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跳(拼音:tiào)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4]  。此字最古形體為小篆,古字形從足,兆聲。跳本義指跳躍,即腿上用力,使身體向上或向前,引申為越過。由於跳的姿勢是一起一落的,所以又引申出波動的意思。 [13] 
中文名
拼    音
tiào
部    首
五    筆
KHIQ(86);KHQI(98) [1] 
倉    頡
RMLMO [1] 
鄭    碼
JIVR [1] 
筆    順
豎、橫折、橫、豎、橫、豎、提、撇、點、提、豎彎鈎、撇、點
字    級
一級(編號:2915) [4] 
平水韻
下平聲·二蕭(tiào) [3] 
筆畫數
7+6(部首+部首外)
統一碼
8DF3 [1] 
筆順編號
2512121341534
四角碼
6211₃ [1]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𧿮、𨁓、𨁔、𨃜

文字源流

文字源流 文字源流
形聲字。“跳”字小篆作圖1,左部為“足”,作形旁表義;右部為“兆”,作聲旁,表音。形旁“足”表示與足部動作有關。跳本義指跳躍,即腿上用力,使身體向上或向前。“兆”本義是古人占卜用的龜甲上的裂紋,與“跳”的本義無關,只表音,不兼義。馬王堆漢墓帛書文字(圖2)將中間的筆畫延長,兩邊變得像“北”字了。楷書中部筆畫變為兩條,形似“兒”。
跳的姿勢是一起一落的,因此“跳”也引申為一起一伏,即跳動或閃動。如火光的閃動或思想等的活動,以及植物的上長或事物的突然出現。由“跳起”的意思引申,“跳”指越過障礙,也可以指抽象意義的跨越。 [13-14]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tiào
動詞
腿上用力,使身體突然離開所在的地方
jump;
leap;
skip
戰國·宋玉《九辯》:“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遠去。”
沙汀《航線》:“浪花不住地從窗口跳進來。”
跳躍;跳高跳水;上躥下跳;雞飛狗跳
物體由於彈性作用突然向上移動
leap;spring
彈跳
一起一伏地動
beat;twitch
魯迅《吶喊·阿Q正傳》:“燭火像元夜似的閃閃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來了。”
肖三《我抬起我的頭》:“我的心和百萬人的心一同跳。
心跳;眼跳;心驚肉跳
越過應該經過的一處而到另一處
《晉書‧劉牢之傳》:“牢之敗績,士卒殲焉。牢之策馬跳五丈澗,得脱。”
魯迅《吶喊‧阿Q正傳》:“阿Q,你怎麼跳進園裏來偷蘿蔔!”
跳級;跳行(háng);跳過
瘸着走路
《尚書大傳》卷五:“禹其跳湯扁……其跳者,踦也。”
快走;疾馳
《史記·荊燕世家》:“澤還兵備西界,遂跳驪至長安。”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跳驅,馳至長安也。”
耍弄;擺弄
漢·張衡《西京賦》:“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
《西避記》第四十一回:“那壁麻一擊小妖,在那裏輪銷舞劍的,跳風頑要。”
拋擲
《南史·王敬則傳》:“宋前廢帝使敬則跳刀,高出白虎幢五六尺,接無不中。”
上冒;冒出
emerge;
send up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韭》:“韭一翦一加糞,又根性上跳,故須深也。”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就如這個馬純上,生平也不會作詩,那裏忽然又跳出他一首?”
橫行
宋·王安石《廣西轉運使孫君墓碑》:“在仁宗世,蠻跳不制。”
宋·葉適《朝散大夫主管衝佑觀鮑公墓誌銘》:“濠歸正人常跳淮暴虜邊,殺人燒屋相繼。”
〈方言〉搞;幹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只好將就弄幾十兩銀子給你,過江舞起幾個猴子來,你再跳。”
沙汀《淘金記》九:“依我看只有這樣,自己挖!你忙不過來,我幫你跳。”
名詞
跳板
明·馮夢龍《掛枝兒‧船》:“新打的船兒其實妙,下了篙,搭上了跳,把客招。”
古房屋建築的斗拱挑出的層次
宋·李誡《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一‧栱》:“每跳之長,心不過三十分;傳跳雖多,不過一百五十分。”
táo
動詞
同“逃”。逃走,逃亡。
flee
《史記‧高祖本紀》:“漢王跳,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
錢基博《辛亥江南光復實錄》:“不為鄉里所容,跳上海。”
tiǎo
通“挑”。挑戰,挑動。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院公雲:】你兩個採了花木還道告你爹爹妳妳去,跳起恁公公來也打你娘。”
通“挑”。挖取
唐·鄭叔齊《獨秀山新開石室記》:“壤之可跳者,布以增徑;石之可轉者,積而就階。”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把鐵鉗拔出他斕斑舌,把錐子生跳他賊眼珠。”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足部】徒遼切(tiáo,今讀tiào)
蹶也。從足兆聲。一曰:躍也。 [8] 

説文解字注

“(跳)蹷也”注:《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曰跳”。
“從足,兆聲”注:徒遼切,二部。一曰:躍也。躍,迅也。 [11]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部】 跳
(tiáo,今tiào)《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並音迢。《説文》:蹶也。一曰躍也。《博雅》:上也。《釋名》:條也,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莊子·逍遙遊》:東西跳梁。《史記·司馬相如傳》:馳波跳沫。王褒《洞簫賦》:跳然復出。《類篇》:或作𨃜。
(táo)又《集韻》徒刀切,音陶。與逃通。《前漢·高帝紀》:漢王跳。注:如淳曰:音逃。謂走也。
(tiào)又徒了切,音窕。《類篇》:挑戰。
(diào)又徒吊切,音調。行貌。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規範提示】“⻊”從“足”分化而來,末兩筆把“足”的撇改豎、捺改提。
【寫法】“⻊”窄“兆”寬,頂部“足”低,底部“兆”低。“⻊”,“止”的短橫在橫中線側。“兆”,豎撇起筆於豎中線,撇尖伸向“⻊”下側,左點在橫中線;乚(豎彎鈎)起筆高於左撇,右側撇、點分寫在橫中線上下。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oɡ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蕭宵

iɑu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蕭宵

iɑ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e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d
ie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iɛ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d
iɛ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d
ie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ie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2]  [12]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三蕭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徒聊切
dʰiɛu
集韻
平聲
下平三蕭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田聊切

平聲
下平六𩫚

開口呼
一等
全濁
徒刀切

上聲
二十九筱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徒了切

調
去聲
三十四嘯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徒吊切

禮部韻略

平聲





田聊切

增韻

平聲





田聊切


去聲





他吊切

中原音韻

陽平
蕭豪

開口呼

次清

tʼiau

去聲
蕭豪

開口呼

次清

tʼiau
中州音韻

平聲
蕭豪





田聊切


去聲
蕭豪





湯料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二蕭


全濁
田聊切
d‘ieu

去聲
十二嘯


次清
他吊切
t‘ieu
分韻撮要
陰去
第十一朝沼照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2]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北京官話
北京
tʰiau
51
去聲

北方官話
濟南
tʰiɔ
21
去聲

中原官話
西安
tʰiau
24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中原官話
西安
tʰiau
55
去聲
西南官話
武漢
tʰiau
35
去聲

西南官話
成都
tʰiau
13
去聲

江淮官話
合肥
tʰiɔ
53
去聲

江淮官話
揚州
tʰiɔ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ʰiau
11
平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晉語
太原
tʰiau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diæ
24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吳語
蘇州
tʰiæ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diɛ
31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吳語
温州
tʰiɛ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tʰiau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tʰiɤ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tʰiɛu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tʰiau
11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客家話
梅縣
tʰiau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tʰiu
21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粵語
廣州
tʰiu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tʰiu
43
陽平

粵語
陽江
tʰiu
24
陰去

閩語
潮州
tʰiəu
213
陰去

閩語
廈門
tʰiau
24
陽平
文讀
閩語
廈門
tiau
11
陰去
文讀
閩語
廈門
tʰiau
51
上聲
白讀
閩語
福州
tʰieu
213
陰去

閩語
建甌
tʰiau
54
平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閩語
建甌
tʰiau
21
上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2]  、《漢語方音字彙》 [10]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23]
  • 2.    “跳”字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1]
  • 3.    平水韻 二蕭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12]
  • 4.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12]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0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463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301-1302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947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93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205
  • 10.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06:193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311
  • 12.    跳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12]
  • 1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52
  • 14.    楊寒梅編著. 圖説漢字五千年[M].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09.05:6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