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賓福

鎖定
趙賓福,男,漢族,1963年2月生,黑龍江省賓縣人,歷史學博士,現為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吉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中文名
趙賓福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考古學
職    務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

趙賓福研究方向

史前考古、東北考古、文物保護、考古傳播。 [1] 

趙賓福講授課程

考古學導論、田野考古學、考古學方法論、新石器時代考古泛論、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考古論文設計與寫作。 [1] 

趙賓福人物經歷

趙賓福教育經歷

1981年09月—1985年07月 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本科生(獲學士學位)
1985年07月—1988年06月 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2000年09月—2005年12月 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學系 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1] 

趙賓福工作經歷

1988年06月—1990年09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助 教
1990年09月—1994年09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講 師
1994年09月—1998年09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副教授(破格)
1998年09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教 授(破格)
1997年02月—2001年05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副主任
2001年05月—2003年10月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副主任
2008年12月—2017年05月 吉林大學文學院 副院長
2010年11月— 吉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主任 [1] 
現任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院長 [2] 

趙賓福職務任免

2021年12月27日,擔任全國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3] 

趙賓福科研項目

(1)重要科研項目(負責人)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東北漢以前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研究(2013-2016年,批准號13JJD780003)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朝中俄鄰境地區新石器至青銅時代考古比較研(2012-2015年,批准號12BKG004)
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吉林省地下文化遺產的考古發現與研究(2012-2013年,編號2012WT05)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東北及其鄰境地區的新石器文化研究(2008-2011年,批准號08JJD780115)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東北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2006-2010年,編號NCET-06-0319)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嫩江流域新石器至青銅時代文化序列研究(2002-2005年,批准號02JAZD780003)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老關廟遺址發掘與奉節史前考古(1998-2001年,批准號98JD78000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老關廟遺址發掘與奉節史前考古(1998-2001年,批准號98EKG001)
(2)重要教學項目(負責人)
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項目:田野考古學(2014-2019年)
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田野考古學課程建設(2004-2009年)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考古學科加強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2001-2003年)
吉林大學首批“百門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田野考古學課程建設(2002-2004年)
吉林大學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田野考古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2012-2013年)
吉林大學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考古學科加強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2001-2003年) [1] 

趙賓福學術論文

《紅山文化與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相關問題》,《紅山文化研究》第四輯,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
《張忠培先生的考古人生》,《中國文物報》2017年7月7日第3版。
《駱駝墩文化簡析》,《東南文化》2017年第3期。
《從居址到墓地: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的時代變遷與功能轉變》,《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
《中國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彩陶研究》,《考古與文物》2016年第1期。
《左家山下層文化新探》,《邊疆考古研究》第19輯,科學出版社,2016年6月。
《吉林長嶺腰井子遺址新石器時代陶器試析》,《東北史地》2016年第1期。
《從並立到互動:遼寧青銅時代的文化格局》,《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
《再論小河沿文化的分期與年代》,《邊疆考古研究》第17輯,2015年6月。
《三江平原及黑龍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生業分析》,《亞洲考古》第3期,科學出版社,2015年6月。
《學術張忠培:考古人生八十年》,《中國文物報》2014年10月22日,第3版。
《小河西文化檢析》,《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年第1期。
《中國圖們江流域發現的三種新石器文化》,《慶祝張忠培先生八十歲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4年7月。
《東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遼河流域的陶鬲》,《中國陶鬲譜系研究》,故宮出版社,2014年7月。
《東北地區黑龍江流域的陶鬲》,《中國陶鬲譜系研究》,故宮出版社,2014年7月。
《淺談新樂遺址的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紀念瀋陽新樂遺址發現四十一週年暨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建館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東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考古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及田野考古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歷史教學》2014年第24期。
《小河沿文化界説》,《北方文物》2013年第1期。
《梁思永·昂昂溪文化·齊齊哈爾》,《昂昂溪考古文集》科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饒河小南山墓葬出土玉器的年代和性質》,《邊疆考古研究》第14輯,科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以陶器為視角的紅山文化發展階段研究》,《考古學報》2012年第1期。
《“富河文化”與趙寶溝文化的地方類型》,《考古》2012年第11期。
《高台山文化再論》,《華夏考古》2012年第3期。
《東北新石器文化的時空框架及文化系統》,《慶祝宿白先生九十華誕文集》,科學出版社,2012年7月。
《關於遼西史前玉器的幾個問題》,《遼河尋根 文明溯源》,文物出版社,2012年9月。
《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與編年》,《華夏考古》2011年第1期。
《新樂下層文化的分期與年代》,《文物》2011年第3期。
《梁思永·昂昂溪文化·齊齊哈爾》,《中國文物報》2011年4月29日第7版。
《東北地區夏至戰國時期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的構建》,《社會科學戰線》2011年第7期。
《太子河上游三種新石器文化的辨識》,《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10期。
《朝陽小東山紅山文化遺存的分期研究》,《東北史地》2011年第6期。
《於家村砣頭積石墓地的分段與雙砣子三期文化的分期》,《北方文物》2011年第4期。
《遼西地區漢以前文化發展序列及文化縱橫關係探討》,《邊疆考古研究》第10輯科學出版社2011年。
《駱駝墩文化與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東南文化》2011年第6期。
《雙房文化青銅器的型式學與年代學研究》,《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1期。
《蘇秉琦與中國考古學派》,《中國歷史文物》2010年第1期。
《關於雙砣子一、二期文化的三點新認識》,《東北史地》2010年第6期。
《中朝鄰境地區的新石器文化比較研究》,《邊疆考古研究》第9輯,科學出版社,2010年。
《試論重慶老關廟遺址土坑墓的年代和性質》,《江漢考古》2010年第4期。
《西團山文化分期研究》,《考古學報》2009年第4期。
《考古學的分期與石器時代的分野》,《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漢書二期文化研究》,《邊疆考古研究》第8輯,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12月。
《東北舊石器文化與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係》,《內蒙古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以陶器為視角的雙房文化分期研究》,《考古與文物》2008年第1期。
《論小拉哈文化》,《北方文物》,2008年第2期。
《關於趙寶溝文化的聚落形態問題》,《華夏考古》2008年第3期。
《圖們江流域的青銅文化研究》,《考古》2008年第6期。
《白金寶文化的分期與年代》,《邊疆考古研究》第7輯,科學出版社,2008年。
《奉節縣劉家院壩遺址2002年發掘報告》,《江漢考古》2007年第3期。
《馬城子文化新論》,《邊疆考古研究》第6輯,科學出版社,2007年。
《嫩江流域新石器時代生業方式研究》,《考古》2007年第11期。
《興隆窪文化的類型、分期與聚落結構研究》,《考古與文物》2006年第1期。
《東北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古文化與古環境》,《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2期。
《東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與周邊文化的關係》,《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
《遼西山地夏到戰國時期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研究的再檢討》,《邊疆考古研究》第5輯,科學出版社2006年。
《從中壩和大溪看老關廟下層文化的分期與年代》,《考古》2006年第6期。
《重慶奉節縣老關廟新石器時代遺址土坑墓的發掘》,《考古》2006年第8期。
《關於小河沿文化的幾點認識》,《文物》2005年第7期。
《紅山文化研究歷程及相關問題再認識》,《內蒙古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重慶奉節先秦時期考古的主要收穫》,《史學集刊》2004年第3期。
《考古學文化的“命名”與“易名》,《東南文化》2004年第4期。
《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發展階段與區域特徵》,《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4期。
《東北新石器文化的分期與特點》,《求是學刊》2004年第4期。
《重慶峽江地區的四種新石器文化》,《文物》2004年第8期。
《考古發掘材料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不容懷疑》,《考古與文物》2004年增刊。
《嫩江流域三種新石器文化的辨析》,《邊疆考古研究》第2輯,科學出版社,2003年。
《松嫩平原早期青銅文化的發現與認識》,《中國邊疆考古研究》第1輯,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四川奉節老關廟遺址第一、二次發掘》,《江漢考古》1999年第3期。
《四川奉節老油坊遺址試掘報告》,《江漢考古》1999年第3期。
《奉節縣原始文化初探》,《青果集·第2輯》,知識出版社,1999年。
《黑龍江肇源縣小拉哈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8年第1期。
《奉節縣老關廟遺址第三次發掘》,《四川考古報告集》1998年。
《老關廟下層文化初論》,《四川考古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遼寧彰武平安堡遺址》,《考古學報》1992年第4期。
《半坡文化研究》,《華夏考古》,1992年第2期。
《老官台文化再研究》,《江漢考古》,1992年第2期。
《農安左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1989年第2期。 [1] 

趙賓福著作教材

吉林省地下文化遺產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科學出版社,2017年6月。
東北考古學研究(一)》,科學出版社,2014年3月。
《中國東北先史文化研究》,韓國圖書出版社,2011年5月。
《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考古卷》(合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中國東北舊石器文化》,韓國集文堂出版社,2006年2月。
《東北石器時代考古》,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中國東北新石器文化》,韓國集文堂出版社,1996年7月。 [1] 

趙賓福獲獎情況

趙賓福科研成果獲獎

2016年:長春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文集:東北考古學研究·一)
2015年:2014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獎(文集:東北考古學研究·一)
2014年:吉林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論文:以陶器為視角的紅山文化發展階段研究)
2014年:長春市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論文:以陶器為視角的紅山文化發展階段研究)
2012年: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蘇秉琦與中國考古學派)
2010年:林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著作:中國東北地區夏至戰國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研究)
2009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博士論文:中國東北地區夏至戰國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研究)
2008年:吉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博士論文:中國東北地區夏至戰國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研究)
2008年:吉林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一等獎(博士論文:中國東北地區夏至戰國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研究)
1997年: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論文:關於高台山文化若干問題的探討) [1] 

趙賓福教學成果獲獎

2014年: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2,科研引領 學科滲透:培養考古學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2009年: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2,瞄準國際前沿、立足文理交叉:開創考古學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2009年:吉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2,瞄準國際前沿、立足文理交叉:開創考古學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2005年: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排名1,考古及博物館學科加強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2005年:吉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1,考古及博物館學科加強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
2005年:吉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排名2,環境考古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
1997年:吉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1,田野考古學的實踐教學)
1996年: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獎(領隊,1995年奉節縣老關廟遺址第三次發掘項目)
1995年: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領隊,吉林大學奉節縣老關廟遺址發掘項目)
1993年: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4,田野考古學的實踐教學)
1993年:吉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4,田野考古學的實踐教學) [1] 

趙賓福榮譽稱號

(2016年)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負責人
(2016年)吉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2016年)吉林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2014年)吉林省“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
(2013年)吉林大學“匡亞明學者特聘教授”
(2012年)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第二層次人選
(2012年)長春市優秀人才
(2009年)吉林省教學名師
(2008年)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2007年)吉林省高校青年教職工“三育人”成果獎獲得者
(2006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6年)吉林大學教學示範教師
(2005年)首屆吉林大學十大傑出青年
(2004年)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課負責人
(1999年)首屆吉林大學科研優秀新人獎獲得者
(1998年)長春市“十杯賽”最佳個人
(1998年)吉林大學跨世紀優秀人才 [1] 

趙賓福社會兼職

(09)國務院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16年起)
(08)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5年起)
(07)吉林省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2015年起)
(06)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方案審核專家(2014年起)
(05)吉林省考古學會副理事長(2014年起)
(04)吉林省文物局重大項目諮詢專家(2014-2018年)
(03)中國考古學會理事(2013年起)
(02)搶救保護吉林省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工作專家指導組成員(2011年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