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蘭山岩鷚

鎖定
賀蘭山岩鷚(學名:Prunella koslowi)是巖鷚科、巖鷚屬小型鳥類,體長14-16釐米。頭棕褐色,背淡皮黃褐色或沙褐色、具暗色縱紋。兩翅暗褐色具白色翅帶斑。頦、喉和胸煙灰色或褐色、具窄的白色羽緣,形成明顯的鱗狀斑,其餘下體乳白色或棕白色微具褐色縱紋。棲息於荒漠或半荒漠地帶,野外特徵明顯,容易識別。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腳土黃色或肉黃色。 [1] 
賀蘭山岩鷚主要棲息於有沙漠植物分佈的高原沙漠、戈壁灘和半荒漠地帶,尤以沙漠邊緣地帶的戈壁、沙丘灌叢和人工防護林中較常見,也棲息於有成片沙棗、沙蓬、沙蒿等沙地植物的沙漠、戈壁灘灌叢和人工沙棗林,而且是最喜生境,有時也見於荒野、農田和山腳林緣地帶。常單獨或成小羣活動,善於在沙棗等灌叢中穿行和藏匿,遇驚則垂直起飛,四散奔逃。主要以昆蟲和沙地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分佈於中國和蒙古。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賀蘭山岩鷚
拉丁學名
Prunella koslowi
別    名
漠巖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巖鷚科
巖鷚屬
賀蘭山岩鷚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Przewalski,1887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9] 
英文名
Mongolian Accentor

賀蘭山岩鷚動物學史

據説1893年,一位俄羅斯生物學家騎着駱駝烏蘭巴托出發向西南方向考察,行至阿拉善地區時發現了一種“新”的巖鷚,因其附近唯一的地理標誌就是賀蘭山,便以“賀蘭山岩鷚”命名。沒想到這一命名卻誤導了後來的學者們,他們在賀蘭山裏苦苦尋找,始終沒有發現賀蘭山岩鷚的蹤跡。從此,賀蘭山岩鷚便從人們的視線裏消失了近100年。20世紀80年代末,賀蘭山保護區的專家王兆錠先生和他的導師東北林業大學的常家傳教授開始了賀蘭山岩鷚的尋找和研究,在賀蘭山西側的荒漠灌叢裏發現了它,並採集到了標本。以此為標誌,賀蘭山岩鷚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並引起了廣泛關注。後來又有一些研究者發現並採集了標本,但是始終未見清晰的影像記錄。 [4] 

賀蘭山岩鷚形態特徵

賀蘭山岩鷚
賀蘭山岩鷚(12張)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枕、頭側、頰、耳羽棕褐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淡皮黃褐色或沙褐色、有明顯暗色縱紋。頭和後頸縱紋亦不明顯或無縱紋。腰和尾上覆羽縱紋亦不明顯。兩翅暗褐色,羽緣皮黃色,翅上大覆羽和中覆羽具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明顯的白色翼斑。尾羽褐色,中央一對尾羽具棕色羽緣。頦、喉煙灰色,新鮮羽毛具窄的白色羽緣,在頦、喉部形成鱗狀斑,胸褐色,剛換羽的新鮮羽毛亦具白色羽緣而形成鱗狀斑。其餘下體皮黃白色或污白色、微具褐色縱紋或無縱紋。 [1] 
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腳土黃色或肉黃色。 [1]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15-17克
140-155毫米
9-11毫米
68-72毫米
61-70毫米
19-22毫米
雌性
14-15克
139-150毫米
10-11毫米
65-75毫米
60-70毫米
19-20毫米 [1] 

賀蘭山岩鷚棲息環境

賀蘭山岩鷚主要棲息於有沙漠植物分佈的高原沙漠、戈壁灘和半荒漠地帶,尤以沙漠邊緣地帶的戈壁、沙丘灌叢和人工防護林中較常見,也棲息於有成片沙棗、沙蓬、沙蒿等沙地植物的沙漠、戈壁灘灌叢和人工沙棗林,而且是最喜生境,有時也見於荒野、農田和山腳林緣地帶。 [1] 

賀蘭山岩鷚生活習性

行為:賀蘭山岩鷚常單獨或成小羣活動,善於在沙棗等灌叢中穿行和藏匿,遇驚則垂直起飛,四散奔逃。常做直線和波浪式飛行,一般不高飛,多貼地面飛行。飛行高度多在1米以下或1-3米以內,有時也見升入空中後原地振翅飛行。鳴聲尖而細弱,多為二聲一度,有時鳴唱也很悦耳。 [1]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沙地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據常家傳、杭馥蘭等(1991)在中國內蒙古和寧夏等地對該鳥胃的解剖,所吃昆蟲主要有同翅目蚜科、木蝨科、葉蟬科、半翅目網科、鞘翅目瓢蟲科、葉甲科以及膜翅目蜂類和鱗翅目蛾類及其幼蟲等。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沙蒿、籽蒿、油蒿、沙蓬、針茅、冰草、狗尾草、苜蓿等植物種子。 [1] 
遷徙:賀蘭山岩鷚在中國為冬候鳥,每年10月中下旬遷來中國越冬,翌年4月初遷離。 [1] 

賀蘭山岩鷚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和蒙古。在中國分佈於內蒙古阿拉善高原騰格裏沙漠、阿拉善左旗、烏蘭布和沙漠、鄂爾多斯高原毛烏素沙漠以及寧夏中衞與賀蘭山山腳沙漠灌叢地帶,也見於甘肅民勤和四川北部南坪(李桂垣等 1993)。 [5] 
賀蘭山岩鷚分佈圖 賀蘭山岩鷚分佈圖

賀蘭山岩鷚繁殖方式

巢通常放置在接近地面的高度。每窩產卵4-5枚。 [6] 

賀蘭山岩鷚亞種分化

關於賀蘭山岩鷚亞種分化,有的學者將賀蘭山岩鷚分為2亞種,即指名亞種(Prunella koslowi koslowi)和蒙古亞種(Prunella koslowi tenella)。認為蒙古亞種上體較指名亞種灰,腹部純白色,喉斑較小,翅較短,雄鳥翅長64-70毫米;而指名亞種翅長為68.7-73.7毫米。Vaurie(1959)、De Sehauensee(1984)基本上支持這一觀點,認為中國分佈的是指名亞種(Prunella koslowi koslowi)。但有的學者卻不承認賀蘭山岩鷚有亞種分化,認為賀蘭山岩鷚屬單型種(鄭作新1976,1987;Howard and Moore 1980,1991)。 [1] 

賀蘭山岩鷚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5]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430項)。 [8]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7] 
參考資料