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實踐

鎖定
軍事實踐,人們能動地進行軍事鬥爭的活動。包括進行軍事建設、準備戰爭和實施戰爭等全部活動。是一種特殊形態的社會實踐。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軍事實踐對於人們的軍事認識起着決定作用,是軍事理論的來源和基礎,是軍事理論發展的動力,也是檢驗軍事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在戰爭時期,軍事實踐的基本形式是進行戰爭、戰役和戰鬥;在和平時期,軍事實踐的基本形式是國防建設、軍隊建設和戰爭準備活動。進行系統嚴格的軍事訓練,特別是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實施軍事演習,是和平時期軍事實踐的重要內容,對完善和發展現代軍事理論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1] 
中文名
軍事實踐
所屬學科
軍事學
發佈單位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釋    義
人們能動地進行軍事鬥爭的活動
軍事實踐的主體是從事軍事活動的人。軍事主體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與軍事目的,運用必要的手段作用於實踐對象(客體)構成軍事實踐活動。軍事實踐的總目的在於贏得或制止戰爭,以實現一定階級、民族、國家或政治集團的政治目的。無產階級軍事實踐的目的在於奪取政權和保衞政權,並最終消滅一切戰爭,實現人類的永久和平。軍事實踐是軍事認識的基礎,並受軍事認識的指導。戰爭是最基本的軍事實踐。在原始社會末期,部落及部落聯盟間為了血親復仇或爭奪生存條件而引起的暴力衝突是軍事實踐的最初萌芽。進入階級社會後,戰爭成為經常發生的事情,以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實踐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特殊的社會實踐領域,其內容和形式也隨着社會歷史發展、政治關係變動和科學技術進步而日趨複雜多樣。現代軍事實踐是準備和實施現代戰爭的一切活動的統稱,具有多種內容和形式。軍事實踐可分為戰爭實踐和非戰爭軍事實踐。戰爭實踐是運用包括武裝力量在內的各種戰爭力量,以暴力的方式來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各種力量特別是軍事力量在戰爭中的實際運用,如戰役、戰鬥以及各種作戰保障活動等。它是軍事實踐最基本的形式和最核心的內容,也是其他各種軍事實踐最重要的依據,是戰爭認識和一切軍事認識的基礎及檢驗標準。非戰爭軍事實踐又可分為兩類:①軍隊和國防力量建設,如軍事理論與軍事科技創新、軍事制度與軍事文化建設、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軍事物資的徵集和供應、軍事教育訓練等。②非戰爭軍事行動,如軍事危機管理、國際維持和平行動、軍事援助、軍事派駐、軍事談判、軍備控制與裁軍、反恐怖行動、搶險救災、緝私、掃毒等。在當代,隨着信息化戰爭形態的出現和發展,戰爭實踐與非戰爭軍事實踐的界限在一定意義上日趨模糊,出現了一些被稱為“預戰爭”“亞戰爭”“準戰爭”的軍事實踐活動。因此,應該拋棄將戰爭實踐與非戰爭軍事實踐截然割裂開來的僵化思維方式,從系統論和整體性的高度來認識軍事實踐。軍事實踐作為人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主要包括軍事實踐主體、軍事實踐客體和軍事實踐手段等基本要素。軍事實踐主體是軍事實踐活動的物質承擔者和主導力量,可分為三種類型:個體型軍事實踐主體,是指在一定的軍事系統中相對獨立地進行軍事實踐活動的個人;集團型軍事實踐主體,是指從事軍事實踐活動的羣體;社會型軍事實踐主體,是指一定階級、民族、國家、政治集團以及多國聯盟等。軍事實踐客體是與軍事實踐主體相對應的範疇,是軍事實踐主體從事實踐活動時所指向的對象,主要指現實的或潛在的敵方軍事力量,又可分為物質客體、制度客體、精神客體三種基本類型。在準備戰爭的軍事實踐活動中,客體主要是己方的軍事力量;在實施戰爭的軍事實踐中,主要的、最終的軍事實踐客體是現實的和潛在的敵方軍事力量。軍事實踐手段是軍事實踐主體作用於軍事實踐客體所使用的工具和採用的方式,包括各種軍事力量和在軍事行動中所採用的各種方式等。現實的軍事實踐活動是軍事實踐諸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軍事實踐主體根據需要確定軍事實踐的目的和對象,選擇軍事實踐的手段和方式,並且通過能動的活動把軍事實踐的諸要素聯結起來,結果表現為戰爭的勝負和軍事力量建設的成敗。軍事實踐具有客觀現實性,是一種感性的物質活動,主體、手段和對象都是可感知的客觀實在;軍事實踐具有自覺能動性,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能動活動;軍事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以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為前提,隨着社會歷史條件的發展而發展。除此之外,軍事實踐還具有以下特點:①對抗性。軍事實踐是敵對雙方直接的或間接的對抗行動。軍事實踐的敵對雙方都把戰勝、消滅對方作為自己的活動目的。不僅在戰爭中是如此,就是在和平時期的軍事力量建設活動中也是如此。②暴烈性。軍事實踐的主要形式是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是暴力手段的運用。在戰爭中,敵對雙方往往把暴力的運用推向最大限度,使鬥爭異常尖鋭、殘酷。③多變性。在戰爭過程中,敵對雙方都不斷地針對對方的行動變換自己的行動,再加上大量的偶然因素起作用,使戰爭情況變化多端,戰爭中的軍事實踐活動也隨之經常處於不確定的、急速的、劇烈的變化之中。在和平時期軍事力量建設過程中,軍事實踐活動也會隨着武器裝備、國際戰略形勢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由於現實的或潛在的對抗在和平時期依然存在,因此軍事實踐活動的變動性仍然強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④風險性。軍事實踐是敵對雙方的生死搏鬥,而戰爭尤其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險象環生的領域,不僅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和財力,而且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軍事實踐的結果所涉及的往往不是一般的利害得失,而是關係到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乃至國家、民族或政治集團的生死存亡,較之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具有更大的風險性。⑤集團性。軍事對抗是在組織為武裝集團的人羣之間進行的,要求將個體力量聯結為整體的力量而發揮作用,強調武裝集團的整體功能。因此,軍事實踐要求軍事實踐主體保持高度的集中統一和嚴格的組織紀律,以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軍事實踐是軍事認識產生的源泉和發展的動力。軍事實踐為軍事認識提供客觀材料,並不斷給軍事認識提出新的課題,推動軍事認識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軍事實踐還是軍事認識的目的,軍事認識必須滿足軍事實踐的需要,為軍事實踐服務。軍事實踐又是檢驗軍事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軍事認識對軍事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軍事實踐提供指導思想,確立實踐目標,制定實踐方案,從而制約着軍事實踐活動的成敗。軍事認識的每一次科學抽象、突破和更新,都會促使軍事實踐向新的階段發展。軍事實踐和軍事認識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軍事實踐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有密切聯繫。軍事實踐受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社會實踐活動的制約和影響,並對其具有不同程度的反作用。社會的政治生活,從根本上影響和制約着軍事實踐活動,軍事實踐活動最終要服從和服務於一定階級、國家的政治目的;而軍事實踐的成敗,又對社會的政治生活產生深刻影響,甚至直接關係到階級、國家的生死存亡。社會的經濟生活構成了整個軍事實踐活動的基礎,經濟力量制約軍事力量建設的規模和速度、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並且作為重要因素之一規定着戰爭力量的強弱;而軍事實踐活動又可以反過來促進或延緩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的發展狀況也制約着軍事實踐活動,影響着軍事實踐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影響着軍事力量的整體素質;而軍事實踐活動也會對社會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參考資料
  • 1.    熊武一、周家法主編.《軍事大辭海·上》:長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1233頁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