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大河

(明朝中期官員、民族英雄)

鎖定
趙大河(1508年8月25日—1572年10月19日),字道源,號延陵,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明朝中期官員、民族英雄。 [1]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進士,授義烏知縣,嘉靖四十年(1561年)以治理義烏的功勞被擢升為大理寺評事,不久又胡宗憲頌其抗倭的功績,被擢升為浙江按察司僉事,分巡台州等地任監軍。浙倭事初息,戚繼光奉命至閩抗禦倭寇,經戰不利,趙大河力持派浙兵援閩,與浙督趙炳然意不合,被劾“擅命”罷職,歸裏侍奉母親,匿跡官場。 [1] 
隆慶六年九月十三日(1572年10月19日),趙大河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1] 
別    名
趙延陵
道源
延陵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
出生日期
1508年8月25日(正德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逝世日期
1572年10月19日(隆慶六年九月十三日)
主要成就
跟隨戚繼光抗倭
本    名
趙大河
官    職
浙江按察司僉事

趙大河人物生平

趙大河少年成才

趙大河出生於正德三年七月二十九日(1508年8月25日), [1]  [3]  他一出生就聰慧絕倫,文思敏捷。五歲時,趙大河就能擅長對駢句。等到長大後,趙大河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古《經》中有疑惑難解之處,其他同學都茫然呆立而無所獲,只有趙大河一看就知道其中的旨意,執筆作文,才智超羣,品德高尚,其中多有奇語。 [4] 
嘉靖六年(1527年),趙大河到了弱冠之年,此時趙大河被補為邑諸生,當時的督學章御史非常驚奇趙大河的文章,趙大河的名聲也傳播開來,每次考試都超過其他諸生,其他諸生也認為自己不如趙大河。 [5] 
嘉靖十三年(1534年),年僅二十七歲的趙大河參加應天府鄉試,以第七十三名的成績中舉。 [3]  [6] 
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父親趙䤭去世,此時趙大河在禮部應試,聽説了這個消息,受驚而啼哭,幾乎絕食,露着胳膊光着腳,到達家裏後哭起來,再次絕食,連續七天不進水漿,吃糙米和蔬菜,三年從未看到他笑過。 [7] 

趙大河屢試不第

嘉靖十七年(1538年),趙大河參加會試,未考中。 [8] 
嘉靖二十年(1541年),趙大河參加參加會試,仍未考中。 [8]  於是趙大河回家後更加勤奮,拿出先秦時期和兩漢時期的作品,對每一字、每一句話都仔細推敲,涉及到百家險詐奸邪的句子,趙大河都死記下來,學習學到很晚。 [9]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趙大河第三次參加會試,落第而歸。 [10]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趙大河第四次參加會試,落第而歸。 [10]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趙大河第五次參加會試,落第而歸。 [10] 

趙大河初入仕途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出現了內訌,趙大河的家被倭寇焚燬,家境貧寒,窮得一無所有,而母親夏氏年事已高,生活過得很艱苦。冬天,趙大河對此進行反省,矢志要抗倭。 [11]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趙大河考中進士,當時嚴嵩當權,知道他的才能,想任命他為分宜縣尹,趙大河藉故急避。 [1]  [3]  [18]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趙大河擔任浙江義烏知縣,到任後妥善處置了鹽商施文六、方希六等率永康處州礦徒至義烏盜礦事,果斷平息了六個月來的械鬥,贏得了陳大成等義烏民的信賴和崇敬。 [1] 

趙大河從戚抗倭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浙督胡宗憲採納戚繼光的建議,派戚至義烏招募兵員。此前趙大河也有此議,趙、戚所見略同,所以戚繼光至義烏招募得到趙大河的熱情支持。儘管金華知府不支持,出示阻撓,但由於趙大河的幫助,招募義烏兵的任務還是順利完成,事後擔任戚家軍的監軍。 [1]  [12]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進逼台州,趙大河在舟山下迎擊倭寇,大破其眾。不久又與倭寇在白水洋作戰,斬首二千,俘虜倭酋十多個,解救被倭寇俘虜的七百口家庭。趙大河的功績被上疏到兵部,評功論賞,以趙大河治理義烏的功勞,被擢升為大理寺評事。 [13]  九月十七日(10月25日),明世宗聽從胡宗憲的建議,擢升趙大河為浙江按察司僉事,專門輔佐戚繼光操練土兵。 [14] 
嘉靖四十一年二月三十日(1562年4月3日),明世宗命趙大河分巡台州,兼管台、金、嚴三府的兵備。有一支倭寇曾經進犯台州,被趙大河剿滅,無一生還,倭寇因此不敢再進犯台州。 [15-16]  不久,戚繼光提議赴閩剿倭,經與趙大河商議後,戚繼光就率領六千義烏精兵赴閩剿倭。 [16]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將戚繼光調往薊州防區練兵、築台、修長城,戚繼光從趙大河處調了三千義烏兵,去修築九門口、山海關老龍頭、北京金山嶺、河北董家口的長城,守衞邊防,保障了明朝北方的安寧。 [17]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命趙大河兼管徽州府和所屬歙、休、婺源三縣的防務,授趙大河通議大夫。凡是徽州的兵馬操練、軍民詞訟、抓捕人犯、剿賊平寇都由趙大河管理。 [17] 

趙大河主戰罷歸

浙倭事初息,戚繼光奉命至閩抗禦倭寇,經戰不利,兵員不足是主因。戚欲回浙再招浙兵援閩,曾任義烏知縣的汪道昆、趙大河都很支持。這時浙督胡宗憲已去職,戚繼光知道趙大河辦事冷靜多能,善於協調,即移書趙大河。趙大河獲書即去請求繼任總督趙炳然,趙炳然不同意,以擅命疏劾不報遭劾,免職歸裏侍母養老。 [1] 
隆慶六年九月十三日(1572年10月19日),趙大河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趙用賢為其撰寫墓誌銘。 [1] 

趙大河主要影響

  • 軍事
趙大河在協助戚繼光組建戚家軍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戚繼光在義烏招募了四千餘人,經嚴格訓練,即開赴抗倭前線台州一帶,史載:“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戚家軍名聞天下。”他推薦的陳大成王如龍輩義烏兵皆成為傑出將領。他任監軍,親臨前線,與戚繼光共同謀劃、指揮軍隊,在御倭戰爭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戚繼光深識趙大河的才幹和膽識,向上級建議任命趙大河為監軍。趙大河以監軍身份親臨前線,盡心竭力,身先士卒,鼓勵義烏兵英勇殺敵,多立戰功。在多次戰役中,趙大河與戚繼光共同謀劃,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1] 

趙大河歷史評價

趙坋:是兒不凡,恨吾老不及見其成耳。 [1]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引
胡宗憲:能訓練本縣土兵五千,驍勇堪戰。 [16] 
戚繼光:①夙重義氣,悃款慈仁,卓爾大雅。 [1] 《止止堂集》)②忠誠義氣,正而不迂,廉潔厚重,仁而有勇,民心風偃,義士雲集。 [1] 《戚少保年譜耆編》引)③義烏練兵,首事如監軍趙大河、汪道昆、同事如唐堯臣,其人材勞績,臣已言之於前;要之,均為有功於閩者也。 [24]  (《明經世文編選錄》引)
趙用賢:①公善知人,撫士卒最有恩,居台二年,所拔部曲,士皆為時名將,帳下勝兵數千,皆踺趵科頭貫頤奮戟,戰輒冠軍,以故公所向無不捷。 [1]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引②公為人雖和暢絕不見崖岸,然至其當官行法,一依於名義。 [1]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引)③公行誼峻潔,處不違眾,出不隨俗,彬彬稱名實君子焉。 [1]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引
戚祚國:知尹素得民心,且尺籍在握,逃者易緝,梗則易治,乃請於制府,借尹監軍,仍理縣事。 [1] 《戚少保年譜耆編》
王宗聖:參將南塘戚公奉敕保釐台郡,協同監軍,延陵趙公督義烏兵,指授方略,殲厥醜類靡無孑遺。 [1] 《崇禎義烏縣誌》引
周士英等:①任吾邑,恕民知向方。 [1] 《崇禎義烏縣誌》)②清白不好煩擾,邑中無事以講學為己任,升本省僉事,奏減本縣民壯工食,民甚德之。 [1] 《崇禎義烏縣誌》

趙大河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始祖
南宋紹興年間擔任江陰軍知軍,因此定居江陰。
烈祖父
趙鉉
世稱趙孝子。
天祖父
趙淮
——
高祖父
趙樞
——
曾祖父
趙煜
壽官。
祖父
趙坋
義官。
父親
趙䤭
——
母親
夏氏
世居邑西石橋裏,封孺人。
——
妻子
許氏
處士許森之女,封孺人。
子輩
兒子
趙樹忠
趙大河長子,江陰縣廩生,娶徐氏。
趙樹志
趙大河次子,娶徐氏。
趙樹常
趙大河三子,江陰邑庠生,娶張氏。
參考資料: [2-3]  [16]  [19] 

趙大河後世紀念

據趙用賢撰寫的《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記載,趙大河墓在白龍山。 [20] 

趙大河史料索引

趙用賢《松山齋集·卷十九·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 [1] 
《明世宗實錄·卷五百一》有提及 [22] 

趙大河影視形象

2015年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丁凱飾趙大河。 [21] 
2017年電影《蕩寇風雲》:胡偉飾趙大河。 [23] 
參考資料
  • 1.    陳學文.明代抗倭監軍趙大河評述:以趙用賢撰寫的墓誌銘為中心[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第2期):第10-12頁.
  • 2.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我趙氏裔出宋宗室,始祖士鵬,紹興中守江陰軍,即其官家焉。數傳為雲一孝子,孝子生淮,淮生樞,樞生煜,煜生坋,坋生䤭,是為公父。母夏氏世居邑西石橋裏。
  • 3.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下 點校本,寧波出版社,2016.05,第214頁.
  • 4.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公生而敏慧絕出,五歲善駢句對,既長,習博士家言,經傳疑義,諸所屹屹未得者,一覽輒了究大旨,操觚為文事,駿潔多奇語。
  • 5.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瑜冠補邑諸生,督學章御史大奇公文,公名自是益出,每試輒屈其諸生,諸生亦人人自以為弗如也。
  • 6.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甲午,公年二十七領應天鄉薦。
  • 7.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其明年正月,父䤭卒,公方試禮部,已得報,則驚啼幾絕,祖跣就道及門哭復絕,水漿不入口者七日,服疏茹糲,終三年未嘗一見齒焉。
  • 8.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戊戌、辛丑試皆不第。
  • 9.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公歸而益奮,則取先秦兩漢書,字稱句品,旁及百家嵬瑣微言,皆窮記覽讀書,嘗自程至丙夜不已。
  • 10.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已更,三試復不第。
  • 11.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乙卯歲,島夷內訌,公所居室悉毀於寇,家徒四壁立,而母夏孺人年甚高,旦暮不能具醇,鮮為養,是冬當計偕公自度弗第,且謁選則輒嘆日,丈夫亦顧自樹耳,頭顱如此,奈何!
  • 12.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居五月礦盜發處州,且犯義烏界,公為出精卒襲之,所殺數百人,餘一切解散,而會胡總督謀以知兵者視海上師,廉公素善方略,乃檄公主練義烏兵,而監大將戚繼光軍。
  • 13.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辛酉倭逼台州,公先與戰舟山下,設伏逆擊,大破其眾;巳又戰白水洋,凡八克,斬首二千,俘其酋數十,收所捕擄子女七百口。事上兵部,方議功賞,而公先是以治邑最,奏擢大理評事。
  • 14.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一》:(嘉靖四十年九月十七日),總督浙、直、福建尚書胡宗憲奏,浙江倭寇,自四月以來合謀連蹤,屢犯寧、台、温等境,我師御之,戰於海者六,戰於陸者十有二,計前後擒斬一千四百二十六人,焚溺死者無算。今已蕩平,其文武效勞諸臣,則參將戚繼光督戰功最,僉事唐堯臣、義烏知縣趙大河等亦宜並錄。上嘉諸臣功,詔宗憲加少保,總兵盧鏜升俸二級,繼光升都指揮使,各賞銀二十兩、二表裏,大河升按察司僉事,專理操練土兵。
  • 15.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瑜月再擢浙江按察(司)僉事,復主練兵,尋屯台州,倭嘗一入,公僉偏師剿獲無遺,迄公任倭不敢復犯。
  • 16.    趙興華著,江陰趙氏源流 浚儀南渡,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05,第116-121頁.
  • 17.    趙興華著,江陰趙氏源流 浚儀南渡,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05,第122-125頁.
  • 18.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始舉進士,相嚴方當國,欲援公為分宜尹,公請急歸避去。
  • 19.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公元配許孺人,處士森之女,能代公事母教諸子,率底成立,語具公所自為穗。子三人,樹忠邑廩生,娶徐;樹志娶徐;樹常邑庠生,娶張。女二人。孫男子七人,孫女四人。
  • 20.    《浙江按察司僉事進階朝請大夫延陵趙公暨配許孺人合葬墓誌銘》:墓在白龍山。
  • 21.    《抗倭英雄戚繼光》 第1集(央視網/2015年)視頻片尾43分38秒  .央視網.2015-12-24[引用日期2022-10-02]
  • 22.    世宗肅皇帝實錄 卷五百一 嘉靖四十年 九月 十七日 7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0-02]
  • 23.    電影《蕩寇風雲》(2017年/愛奇藝)片尾字幕125分22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2-12-21]
  • 24.    書庫 明經世文編選錄 明經世文編選錄(上)  .搜韻古籍檢索[引用日期2023-06-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