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利奧波利斯戰役

鎖定
赫利奧波利斯戰役,發生於公元640年7月。率4000人進入埃及的阿拉伯名將阿慕爾·本·阿斯在得到祖拜爾·本·阿旺率領的援軍(援軍數量一説8000,一説1.2萬或1.6萬)後,以一萬左右的兵力與奧古斯塔里斯·西奧多拉斯率領的2萬拜占庭大軍激戰於赫利奧波利斯。阿穆爾令哈里加率領500騎兵埋伏於戰場東北角的丘陵,拜占庭軍隊在相持階段遭到後方打擊,潰散之後又被阿穆爾埋伏在東面的伏兵攔截,損失慘重,只有少部分人得以生還。 [1] 
名    稱
赫利奧波利斯戰役
發生時間
640年7月
結    果
阿拉伯人獲勝
類    型
戰役

赫利奧波利斯戰役前期勝利

雅穆克戰役後 穆斯林通往埃及已無後顧之憂 雅穆克戰役後 穆斯林通往埃及已無後顧之憂
早在公元636年,穆斯林阿拉伯人就通過雅穆克戰役的勝利,讓自己成為整個巴勒斯坦與敍利亞的主人。但在隨後的很長時間裏,他們都將大量兵力調往東部前線,用於同波斯人的一系列漫長纏鬥。加之拜占庭殘部依舊在托羅斯山對面的小亞細亞堅守,自然就拿不出足夠人手開闢第三個戰場。
與此同時,遠在君士坦丁堡羅馬決策層也出現嚴重失誤。皇帝希拉剋略因健康每況愈下而造成判斷力欠佳,不僅錯過了及時聯手薩珊王朝的機遇,也沒能力抽調更多援軍開往亞洲。相反,朝野上下都瀰漫着一種非常詭異的保守氣息。既對波斯人的遭遇有些幸災樂禍,也對自身的防務現狀缺乏信心。因為明眼人都很清楚,先前的漫長戰爭已徹底摧毀了東部各省的經濟基礎。匆忙增兵只會激起更嚴重的抗税抵制,還不如將破敗的兩省丟給蠻族省事。
典型的阿拉伯部落武裝營地 典型的阿拉伯部落武裝營地
於是,當新一批入侵者在公元639年穿越邊界,羅馬人還天真地認為對手需要花很長時間來消化淪陷區地盤。哪怕來犯者的數量不過是區區4000人,也給重回帝國懷抱不久的埃及各省以巨大震撼。不少世代生活在尼羅河兩岸的科普特土著,已經因堅持基督一性論信仰而與希臘化中央鬧翻,更是將穆斯林看做是同病相憐的異端派系,因而在很多時候都傾向於改換門庭,以便用最小代價換取自己對腳下土地的更多控制權。
在這樣糟糕的大背景下,許多分散駐紮在埃及的拜占庭軍隊,很快就發現自己將控制不住局勢。主體位於西奈半島貝都因人遊牧部落,首先選擇為阿拉伯軍隊充當手下,從而造成陸上門户佩魯西姆城的輕易被圍。慘遭圍困的羅馬士兵雖堅持抵抗,還是在2個月後被突擊隊殺入城中。阿拉伯人也不準備給他們以更多機會,隨即用駝隊穿越大片沙漠區域,直逼內陸的尼羅河中游地區。由於古代埃及的農業產區、城鎮和交通線都畸形分佈在大河兩岸,這樣的機動穿插無異於將拜占庭控制區給直接斷成兩半。
駐守埃及的拜占庭羅馬軍隊 駐守埃及的拜占庭羅馬軍隊

赫利奧波利斯戰役圍攻巴比倫要塞

位於尼羅河東岸的巴比倫要塞遺址 位於尼羅河東岸的巴比倫要塞遺址
公元640年5月,穆斯林軍隊抵達同樣位於尼羅河東岸的巴比倫要塞。由於是非常典型的常備軍據點,這裏並無太多平民人口分攤糧食儲備,反而能通過水路獲得補給援助。5000人的戍衞部隊集中於此,並能依仗高18米、厚2米的外牆從容應付。在得知對手正朝自己的所在地趕來後,他們還打造了大量彈射武器,並用臨時開挖的塹壕與拒馬構築了外圍防線。
此時,由首領阿穆爾·本·阿斯指揮的阿拉伯先頭部隊,既沒有兵力規模優勢,也缺乏攻取此等堅城的技術和經驗。在數次無功而返的嘗試中,他們屢屢為大量弩炮發射的箭矢或石彈逼退,根本沒法突破有重兵把守的塹壕區域。不得已之下,又跑到更遠處紮下營地,伺機對周遭的其他城市進行攻略。但同遭嚴陣以待的守備隊挫敗。只能靠劫掠鄉間的打秋風方式,勉強維持住全體士兵的日常供給。幸好在進入夏季後,有2批各4000名援軍從麥地那分頭趕來,才穩住了人心浮躁的危險局面。其間,阿穆爾·本·阿斯一度率軍劫掠尼羅河以西的法尤姆綠洲,他需要渡河才能與援軍會合,這個時機對於穆斯林相當危險,但拜占庭守軍由於缺乏可靠的野戰兵力,未能把握戰機擊潰阿穆爾,使得阿穆爾成功與祖拜爾·本·阿旺(穆罕默德的最早追隨者之一)率領的援軍會合。
穆斯林征服者 進入埃及的兩條主要路線 穆斯林征服者 進入埃及的兩條主要路線
然而,即便有奧馬爾(歐麥爾哈里發給予的大力度支持,阿穆爾·本·阿斯依舊拿堅固的巴比倫要塞沒有什麼辦法。這主要還是因為早期的阿拉伯人缺乏技術人才,非常倚在佔領區內招募願為自己效力的變節者。可一貫強調農業產出的埃及,並不是產業多元的敍利亞或美索不達米亞。懂得攻城機械的羣體,幾乎全都來自拜占庭軍隊體系。因此,無論有多少科普特土著跑來向自己貢獻忠誠,都沒法為主人解決眼前的棘手難題。
最後,還是更多羅馬援軍的大舉臨近,打破了攻守雙方的微妙平衡。這次,20000名羅馬士兵被匆匆聚集起來,一股腦地派往前線進行消耗。穆斯林陣營則更早展開了調整部署,只留下2000人繼續監視巴比倫要塞,而將剩餘主力都轉移到赫里奧波里斯(Heliopolis)城下。他們原計劃迅速衝入城牆,卻同樣因技術不足而無法如願。但拜占庭野戰軍的恰巧趕到,還是為阿拉伯人的勝利打開了另一條路線。
安營紮寨的早期穆斯林征服者軍隊 安營紮寨的早期穆斯林征服者軍隊

赫利奧波利斯戰役三面合圍

匆匆聚集起來的拜占庭羅馬野戰軍 匆匆聚集起來的拜占庭羅馬野戰軍
公元640年7月,由主將西奧多率領的20000多名羅馬士兵,從東北方向趕往赫利奧波利斯城迎敵。考慮到埃及土著向來被認定為不堪作戰的羸弱羣體,所以駐軍往往都由來自歐亞兩地的外省人擔當。但他們大都也只是駐紮在幾片有限區域內,對周遭的風景地貌都缺乏深度認識。因此,反倒比重視調查的阿拉伯人對戰區環境更為陌生。
穆斯林主帥阿穆爾·本·阿斯也充分利用了這個因素。他提前派心腹哈里加率領部分騎兵,到戰場東北角的山谷內埋伏起來。故意讓粗心大意的拜占庭軍隊從眼前通過,只等他們同友軍交戰後再跑出來實施夾擊。同時也不忘二次分兵,將部分精鋭安排在東面的的另一處山谷內隱藏。這樣就能堵住對手所有的可能後撤路線,並在危急關頭威脅羅馬人的兩個弱側。由於西奧多急於為遭威脅的城鎮解圍,本地的科普特農民又更加憎恨希臘語統治者,所以就沒有人會跑去向拜占庭大軍發出警告。
赫利奧波利斯戰役的兩軍對陣形式 赫利奧波利斯戰役的兩軍對陣形式
戰役開始後,阿穆爾·本·阿斯親自率領留在原地的主力吸引對方注意。兩支軍隊的單兵素質差距,也在衝突前期的短兵相接中就暴露出來。由於及時得到不少來自敍利亞戰場的老兵幫助,阿拉伯陣營僅以相當於對手半數的規模,就頂住了羅馬軍團的正面強攻。雖然西奧多擁有更多裝備更好的重裝騎兵,卻根本沒法擊破以頑強著稱的阿拉伯步兵陣線。相反,能力嚴重退化的羅馬步兵,在面對穆斯林時更沒有優勢可言。很快就將原本應迅速了結的戰鬥,弄成了無休止的相持與糾纏。甚至僅僅是在利用規模保證咬牙堅持,毫無守軍主場作戰的優越可言。
此時,早已等候多時的哈里加,率領伏擊騎兵衝入現場。他們的現身完全出於拜占庭方面預料,很快就從後方給整支羅馬軍隊製造了嚴重混亂。當然,以這支小規模預備隊的數量,還是不足以擊破人數如此之多的完整野戰力量。
但就當羅馬士兵依照本能向東轉進後,立即遭遇到第二批埋伏起來的阿拉伯部隊截擊。他們的亮出崢嶸,也就意味着20000名拜占庭士兵已經被三面勁敵給包圍起來。此時,空有數量也無法保證其能夠繼續堅持下去。西奧多立刻在左右侍從的死保下跑路,被拋棄的各支羅馬部隊也只好分頭尋找突圍方向。結果,要麼被山地阻礙行進,不然就只能迎接穆斯林強敵的全面反撲。雖然是終究有幸運兒逃到附近城鎮獲得庇護,但絕大部分倒黴者都只能在驚恐中淪為對方的劍下亡魂。
由於赫利奧波利斯戰役的勝利,阿拉伯人直接消滅了埃及境內的大部分拜占庭野戰部隊。往後的他們,將在尼羅河流域的各頭都暢行無阻。特別是遠離海岸線的上埃及地區,已經因無兵可守而等同於被帝國放棄的區域。即便還保有不少軍隊的下埃及,也只剩下最機械的分頭死守方式,去被動迎接隨時會從天而降的兵災厄運。
躲在城市中的拜占庭駐軍 將被穆斯林對手逐個擊破 躲在城市中的拜占庭駐軍 將被穆斯林對手逐個擊破
更為要緊的是,拜占庭官軍當着無數本地人的面,完敗給一個頗有人氣的可怕敵手。本就期望推翻其統治的科普特人,至此也更加堅信穆斯林陣營會贏下最終勝利。或許真是這種態度層面的根本性轉變,註定了埃及歷史上的羅馬時代行將被徹底終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