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蹄葉紫菀

鎖定
蹄葉橐吾 多年生草本,高80-200cm。根肉質,黑褐色,多數。莖高大,上部及花序被黃褐色有節短柔毛,下部光滑,基部被褐以枯葉柄纖維包圍。
中文學名
蹄葉紫菀
拉丁學名
山紫菀硬紫菀土紫菀蹄葉紫菀馬蹄紫菀
植物界
菊科
橐吾屬
花果期
7-10月

蹄葉紫菀形態特徵

蹄葉紫菀 蹄葉紫菀
從生葉與莖下部葉具柄,柄長18-59cm,基部鞘狀;葉片腎形,長10-30cm,寬13-40cm,先端圓形,基部彎缺寬,邊緣有整齊的鋸齒;莖中上部葉具短柄,鞘膨大,寬超過於長。總狀花序長25-75cm;苞片草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向上漸小,邊緣有齒;花序梗細,向上漸短;關狀花序多數,輻射狀;小苞片狹披針形;總苞鐘形,總苞片2層;舌狀花5-9,黃色,舌片長圓形,先端鈍圓;管狀花多數,冠毛紅褐色,短於管部。瘦果圓柱形,長6-11mm,光滑。

蹄葉紫菀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2700m的水邊、草甸、山坡、灌叢、林緣及森下。

蹄葉紫菀分佈範圍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蹄葉紫菀主要價值

【來源】菊科橐吾屬植物蹄葉橐吾Ligularia fischeri Turcz.的根部。秋季挖根,除去泥土雜質,曬乾。 [1] 
【性味歸經】苦,温。
【功能主治】潤肺,化痰,止咳。支氣管炎,咳喘,肺結核,咯血。
【用法用量】 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性狀鑑別 根莖橫生,為不規則塊狀,上方有莖基痕及殘存葉柄,下方密生多數細長的鬚根。很長3-10cm,直徑0.1-0.15cm,集成馬尾狀或扭曲成團塊狀;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密生黃色或黃棕色短絨毛,有縱皺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淺黃色木心。有特殊香氣,味辛辣。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略呈多角形,黃棕色,壁木栓化,常延伸成細長的單細胞毛,黃棕色,短的呈乳頭狀突出,長的可至1000μm以上,寬11-23μm。表皮下有1列栓化的下皮細胞。皮層約為20列類圓形薄壁細胞,其中有離生油室4-6個,內徑68-132μm,並與中柱內的韌皮部相對;內皮層凱氏帶明顯。中柱初生木質部4-6原型,中心通常無髓。
藥理作用
祛痰、鎮咳作用:小鼠酚紅法實驗,蹄葉橐吾濃縮水煎劑10g(生藥)/kg灌胃,有明顯的祛痰作用;濃縮水煎劑20g(生藥)/ kg、水煎劑6g(生藥)/kg及揮發油乳劑500g/kg灌胃對小鼠氨氣致咳均未表現出明顯的鎮咳作用。採用二氧化硫刺激法,鹿蹄橐吾乙醇提取物15g/kg給小鼠灌胃,鎮咳率為53%。
鑑別方法
1.取該品2g,加乙醚或甲醇10ml,浸漬過液,濾過,取濾液滴在濾紙上,置紫外光(254nm)下觀察,顯黃色或淡黃色熒光斑點。2.取該品粗粉2g,置50ml錐形瓶中,加蒸餾水20ml,置60℃水浴上,加熱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置試管中,用力振搖1分鐘,產生少量泡沫,在10分鐘內逐漸消失。(檢查皂甙)3.取該品粗粉2g,置50ml錐形瓶中,加乙醚15ml,密塞振搖,浸漬1小時,濾過。取濾液4ml,蒸去乙醚,殘渣溶於醋酐1ml中,滴加濃硫酸1滴,呈現紫紅色,逐漸變紫黑色。(檢查甾薄類)4.取上述乙醚浸液4ml,蒸去乙醚,殘渣溶於甲醇1ml中,加2,4-二硝基苯胼試液1ml,加熱後析出黃色沉澱,但容器邊緣現紫色。(檢查酮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