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路易斯·布魯斯

鎖定
路易斯·布魯斯(Louis Brus),1943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外籍院士,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教授。 [7] 
路易斯·布魯斯於1965年獲萊斯大學化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6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69年—1973年在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服役;1973年—1984年任貝爾實驗室技術人員;1984年—1996年任貝爾實驗室傑出技術人員;1996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教授;1998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3]  ;200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4]  ;2009年當選為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外籍院士;2018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特別研究員;202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2]  [7] 
路易斯·布魯斯主要研究領域為實驗化學物理和納米科學。 [1] 
中文名
路易斯·布魯斯
外文名
Louis Brus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
出生日期
1943年
畢業院校
哥倫比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8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0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9年當選為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外籍院士
202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路易斯·布魯斯人物經歷

1943年,路易斯·布魯斯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 [2] 
1965年,獲美國萊斯大學化學物理學學士學位。
196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1969年—1973年,在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服役,軍銜為中尉。
1973年—1984年,任貝爾實驗室技術人員(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1984年—1996年,任貝爾實驗室傑出技術人員(Distinguished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1996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教授。
1998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3] 
200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4] 
2009年,當選為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外籍院士。
2018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特別研究員。
202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2]  [7] 

路易斯·布魯斯主要成就

路易斯·布魯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路易斯·布魯斯的研究表明,當可見光譜的波長照射時,貴金屬粒子之間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他討論了這背後的基礎科學,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光學特性來滿足對納米級研究工具日益增長的需求。 [6] 
1983年,路易斯·布魯斯在貝爾實驗室證明硫化鎘膠體的大小被改變的同時,其激子能量也隨之變化。他將這種膠體與量子點的概念聯繫起來,首次提出膠狀量子點(colloidal quantum dot),實現了膠體半導體量子點的控制合成,因此其被稱為量子點的膠體半導體納米晶體的發現者。 [6] 
路易斯·布魯斯還探索了表面化學、形狀和耦合對量子點的影響,通過深入研究量子點的表面化學性質,他為量子點的穩定性和可控性提供了關鍵洞察力。這些發現為量子點的應用提供了更好的設計和優化策略。 [5]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10月哥倫比亞大學官網數據,路易斯·布魯斯共發表學術論文279篇。 [8]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21年
Nanocrystal Quantum Dots: From Discovery to Modern Development
ACS Nano
2020年
The Rise of Computation
Nano Letters
2019年
Dynamic emission Stokes shift and liquid-like dielectric solvation of band edge carriers in lead-halide perovskit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年
Continuous-Wave Lasing in Cesium Lead Bromide Perovskite Nanowire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2018年
Enhancement of Exciton–Phonon Scattering from Monolayer to Bilayer WS2
Nano Letters
2018年
Controlled Electrochemical Intercalation of Graphene/h-BN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
Nano Letters
2017年
Interplay between organic cations and inorganic framework and incommensurability in hybrid lead-halide perovskite CH3NH3PbBr3
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 1(4)
2017年
Coulomb engineering of the bandgap and excitons in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8(1):15251
2016年
Plasmon-driven chemical synthesis: Growing gold nanoprisms with light
Nature Materials 15(8)
2014年
Ferromagnetic Ordering in Superatomic Solid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6(48)
參考資料: [1] 

路易斯·布魯斯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據2023年10月哥倫比亞大學官網數據,路易斯·布魯斯共指導博士生、博士後等49人。 [9] 
姓名
類別
現職
博士後
博士後
芝加哥大學校長、化學系教授
博士
博士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博士後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崔曉冬
博士後
Paul Barbara
博士後
John Macklin
博士後
注:任職信息截至2023年10月

路易斯·布魯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稱號
授予單位
1966年—1969年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博士前獎學金
1980年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1995年
赫爾曼·布洛赫獎(Herman Bloch Award)
芝加哥大學
1998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2001年
歐文·朗繆爾(Irving Langmuir)化學物理學獎
美國物理學會
2004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05年
美國化學會材料化學獎
2006年
伍德獎(R. W. Wood Prize)
2008年
卡弗裏(Kavli)納米科學獎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卡弗裏基金會
2009年
威拉德·吉布斯獎章(J. Willard Gibbs Medal)
美國化學會芝加哥分會
2009年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外籍院士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
2010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化學科學獎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10年
梅傑獎章(R. T. Major Medal)
默克公司、康涅狄格大學
2010年
萊斯大學傑出校友獎
萊斯大學
2011年
彼得·德拜(Peter Debye)物理化學獎
美國化學會
2012年
鮑爾獎、科學成就獎
富蘭克林研究所
2013年
韋爾奇基金會化學獎
韋爾奇基金會
2023年
諾貝爾化學獎
參考資料: [2]  [7] 

路易斯·布魯斯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84年—1987年
美國化學會諾貝爾簽名獎(Nobel Signature Award )委員會成員
1987年—1988年
美國能源部集羣研究機會研究小組(Study Panel on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Clusters)聯合主席
1988年—1991年
美國化學會物理化學部候補委員
1988年—1991年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編委
1989年—1994年
加拿大聯邦計劃理事會化學物理常務委員會成員
1990年—1996年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編委
1990年—1993年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編委
1990年
羅切斯特大學光致電荷轉移中心外部審查委員會成員
1990年
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化學科學審查委員會成員
1991年—1993年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未來機會委員會成員
1991年
哈佛大學教職委員會外部成員
1991年
美國化學會貝克蘭獎(Bakeland Prize)委員會成員
1992年—1995年
美國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化學科學審查小組成員
1992年—1995年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編委
1992年—1996年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編委
1995年—1997年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設計研究所外部成員
1995年—2000年
戈登研究會議董事會成員
1997年—2001年
《Annu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y》編委
1997年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外部審查委員會成員
1997年
戈登研究會議副主席
1998年
戈登研究會議主席
1998年
哈佛大學教職委員會外部成員
1999年
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審查委員會成員
1999年
多倫多大學教務長外部審查委員會成員
2000年—2004年
《Nano Letters》編委
2001年
哈佛大學成像和介觀結構中心 (CIMS) 審查委員會成員
2001年—2004年
Nanosys Inc.科學顧問委員會
2002年—2003年
美國化學會石油研究基金顧問委員會成員
2002年—2004年
美國物理學會麥格羅迪新材料獎(McGroddy New Materials Prize)委員會成員
2002年—2006年
倫斯勒理工學院納米中心主任顧問委員會成員
2002年
美國物理學會朗繆爾化學物理獎(Langmuir Chemical Physics Prize)委員會成員
2003年—2006年
美國能源部化學科學委員會成員
2003年—2006年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編委
2004年—2008年
美國化學會朗繆爾獎(Langmuir Prize)委員會成員
2004年—2010年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編委
2006年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化學研究競爭力基準小組成員
2006年
哈佛大學教職委員會外部成員
2007年—2015年
《ACS Nano》編委
2007年—2012年
以色列國家納米技術倡議顧問委員會成員
2008年—
《Nano Research》編委
2008年—
德雷福斯基金會顧問和提案評審員
200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倡議獎委員會主席
2009年—2015年
美國化學會吉布斯獎(Gibbs Medal)評審團成員
2009年—2018年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科學技術指導委員會成員
2009年
比利時Francqui精確科學獎評審團成員
2010年—2017年
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外部顧問委員會成員
2010年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基於細胞的定量成像”科學審查小組主席
2011年
福特基金會獎學金顧問
2012年—2017年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編委
2015年—
三星研究基金會提案評審員
2017年—
Blavatnik美國國家化學獎評審團成員
2017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發現獎委員會主席
2017年
哈佛大學成像和介觀結構中心 (CIMS) 審查委員會成員
201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化學科學獎評審團成員
201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物理測量實驗室審查委員會成員
2018年—
伊利諾伊大學 NSF MRSEC 顧問委員會成員
2019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化學科學獎評審團成員
2021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發現獎委員會成員
參考資料: [7] 

路易斯·布魯斯人物評價

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魯斯和阿列克謝·葉基莫夫在發現和合成量子點方面做出了貢獻。 (諾爾貝評獎委員會評 [11] 
路易斯·布魯斯的科學生涯具有開創性且鼓舞人心,他將化學和物理學融為一體,開闢了全新的研究探索領域。(Louis Brus’s pathbreaking, inspirational scientific career, has blended chemistry and physics in ways that have opened up entirely new areas of research and discovery)時任萊斯大學校長Reginald DesRoches評 [10] 
布魯斯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家,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有着真正的學者風範。(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彭笑剛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