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松毛蟲

鎖定
赤松毛蟲(Dendrolimus spectabilis)是枯葉蛾科松毛蟲屬的一種動物,分佈於中國的遼寧山東台灣江蘇河北朝鮮日本等國也有出現。寄主為赤松。幼蟲在大發生年份,均將大片松樹針葉吃光,被害松樹如同火燒一般,造成大片松林樹勢生長衰弱甚至枯死。
中文名
赤松毛蟲
別    名
毛蟲
火毛蟲,古稱松蠶
拉丁學名
Dendrolimus spectabili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枯葉蛾科
松毛蟲屬
分佈區域
中國的遼寧、山東、台灣、江蘇、河北;朝鮮、日本等

赤松毛蟲形態特徵

成蟲
赤松毛蟲(圖二) 赤松毛蟲(圖二)
體色有灰白色、灰褐色,體長22~35毫米,翅展46~87毫米。前翅中橫線與外橫線白色,亞外緣斑列黑色,呈三角形;雌蛾亞外緣線列內側和雄蛾亞外緣斑列外側有白斑,雌蛾前翅狹長,外緣較傾斜,橫線條紋排列較稀,小抱針消失,或僅留針狀遺蹟,中前陰片接近圓形。 [1] 
長1.8毫米,橢圓形,初為翠綠色、漸變粉紅色,近孵化時紫紅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80-90毫米,深黑褐色,額區中央有狹長深褐色斑。體背2、3節叢生黑色毒毛,毛束片明顯,體側有長毛,中後胸毒毛帶明顯,體側貫穿一條縱帶,每節前方由縱帶向下有斜紋伸向腹面。初孵幼蟲體長4毫米左右,體背黃色,頭黑色,2齡幼蟲體背出現花紋,3齡體背呈黃褐、黑褐、黑色花紋,體側有長毛,無顯著花紋。
體長30-45毫米,紡錘形,暗紅褐色,繭灰白色,其上有毒毛。

赤松毛蟲發生規律

赤松毛蟲 赤松毛蟲
一年1代。以3~5齡幼蟲在翅皮下、落葉叢中或石塊下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温10度左右時上樹危害,取食2年生針葉。7月上、中旬幼蟲老熟化蛹,7月中、下旬成蟲開始羽化產卵。8月上、中旬幼蟲陸續孵化,1~2齡幼蟲羣集危害,啃食葉緣,危害至10月中、下旬,3~5齡時即下樹越冬。

赤松毛蟲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河北、遼寧、江蘇、山東、河南
國外分佈:朝鮮,日本。 [2] 

赤松毛蟲防治方法

營林技術措施
營造混交林,有疏殘林及時補植速生的鄉土樹種,保留亞喬木和伴生樹種,培育生物羣落複雜、鬱閉度良好的多層林分,適當密植, 加強幼林撫育,切忌過度打枝,保護植被,增植蜜源植物,豐富天敵資源,對抑制蟲害有明顯效果。選育抗蟲品種也有重要作用。
生物防治
包括益鳥的保護和招引。據初步統計,吃松毛蟲的鳥近100種,杜鵑成鳥的食料中60%是松毛蟲。以鳥治蟲是中國一種傳統方法。因此林區應當嚴格禁止槍殺鳥羣、損害鳥巢及雛鳥,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置人工巢箱,進行招引。對寄生和捕食性天敵應加以保護;天敵少的林區,可採取人工助遷方法,引移天敵種羣;還可人工繁殖松毛蟲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螳螂蠋敵等用於防治。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蘇雲金桿菌、松毛蟲桿菌以及經人工複製的松毛蟲核型和質型多角體病毒等,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化學防治
用於防治松毛蟲幼蟲的化學農藥有敵百蟲、達淨松、辛硫磷溴氰菊酯對硫磷等。最適於蟲源地及越冬前後應用,可減少殺傷天敵。
人工防治
在松林矮小,人口稠密的地區,可用人工捕殺幼蟲、梳繭、摘卵和黑光燈誘蛾,用塑料薄膜阻止越冬幼蟲上樹及用紙圍樹基部誘蟲越冬等方法。人工防治時,可結合害蟲綜合利用,如利用幼蟲制肥,利用蛹、卵繁蜂,或者採用天敵保護器合理處置害蟲等。
其他防治手段
射線不育、性外激素招引、特異性殺蟲劑等也有一定效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