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跋扈飛揚

鎖定
跋扈飛揚(拼音:bá hù fēi yá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隋唐·李大師等《北史·齊高祖紀》。 [2] 
“跋扈飛揚”的原義是鷙鳥飛揚,大魚跋扈;原指意氣舉動灑脱,不受常軌約束,後多形容態度蠻橫放肆,放縱霸道不遵循法度;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2] 
中文名
跋扈飛揚
拼    音
bá hù fēi yáng
注音字母
ㄅㄚˊ ㄏㄨˋ ㄈㄟ ㄧㄤˊ
成語出處
《北史·齊高祖紀》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賓語

跋扈飛揚成語出處

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隋唐·李大師等《北史·齊高祖紀》)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跋扈飛揚”。 [2] 

跋扈飛揚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東魏的丞相高歡獨攬大權,但還是對司徒、河南大將軍侯景有所顧忌。侯景是個跛子,並不擅長騎馬打仗,但他足智多謀,敢作敢當。當初他對高歡説:“你給我3萬人馬,我就能橫掃天下,打過長江去,將梁武帝蕭衍送進寺院當和尚。”高歡聽了很開心,給了他10萬兵馬,將黃河以南的地盤都交給了他。 [3] 
高歡病重期間,其長子高澄陪在他身邊。高歡問道:“我病成這個樣子了,你好像還在為其他的事憂慮,對嗎?”沒等高澄回答,高歡又説:“是在擔心侯景會叛亂嗎?”高澄點點頭。高歡説:“侯景已經在河南經營了14年了,一向飛揚跋扈,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只有我能夠讓他聽話,你是駕馭不了他的。天下尚未安定,如果我死了,你不要馬上發喪。” [3] 
高歡詳細分析了哪些人可以依靠,哪些人要加以防備,還特意提到:“能夠與侯景對抗的唯有慕容紹宗,我故意冷落他,是為了把他留給你。” [3] 
高歡死後,高澄按照他説的秘不發喪,加強戒備。侯景與高澄向來不和,覺察到形勢不對後,就背叛東魏,投靠了西魏,後來又投靠梁朝。而高澄之弟高洋則取代東魏,建立北齊。 [3] 

跋扈飛揚成語寓意

侯景驕橫放肆,目中無人,老百姓對他恨之人骨,於是百姓們都支持蕭衍的第七個兒子湘東王蕭繹起兵反抗,最終擊敗了侯景,侯景在逃跑途中被殺,結束了他飛揚跋扈的一生。在生活中,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的人。既使有再高的成就,也不會得到別人的讚揚。 [4-5] 

跋扈飛揚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跋扈飛揚”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2] 
  • 運用示例
宋·王安石《辭拜相表》:“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而未免流離餓莩;四夷以衰弱僅存之勢,而猶能跋扈飛揚。” [1] 
參考資料
  • 1.    跋扈飛揚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8]
  • 2.    飛揚跋扈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12]
  • 3.    曾凡躍編. 成語故事[M].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 2017.08:49-50
  • 4.    《學生版無障礙閲讀》編委會編著. 成語故事[M]. 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4.05:75
  • 5.    墨人主編. 影響孩子一生的600個成語故事 冬[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1.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