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路易·德·菲奈斯

鎖定
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1914年7月31日-1983年1月27日),出生於西班牙,法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劇作家 。
他的成名作是《穿越巴黎》,另有代表作《虎口脱險》。
本    名
路易·德·菲奈斯
外文名
Louis De Funès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914年7月31日
逝世日期
1983年1月27日
星    座
獅子座
身    高
164 cm [1] 
代表作品
穿越巴黎
虎口脱險
職    業
導演,演員,劇作家
主要成就
曾獲最受歡迎戰爭喜劇片
別    名
Fufu
兒    女
帕特里克,奧利弗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珍妮·莫泊桑

路易·德·菲奈斯演藝經歷

路易·德·菲奈斯劇照合集
路易·德·菲奈斯劇照合集(31張)
如果説顛沛流離的生活環境、煩惱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戲劇和音樂的道路上懷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課,那麼,與菲奈斯同時代湧現的傑出電影人之多,風格之多樣,發展之迅速則顯得難以預料了。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國電影界風起雲湧、人才輩出的年代。與菲奈斯同齡兩位著名的喜劇明星讓·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名早,迦本曾經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國著名偵探小説家西默農筆下的“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而成名,塔蒂則因他輕鬆滑稽的生活輕喜劇而成為法國人心中的偶像,還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費南代爾(Fernandel),加上當時年輕有為喜劇新秀安德烈·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國電影院裏笑聲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運動“新浪潮”湧起一批法國新導演,戈達爾,雷諾阿,特呂弗和馬勒,這是一批才華橫溢的電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藝生涯最重要的時期,他們都拿出了自己在電影史上叫得響的代表作,法國電影也因而進入了繼“默片時代”後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而新浪潮運動倡導的嚴肅、簡約和寫實的電影風格,恰恰與菲奈斯的誇張諷刺喜劇格格不入。
與芳托馬斯中那個傻里傻氣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電影中塑造的那個陽奉陰違、鬼頭鬼腦的警察局副局長路德維克就更加自私怪戾,這是一套先後拍攝了6部的法國喜劇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劇:《聖特羅佩的警察》、《警察在紐約》、《警察結婚記》、《散步的警察》、《警察與外星人》和《警察與女警察》,這一羣法國富翁度假別墅最多的小城聖特羅佩的圍繞在菲奈斯的身邊不折不扣的鴕鳥警察,他們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種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責任,領功封賞卻爭先恐後,經常糾纏在一些與破案無關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從此打下了一個“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爾森的美國“白頭神探”和後來的“的士速遞三部曲”。
如果沒有《虎口脱險》如此風光的國際聲譽,菲奈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雅各佈教士歷險記》則是他實至名歸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藝生涯達到了個高潮,上座率高達到7百萬。據説烏里在拍攝時經常因為笑得太厲害,致使攝影機劇烈抖動不得不重拍。影片講述菲奈斯的女兒即將嫁給將軍的兒子,他無意間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同時一個著名的猶太教士來法國參加宗教活動,結果從機場開始,警察、恐怖分子、年輕的總統、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兒的婚禮就攪在了一起,該劇劇情緊湊,線索複雜,笑料百出,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不僅有許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戲,還緊扣當時法國社會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種族主義,給以往菲奈斯誇張喜劇注入了浪漫的温馨。劇中在口香糖加工廠那段戲仍然是許多喜劇效仿的經典橋段。
菲奈斯還演過用一根小棒指揮芭蕾舞女演員的指揮家(《指揮家》),對僱員吝嗇粗暴卻對客人百般諂媚的飯店老闆(《總統失蹤記》,中文又名:大飯店),嫌貧愛富阻止女兒自由戀愛的大資本家(《奧斯卡》)和西班牙國王的貪婪使臣(《瘋狂的貴族》),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劇《吝嗇鬼》,塑造了法國電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貢。
當他剛剛導演過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臟病發逝世,他給這個世界帶來太多太多的歡樂了,以致於上帝不捨得讓這個善良人在離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
他的名作主要有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和《瘋狂的貴族》。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
年輕時的路易·德·菲奈斯 年輕時的路易·德·菲奈斯
布爾維爾合作出演《虎口脱險》,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片,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世界帶來了無數的笑聲。此外,他還在《總統失蹤記》中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夫妻市長》中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在《美食家》中扮演美食家等。
路易·德·菲奈斯劇照 路易·德·菲奈斯劇照
他一生共出演了110餘部作品。在剛剛導演完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菲奈斯因心臟病發作於1983年1月27日永遠“退休”了。初看《虎口脱險》劇時我還不知道這位喜劇大師竟然已經遠離我們很久了。銀幕上那生動的愛國指揮家形象依稀告訴我他仍活在我們周圍,用他的喜劇細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新老影迷們。在世界各大雜誌封面及書店電影專櫃上都有這個小老頭的笑臉。從法國國慶夜開始,法國電視6台每週六輪迴播放菲奈斯的電影用以紀念這位喜劇大師。願大師在天堂也能微笑。

路易·德·菲奈斯主要作品

路易·德·菲奈斯參演電影

    • 落在樹梢1971

    • 退休警察1970

    • 一個人的樂隊1970

    • 冬眠者1969

    • 警察結婚記1968

    • 名畫追蹤1968

    • 小泳者1968

    • 悠長的假期1967

    • 奧斯卡1967

    • 方托馬斯大戰蘇格蘭場1967

    • 方托馬斯的反擊1965

    • 警察在紐約1965

    • 暗度陳倉1965

    • 偉大的上帝:活着的好人1965

    • 方托馬斯1964

    • 聖特魯佩斯的警察1964

    • 一個有趣的傢伙1964

    • 直搗黃龍府1964

    • 橫財滾滾來1964

    • 老爸的煩惱1963

    • 連鎖反應1963

    • 夥計們1963

    • 惡魔的十個指揮1962

    • 復仇1962

    • 愛普索姆的拉弗雷切酒店1962

    • 咱們去多維爾1962

    • 莫伯日的月光1962

    • 有罪不償1962

    • 在水中……會產生氣泡!……1961

    • 美國美人1961

    • 神劍嬌娃1961

    • 有點喜歡……冷1960

    • 老實人1960

    • 託託、伊娃和被禁用的刷子1959

    • 我的吉普賽人朋友1959

    • 塔塔薩蒂1959

    • 兩人生活1958

    • 既沒有看到,也沒有經歷1958

    • 出租車、拖車和鬥牛士1958

    • 不合時宜1957

    • 穿越巴黎1956

    • 街頭法則1956

    • 如果我們對巴黎説1956

    • 短頭1956

    • 早安微笑1956

    • 嬰兒咕咕1956

    • 爸爸的樂隊1956

    • 女孩無極限1955

    • 不可思議的門房先生1955

    • 辣妹制定法律1955

    • 英格麗-照片模特的故事1955

    • 拿破崙傳1955

    • 四十二年風流賬1955

    • 我們一家人1955

    • 禁閉1954

    • 爸爸、媽媽、女僕和我1954

    • 瑪爾戈王后1954

    • 巴黎女人1954

    • 家庭場景1954

    • 服務入口1954

    • 五腳綿羊1954

    • 男人只想那個1954

    • 魂斷黃河情未斷1954

    • 巴德先生的奇怪願望1954

    • 愚人節的惡作劇1954

    • 曼澤·尼託切1954

    • 伊蓮娜·馬利蒙的秘密1954

    • 相信我1954

    • 布洛涅森林的海盜們1954

    • 痛苦1954

    • 輕便短裙1953

    • 潘托夫萊上尉1953

    • 夜晚的伴侶1953

    • 巴黎的麻雀1953

    • 大公之旅1953

    • 老實人的一生1953

    • 我的塞內加爾兄弟1953

    • 巴黎春暖1953

    • 夜騎士1953

    • 擊鼓1953

    • 珀爾先生的賦格曲1952

    • 被侮辱與被迫害的人1952

    • 上帝的審判1952

    • 婚姻介紹所1952

    • 勒吉尼翁·蘭皮斯特先生1952

    • 七宗罪1952

    • 狼在夜間狩獵1952

    • 出租車先生1952

    • 我做了三次1952

    • 愛本無罪1952

    • 第八藝術與出路1952

    • 她和我1952

    • 毒藥1951

    • 火雞1951

    • 比比·弗里科汀1951

    • 夢遊者博尼法斯1951

    • 敲擊1951

    • 佩戴紅玫瑰1951

    • 沒有留下的地址1951

    • 盒子出售1951

    • 市長先生沒有假期1951

    • 巴拉巴拉巴拉國王1951

    • 人生如戲1951

    • 雨傘之戀1951

    • 過路人1951

    • 美國之行1951

    • 甜蜜的瘋狂1951

    • 稻草情人1950

    • 法外之街1950

    • 幸運1950

    • 我的朋友塞弗因1950

    • 我們的愛情沒有周末1950

    • 再見,格洛克先生1950

    • 某位先生1950

    • 他的最後12小時1950

    • 來自蒙特利爾的逃犯1950

    • 父親的尷尬1950

    • 我只愛你……1949

    • 杜·蓋克蘭1949

    • 剛剛出版1949

    • 安東與安東妮1947

    • 浪費六小時1947

    • 最後的機會城堡1947

    • 最後的避難所1947

    • 巴比松的誘惑1946

路易·德·菲奈斯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1968 電影院 ---- ----

路易·德·菲奈斯導演、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備註
1981年
天外來客
編劇
1980年
吝嗇鬼
導演 / 編劇
1979年
警察與外星人
編劇
1969年
冬眠者
編劇
1967年
奧斯卡
編劇
1966年
大飯店
編劇
參考資料: [2] 

路易·德·菲奈斯人物評價

如果你熱愛電影並鍾情於他,你一定看過不少經典的類型片;假設你不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那麼你一定不會錯過喜劇;再譬如你的影碟機沒有被“周星星獨家代理的話,那麼你一定吸納過電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脱險》;加上你的記性不是那麼的“遜”,筆者可以斷定你一定還對那個可愛的指揮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調查過他的底細,反正在我看完《虎口脱險》劇之後,便用盡現代信息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通過報紙雜誌網絡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對,就是那位指揮家先生調查個夠,他就是法國頭號喜劇大師。

路易·德·菲奈斯早期經歷

路易·德·菲奈斯 路易·德·菲奈斯
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生於一個西班牙裔中產階級家庭。菲奈斯出生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戲劇家莫里哀逝世241年,電影之父路易斯·盧米埃爾50歲,列寧44歲,卓別林和希特勒都是25歲,希區柯克15歲,法國喜劇演員讓·迦本和塔蒂分別只有10歲和6歲,奧地利的費迪南大公剛剛被刺,而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領袖戈達爾和特呂弗都還沒有出生。
菲奈斯成長在歐洲歷史上最乾燥、惶恐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二戰結束時,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這期間,菲奈斯想在戲劇上有所發展,但他沒能在動盪的歲月找到合適的起點。而是在皮貨店裏撿別針,照相館裏當小工,最討厭數字的他還當過會計,最後他也如同大多數爵士樂鋼琴師一樣在皮加勒(一個有名的觀光紅燈區)演奏。
路易·德·菲奈斯
路易·德·菲奈斯(5張)
1936年,戈爾曼·艾洛蒂嫁給了在巴黎一間又一間酒吧跑來跑去彈鋼琴的菲奈斯,但此時菲奈爾已經有一個兒子了,名叫丹尼爾。
1942年,好景不長,菲內斯和艾洛蒂僅維持了6年的婚姻宣告破裂。
離婚之後,菲奈斯在朋友的勸説之下決定演戲。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戲劇通過了當時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學校的考試。菲奈斯沒有錢支付學費,雷米找他談了一次話,允許他免費學習。酒吧的生活雖然苦,至少在餓的時候可以吃飯店剩下來的東西,爵士樂自由輕鬆的風格排遣掉了瀰漫在被佔領的巴黎夜空中的陰雲。因為曾在西蒙表演學校學過一年表演,在那裏,他每次做鬼臉都會引客人鬨堂大笑,當然這也讓他結交了包括丹尼爾·蓋林在內的一些人,併為他之後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路易·德·菲奈斯 路易·德·菲奈斯
二次世界大戰巴黎被侵略期間,他繼續在音樂院校完成他的鋼琴學業,在那裏,他邂逅了名作家莫泊桑的侄女——珍妮·巴特勒米·德·莫泊桑,而珍妮也愛上了這個年輕且“琴技高超”的爵士樂鋼琴師。
1943年,菲奈斯與珍妮結婚,並共同廝守了四十年之久,直至——
1983年,菲奈斯去世
他們生了兩個孩子,一個叫“帕特里克”(生於1944年1月27日),另一個叫“奧利弗”(生於1947年8月11日)
當時演藝成績平平的丹尼爾·蓋林最早介紹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電影《巴比松的誘惑》,從此他開始了10年跑龍套和小角色的生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