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跳蛙

(埃德加·愛倫·坡創作的短篇小説)

鎖定
《跳蛙》(《Hop-Frog》)是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創作的短篇小説,首次發表於1849年3月17日。 [1] 
《跳蛙》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宮廷的底層小人物的復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沒有名字,只有着綽號“跳蛙”的小丑,而綽號“跳蛙”正是當權者對這個可憐的矮子和瘸子的戲稱。跳蛙和同伴屈麗佩泰作為俘虜被進獻給國王,繼而成為國王的弄臣,也就是供其逗樂消遣的對象。在備受羞辱和踐踏之後,跳蛙策劃了化裝舞會上“八個帶鐵鏈的猩猩”的狂歡,藉機燒死了當權者,並順利地逃出皇宮,返回故鄉。 [3]  《跳蛙》映射了愛倫·坡自身的心理情境與預期,昏庸國王被跳蛙燒死,正應驗了小説中的“凡傷我者,必遭懲罰”,這也是愛倫·坡憤世嫉俗情緒的自我發泄。 [1] 
作品名稱
跳蛙
外文名
Hop-Frog
作    者
埃德加·愛倫·坡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字    數
約6000字 [6] 
發表時間
1849年3月17日

跳蛙內容簡介

跳蛙是個專業小丑,不僅僅是個傻子,還是個矮子和瘸子。跳蛙走起路來,一半像跳,一半像扭,國王一見到他就樂不可支。屈麗佩泰是個跟跳蛙差不多矮小的年輕姑娘,長得骨肉均勻,還是個出色的舞蹈家。兩人的家鄉近在毗鄰,當初御前有位常勝將軍,把他們分別擄來,進貢國王。這兩個小俘虜同病相憐,十分親熱,不久就結成了兄妹。有一次,國王決定舉行一次化裝舞會。跳蛙和同伴屈麗佩泰奉旨前來侍候的時候,恰逢國王與眾臣飲酒作樂,國王知道跳蛙不愛喝酒,因為一喝酒,他就會發酒瘋。但國王好搞惡作劇,強迫跳蛙喝酒。屈麗佩泰苦苦哀求國王開恩,饒她夥伴這遭。昏君雙眼圓睜,一言不發,使勁把她推開,將滿滿一杯酒潑在她臉上。跳蛙受此刺激,忽然心血來潮,想出了個絕妙主意,誘騙國王與七位大臣扮演“八個帶鐵鏈的猩猩”遊戲。國王和七位大臣先被裹上窄小的彈力布襯衣襯褲,再浸透柏油,柏油上面粘了厚厚一層麻。接着又取來長長一條鐵鏈,把國王和七位大臣一一綁好。國王等人一衝進化裝舞會的大殿,來賓們立刻亂作一團。不過國王一進大殿,就下旨將四門鎖上了,而且按照跳蛙的意思,把門上鑰匙全藏在國王身上。由於黏着的亞麻和柏油都很容易着火,跳蛙藉着辨認他們身份的機會,用火把他們引燃了。國王等人全都燒着了,在場的人在下面愣愣望着,嚇得戰戰兢兢,可就是無能為力。大殿裏亂得不可開交,來賓們卻無從逃命。跳蛙復仇之後,與屈麗佩泰就此不見人影。 [1] 

跳蛙創作背景

埃德加·愛倫·坡一生生活在弗吉尼亞州——美國南方最大的蓄奴州之一。他的母親早亡,後來,由約翰·愛倫夫婦撫養。約翰·愛倫屬於南方的貴族,蓄有眾多奴隸,愛倫·坡也一直受一名名為朱迪絲的女黑奴照料。1829年,愛倫·坡曾替姑姑賣過一個黑奴。26歲時,愛倫·坡加入《南方文學信使》,成為一名編輯、評論員,對大眾文化與社會動態的瞭解可謂及時全面,經他過目的親奴、廢奴文章難以計數。1831年8月,弗吉尼亞州還發生了以耐特·特內為首的奴隸起義,在弗吉尼亞州引起巨大反響。發表於1849年的《跳蛙》與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廢奴運動關係密切。 [2] 
《跳蛙》原名為《八個帶鐵鏈的猩猩》,故事來源於法國的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1393年,法國國王查理六世和五位貴族在一次婚宴的化裝舞會上裝扮相似,並且用繩索互相串聯起來,以此娛樂眾賓客。旁觀的貴族們異常好奇,其中一位拿着一個火把湊近他們,想逐個辨認出他們。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好奇心釀成了一場災禍,由於火把過於靠近他們,火把燃着了串在一起的六個人,其中四人被燒死,只有國王和一個貴族倖免於難。受此啓發,愛倫·坡創作出了《跳蛙》。 [1] 

跳蛙人物介紹

跳蛙
跳蛙和同伴屈麗佩泰作為俘虜被進獻給國王,繼而成為國王的弄臣。跳蛙是國王的專業小丑,凡是小丑,十之八九長得肥頭大耳,笨手笨腳。跳蛙不僅僅是個傻子,其實還是個矮子和瘸子。跳蛙走起路來,一半像跳,一半像扭,國王一見到他就樂不可支,御前七位大臣看他走路不同常人,商定賜他“跳蛙”的名字。跳蛙兩腿長得畸形,但是造物主似乎為了彌補他下肢的缺陷,特地賜給他力大無窮的雙臂,無論樹木繩索一類可以攀爬的東西,他都能在上面表演不少身手矯捷的絕技,跟松鼠猴崽不相上下。跳蛙心思尤其巧妙,善於準備舞會節目,編排新奇角色,張羅服裝,因此每逢宮廷中舉行化裝舞會之類的盛會,都離不開跳蛙和屈麗佩泰兩人的創意與導演。在一次化裝舞會前夕,跳蛙和屈麗佩泰奉旨前來侍候的時候,恰逢國王正和七位大臣飲酒作樂。國王知道跳蛙不愛喝酒,因為一喝酒,跳蛙簡直就會發酒瘋,但國王偏偏強迫跳蛙喝酒。跳蛙醉得迷迷糊糊,反而愈發激起了國王的樂趣。屈麗佩泰哀求國王開恩,卻遭國王無情愚弄,這反倒激發了跳蛙的靈感。他抖擻精神,提出了化裝舞會的計劃:八個帶鐵鏈的猩猩。跳蛙在化裝舞會,用火把國王和御前七位大臣引燃了。跳蛙復仇之後,與屈麗佩泰就此不見人影。 [1]  [3] 
屈麗佩泰
屈麗佩泰是個年輕姑娘,跟跳蛙差不多矮小,長得骨肉均勻,還是個出色的舞蹈家。屈麗佩泰和同伴跳蛙作為俘虜被進獻給國王,繼而成為國王的弄臣。屈麗佩泰貌若天仙、身材優美、舞姿非凡,所以備受傾慕與寵愛,在宮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傾慕和寵愛,似乎是對性掠奪、性剝削的一種暗示。在一次化裝舞會前夕,屈麗佩泰因不愛喝酒的跳蛙被國王強迫喝酒,醉得迷迷糊糊,而哀求國王開恩,卻遭國王的無情愚弄,這反倒激發了跳蛙的靈感。跳蛙提出了“八個帶鐵鏈的猩猩”的計劃。跳蛙在化裝舞會,用火把國王和御前七位大臣引燃了。跳蛙復仇之後,屈麗佩泰與跳蛙就此不見人影。 [1]  [2]  [3] 
國王
國王是一位生性愛好娛樂的人,而且有點過了頭。他不但特別讚賞笑話講得下流,而且偏好實際演練,搞惡作劇更合他胃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肚子長得像牯牛,頭大如笆斗,滿朝文武卻把國王當作數一數二的美男子。在一次化裝舞會中,國王同御前七位大臣一起被跳蛙用火引燃。 [1] 
七位大臣
國王的御前七位大臣全是出名的説笑專家,不但是無與倫比的小丑,還是腦滿腸肥的宦官。御前七位大臣愛娛樂,且沒有絲毫愛心,註定了他們終將受到報復。在一次化裝舞會中,御前七位大臣同國王一起被跳蛙用火引燃。 [1] 

跳蛙作品鑑賞

對一切不公正的勢力進行報復
《跳蛙》映射了埃德加·愛倫·坡自身的心理情境與預期,因為愛倫·坡自幼就失去了雙親,所以生性敏感;也正因為得不到温暖,沒有安全感,所以他不得不以幻想來填充自己孤寂的心靈。《跳蛙》中昏庸國王被又瘸又矮的小丑“跳蛙”燒死,正應驗了小説中的一句話“凡傷我者,必遭懲罰”。這也是愛倫·坡憤世嫉俗情緒的自我發泄。他自恃才智出眾,未獲知遇,滿腹牢騷,更兼命運不濟,呼天不靈,叫地不應。雖然他認為他的一切都被世人嘲笑,但他依然對未來充滿熱切的希望,埋頭寫作,以想象從現實世界逃遁到另外一個異樣的世界,並期望藉助白日夢——寫作來對一切不公正的勢力進行報復。 [1] 
呼應美國廢奴浪潮
在《跳蛙》中,埃德加·愛倫·坡沒有用過“黑”“白”“奴隸”等詞,但卻在字裏行間佈下了大量的文化政治語碼,與19世紀美國廢奴浪潮構成呼應。小説主人公是一個侏儒、瘸子,一個未知國度國王的僕人,由於他“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走路”,走起路來“既像跳,又像扭”,所以,國王的七位大臣“賜予”他“跳蛙”這一名號,誰也不知道他本來的名字。在內戰前的美國南方,黑奴從生至死沒有名字,不登記在冊,因為他們被視作一種財產、物。跳蛙在外形上活像一個猩猩,不僅走起路來像跳又像扭,而且有一雙“滿是大塊肌肉的胳膊,孔武有力”,甚至可以輕鬆、嫺熟地在“樹上、繩子上或是任何可以攀爬的東西上”歡騰跳躍、表演雜技。文中説,實際上他更像“一個猴子,而非青蛙”。在當時許多白人的心中,黑奴的形象大概也是如此。當時,美國科學界甚至認為,黑人與猩猩、猴子是一類動物。
跳蛙的家鄉在“一個沒有人聽過的地方”,離他國王的家“有很遠的一段距離”,他還有一個異性夥伴,名叫屈麗佩泰,也是一個侏儒,他們的家鄉毗鄰,一同被“國王手下的一個常勝將軍強行從家中帶走”,並“作為禮物送給了國王”。在17、18世紀,從印度洋出發開往北美殖民地的一艘艘販奴船上,可能不只有跳蛙、屈麗佩泰,還有更多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所以,在下文中,國王對跳蛙説:“為你那些失去的朋友乾了這一杯”。跳蛙之所以為奴,還因為他承受着奴隸一樣的待遇。在王宮裏,他是一名小丑,以逗國王開心為天職。由於他無法正常走路,“走路時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國王覺得那模樣實在可笑,同時,他又十分會講笑話、找樂子,所以,實際上他是國王最喜歡的一個小丑。每當國王想哈哈大笑時,就會把他和屈麗佩泰招來,講笑話、猜謎、惡作劇,偶爾,國王會賜予他們一份眾人期羨的酬勞——“皇桌上掉下來的麪包屑”。國王實在是一個以逗樂為生的人,所以,跳蛙幾乎不得一日安寧,而且,一旦他沒把國王逗開心的話,準得捱上一頓辱罵和毒打。國王是一個“暴君”與“禽獸”,“挺着將軍肚,頂着大腦袋”,“肥胖、油膩”。這是對“主人”的一種魔鬼化敍述。
《跳蛙》的上半部分運用了廢奴主義修辭,或許愛倫·坡不願流露出太多的政治文化傾向,怕破壞他的“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但《跳蛙》與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海爾德列斯的《白奴》運用的是一模一樣的寫作套路:主人公善良、順從,天天遭受主人的責備、辱罵與毒打,不停地被轉手、買賣,骨肉分離,妻離子散。
《跳蛙》的最後一幕是:“八具惡臭、焦黑、醜陋的屍體燒成一團難以辨認,吊在鐵鏈上搖來搖去”。這八具搖盪在空中的屍體,在愛倫·坡的恐怖“效果美學”上達到了頂峯,也抵達了愛倫·坡對美國南方奴隸制之思考的終點——這出悲劇的發生到底是誰之過。是因為國王對跳蛙的奴役還是是因為跳蛙的復仇“太過了”,抑或國王太過信任跳蛙,解開鎖鏈,讓他獲得了自由。1865年,美國的黑奴解放了。然而,種族歧視與衝突依然是美國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膚色作為一種身份的阻隔似乎更勝於封疆之界。 [2] 

跳蛙作品影響

衍生作品
1964年,Roger Corman執導、文森特·普萊斯(Vincent Price)主演的電影《紅死魔的假面舞會》(《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上映,該片劇情改編自埃德加·愛倫·坡的《跳蛙》《紅死魔的面具》等小説,該片中燒死帕特里克·梅吉(Patrick Magee)裝扮的猿猴的侏儒小丑的原型是出自《跳蛙》中的角色。 [4] 

跳蛙作者簡介

埃德加·愛倫·坡 埃德加·愛倫·坡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年1月19日生於波士頓,逝於1849年10月7日。埃德加·愛倫·坡是美國19世紀詩人、小説家和文學評論家,是美國浪漫主義思潮的主要參與者。父親戴維·坡和母親伊麗莎白·阿諾德·坡都是劇團的演員。1歲時父親便離家出走,次年母親因肺癆去世,他隨後被裏士滿一家蘇格蘭富商收養,改姓愛倫。1826年,愛倫·坡進入弗吉尼亞大學學習古典語言與現代語言,在此期間染上賭博的惡習,債台高築。因養父拒絕替他償還賭債,進入大學僅1年後,愛倫·坡便以生活費不足為由從弗吉尼亞大學退學,離開養父母家去了波士頓,並於1827年5月應徵加入美國陸軍,後又進入西點軍校。在軍隊服役時的愛倫·坡已在文學上初顯鋒芒,受人資助出版了兩部詩集。1831年,愛倫·坡被西點軍校開除後,去紐約並出版了他的第3部詩集,同時開始寫評論性文章和短篇小説,正式開啓了他的文學生涯。他是美國第一位僅靠寫作謀生的作家,但因當時版權法的缺失而得不到應有的稿酬,生活窮困潦倒。早期在詩歌上做過一些嘗試之後,愛倫·坡將創作興趣轉向散文。他是美國短篇小説最早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短篇大致分為兩類:恐怖小説和推理小説,代表作主要有《怪異故事集》《鄂榭府崩潰記》《莫格街兇殺案》《黑貓》《一桶白葡萄酒》《泄密的心》等。 [5] 
參考資料
  • 1.    朱振武主編.愛倫·坡小説全解:學林出版社,2008.1:138-141
  • 2.    張虎.愛倫·坡的《跳蛙》與美國廢奴運動[J].當代外語研究,2013(01):68-72、78.
  • 3.    徐薇.《跳蛙》的狂歡化特徵及其意義[J].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21,37(01):90-92.
  • 4.    史蒂文·傑伊·施奈德著.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電影: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2:432
  • 5.    南健翀,王菲菲,賈宏濤編.英美名詩鑑賞: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21.08:330
  • 6.    (美)埃德加·愛倫·坡著;陳良廷等譯.愛倫·坡小説精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6.01: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