嚴治校、嚴謹治學,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堅持艱苦奮鬥、羣眾路線,樹立良好的校風,成為部隊的表率。世界各國軍隊體制編制不同,軍事教育的培訓體制和結構也有所不同。通常實行初、中、高級教學體制和指揮軍官與專業技術軍官分訓體制,分別在指揮院校和專業技術院校完成。士官培訓在士官學校和軍官院校士官班進行。指揮院校實行初級、中級、高級三級培訓體制,分別培訓排、團、軍職指揮軍官。三級指揮院校形成相互分工、相互銜接、逐級深化的指揮軍官教育體系。初級指揮院校培訓初級指揮軍官,即各類排職軍官。對入校的青年學生和優秀士兵,按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3個教育層次,實施系統的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完成從青年學生或優秀士兵向合格軍官的轉變,學制分別為2年、3年、4年。中級指揮院校培訓團職指揮軍官及相應參謀人員。對入學的經初級指揮院校培訓的營職軍官,實施進修性專業教育,學制1~2年。高級指揮院校即國防大學,培訓集團軍(軍)職以上指揮軍官及高級參謀人員。招收經中級指揮院校培訓的陸軍、海軍、空軍師、旅職指揮軍官,實施高層次的軍事、政治、後勤綜合教育,學制1年以內。指揮院校除培訓排、團、軍三級指揮軍官外,連、營、師等各級指揮軍官在任職期間和晉升之前,也進院校短期輪訓或進修,進行崗位培訓和補充新知識,時間半年左右。中、高級指揮院校開設研究生教育,招收具有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現職軍官,學制2~3年,實施高級專門人才的基礎訓練,研究軍事理論和軍事學術,分別培訓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軍事理論研究人員、高級參謀人員和軍事教員。專業技術院校分中等和高等兩類。按照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個層次,培訓專業技術軍官和文職幹部。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招收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優秀士兵和青年學生及部分軍官,實施系統的基礎教育,學制2~6年,分別完成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及相應職務的基礎訓練,畢業後擔任各類技術使用、裝備維修和醫務軍官及文職幹部。專業技術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招收具有學士和碩士學位的部隊和地方專業人員,學制2~3年,實施高級專門人才的基礎訓練,進行科學研究,培養裝備論證、使用維修高級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高級醫務人員和院校教員。士官學校和軍官院校的士官班培訓軍士長,招收初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優秀男性義務兵,學制3年,實施中專、大學教育層次的基礎教育和崗位訓練,畢業後任命為軍士長。教學內容根據培養目標、訓練對象、學制等確定。①在指揮院校,初級指揮院校主要講授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軍事技術和軍事理論專業,紮實打好學員政治思想、科學文化、軍事專業、管理教育、身體素質基礎。教學方法以啓發式為主,注重實際能力的訓練,加強實驗、實習、現地作業、實兵演練等。中級指揮院校主要教授團、師戰術和政治工作,進修有關軍事專業課程,定向培養。採取啓發式與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討論式為主。高級指揮院校主要學習和研究戰略、戰役理論,國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教學方法以自學為主,研究式和討論式相結合。②專業技術院校設置政治理論、軍事課程及科學文化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課程。注重實驗、實操、實作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課程實習、部隊實習、畢業實習等。在紮實打好基礎的同時,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部隊實際問題的能力。通常由統帥部、軍種、兵種和軍區的軍事教育機構負責教育管理,有的國家設有教育管理的專門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中央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下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和軍種、兵種,軍區分級對院校進行宏觀指導和管理。院校實行黨委統一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按院(校)、系(大隊)、學員隊三級實施分工管理。院校的教學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和質量控制。教學計劃是組織實施教學的基本依據,規定了培養目標、培訓對象、學制、課程設置、教學時間和教學要求,由上級根據部隊建設和戰爭需要制定頒發。院校根據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實施計劃、課程表和教學保障計劃等。為保證教學計劃順利實施,院校採取了系統的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控制措施。建立了會議、檢查考核、登記統計、請示報告、安全保密、值班、獎懲和教員學員管理等制度。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實行啓發式、討論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廣泛運用模擬訓練和電化教學手段,把開發智力、培養能力貫穿於教學全過程。發揮教員和學員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提高教學質量。院校對學員實行嚴格正規的學籍管理。通過嚴格的入學考試、學業考核,實行錄取、升級、獎懲等制度,畢業前對學員素質進行全面考核。軍隊院校基本建設是院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①教員隊伍建設。教員是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基本力量。院校注重建設一支數量適當、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員隊伍,依靠廣大教員辦好院校。教員從部隊熱愛軍事教育事業、具有實踐經驗、有較高學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的軍官和院校畢業學員中選調,經相應培訓、考核合格後任教。根據國家學位制度,對教員實行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等專業職務任命制和聘任制。採取多種形式有計劃地組織教員進行業務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員素質。②教材建設。院校重視建立科學化、系列化的教材體系,不斷提高教材質量。全軍院校通用的教材,由總部組織編寫;部分院校通用的教材,由上級領導機關組織編寫;專用教材,由各院校自行編寫。有些課程也選用地方院校相應教材。③教學設施、設備建設。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實習室、專業教室、電化教學室、教學醫院、訓練場地、電子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和模擬教學系統的建設,部分院校編配了教練部隊、分隊,以配合教育訓練,為教學、科研創造了良好條件。科學技術的發展、軍事思想的變化和武器裝備的更新,對軍隊院校教育產生了直接影響。未來的軍事人才,特別是中、高級指揮軍官,不僅應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度的戰略意識,而且應當是既懂軍事、政治,又懂後勤、裝備;既具備比較廣博的軍事學識,又掌握一定軍事技術的新型人才。軍隊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還必須具備較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高新科技知識和較強的實際技能。院校結構將由單一型向綜合型方向發展,逐步實行指揮與技術合訓,軍事、政治與後勤、裝備合訓。隨着知識更新的週期越來越短,軍事人才不能僅僅接受一次性教育,還必須不斷學習,多次進修,這就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繼續教育體系,為軍事人才不斷補充新知識創造條件。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軍隊院校教育教育發展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寫入中央決議,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這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軍事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為加強軍事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引領。當前,部隊練兵備戰熱潮蓬勃興起,軍隊院校改革向縱深推進,軍事職業教育改革穩步開局,必須抓住這一歷史契機,準確把握三位一體的座標方位、本質內涵和建設重點,充分發揮三位一體培養軍事人才的整體效能,打造支撐強軍偉業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方陣。 [1] 
2019年5月,中央軍委批准,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軍事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推動軍事職業教育與軍隊院校教育結合、與部隊訓練實踐融合。軍事職業教育作為軍事人才培養大平台,對軍隊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實踐具有支撐服務、補充拓展、助推增效作用。 [3] 
2020年6月16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簽署命令,發佈新修訂的《軍隊院校教育條例(試行)》,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整體重塑軍隊院校教育管理體系,科學劃分各級職責界面,推動落實院校優先發展戰略。貫徹政治建軍要求,強化姓軍為戰導向,優化新時代軍隊院校教育基本佈局,規範院校教學工作、科學研究的定位要求和主要任務,明確院校領導、教員、學員的標準要求,突出政治能力培養,推動一切辦學活動聚焦能打仗、打勝仗,為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提供堅強保證。着眼新型院校體系運行和新型軍事人才成長成才特點規律,堅持改革創新,大力推進軍隊院校教育理念、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拓展完善招生、保障、交流合作等支撐制度,建立健全新體制下院校內部管理運行機制。 [4] 

軍隊院校教育教育職能

軍隊院校教育是軍事人才培養主渠道,重在固本強基。軍隊院校教育在軍隊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軍隊院校教育的優勢,在於理論積澱厚實、知識技術密集、人才資源集中、思想交流活躍。軍隊院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傳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思維方法、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從效果看,軍隊院校教育對人才成長髮展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效用持久深遠。
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三駕馬車”,既彼此聯繫、相互貫通,又功能各異、各有側重,三者有機統一於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生動實踐。
軍隊院校教育突出抓內涵、強基礎。
部隊訓練實踐突出抓對接、促轉化。
軍事職業教育突出抓試點、帶全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