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桶白葡萄酒

鎖定
《一桶白葡萄酒》是美國作家愛倫·坡創作的短篇小説。
《一桶白葡萄酒》藉助陰森詭異的氛圍的烘托,講述了復仇心切的沒落貴族蒙特裏梭成功誘騙自大刻薄的新興貴族福圖納託,並最終將其置於死地的故事。小説通過環環相扣的情節設計、緊湊的敍事節奏及人物間充滿敵意與殺氣的對話將讀者的恐懼承受力一次次推向極致,引起讀者心靈上的震顫。 [1] 
作品名稱
一桶白葡萄酒 [2] 
外文名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作    者
【美】愛倫·坡 [2]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846-11 [2] 
字    數
4200

一桶白葡萄酒內容簡介

《一桶白葡萄酒》是一篇以刻畫人物隱晦的心理活動見長的復仇類短篇小説。小説中共有兩個主人公——蒙特裏瑟與福圖納託。蒙特裏瑟是五十年前的謀殺者也是小説現在的敍述者及敍述人物,福圖納託則是謀殺事件的受害者。小説開篇是通過蒙特里瑟之口説明謀殺原因,即福圖納託傲慢無禮,對“我百般迫害”和“侮辱”,以致“我”難以忍受。在狂歡節之夜,蒙特裏瑟以鑑別白葡萄酒真偽為誘餌將福圖納託騙進家中地窖,並把他封死在地窖最深處的壁室內。 [2] 

一桶白葡萄酒人物介紹

蒙特裏瑟
《一桶白葡萄酒》塑造了蒙特裏瑟這樣一個工於心計、老謀深算的人物。 他堅守家訓“凡傷我者,必遭懲罰”,藉口福圖納託曾侮辱過他而發誓報復,處心積慮要置之於死地。 他執行復仇計劃時頭腦清晰,從容不迫,更是頻頻利用語義反諷的手法,巧妙地既將真實意圖和盤托出,又不讓受害者起半點疑心,將福圖納託隨心所欲地玩弄於股掌之上,以從中得到更大的復仇快感和樂趣。 [3] 
福圖納託
福圖納託的名字“Fortunato”,本是幸運的意思,卻有了完全相反的意義—福圖納多被活埋致死的悲劇色彩。幸運和不幸的強烈反差,這就是坡成功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所達到的獨特效果。而福圖納託小丑似的服裝以及叮噹作響的鈴鐺,本是滑稽可笑的,卻也與他最後的悲慘命運形成對比,隨着時間的推進,鈴鐺聲的時不時地出現,既營造了一種恐怖氣氛,又表明福圖納託的生命逐漸消亡。 [4] 

一桶白葡萄酒作品鑑賞

一桶白葡萄酒作品主題

當福圖納託發現他每一次掙扎和怒吼都讓蒙特裏瑟更加激動,而試圖喚醒蒙特裏瑟內心善意的嘗試失敗時,他沒有求饒而是選擇了用沉默來保持自己的尊嚴。蒙特裏瑟緩慢謀殺的口的在於讓福圖納託受到更多的羞辱,他自己即可扮演居高臨下的道德審判者的角色一掃一直壓抑的嫉妒和自卑。然而福圖納託的沉默讓他恐謊,使他不由得“感到噁心”。雖然他把噁心歸咎於酒窖裏的濕氣重,顯然他企圖獲得心理和道德優越感的謀殺遭到了無情的打擊。福圖納託儘管被害,但他再一次在道德和人格上超越了陰險偏執的蒙特裏瑟。蒙特裏瑟冀望的復仇結果以失敗告終。鑑於蒙特裏瑟與福圖納託表而上的朋友關係,小説最後犯罪者逍遙法外也進一步説明了蒙特裏瑟偽裝技巧之高超。蒙特裏瑟失真的敍述和他最終逃脱罪責構成了對其自身深刻的反諷,進而更好的烘托出他的道德缺陷。小説結尾安排甚為巧妙。作者通過蒙特里瑟之口,説道:“願死者安息吧!”從敍事者的角度來看:蒙特裏瑟在時過境遷自己的生命即將終結時,也許死亡的恐懼讓他產生了微妙的罪惡感;從作者的角度來看:這句祈禱不但表現了蒙特裏瑟的虛偽性,也展示了作者對死者的同情與惋惜。 [5] 

一桶白葡萄酒藝術特色

愛倫·坡的“效果統一論”強調小説中的每一事件、每一細節都必須與預設的效果保持整體一致,因此故事的情節構建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桶白葡萄酒》的情節緊湊,它們都直指小説整體要表現出的恐怖效果。從故事一開始,敍述人蒙特裏瑟向我們介紹他的復仇對象福圖納託的為人及性格,到狂歡節傍晚酒會上,蒙特裏瑟對福圖納託虛榮心的挑撥,再到蒙特裏瑟以謙卑的姿態一步步誘虎出山,將其引向通向死亡的墓穴,各部分情節環環相扣,牢牢抓住讀者閲讀心理,並與讀者的閲讀預期相吻合。而情節的構建又與整個場景的設置和氛圍的烘托相照應,因而當情節進展走向高潮時,小説營造出的恐怖氣氛也愈加濃烈,令人窒息。讀完整個小説,讀者的恐懼感久久揮之不去,小説傳達的恐怖效果在腦海中有了一個完整的展現。因而,小説情節的構建直接影響到效果的整體表達,只有情節設計合理、扣人心絃,讀者才有可能充分感受到小説的預設效果。 [1] 
《一桶白葡萄酒》所渲染的恐怖效果不僅僅來自恐怖的主題與陰森的背景,更多是來自背景、情節和人物心理恰當融為一體後所營造出的整體氛圍。同時,坡在小説中大量運用反諷、象徵、伏筆等手法,並藉此進一步渲染了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圍與復仇主題。 [6] 
坡在《一桶白葡萄酒》中大量運用了哥特手法,圍繞着復仇謀殺主題,描寫極端場景、展現驚人事件、塑造惡魔般人物、探索神秘體驗,成功營造了令人不寒而慄的心靈式恐怖氣氛。採用哥特手法,作者揭示了道德上的邪惡,暴露了人性中的陰暗面,體現了善惡衝突及道德上的探索,激起了恐懼這種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使作品產生了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7] 

一桶白葡萄酒作品影響

《一桶白葡萄酒》是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説完美體現了坡所倡導的短篇小説創作理念。與此同時,小説以其對工業文明的深刻批判,揭示了科技進步與資本主義工業化在提升人類物質條件的同時,對人性帶來的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8] 
《一桶白葡萄酒》這部小説語言精練,作者只提供了必需的信息,沒有一個冗句,故事的開篇便講故事推向了高潮,在讀者的心中留下無限的期待。在主題表達方面,通過對情節的巧妙安排及其它藝術手法的恰當運用作者將故事變得恐怖而驚悚,巧妙地完成對恐懼和死亡主題的表達。同時,作者將讀者引入對人性的深思和反省當中,但卻隻字未提自己的結論,而是以開放的形式引領讀者去思考。也正是這些特徵使得這一區區數千字的故事代代傳閲,為萬人評論。 [9] 

一桶白葡萄酒作者簡介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生於1809年1月19日,逝於1849年10月7日,美國作家,詩人,編輯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思潮時期的重要成員。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説聞名於世,他是美國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驅者之一,又被尊為推理小説的開山鼻祖,進而也被譽為後世科幻小説的始祖。他是第一個嘗試完全依賴寫作謀生的知名美國作家,從而導致貧困潦倒。 [10] 
參考資料
  • 1.    愛倫·坡的“效果統一論”在《一桶白葡萄酒》中的體現 唐荷月,袁方 - 《語文學刊》- 2013年20期
  • 2.    敍述的縫合與裂隙:《一桶白葡萄酒》無意識主體的想象圖景 竇延龍 - 《外國語言文學》- 2014年1期
  • 3.    杜以向.言在此而意在彼——《一桶白葡萄酒》中的語義反諷[J].飛天.2011(16)
  • 4.    楊婷.淺析《一桶白葡萄酒》中的對比藝術[J].青年文學家.2011(14)
  • 5.    郭萌; 馮潔;論愛倫·坡《一桶白葡萄酒》中的道德寓意[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 6.    論《一桶白葡萄酒》的文學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陳健,CHEN Jian - 《懷化學院學報》- 2007年8期
  • 7.    張琪.《一桶白葡萄酒》——心靈式恐怖的哥特小説[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0)
  • 8.    杭花平.《一桶白葡萄酒》中的工業文明批判[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
  • 9.    馮正斌.析愛倫·坡《一桶白葡萄酒》[J].大眾文藝.2010(9)
  • 10.    埃德加·愛倫·坡生平經歷  .網易讀書.09/1019[引用日期201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