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紀澤

(清朝後期官員、外交家)

鎖定
曾紀澤(1839年-1890年),字劼剛,號夢瞻,湖南湘鄉(今雙峯)人,曾國藩次子。清代外交家,與郭嵩燾並稱“郭曾”,中國近代史上第二位駐外公使。 [61] 
曾紀澤自幼受嚴格教育,通經史,工詩文,並精算術,受洋務運動影響,力學英語,研究西方科學文化,被譽為“學貫中西”。光緒三年(1877年),以承襲爵位入京,進一步瞭解外國情況。光緒六年(1880年),兼充出使俄國大臣,往聖彼得堡談判改訂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的《裏瓦機亞條約》。於次年2月24日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在界務和商務方面爭回部分主權。光緒九年(1883年)至十年(1884年),在巴黎就法國侵略越南問題與法政府談判,並建議清廷積極備戰,堅決抵抗,反對在天津簽訂的《中法會議簡明條款》。離英回國前,在倫敦《亞洲季刊》上發表文章,闡述對中國內政外交和列強對華政策的觀點。該文後經人譯成中文在國內發表,題作《中國先睡後醒論》。回國後,先後任兵部右侍郎幫辦海軍事務,户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管庫大臣等職位。 [61]  光緒十六年閏二月二十三日(1890年4月12日),曾紀澤在北京台基廠寓邸中病逝,享年51歲。 [62] 
曾紀澤的外交思想在中國外交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是中國近代史運用現代意義上的外交思想,成功辦外交的第一人。 [63]  其力主“經世致用”,將中西學養和政治理念轉換為外交思想,運用到外交活動中。 [64]  英國駐俄公使稱其“憑外交之力從俄國將已被佔領的土地取回來,曾侯委實還是第一個做到這一件事情的人。” [65] 
概述圖來源 [6] 
別    名
曾惠敏
劼剛
夢瞻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湘鄉縣荷塘
出生日期
1839年12月7日
逝世日期
1890年4月12日
主要成就
收回伊犁,出使英法俄
主要作品
《曾惠敏公遺集》等
本    名
曾紀澤
官    職
户部左侍郎、總署大臣等
爵    位
一等毅勇侯
諡    號
惠敏

曾紀澤人物生平

曾紀澤早年經歷

曾紀澤英語學習筆記 曾紀澤英語學習筆記 [7]
1839年(道光十九年)12月7日,曾紀澤生於荷葉黃金堂,為曾國藩的次子(若不計曾紀第,則為長子 [8-9]  )。曾紀澤自幼受嚴格教育,通經史,工詩文,並精算術 ;後因受洋務運動影響,復力學英語,研究西方科學文化。故識者常以“學貫中西”譽之。
1870年(同治九年),由二品廕生補户部員外郎, [10]  在户部陝西司學習。不久,因曾國藩患病,請假離京服侍父親。曾國藩赴兩江總督任時亦隨侍。 [11] 
1872年(同治十一年),曾國藩去世。曾紀澤守制期間,開始以《聖經》《英話正音》等為教材學習英語。 [12] 
1874年(同治十三年),曾紀澤為父守喪期滿,以承襲一等毅勇侯爵位入京。 [13]  途中又聞母喪,遂回籍繼續守喪。 [11] 
1877年(光緒三年),曾紀澤再度入京。8月24日(七月十六日),受到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光緒皇帝的召見。 [11] 

曾紀澤使臣生涯

青年曾紀澤全身像 青年曾紀澤全身像
1878年(光緒四年),派充出使英國、法國大臣,在英辦理訂造船炮事宜,補太常寺少卿,轉大理寺少卿 [14]  出使前,於9月24日(八月二十八日)得到接見,指出:“辦洋務難處在外國人不講理,中國人不明事勢。中國臣民當恨洋人,不消説了,但須徐圖自強,乃能有濟,斷非毀一教堂,殺一洋人,便算報仇雪恥。” [11]  [15]  在出使任內,曾紀澤深入瞭解各國曆史、國情,研究國際公法,考察西歐諸國工、商業及社會情況。又將使館由租賃改為自建,親自負責圖書、器物購置,使得使館的規模既不失大國風度,亦不流於奢靡。駐外嚴於操遠,節約公費,摒棄貪劣,倡導廉潔之風,為外國人所敬重。
1879年(光緒五年),巴西通過其駐英公使與曾紀澤聯繫,謀求與中國建交、通商,並招募華工墾荒。曾紀澤建議清廷予以同意,唯對招募華工一事,因美洲各國虐待“苦力”,請予以拒絕。 [16] 
1880年(光緒六年)曾紀澤兼任出使俄國大臣,並作為欽差大臣,與沙俄談判修改崇厚擅訂的《里瓦幾亞條約》。 [17]  曾紀澤抵達俄國後,與俄外交大臣格爾斯(Nikolai Karlowitsch de Giers)及俄駐華公使布策(Eugene de Butzow)等艱苦談判。
曾紀澤冬裝坐像 曾紀澤冬裝坐像 [18]
1881年2月24日(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中俄改訂條約》(即《中俄伊犁條約》)簽訂,成功挽回了伊犁以南特克斯河流域等處領土。 [19]  6月14日,曾紀澤遷宗人府府丞,8月5日清廷又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之職。 [20]  8月19日,完成《中俄改訂條約》的換約。 [21] 
1882年1月27日(光緒七年十二月初八),領旨續任駐英法俄三國公使三年。 [20]  5月3日,抗議法軍侵佔河內,5月6日進一步要求法軍退出河內。5月31日法國外交部做出法越之事無須中國過問的回覆,曾紀澤又於6月14日予以駁斥,稱其“乃無根之言”。12月4日,會晤英國外相,謀求調停中法越南衝突。 [21] 
1883年(光緒九年),受命開始與英國商談鴉片釐税並徵事宜。中法戰爭爆發後,曾紀澤不斷抗議法政府挑釁。主張“堅持不讓”,“一戰不勝,則謀再戰;再戰不勝,則謀屢戰”。與法人爭辨,始終不撓。又疏籌“備禦六策”。 [22]  雖在病中,猶堅守崗位,進行鬥爭。
曾紀澤在英國攝製的部分相片
曾紀澤在英國攝製的部分相片(6張)
1884年(光緒十年)4月,由於李鴻章的建議,曾紀澤被免除駐法大臣之職 [23]  ,5月交接,仍為駐英、俄大臣。11月20日補授兵部右侍郎。 [24] 
1885年(光緒十一年),鎮南關大捷後,曾紀澤着眼於中法國力的客觀差距,改變主戰的觀點,電請清廷議和以儘快體面地結束中法戰爭。 [25]  6月,清廷令曾紀澤卸任出使英俄國大臣之職,回京供職,而以劉瑞芬代之。 [26]  交接前,曾紀澤繼續履職,在英國訂造“致遠”、“靖遠”艦, [27]  並於7月18日與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沙爾斯伯利侯爵(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簽訂《中英煙台條約續增專條》,議定洋藥税釐並徵條約,規定凡鴉片運抵中國口岸,每百斤須完納進口税30兩及厘金(最多80兩),此後於中國內地行銷不再徵收任何捐税 [3]  ;此舉為清政府每年增加煙税白銀數百萬兩。 [28] 

曾紀澤自強求富

1886年(光緒十二年),奉命先後正式交卸出使英國大臣、出使俄國大臣之職 [29]  ,並於同年底回國,途中曾謁見德皇威廉一世等人。同年12月11日抵京,於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海署)幫辦海軍事務,協助李鴻章創辦北洋水師,旋為兵部侍郎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譯署)。在譯署,他堅決反對葡萄牙割佔拱北地區,獲成。同時,仍在海署幫辦海軍事務,曾會同李鴻章等制訂《北洋海軍章程》,併為海軍經費問題嘔心瀝血。 [21]  [30] 
1887年(光緒十三年)1月,曾紀澤以英文撰寫的《中國先睡後醒論》在英國倫敦《亞洲季刊》上發表。 [21]  2月15日,調户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 [31]  6月12日,至同文館考試六部保送出國遊歷的人員。 [21] 
1888年(光緒十四年)7月28日,任户部管理三庫大臣。 [31]  10月10日,兼署刑部右侍郎。 [31]  11月30日,上奏請求繼續興建天津至通州的鐵路線,遭遇阻力。 [21] 
1889年(光緒十五年)1月30日,再次以海署名義上奏,駁斥停建津通線鐵路的論調,指出鐵路對於國防、河運、商貨、礦產、行旅等的益處;後經張之洞主張,改為興建蘆漢鐵路。他還推動北洋派員參加當年3月在華盛頓舉行的“保護行海船隻萬國會”的成立大會。3月30日,受命管理同文館事務,任內改善教學秩序。8月31日,兼署吏部左侍郎 [31]  [21] 

曾紀澤英年早逝

1890年(光緒十六年)4月12日,曾紀澤在北京台基廠寓邸中病逝。4月14日,朝廷追贈其為太子少保,照侍郎之例賜卹,旋即賜諡“惠敏”。 [31]  [21]  [32] 

曾紀澤主要影響

曾紀澤收回伊犁

參見主詞條:中俄伊犁條約
《中俄改訂條約》漢文簽署本原件(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中俄改訂條約》漢文簽署本原件(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7張)
左宗棠進軍新疆消滅阿古柏政權後,伊犁仍被沙俄佔據。1878年(光緒四年),清廷派崇厚為特命全權大臣,赴俄國交涉伊犁問題。7月崇厚在俄國官員的威脅和欺騙之下,擅自簽訂了出賣國家利益的《里瓦幾亞條約》,中國割讓伊犁以南和以西的大片土地,向俄國賠款五百萬盧布,俄國商人到新疆和蒙古等地經商全部免税,允許俄國經新疆到天津、漢口和西安陸路通商;而換回來的,只是一座三面被俄國包圍的空城伊犁。 經權衡,清廷將崇厚撤職並交給刑部嚴加懲處,改派駐英、法公使的曾紀澤赴俄與沙皇政府重新談判。
1880年(光緒六年)曾紀澤兼任出使俄國大臣,與沙俄談判修改崇約。 [17]  他高度重視伊犁的重要性,並在對俄談判前對“分界、通商、償款”三個方面作了權衡,認為:西洋定約之例有二,一種是要“長守不渝”的,即分界;一種是可以“隨時修改”的,即通商。所以對分界“宜以百折不回之力爭之”;通商方面,“則宜從權應允”。 [33] 
1880年7月,曾紀澤到達沙俄首都聖彼得堡,受到沙俄政府冷遇,甚至被質問談判資格(崇厚為頭等出使大臣、擁有全權,而曾紀澤為二等出使大臣,當時也沒有全權)。曾紀澤駁斥説:根據西洋公法,無論頭等二等,縱使都稱全權,但也都不能違背國家之意專擅行事,訂約必須國家批准;崇厚專擅行事,違背中國國法,也不合國際公例,所以不能承認。談判得以開始後,曾紀澤爭取主動,提出事先擬好的改訂新約要點。俄方對相關要求十分不滿,多次以終止聖彼得堡談判甚至發動戰爭相威脅。曾紀澤針對沙俄戰爭訛詐,表示:“中國不願有打仗之事,倘不幸而有此事,中國百姓未必不願與鄂(俄)一戰。中國人堅忍耐勞,縱使一戰未必取勝,然中國地方最大,雖十數年亦能支持,想貴國不能無損!” [33] 
曾紀澤與格爾斯、布策等俄方代表,“往返詰難數十萬言”。 [33]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終於在1881年2月24日(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達成《中俄改訂條約》。與崇厚所籤條約比較,雖然伊犁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仍為沙俄強行割去,並且對俄賠款增至九百萬盧布,但取得如下成果:烏宗島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帶均予收回,面積達2萬餘平方公里;取消俄人可到天津、漢口、西安等地進行經濟活動諸條款;廢除俄人在松花江行船、貿易,侵犯中國內河主權等規定。 [19]  成功改約使曾紀澤廣受讚譽,但他自己卻在書信《復陳俊臣中丞》中表示:“上年改訂俄約,收地未全,內疚方深。都門士大夫以為稍補苴前約之綻漏,不復苛責。來書亦引為弟功,過垂獎借,讀之益增愧耳。” [33] 

曾紀澤英法外交

除對俄外交外,曾紀澤在對英法外交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績。《煙台條約》簽訂後,李鴻章和左宗棠均曾與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商談增加鴉片釐税,未果,談判事宜交曾紀澤。 [34]  曾紀澤運用對鴉片貿易的國際輿論譴責以及1880年美國與中國訂約絕不以鴉片為貿易品等情事,使中英兩國於1885年 [3]  達成《煙台條約續增專條》,規定:洋藥(即鴉片)進口關税仍為一擔30兩,但厘金增為80兩,兩者共合110兩。 [4]  [35]  此舉為清政府每年增加煙税白銀數百萬兩。 [21]  [28] 
此外,曾紀澤還參與了英國強佔緬甸、法國侵犯越南等問題的對外交涉,以及向英國訂造“致遠”、“靖遠”等艦事務 [27]  。他關心外交諸事,如駐外領事部署,何地當設,何地宜緩,何地不應設,都隨時向譯署提出建議;又如,他改進駐外公使與國內聯繫電報通訊的辦法。出使英法後,他還長期關注朝鮮問題,曾經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有關朝鮮釋放法國傳教士問題、巨文島事件以及朝俄密約等問題的交涉。 [36] 
從英法卸任歸國後,曾紀澤又在譯署參與中英西藏談判,堅持用通商換取英國對中國在西藏的主權的承認,達到目的;在中法訂立邊界、通商、連接電線章程的問題上,他也努力爭持。 [21] 

曾紀澤體認西方

在歐洲期間,曾紀澤善於觀察和總結,多角度體認西方:他與萬國公法會友屠愛師一起研究國際公法;從勒色樸斯那裏瞭解擬議中的巴拿馬運河工程;到“倫敦大書院輿地會”聆聽學術報告;同牛津漢學教授理雅各討論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作用,等等。他特別注意西方國家“政事語言文字風俗之不同”,甚至從英國的用地規劃和城市建設中,聯繫到西方社會的政治理念,得出了這樣的感慨:“西人地基價值極昂,故好樓居……可謂愛惜地面矣,然其建造苑囿林園,則規模務為廣遠,局勢務求空曠……無幾微愛惜地面之心,無絲毫苟簡遷就之意。”他指出:“與民同樂,則民不怨。” [37] 

曾紀澤歷史評價

曾紀澤外交總評

曾紀澤銅版畫(1883年) 曾紀澤銅版畫(1883年)
曾紀澤一生成就以外交為主,尤因《中俄改訂條約》而廣受稱讚。對此約,英國駐俄國公使德佛欏評論道:“中國已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 [38-39]  法國駐俄公使商西、法國籍軍官日意格也就此表達讚歎。 [39]  左宗棠也評價道:“劼剛此行,於時局大有裨益,中外傾心,差強人意也。” [40]  曾紀澤努力學習國際政治與外交知識,尤其是能夠運用國際法,同時又有深厚文化底藴,能言善辯,個人品質上又果斷勇敢,具備外交家的素質和風度:這些是其長處,也成為他成功的因素。 [21] 
由於欠缺系統的外交教育,曾紀澤的外交思想也有其侷限性,深邃性不足,帶有傳統儒學的慣性, [21]  對外交的作用過於誇大;在一些具體的外交活動上,曾紀澤也有言辭不當等的失誤。 [41]  再有,曾紀澤按中英既有共識簽訂《煙台條約續增專條》,雖然為清廷增加了收入,卻也設定了清廷對鴉片徵税的上限,並使中國進一步喪失了關税主權。 [34]  至於被認為成功之作的《中俄改訂條約》,對中國也仍然是不平等條約,其部分的成功則是與當時相對有利的政治、軍事形勢分不開的。 [38]  趙爾巽主編的《清史稿》就伊犁談判評論道:“崇厚擅定俄約,誤國甚矣。紀澤繼之,抗議改正。其時國勢猶足自申焉。 [5]  蔡東藩在《清史演義》中也説:“或謂吳之爭嗣,何裨大局?俄許改約,全恃曾襲侯口舌之力,於左無與?……外交以兵力為後盾,微左公之預籌戰備,隱攝強俄,雖如曾襲侯之善於應對,能折衝樽俎乎?” [42] 
瑕不掩瑜,曾紀澤兼具學習西方的開放思想和抵禦外侮的愛國思想,在近代中國成功利用外交手段收回國家權益,推動了中國外交近代化的發展,也抨擊了抨擊了西方強權外交、提高了中國聲譽,在中國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41] 

曾紀澤名人評價

曾紀澤隸書七言聯字對 曾紀澤隸書七言聯字對
左宗棠(清代名臣):竊見出使英俄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承襲一等毅勇侯曾紀澤,博通經史,體用兼賅,於泰西各國情形,瞭如指掌。奉旨出使,於交涉事件隨時執中,寬而有制。內則成乃父未伸之志,孝不違親;外仍慎與國外交之義,志殷補袞。當其隨任時久,與文武豪俊相結納,鑑別詳審,均有以得其心。若畀以疆圻重任,必能肅海防而戢羣族囂凌之氣。現在兩江督篆需才甚殷,張之洞雖名重一時,若論兼通方略,似尚未能及曾紀澤也。(光緒十年閏五月十八日《遵旨保舉人才折》) [43] 
格爾斯(伊犁談判俄方代表之一):我堅信對於這些中國老爺們不能抱任何幻想。他們十分傲慢,並且熟悉世界知識。我們的示威沒有使他們害怕。 [41] 
李鴻章(晚清名臣):①該侍郎受任於危難之際,力為其難,竟能廢已定之成約,折無厭之要求,易危為平,卒歸於好。不惟界務商務保全實多,而弭兵息民,大局所關,尤非淺鮮。②力持正論,法人畏避其鋒,至不敢復與議事,一時海內傳誦,翕然以為正論之歸。③······至今歲入款二百萬兩,且使洋藥釐重價昂,吸食漸少,暗消隱患。④力疾趨公,猶復長慮卻顧,情溢於言,其忠愛之誠,臨危不改,實為國之藎臣。(於曾紀澤去世後,分別評論其中俄伊犁談判、中法越南談判、中英鴉片釐税談判以及籌商朝鮮事宜等事) [21] 
俞樾(清代學者):①文正公薨、惠敏公嗣,又繼之以雄才偉略,為國家宣佈德意,奮揚威稜,談笑樽俎之間,折衝萬里之外,將天之鐘美於曾氏乎,乃天之篤祜我聖清也。②公合中學西學而成一家之學,宜其所樹立者大也。(《曾惠敏墓誌銘》) [44] 
薛福成(晚清思想家、外交官):光緒初年以來出洋星使,究以曾惠敏公為第一。 [41] 
嚴復(晚清、民國思想家):①門第意氣太重,天分亦不高。②喜為輕藐鄙夷之事。③天分極低,又復偷懦憚事,於使事模稜而已,無裨益。(《郭嵩燾日記》) [45] 
曾紀澤贈丁韙良團扇 曾紀澤贈丁韙良團扇
丁韙良(同文館總教習):①他相貌平平,身體柔弱,然性格剛毅,智力超常。②曾英語口語流暢,但不合語法,閲讀、寫作總有困難。但他知道的那一點英語使他在社交活動中大佔優勢(而社交是外交活動的一半),並使他成為中國派駐外國首都最有才幹的使者。③曾侯爺作為政治家,無論在海外代表他的國家,還是在國內參政議事,都表現出中國人最好的素質——謹慎、忍耐與堅強。④在英國,他成功地增進了業已良好的關係。在法國,他在艱難的形勢下維護了國家尊嚴。在俄國,他受益於遣人的錯誤,大勝而歸。他不高興被人提醒他差點兒攤上了崇厚的命運。九年之後,他回到北京,成為現代中國派遣的最成功的外交官。一個好的跡象是,政府任命他在總理衙門任職,表現出願意得益於他的經歷;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他推動改革的努力是多麼的徒勞。 [46] 
譚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歷觀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了。更事既多,識力乃卓。如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徹洋務,皆由親身閲歷而得。(《報貝元徽》) [47] 
梁啓超(晚清、民國思想家):身臨危難,無一失體。 [41] 
錢基博(近現代文史學者):數十年來,稱使才者,並推薛曾。 [41] 
蕭一山(近現代歷史學家):①曾紀澤是我國當時最瞭解國際形勢的外交家。②對使俄換約“不矜不伐,操心慮患”的態度,真不愧為曾文正公之子。(《清史大綱》)
唐振常(現代歷史學家):從一種意義上説,奕訢、李鴻章以至於駐外使臣郭嵩燾、曾紀澤、張蔭桓等,是我國的第一代外交家,然而,他們都不是職業外交家。……如郭嵩燾、曾紀澤、張蔭桓三人,可算有眼光、有成就的外交家,……曾紀澤出使英、法,兼使俄,修訂中俄條約有成,赫然一功。回國後,儘管曾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為時不長;而分別參與和法、英的有關談判,實是臨時性質,本職工作實在內政上轉來轉去。……因此,可以這麼説,清末,有了第一代外交家,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職業外交家。 [60] 

曾紀澤軼事典故

曾紀澤譜寫國歌

曾紀澤像 曾紀澤像
在外出使期間,曾紀澤出席了不少正式外交場合,發現西方國家愛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然而泱泱中華,幾千年來那麼多詩詞曲賦,卻找不到一首歌作為大清的代表。
思來想去,曾紀澤開始着手譜制一首曲子,想把它作為“國調”。曾紀澤和其夫人劉氏皆通音律,在夫人的幫助下,這首“國調”很快就完成了。曾紀澤把這首曲子叫做《華祝歌》,歌詞部分原文是: “一統舊江山,亞細亞文明古國四千年!最可嘆:猶太、印度與波蘭,亡國恨,談之心寒!” [48]  據考證,該歌曾作為國歌在1884年倫敦世界衞生博覽會上演奏。 [49] 
在《華祝歌》之前,曾紀澤還曾請德裔英國作曲家本聶狄克(Sir Julius Benedict,1804-1885)協助完成《普天樂》一曲,並於1882年將相關信息發表在英國雜誌上。據薛福成記載,1887年英國外交部曾詢取“中國國樂樂譜”,劉瑞芬交予曾紀澤所作的《普天樂》的樂譜,或即此曲。《普天樂》也被研究者廖輔叔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國歌。 [49] 

曾紀澤中國睡獅

1887年1月,倫敦《亞洲季刊》上發表了曾紀澤用英文寫就的、闡述對中國內政外交和列強對華政策觀點的文章《China, 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中國先睡後醒論》 [50]  ),是中國近代早期少見的一篇外交專論 [1]  ,其中指出外來的侵略適足以“喚醒中國於安樂好夢之中”,中國的“全備穩固可翹足以待”,對民族振興滿懷信心。但曾紀澤並沒有將中國描寫為“睡獅”。 [51]  到了1898年,在澳門發行的《知新報》裏一篇題為《日人大澤龍論中國情勢》的日文文章裏,曾紀澤的説法被描述成了“曾紀澤嘗比支那於眠獅”。1899年,梁啓超在《動物談》一文中又將曾紀澤提到的先睡後醒轉成了“睡獅”一詞,“中國睡獅説”逐漸流傳。實則無論曾紀澤還是後來傳言甚廣的拿破崙都沒有這種説法。 [50]  [52] 

曾紀澤人際關係

《曾府三傑圖》 《曾府三傑圖》
父親:曾國藩
表叔:彭毓橘
長兄:曾紀第,早殤 [2] 
弟弟:曾紀鴻
妻子:賀氏(原配),賀長齡之女,因難產早逝;劉氏(繼室),劉蓉之女。 [53]  [21] 
兒子:曾廣銓(1870年生),兵部員外郎,曾紀澤養子,曾紀鴻三子,官至外務部左丞;曾廣銘(1871年生),出生六個月後夭折;曾廣鑾(1873年生),督察院左副督御史,襲封侯爵;曾廣鍚(1879年生),八歲殤逝。 [53-54]  [21] 
女兒:曾廣璇(1860年生),適李瀚章之子李經馥;曾廣珣,適吳永(1865-1936);三女早亡(1869年夭折)。 [53]  [21] 
孫子:曾約農,教育家,為東海大學在台覆校後首任校長。 [55] 
孫女:曾寶蓀

曾紀澤主要作品

曾紀澤撰有《佩府韻求古篇》《説文重文本部考》《羣經臆説》等, [56]  光緒十九年(1893年),江南製造總局彙編刊印其奏疏6卷、文集5卷、詩集4卷、出使日記2卷,後輯為《曾惠敏公遺集》行世;點校後更名《曾紀澤集》,由嶽麓書社出版。
此外,嶽麓書社還曾於1999年出版《曾紀澤日記》上、中、下3卷。 [16] 

曾紀澤後世紀念

曾紀澤墓誌銘盒 曾紀澤墓誌銘盒 [57]
曾紀澤墓於2010年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雷鋒鎮牌樓壩村桃子灣被發現,當時墓葬已遭破壞。墓坐東朝西,呈半環形佈局,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原由墓冢、墓圍、墓碑、拜台、石闕、神道、石像生組羣、墓廬、龜背石石碑等構成,規模宏大。其中墓冢為糯米混瓷澆築,其餘建築均為花崗石材質。 [58]  該墓葬對研究曾紀澤生平及其家族變遷,研究晚清湖湘歷史,以及晚清時期的喪葬制度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58] 

曾紀澤史料索引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 [5] 
《清史列傳》第八冊第五十八卷 [59] 

曾紀澤藝術形象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八十回 [42] 
馮惠明《大清公使曾紀澤 [9] 
參考資料
  • 1.    劉泱泱.曾紀澤《中國先睡後醒論》評介[J].史學月刊,1991(06):56-58
  • 2.    曾國藩直系後裔很少做官  .鳳凰網.2009-04-01[引用日期2018-11-21]
  • 3.    百年傳承 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歷史之鑑   .台北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3-28]
  • 4.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引用日期2018-04-08]
  • 5.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1-10]
  • 6.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曾紀澤  .中國曆代人物圖像數據庫[引用日期2018-03-22]
  • 7.    曾紀澤的英文水平:看看清朝人是如何學英語的?  .鳳凰網.2015-12-06[引用日期2018-04-22]
  • 8.    潘德利. 曾紀澤年譜[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
  • 9.    馮惠明.大清公使曾紀澤: 作家出版社,2012
  • 10.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少負俊才。以蔭補户部員外郎。
  • 11.    曾紀澤著,劉志惠整理.曾紀澤日記(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712-713,817
  • 12.    曾紀澤的外語水平到底怎麼樣  .騰訊大家.2016-07-23[引用日期2018-02-09]
  • 13.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父憂服除,襲侯爵。
  • 14.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光緒四年,充出使英法大臣,補太常寺少卿,轉大理寺。
  • 15.    曾國藩之子讓俄國立國後第一次歸還侵佔領土  .鳳凰網.2011-10-26[引用日期2018-02-09]
  • 16.    曾紀澤  .婁底新聞網.2011-12-22[引用日期2018-03-28]
  • 17.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六年,使俄大臣崇厚獲罪去,以紀澤兼之。
  • 18.    曾紀澤-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引用日期2018-04-22]
  • 19.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及至俄,日與俄外部及駐華公使布策等反覆辨論,凡數十萬言,十閲月而議始定。崇厚原約,僅得伊犁之半,巖險屬俄如故。紀澤爭回南境之烏宗島山、帖克斯川要隘,然後伊犁拱宸諸城足以自守,且得與喀什噶爾、阿克蘇諸城通行無阻。其他分界及通商條文,亦多所釐正焉。
  • 20.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七年,遷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秩滿,留任三載。
  • 21.    張立真.曾紀澤本傳.瀋陽市:遼寧古籍出版社,1997年:209,236-257,262-268,281-285,288-301
  • 22.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法越構釁,紀澤與法抗辯不稍屈,疏陳備禦六策。
  • 23.    董蔡時. 略論曾紀澤、李鴻章關係[J].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1):104-112.
  • 24.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十年,晉兵部侍郎。
  • 25.    王澈.中法戰爭期間曾紀澤由主戰轉而主和原因初探[J].歷史檔案,1992(03):102-108.
  • 26.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二百十:命出使英俄國大臣曾紀澤,回京供職。以江西布政使劉瑞芬為出使英俄國大臣。
  • 27.    歷史教科書誤認“致遠艦”數十年(組圖)  .騰訊網.2010-11-16[引用日期2018-03-22]
  • 28.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與英人議定洋藥税釐,歲增銀六百餘萬。
  • 29.    《曾惠敏公遺集》卷六《交卸英國事務疏》(丙戌四月初三日)、《交卸俄國事務疏》(丙戌七月十八日)
  • 30.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明年,還朝,轉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調户部,兼署刑部、吏部各侍郎。
  • 31.    李恩涵.《外交家曾紀澤》.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5
  • 32.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十六年,卒,加太子少保,諡惠敏。
  • 33.    胡代聰.曾紀澤--有愛國熱忱和外交才幹的晚清使節[J].外交學院學報,2001,(1):37-45.
  • 34.    睢萌萌.從英國議會文件看《煙台條約續增專條》簽訂前中英關於鴉片税釐的紛爭[J].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11,10(05):38-42.
  • 35.    林滿紅:晚清的鴉片税(1858~1906年)  .近代中國研究.2017-08-24[引用日期2018-03-22]
  • 36.    權赫秀.曾紀澤有關朝鮮問題的外交活動與政策主張[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3):17-23.
  • 37.    從東方到西方:近代中國人的危機與自覺  .文匯網.2016-09-23[引用日期2018-03-22]
  • 38.    左宗棠收復新疆: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對外的結果  .鳳凰網.2009-07-07[引用日期2018-04-08]
  • 39.    曾國藩之子讓俄國立國後第一次歸還侵佔領土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11-10]
  • 40.    《左宗棠全集·書信三》第1886件《答楊石泉》
  • 41.    蔣躍波. 試評曾紀澤的近代外交思想[J]. 安徽史學, 2003(3):37-40.
  • 42.    清史演義:吳侍御尸諫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0-23]
  • 43.    左宗棠撰;劉泱泱等校點.左宗棠全集·奏稿八.長沙:嶽麓書社,2014:457
  • 44.    俞樾·《曾惠敏墓誌銘》
  • 45.    汪榮祖.郭嵩燾、嚴復、曾紀澤三人連環敍[J].讀書文摘,2010(07):40-45.
  • 46.    丁韙良著,沈弘、惲文捷、郝田虎譯..花甲憶記——一位美國傳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245,246,248,261
  • 47.    譚嗣同·《報貝元徵》
  • 48.    曾紀澤、李鴻章、孫中山,那時的國歌也經歷了三生三世  .鳳凰網.2017-05-10[引用日期2018-01-31]
  • 49.    宮宏宇.聖天子,奄有神州,聲威震五洲——曾紀澤《華祝歌》、《普天樂》考辨[J].中國音樂學,2013(01):97-104.
  • 50.    中國是如何成為“睡獅”的  .網易新聞.2014-03-28[引用日期2018-03-22]
  • 51.    “中國睡美人”“中國睡獅説”何時緣起?  .鳳凰網.2012-10-17[引用日期2018-03-22]
  • 52.    拿破崙根本沒説過中國是“睡獅”?  .澎湃新聞.2016-01-01[引用日期2018-03-22]
  • 53.    【清】俞樾《曾惠敏公墓誌銘》: 公娶賀氏,雲貴總督賀公長齡女,繼娶劉氏,陝西巡撫劉公蓉女。初無子,以弟子廣銓嗣,後生子三,廣鑾、廣銘、廣鐊。銘、鐊俱幼殤。公卒,廣銓賞員外郎,廣鑾俟及歲引見。女子子三:長適合肥李經馥;次適歸安吳永;三幼殤。
  • 54.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列傳二百三十三》:子廣鑾,左副都御史;廣銓,兵部員外郎。
  • 55.    曾氏家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秘密  .新湖南.2016-08-16[引用日期2018-03-28]
  • 56.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57.    長沙發現曾國藩長子清末外交家曾紀澤墓  .網易[引用日期2017-01-02]
  • 58.    長沙發現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墓 棺材板未腐(圖)  .騰訊網.2010-06-08[引用日期2014-03-28]
  • 59.    (清)曾紀澤資料連接  .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引用日期2018-04-09]
  • 60.    高克 著.外交家與戰爭 顧維鈞外交官生涯片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2:前言第1-2頁
  • 61.    曾紀澤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62.    孫文輝.散佚的湖南文明“梅山蠻”尋蹤[M].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19.02.第272頁
  • 63.    山東石油學會,華東石油學院,山東化學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專業東營分.1988年科學報告會論文摘要彙編[M].第311-312頁
  • 64.    曾紀澤政治思想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5-31]
  • 65.    葉秀松編著.列國交聘,上[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11.第99-10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