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平安

(清華大學教授)

鎖定
趙平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獲中山大學博士學位。1995-199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2009年調入清華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和出土文獻(甲骨、金文、戰國文字、秦漢簡帛),兼及先秦秦漢語言、歷史和文化。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曾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一等獎(2002)、王懿榮甲骨學研究獎二等獎(2009)等。 [1] 
中文名
趙平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4年7月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代表作品
《隸變研究》
《〈説文〉小篆研究》
性    別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職    稱
教授

趙平安突出成績

1995年破格晉升教授。1997-200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簡帛研究中心研究員。2000年6月-2001年6月在倫敦大學和香港大學作訪問教授,期間應邀到劍橋大學講學。2003年5月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9年調入清華大學,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字學、古文字學和出土文獻研究。出版專著《隸變研究》(1993、2008)、《〈説文〉小篆研究》(1999)、Chinese Characters then and now(合作, Edition Voldemeer Zurich,2004),《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2009、2019)、《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2011)、《秦西漢印章研究》(2012)等。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論著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一等獎(2002)、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2013)等。 [1] 

趙平安社會兼職

兼任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秦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 [1] 

趙平安開設課程

漢字學、漢字發展史、出土文獻研究、古代漢語、訓詁學等。

趙平安主要論文

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主要論文:
1、《兩週金文中的後置定語》,《古漢語研究》,1990年第2期。
2、《漢字聲化論稿》,《河北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
3、《金文“(石鼎)(鼎它)”解——兼及它的異構》,《中山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4、《論銘文中的一種特殊句型——“某作某器”句式的啓示》,《古漢語研究》,1991年第4期。
5、《秦漢簡帛通假字的文字學研究》,《河北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6、《釋罙》,《考古》,1992年第10期。
7、《銘文中值得注意的幾種用詞現象》,《古漢語研究》,1993年第2期。
8、《金文考釋五篇》,《語言研究》,1994年第1期。
9、《試論銘文中“主語+之+謂語+器名”的句式》,《古漢語研究》,1994年第2期。
10、《試論秦國曆史上的三次“書同文”》,《河北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
11、《釋參及相關諸字》,《語言研究》,1995年第1期。
12、《“允”“(血丂)”形義考》,《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2期。
13、《金文考釋兩篇》,《語言研究》1996年第2期。
14、《夬的形義和它在楚簡中的用法——兼釋其它古文字數據中的夬字》,《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1997年。
15、《釋包山楚簡中的“ ”和“ ”》,《考古》,1998年第5期。
16、《金文考釋四篇》,《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17、《漢簡中有關印章的資料》,《簡帛研究》第3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秦西漢誤釋未釋官印考》,《歷史研究》1999年第1期。
19、《對獅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認識》,《文物》1999年第1期。
20、《兩種漢代瓦當文字的釋讀問題》,《考古》1999年第12期。
21、《漢字形體結構圍繞字音字義的表現而進行的改造》,《中國文字研究》第1輯,1999年。
22、《漢印複姓的考辨與統計》,《文史》第48輯,1999年。
23、《釋甲骨文中的“ ”和“ ”》,《文物》,2000年第8期。
24、《甲骨文中的“ ”與戰國文字“ ”為一字説》,《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2000年。
25、《續釋甲骨文的“乇”、“ ”、“ ”》,《華學》第四輯,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26、《秦西漢官印論要》,《考古與文物》2001年第3期。
27、《漢印文字釋叢》,《考古與文物》增刊第4輯;《古文字研究》(二),2001年。
28、《釋古文字資料中的“ ”及相關諸字——從郭店楚簡談起》,《中國文字研究》第2輯,2001年。
29、《釋郭店簡〈成之聞之〉中的“ ”字》,《簡帛研究二〇〇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30、《從楚簡“娩”的釋讀談到甲骨文的“娩”——附論古文字中的“冥”》,《簡帛研究二〇〇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31、《從失字的釋讀談到商代的佚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1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32、《上古漢語中的語氣詞“只”新論》,海峽兩岸漢語史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01年5月。
33、《“窮達以時”第九號簡考論——兼及先秦兩漢文獻中比干故事的衍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第2期。
34、《釋“”及相關諸字——論兩週時代的職官醓》,《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年。
35、《甲骨文“”即“曷”字説——兼説羯的族源》,《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02年;《國際中國學研究》第5輯,韓國中國學會2002年。
36、《釋“ ”及相關諸字》,《語言文字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37、《“逹”字兩系説——兼釋甲骨文中所謂“途”和齊金文中所謂“造”》,《中國文字》新27期, 2001年。
38、《新出〈史律〉與〈史籀篇〉的性質》,吉林大學中國語言文字學2002高級論壇;《中國語言文字學論壇》第1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華學》第8輯,2006年。
39、《郭店楚簡與商周古文字考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第1期。
40、《禮記“草工”解——論戰國秦漢時代主管漆器製造的總管之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2輯,商務印書館,2003年。
41、《楚竹書〈容成氏〉的篇名及其性質》,《華學》第6輯,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42、《戰國文字中的“宛“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以與縣有關的資料為中心》,《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2003年。
43、《戰國文字中的鹽字及相關問題研究》,《考古》2004年第8期。
44、《隸變對漢字的影響——以實例闡析漢字重要轉變期之現象》,《漢字古今談》Edition Voldemeer Zurich,2004年。
45、《商周時期金屬稱量貨幣的自名名稱及其嬗變》,《中國文字研究》第4輯,2003年;《華夏考古》2008年第2期。
46、《談一種鑄有齊文字的楚國金幣》,《考古學研究》第6輯,科學出版社,2006年。
47、《〈容成氏〉所載“炮格之刑”考》,《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48、《邿子中 的名稱和邿國的姓氏問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第1期。
49、《“大布黃千”的讀法及其藴義——學術史中的一例個案研究》,《華夏考古》,2006年第4期。
50、《釋曾侯乙墓竹簡中的“ ”和“ ”——兼及昆、黽的形體來源》,《簡帛》第1輯,2006年。
51、《從 字的釋讀談到族的來源》,《中國文字學報》第1輯, 2006年。
52、《上博簡〈三德〉“毋奡貧”解讀》,《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3輯,巴蜀書社2007年。
53、《上博藏楚竹書〈競建內之〉第9至10號簡考辯》,《出土文獻研究》第8輯,上海古籍出版2007年。
54、《唐子仲瀕兒盤匜“ ”字考索》,《中國歷史文物》,2008年第2期。
55、《從語源學的角度看東周時期鼎的一類別名》,“學藝兼修·漢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56、《釋“夃”及相關諸字》,《中國文字學報》第2輯,2008年。
57、《對上古漢語語氣詞“只”的新認識》,《簡帛》第3輯, 2008年。
58、《〈保訓〉的性質和結構》,《光明日報》2009年4月13日。
59、《關於〈保訓〉“中”的幾點意見》,《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3期。
60、《“君子不重傷”正解》,《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商務印書館,2009年。
61、《漢字——我們的精神家園》,《光明日報》,2010年3月11日第10版。
62、《釋“ ”及相關諸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3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
63、《釋孛及相關諸字》,《文字學論叢》第5輯,線裝書局,2010年。
64、《試釋〈楚居〉中的一組地名》,《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期。
65、《〈楚居〉的性質、作者及寫作年代》,《清華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66、《郭店簡〈語叢二〉第三簡研究》,《簡帛》第6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7、《釋戰國文字中的“乳”字》,《中國文字學報》第4輯,商務印書館,2011年。
68、《〈楚居〉“為郢”考》,《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4期。
69、《〈芮良夫〉初讀》,《文物》,2012年第8期。
70、《“文王受命惟中身”新解》,《古文字研究》第29輯,2012年。
71、《“京”、“亭”考辨》,《復旦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72、《國際漢學中的出土文獻研究》,《光明日報》,2013年11月6日第11版。
73、《宋公作叔子鼎與濫國》,《中華文史論叢》,2013年第3期。
74、《〈説文〉未收篆文考》,《出土文獻》第4輯,中西書局,2013年。
75、《〈厚父〉的性質及其藴含的夏代歷史文化》,《文物》2014年第12期。
76、《戰國文字“噬”的來源及其結構分析》,《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輯,中華書局,2014年。
77、《釋花東卜辭的(疒辛)和稽》,《古文字論壇》,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
78、《釋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中的“ ”字》,《簡帛》第九輯,2014年。
79、《睡虎地秦簡〈日書〉“渡衖”新解》,《出土文獻》第五輯,中西書局,2014年。
80、《釋清華簡〈命訓〉中的“耕”字》,《深圳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
81、《“地真”“女真”與“真人”》,《管子學刊》,2015年第2期。
82、《“盈”字何以從“夃”》,《出土文獻》第六輯,中西書局,2015年
83、《釋睡虎地秦簡中一種古文寫法的“乳”字》,《漢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84、《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文字初探》(第一作者),《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中西書局,2015年。
85、《 盤及其“ 君”考》,《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3期。
86、《秦穆公放歸子儀考》,《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五輯,台灣中研院史語所,2016年。
87、《清華簡第六輯文字補釋六則》,《出土文獻》第九輯,中西書局,2016年。
88、《兩條新材料與一個老故事——“炮烙之刑”考》,《出土文獻與秦楚文化》第10號,日本出土資料與漢字文化研究會,2017年。
89、《成鱄及其與趙簡子的問對——清華簡<趙簡子>初探》(第一作者),《文物》2017年第3期。
90、《清華簡第七輯字詞補釋(五則)》,《出土文獻》第十輯,中西書局,2017
91、《“箴”字補釋》,《青銅器與金文》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92、《試説“邇”的一種異體及其來源》,《安徽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93、《〈竹書紀年〉“粵滑”考》,《古文字研究》第32輯,2018年。
94、《重讀清華簡〈厚父〉筆記》,谷中信一編《中國出土資料的多角度研究》,日本汲古書院,2018年。
95、《也談〈睡虎地秦簡〉“夜草為灰”》,《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期。
96、《“曼”的形、音、義》,《出土文獻》第13輯,2018年。
97、《論清華簡的文獻學價值》,《東洋古典研究》第74輯,韓國東洋古典學會,2019年。
98、《補“屚”——兼説相關諸字》,《漢字漢語研究》,2019年第1期。
99、《從“咠”字的釋讀談到甲骨文的“巴方”》,《文獻》,2019年第5期。
100、《古文字中的“𤎭”及其用法》,台灣《中國文字》,2019年夏之卷。

趙平安主要著作

專著:
1、《隸變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初版,2008年再版。
2、《〈説文〉小篆研究》,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商務印書館,2009年。
4、《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5、《秦西漢印章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6、《文字·文獻·古史:趙平安自選集》,中西書局,2017年。
7、《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續集》,商務印書館,2018年。
8、《隸變研究》(韓文版),BP PRESS,2019年。
9、《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修訂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
編著、合著:
1、《新文化古代漢語》(合作),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2、Chinese Characters then and now(合作),Springer,2004年。
3、《中國語言學百年叢論》(合作),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年。
4、《中國古代文明與學術史》,主編之一,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
5、《字源》(上、中、下),副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年。
6、《新編古代漢語教程》(合作),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7、《古代簡牘保護與整理研究》,主編之一,中西書局,2013年。
8、《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玖)》(合作),中西書局,2010-2019年。

趙平安研究課題

1、河北省社科項目“漢唐間石刻篆文的整理和《説文》小篆形體研究”(1994-1995)
2、國家博士後基金項目“秦西漢印章研究”(1995-1997年)
3、中國社科院重點項目“郭店楚簡與先秦學術”(1999-2003,參與)
4、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重點出版項目“字源”(2000-2005,副主編)
5、教育部重點項目“楚簡文字資料長編”(2001-2003,參與)
6、香港特別行政區“楚文字詁林”(2001-2004,參與主持)
7、英國“敦煌醫學文書的整理和研究”(2000-2002,參與)
8、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古代簡牘保護與整理研究”(2009-2012)
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出簡帛與古文字疑難字考證”(2010-2014)
10、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規劃項目“秦西漢印章封泥文字編”(2014-2016)
1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先秦兩漢訛字綜合整理與研究”(2015-2020)
1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子課題“清華大學藏甲骨的綜合整理與研究”(2016-2021)

趙平安所獲獎項

1、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4)
2、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一等獎(2002)
3、王懿榮甲骨學研究獎二等獎(2009)
4、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2013)
5、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3)
6、第六屆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3)
7、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2013,合作)
8、北京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4)
9、第七屆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5,合作)
10、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研究獎一等獎(2018,合作)
11、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研究獎三等獎(2018)
12、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9) [1] 

趙平安媒體報道1

清華教授趙平安獲首屆“王懿榮甲骨學研究獎”
在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一百一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歷史系教授趙平安獲“王懿榮甲骨學研究獎”。此次獲獎的還有復旦大學教授陳劍,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曹定雲、劉一曼。來自我國、法國、瑞士、俄羅斯、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的甲骨文研究專家、學者200餘人參加此次研討會。
王懿榮是甲骨文的發現者、世界公認的“甲骨文之父”。“王懿榮甲骨學研究獎”旨在對在甲骨文破譯及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者進行獎勵。此次獎勵是首次評選,從2005至2008年公開發表的甲骨學著作中評出的,以後將兩年評選一次。(供稿 人文學院 編輯 襄樺)

趙平安媒體報道2

研簡析帛創穫多——記歷史所博士後趙平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報道)
從古人結繩記事到有了人們通識的漢字,我們的祖先走過了漫長曲折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古文字已無法辨識,為今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謎團。但是,這些疑難古字一旦被人辨識,將對上古各方面的研究產生革命性的促進作用。從事古文字研究是十分枯燥而又艱苦的工作,許多人望而卻步,而歷史所博士後趙平安經多位名師宿儒的精心培養和自己20多年鍥而不捨的苦心鑽研,終於在古文字研究領域做出了多項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
趙平安,1963年出生在湖南邵東一箇中學教師家庭。父親早年讀過8年私塾,給平安的語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礎。1980年趙平安考入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後,學業出眾,班主任周光慶十分喜歡他。周老師是清末鴻儒黃侃的侄子、音韻訓詁學家黃焯的研究生,每週都要同趙平安切磋幾次學問。周老師看小趙對古文這麼下工夫,就把他推薦到為培訓青年師資而舉辦的“古文獻研究班”去旁聽。由全國古文獻研究會會長張舜徽等一批學界名流來講授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文獻學等課程,小趙旁聽了2個學期,等於提前讀了研究生。80年代學校的學習風氣特別好,小趙每晚攻讀到深夜,經史子集無所不讀,甲骨、鐘鼎、篆籀、漢隸沒有不琢磨的。那時,學校成立“桂子山語言學會”,年僅20歲的趙平安就被推薦為學會顧問。他的主要課程學習成績也一直是班裏的第一名。
考研時,他選擇了河北大學中文系,因為導師黃綺師承唐蘭,是老一輩語言文字學家和著名書法家。趙平安最佩服的就是有才華、學養好的名師。當時有20多人報考,兩名本校教師入選後,小趙是唯一高中者。兩位學長,一位大他12歲,一位大他8歲,小趙在學長帶領下,苦讀三年,他寫出的碩士論文《漢字形體結構圍繞字音字意的表現而進行的改造》,從大量甲金篆隸及近世俗字材料中歸納漢字“改造”的種種情況,得出漢字表形、表音、表意三者之間的相互轉化以及漢字表音趨向比表意趨向更為強烈的結論。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嘉璐教授當時擔任他的論文答辯委員會主任,其評價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探索。作者彙集材料豐富,考察細密,且能聯繫社會心理、認知特點進行分析,尤可稱道。論文頗有價值。取得碩士學位後,趙平安留校擔任了助教。1988年,他又考入了全國古文字研究重鎮——中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該校的容庚、商承祚,研究古文字的造詣蜚聲海內外。而且藏書豐富,講究學科建設,有一整套培養研究生的教學方法。趙平安的博導張振林為商承祚的高足,是全校最年輕的博導。在張先生的指導下,趙平安學到了大量的金文知識,他又向曾憲通教授學習了許多戰國秦漢簡帛文字知識。在這期間,趙平安的主攻方向是“隸變研究”,由於材料所限,這個由篆變隸的漢字發展的關鍵轉折問題,前人研究很少,而且存在不少誤解。由於發現了大量戰國以至漢初的古文字文物材料,趙平安在整理時,把從各方面蒐集來的古文字做成了許多卡片,並一個個地分析辨別偏旁部首,將紛繁的文字材料依字形演變的邏輯進程加以排比整理,使隸變的動態過程赫然顯現,並用這一可行的方法分析了自戰國中期至東漢這數百年中的漢字演變,從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這篇論文經過答辯,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曾憲通認為,趙平安研究的“隸變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隸變過程具有多向性”,論文總結出“隸變所遵循的四條基本規律”,以及闡明隸變對漢字和書面語的影響等,見解都極精彩,它將對隸變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北師大漢字所所長王寧認為,這是一篇有水平、有價值,解決了一定問題的好論文。華東師大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主任李圃認為,論文視野開闊,資料翔實,創穫頗多,是至今所能見到的關於隸變研究的最為傑出的一部。《隸變研究》作為《河北大學學術文庫》叢書的第一本,1993年出版後許多著名學者都撰文予以好評。一些開設古文字專業的學校把此書當成了研究生必讀之書。一位韓國學者因買不到此書,專程趕到保定,尋購此書。
1991年,趙平安回到河北大學,在中文系新開闢了古文字專業方向,併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校輸送了多名博士生。1995年10月,趙平安被學校破格晉升為教授,併兼任河北省語言學會副秘書長、保定市政協委員,之後,又被評為“河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就在趙平安功成名就之時,更高的目標,更新的追求又在他心中出現。他決心放棄已有的條件、待遇,繼續到更高的學術殿堂去深造。1995年,由我院古文字學大師張政烺、北大古文字學家裘錫圭推薦,趙平安來我院歷史所作博士後研究,成為我國歷史文獻學專業第一個博士後。指導老師是曾擔任“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的李學勤研究員。在站的兩年中,趙平安經常與李學勤探討學問,李先生學識淵博,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問題,李先生常常能把它放到學術發展史中去考察,因此時常有所發現,新意迭出。在站期間,趙平安研究報告的題目是《秦西漢印章研究》,他以發掘出土的材料為基礎,充分收集各家著錄的材料,以嚴謹的古文字方法進行分析釋讀,然後結合傳世和各種出土文字材料,就印章的性質、用途、特點及其在歷史文化研究中的意義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討,在一些問題上有了新的創建。在評價論文時,李學勤認為,“這一工作是有突破性的,對秦漢制度的研究也有很大價值。”裘錫圭認為,趙文“時有創建,文中糾正前人對漢印的誤釋,考訂工作極見功力。”歷史所學術委員會專家組鑑定後認為,“此一報告薈萃前人研究所得,集中突破疑點、難點和薄弱環節,確已取得長足進步。趙平安的研究所得,系秦漢印章研究中迄今最為系統、亦最見功力的成果,對學科建設的發展,業已做出有益貢獻。”
趙平安以優異業績出站後,擔任我院歷史所和簡帛研究中心研究員、古文字和古文獻專業研究生導師。他用兩年時間從大量的商周甲骨金文、戰國古文和秦漢文字資料中整理漢字演進序列,利用它的標尺作用來對《説文》小篆進行斷代和辨偽。校讀出幾百個訛篆,清理出80幾個篆文異體,考釋了50多個篆文的來源,歸納出了許多條例。北大教授高明認為,他“運用了先進科學的方法,取得了超邁前人的成績。”北師大王寧教授認為,他“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對正確使用《説文》和正確評估古文字史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成果被廣西教育出版社收入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的《漢字研究新視野叢書》之中,於1999年出版。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趙平安參與、主持着多個科研項目,正在更加廣闊的天地充分發揮着自己深厚的學識和聰明才幹,我們相信,在不久,又會有一些古文字之謎被他揭穿。( 杲文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