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世軍

(環縣合道鄉周台小學教師)

鎖定
趙世軍 [1]  ,47歲,環縣合道鄉周台小學老師 [1] 
中文名
趙世軍
職    業
教師
工作單位
環縣合道鄉周台小學
趙世軍,已經從教25年,是一位淳樸的農村人。從小吃透了苦頭的他,一心想着讓每一位山裏娃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飛出大山,過上更幸福的日子。 [1] 
“我們這一代、我們父輩這一代,都是因為缺少教育,幹着比別人更苦的活,過着比別人更貧苦的生活。”從小缺衣少食的生活讓趙世軍堅定了自己“上大學”、“走出去”的信念,可由於家庭貧困,上完高中他只能默默回家種地。後來村裏缺少教師,他有幸成為村裏的一名代課教師,告別了農活,也踏上了“圓夢”之路。 [1] 
走上講台的趙世軍,想着自己走出去的希望已經破滅,他決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們走出去。起初任教的18年裏,他一直在梁城子小學,這所小學地處河邊,服務着沿河百餘户羣眾的孩子,由於地理條件限制,每逢雨季,他都要蹚水過河背孩子上下學。18年裏,他背過的孩子超過千人次,他教過的學生有20多名順利考上了大學從這裏走出去,走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他心中的“金鳳凰”。 [1] 
“教師,不能因循守舊,頑固執教,必須跟隨時代發展,不斷創新,不斷進步。”趙世軍在工作崗位上,不僅關愛學生的成長,更悉心鑽研教學研究。多年來,他一邊教學一邊自學,順利考上了中央電大大專,同時,在2006年的代課教師轉正考試中,他順利考錄為正式教師。 [1] 
2006年,學校配置了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第一次接觸電腦的趙世軍率先學習相關知識並熟練掌握應用。每當課餘時間,他就一頭鑽進機房悉心研究學習,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他成了其他老教師的“計算機老師”。 [1] 
近年來,在新課改工作中,他深入研究實踐,摸索着從傳統的“滿堂灌”到學生“參與式”轉變。在新課改的路上,他不斷地實踐和反思,把每一堂課都作為實踐的標本,悉心策劃教學方式。在他的探索和實踐下,他所在的周台小學實現了多作業到少作業、授課式到參與式、書本教育到素質教育、重教學內容到重教學措施的四大轉變。 [1] 
在趙世軍的引領下,周台小學從全鄉的末尾一舉躍到了全鄉五連冠,在鄉村學校學生萎縮的形勢下,周台小學學生還穩定在30多人。 [1] 
“用良心和責任教學,讓學生和家長都滿意,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趙世軍用這句話要求自己和學校裏的其他老師。這句話,不僅贏得了學生的好成績,也贏得了家長滿意的笑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