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路德

(清代著名教育家)

鎖定
路德(1784年—1851年),字閏生,號鷺洲,路元錫之子,盩厔終南鎮(今陝西省周至縣)人。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進士,授庶吉士,改户部主事。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考補軍機章京,以目疾請假歸。藉講學為祛病,靜攝3年,目復明,以母老不復仕。歷主關中書院宏道書院、象峯書院、對峯書院 [3] 
閏生
鷺洲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盩厔(今陝西省周至縣)
出生日期
1785年
逝世日期
1851年
主要成就
專主自反身心,因材施教
主要作品
仁在堂文集
本    名
路德

路德人物生平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中舉,十四年(1809)中甲榜二甲進士,被選庶吉士,學時未滿,改任户部湖廣司主事。
嘉慶十九年(1814年)因親老,按制度回家奉養。父親去世後,守孝3年,補任軍機章京。路德長於書法,於公事之暇,讀書寫字。幾乎都是四更睡下,黎明即起。京城裏求路作文寫字的人很多,沒有空閒。於是積勞成疾,患了眼病,30多歲雙目失明。
道光二年(1822年),告假回家閉門修養。自訂養目20餘法,息心靜養,過了1年多,視力逐漸好轉。後來,路德因捐官房之事,被降職調任,遂辭官歸裏治學。 [2] 
經三年攝養雙眼復明,後辭官不出,先後受聘乾陽、象峯、對峯、關中、宏道等書院講學20餘年。 [1] 
路德對於親友中貧困的人,盡力資助。親友去世後,其妻子無依無靠的,路德極力撫卹,不使有凍餒之憂。道光十五年(1835年)陝西遇饑荒時,捐出學館的錢糧救濟鄉親,自己一家嚼食粗糧。其子路慎莊在江南任道員時遇水災,人民流離,其立即寄信令兒子捐銀3000兩救濟災民,並不準兒子以此向朝廷請功。 [1] 
1851年逝世 [3]  ,葬於馬召鄉金盆村西。

路德主要成就

路德治學,以漢宋諸儒的學説為基礎,以經訓傳注為宗,反對空泛議論,注重學以致用;不分門户,力挽剽竊空疏之習,因此被邀請主講於乾陽、象峯、對峯、關中、宏道等書院,前後20餘年。嚴設課程,因材施教。當時從學者眾多,“一時全秦三晉吳楚人士多從之,遊掇甲科,任京外各職者以數百計”,其學生中有許多人後來成為官宦名家;考中其他各科及再傳弟子者,為數眾多;文學侍從之臣,不少人出於路德的門下。光緒年間任過軍機大臣的朝邑人閻敬銘就是其學生。 [1-2] 
路德所著時藝11種,收入《仁在堂文集》之中,又有《關中課士詩賦》《蒲編堂訓蒙》《檉華館詩集》《檉華館文集》;整理的別人著作有《五經文漪》《三雍老人詩集》《周易本義爻證》《二竹齋詩集》等。這些作品,傳到了朝鮮、日本、安南(越南)、俄羅斯。另有題跋、序記、志傳、碑版2000餘篇。
《路德手稿文集》為路德手寫體書稿,36000字,共收錄34篇文稿,該文稿集稿紙長39釐米、寬19釐米,右側裝訂,紙質為麻紙,用毛筆豎寫,前面大部分是小楷,後面部分是行楷。其中包括《與沈壯田太守書》《四不論先生傳》《室人王恭人墓誌銘》《太白山祈雨文》《甲午陝西鄉試題名碑記》等。該稿包括墓誌銘、遊記、雜文等多種文體,內容涉及教育、地方誌、風土人情等許多方面。書中隨處可見用紅筆所作的圈點、批註和修改。由於經過200多年的時間,這本書已經破舊了,部分紙頁還殘缺,但絕大部分字依然清晰可辨。《路德手稿文集》由西北政法學院離休教師王生才於2003年10月捐贈,現存陝西省檔案館
“精明渾厚”木牌匾,是路德早期書法佳作,也是所知為數不多的路德書法手跡,高度概括地讚揚了楊廷桓(楊家大牆人)先生一生的為人處事。是路德先生在終南老家為父守喪時間所書寫的。當時32歲,精力充沛。這四個行楷大字用筆剛柔相濟,遒勁秀美,筆墨酣暢。是研究路德書法的珍貴實物資料。該文物現為路德後人收藏。“精明渾厚”四字木牌匾,黑底紅字(原應為金字,因年久保管不善,加之社會動盪等原因,金粉脱落而露出紅漆顏色,且牌匾的木板脱膠,裂為四塊)行楷書體,字體凹刻。該木牌匾長238釐米,寬108釐米。匾的右側上款為:“大清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六月穀旦鄉黨親友為”,左側的下款是“大盛德楊三兄諱廷桓老先生三週立”。款下有印兩方:一為陰刻白文“路氏”印,另一個方印為陰刻白文“閏生”印。

路德後世紀念

路德故居位於周至縣終南鎮毓興終南北堡南出村路西側,北堡原頭道街西側,清嘉慶年間所建。門朝南,面積1300平方米。現存由南向北依次為垂花門、東西廂房、寢室。磚木結構,硬山頂,施灰板瓦,檐部有勾頭滴水,花脊,檐下垂柱,欄杆下有木雕格子門窗,室內現存部分清代傢俱,保存較好。路德故居2008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4] 

路德親屬成員

長子路慎莊,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十六年(1836)進士,授編修,博覽羣書,秉性磊落,不依附權貴。精通繪畫,特別長于山水畫。特授江蘇淮揚河漕鹽驛兵備道,去世後追贈光祿寺卿,誥授中憲大夫,晉通議大夫。著有《蒲編堂書目》《唾餘稿》。

路德人物評價

曾國藩在治學等方面就已有很高成就,但他感覺和路德相比,還有相當距離,對路德的治學十分敬仰。他在給其兒子曾紀澤的信中,大讚路德。“陝西近三十年科舉中人,無一不出閏(路德的字)先生之門,湖北官員中想亦有之名”。其時紀澤正在湖北軍中。雖路德主講關中書院,還有其他主講的先生們,但作為主講的路德來説,他授徒時間之長,培養學生之多,是當之無愧的。曾國藩不斷地告誡兒子,並將路德推薦給兒子。他説:“聞近日精於舉業者,言及陝西路閏先生在《仁在堂稿》及所選仁在堂試帖,律、賦、課、藝,無一不當行出色,宜古宜今。餘未見此書,僅見其所著《檉華館試帖》,久為佩仰”。曾國藩這段給兒子的話語,足可知路德在曾國藩心目中有多麼大的分量。並給他的另一個兒子紀鴻與瑞侄等書“須買《仁在堂全稿》、《檉華館試帖》,悉心揣摩”。並説“如武漢無可購買,或摺差京買回亦可”。一再讓他們的子侄“讀心手抄,熟必背誦”。堅持“讀《檉華館試帖》,亦以背誦為要,對策不可太空”等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